第442章 司上卿

姑娘摇了摇头,“我的家不在这里,在夏国的里面,远着呢,让我骑在马上陪你带路吧,就当送我一程。”

司景逸自然应允。

果然在靠近城门,城门外的护卫将他们拦了下来。

司景逸正在考虑要怎么解释这一系列的事情,这位不知名的小姑娘却从怀中掏出了一块令牌,在护卫的眼前晃了晃,护卫们立刻放行。

这更加引起了他对之前想法的肯定性,若是没有特定的令牌,他们是根本进不去的,显然邀请他们的人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特别派了一个小姑娘去。

随着小姑娘的指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处府门前,朱红色,扁鹊上钩了金闪闪的两个大字。

王府。

“呐,我的家就在这里,你们快进来吧。”小姑娘噗通一声跳下了马,冲着门口的护卫,打了声招呼,十分热情的邀请着他们进来。

进入府门,地上铺的是青石砖,梁柱上是美丽的八角宫灯,院子中间点缀着不少的翠竹,这显然是一个十分雅致的别院。

他们又穿过了好几个走廊,才到达了正厅。

一进门小姑娘就冲着门口喊道:“娘亲,你看,我把你最喜欢的猫给找到了。”

正门亭上端坐着一位高贵华丽的夫人,此时的她正修剪着一盆兰花,听到了声音,回过头来对着自家女儿微笑,“你看看你,姑娘家的,一点都不矜持。”

“人家正高兴嘛!”小姑娘顽皮的吐了吐舌头,将猫儿放下来,“猫儿可是这位公子会找到的,娘亲应该谢谢这位公子。”

“是吗?”夫人抬眼向门外望去,似乎刚刚才看到门外站着的人,“那可真是多谢了,请进来坐吧。”

司景逸微微行了个礼,抬腿跨了进去。

“不知这位公子想要什么赏赐呢?”夫人收起了剪头,请他坐下后问道。

“救下猫儿乃举手之劳,何来赏赐之说呢。”司景逸捧起茶杯淡淡的说道。

“听你的口音,你不是夏国人吧。”

司景逸点了点头,“我来自烨朝。”

“那你来夏国的原因……”

“学习。”司景逸十分简短的回答了夫人的问题。

“学习?”夫人是非常玩味的咬着这两个字,“烨朝和夏朝一样繁华,更是盟友,你们夏国是为了学习什么呢。”

“不管是烨朝还是夏国,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小年纪,志气倒是不小。”一个成熟的男声突然响起。

司景逸根本不用回头,便知道这座宅子的主人来了。“王丞相。”

“看你这么一副神情淡定的模样,想必也知道我来找你的原因吧。”

司景逸点了点头却不开口。

“今晚在此休息一晚吧,明早我带你进宫。”

……

“你是说有一个年轻有为的年轻人,准备为我国效力?”

“是的,皇上。”王大臣毕恭毕敬的回答。

“宣。”

此时一身墨绿色外袍的司景逸早已站在了殿门外,终于等到了太监那尖细的声音让他进去。

成败在此一举了。

他大踏步的走了进去,脸上是从未有过的庄重神圣,丝毫没有显露出一个十岁孩子该有的怯懦。

他身边的大臣早已窃窃私语起来。

“怎么王臣相这次推举的人是一个孩子。”

“这孩子看上去年纪不大呀。”

“啧啧,这孩子看上去倒是十分胸有成竹的。”

他们的议论声一字不落的落入了司景逸的耳朵里,但他就像没听见一样,径直走向了皇上面前,跪下行了个大礼。

“草民拜见皇上。”

夏帝微微抬起了目光,上下打量着他,没有放过任何一处。

司景逸也毫不逊色,抬起了脸,直直的迎上了他的目光。

果真是一个勇猛的人,这只姿色,倒真的与烨帝相似三分,这可是烨帝的好儿子。

他的嘴角抬起了一个淡淡的笑容,说出来的话却接近嘲讽,“王臣相,这就是你给朕推荐的人吗?”

王臣相面不改色,“微臣相信自己的眼光。”

“是吗,证明给朕看。”他的目光里添了三分冰冷。

司景逸虽然跪在那里,但腰板却挺得笔直。

“看你的年纪也不过十岁左右,凭什么让朕重用你。”

“草民早听说过,夏国是一个是重视人才的培养的国家,堂堂的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会以貌取人,若非当初楚国拒绝了晏子,又怎会这么快的灭亡呢。”

“真是好大的口气。”夏帝猛的拍了一下椅子,“你可知道你自己在说些什么?”

这些话若是被有心人听见,传出去可是杀头的大罪。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相信夏帝不会拒绝我的。”司景逸扬起了脸,一字一句的说道。

真是个狂妄的小子。

夏帝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难道我堂堂夏国没了你,就不行了吗?”

司景逸脸上的笑容丝毫不变,似乎根本没有被这些话所吓倒,“当然不是,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夏国的国土自然是好的,草民自然也能够吸取夏国的经验才能更好的为夏国效劳。”

“好狂妄的小子。这些乳臭未干的话还是自己留着吧。”这样的狂妄简直跟他父亲一模一样,得好好杀一下这个少年的志气。

“来人。”

太监连忙应是。

夏帝停顿了片刻,似乎考虑了一下,“你小子叫什么?”

“回夏帝,草民,司景逸。”

“封,司景逸为司上卿,即今日起成为七皇子的书童。”

书童?负责记录的太监手抖了一下。

皇上这是唱的哪出戏啊,明明给了这个少年上卿的爵位,却让他去陪伴七皇子,成为一个书童,换成任何人也不会咽得下这口气吧。

就在众人都等待这位新上任的司上卿当众变了脸色,却没有想到他只是缓缓的听完太监宣旨,十分虔诚的向夏帝拜了一礼。

下面的大臣来来回回的交换着眼神,终于有人站了出来,“皇上,这个少年不过十岁左右,就这么简单的被封为上卿,岂不是让众人……”

“朕的决定,何时轮的上别人议论了。”夏帝冷冷的扫了他一眼,那名多嘴的大臣立刻向后退去。

“好了,无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