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元戎连弩

一边呼唤助手,一边解释道:“这种弩机是主公给我提议,威力非常大,只是制作起来还有些麻烦。”

一名助手掀开另一个箱子,箱子里面尽是黑色的弩矢,弩杆笔直,尾羽蔟新,羽毛顺滑,三棱箭镞被打磨的发亮,边锋平行,肉眼完全看不出不差,这种弩箭绝对合格。

在众人注视下,助手足足在弩上装了十根弩矢,然后将弩机扛在肩上,助手和马钧一起扛着,“走吧各位,到校场看看此弩之威。”

黄埔城校场占地面积很大,设备也很齐全,在黄埔军校的建设上面白寒可没少往里花钱。

校场上,早就有助手在草人身上套上了铁甲,那是司州军的制式明光铠,也采用红黑二色的格调,看上比以前的汉朝铠甲威武多了,防御力更是上了一个层次。

正是因为有着比匈奴人先进得多的武器装备,白寒才敢与匈奴开战,这种在唐朝时期才被大规模装备的铠甲被他提前到了汉末,成为了司州军的只是铠甲。

铠甲的铁器覆盖率多达80%,明光铠侧重上半身的防御,防御力极强。

强大的防御力带来的则是巨大的金钱损耗,这也是白寒为什么苦心积虑限制军队人数的原因之一,。

马钧眯着眼打量着远处的明光铠的护胸镜,举起了弩机。

轻轻的叩动机簧。

十根弩矢贯穿百步外的护胸镜,精铁所制的护心镜被射出十个整齐的小孔,众人不禁惊呼。

一弩十发,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马钧得意道,“怎么样,这东西厉害吧。”

“德衡,这弩怎么这么厉害啊。”典韦憨声道。

众人也都跟典韦一样的心情,马钧开始解释道:“这种弩叫元戎连弩,是主公给我灵感,可一弩十发,百步之内箭头穿甲而过!”

“这东西这么厉害,不可能没有缺陷吧。”郭嘉问到了点子上。

“当然有。”马钧实事求是的说道:元戎连弩的制造非常复杂,产量很低,而且弩箭也要专门定做,到现在才储备帝国弩五千架,弩矢八十万支。”

马钧说完了,白寒继续说道,“还不止如此,元戎连弩单兵无法顺畅的使用,所以通常要三个人一起用才可以的,但依然是大杀器。”

“主公有此神弩定能大破匈奴!”赵云激动道。

白寒微微一笑,“我西北军三十万将士,装备有最精锐的明光铠甲,配有最锋利的环首刀,更有元戎连弩之威,你们还认为这场仗是必败的么?”

赵云举起了手,“此战…”

“必胜!”众人齐呼。

众人的积极性都被白寒调动起来了,白寒摆了摆手众人这才停下高呼声,“黄忠听令!”

“末将在!”四十余岁的黄忠亢然说道。

“这五千元戎连弩我交给你,另外准你另建一军,取名射声营,军制一万人!”

文言,黄钟大喜,“末将遵命!”

黄忠可是爽了,算上射声营他手下就有两万大军了,就凭射声营的强大,这两万人足挡得住二十万大军!

赵云、甘宁心里还是很羡慕的,他们的表情全被白寒看在眼中,“众将听令。”

“在!”

“甘宁,待此战结束后,准你在黄河上独设一军,名为锦帆营,标配一万人,配有更先进的元戎弩!”

更先进?!

听到这三个字,众人都抬起来头,元戎连弩的强大可是他们看在眼中的,难道还有更大威力的?!

白寒朗然一笑,“正如你们所想,我和德衡正在对元戎连弩进行改造,改造完之后元戎连弩的会提高到一次五十发,射程也会提升到一百五十步,当然啦,也更大!”

“谢主公!”

