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金钱落地

第六百八十四章 金钱落地

周老爷心里总想着“金龟守财、金殿叩首、金钱落地”三块风水宝地,他内心对“金钱落地”这块富贵双全的宝地更感兴趣,但大家意见不一又不好决断,他真正到了“坐也不是、睡也不是”的地步。

心烦得无法入睡,他便端着烟袋到处转悠,一不小心踩着一个躺在地上的跛脚乞丐,那乞丐不知道是吴老爷踩了他,便破口大骂,吴老爷无心与乞丐论理,便随手从口袋里抓了一把铜钱丢给乞丐以示赔礼,跛脚乞丐见钱眼开随口说了一句:“好啊!金钱落地”。

吴老爷闻言顿时有如大梦惊醒,赶紧转身回到屋里独自闭门思索起来,他越想心里越明朗,这莫不是吕洞宾神仙扮成乞丐模样下凡提醒我选择“金钱落地”这块风水宝地……

他连忙吩咐管家将家族中的头面人物连夜请来,他将刚才跛脚乞丐说金钱落地好和他心想大约是神仙指点的话说了,大家同样感到十分惊喜,都说快去把