甘宁的激动之色溢于言表,他都等不及看到一弩五十发齐射是什么样的了,更让他激动的是,他可以练水军,相比陆上他更喜欢水里。

白寒理解甘宁,这个时代水战的发展很慢,水上作战船上的固定装备可以说是没有,都是通过军士在船上用弓箭射击,装备有一弩五十发弩箭的战船,绝对是海上霸主。

白寒许了一大堆的空头支票,全都是等到此战结束之后才能实现的,但这足够了。

在飞鹰台收集到的情报中,白寒对匈奴的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评估,匈奴人这些年在大汉疆域内掠夺早已囤积了一大批金银财宝,牛羊等物更是多不胜数。

如果能灭了匈奴,那从匈奴所缴获到的战利品绝对可以支撑西北军未来二十年的用度!

【以下是对元戎连弩的介绍:

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弩弓、弩机、弩手(弓手)、弩箭、弩炮(发射石块的弩机)。弩弓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

它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木臂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木臂的后部有一个匣,称为弩机;匣内前面有挂弦的钩,称为“牙”;牙的后面装有瞄准器,称为“望山”;牙的下面连接有扳机,称为“悬刀”。

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把弩箭放在矢道上,瞄准目标后,扣下悬刀,牙就缩下,牙钩住的弓弦就弹出,箭矢疾射而出。

弩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臂、弓、机。

“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

西汉开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在铜郭的下方有“悬刀”(即扳机),用于发射箭矢。

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弩弓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

它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木臂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

木臂的后部有一个匣,称为弩机;匣内前面有挂弦的钩,钩的后面装有瞄准器,称为“望山”;匣的下面装有“悬刀”(扳机)。发射时,先将箭矢放在矢道上,把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瞄准目标后,一扣扳机,就将箭射出。

中国古代装有张弦机构(弩臂和弩机),可以延时发射的弓。射手使用时,将张弦装箭和纵弦发射分解为两个单独动作,无须在用力张弦的同时瞄准,比弓的命中率显著提高;还可借助臂力之外的其他动力(如足踏)张弦,能达到比弓更远的射程。

弩的关键部件是弩机,从为数众多的出土铜制弩机可以看出其结构:弩机铜郭内的机件有望山(瞄准器)、悬刀(扳机)、钩心和两个将各部件组合成为整体的键。

张弦装箭时,手拉望山,牙上升,钩心被带起,其下齿卡住悬刀刻口,这样,就可以用牙扣住弓弦,将箭置于弩臂上方的箭槽内,使箭栝顶在两牙之间的弦上,通过望山瞄准目标往后扳动悬刀,牙下缩,箭即随弦的回弹而射出。

史书记载,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但据《三国志,魏书》卷29《杜虁传;裴松之注》中记载:“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由此得知,马钧见之,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他可以增加连弩功效五倍。“诸葛连弩”都已经失传千年,那么加强版的“马钧连弩”又会是怎样的呢?

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一般弩箭平均有40厘米长,直径15毫米,重量大致在80g~150克之间,而元戎弩矢八寸长约今20厘米,如果直径是8毫米,重量就在80克上下,如果直接10毫米,分量120克前后。

无论是明代连弩的垂直型箭匣还是楚国双发连弩的”n”型箭匣,都是通过弓弦以支撑弩箭,但设想,如果上面的九根铁矢重量为720克的话(假定元戎弩矢80克\/根)

那么当发射最下面的那个铁矢的时候,如此720克的压力和铁矢自身的静摩擦力无疑会大大阻碍弩槽内铁矢的加速过程,从而影响铁矢的射程和威力。这样,只有箭匣最上面的几根铁矢的射程和威力最大。

因此,可以断定,真正的诸葛元戎的箭匣肯定不会是垂直型或“n”型结构,我的猜想是“L”型结构,垂直型下落箭道中,设定一个”L”型拐角,让七根铁矢的重量由箭匣承担,其余三根则放置在弩弓弦之上,这样就让弩槽内待发的弩箭只需承受两根铁矢飞重量,减轻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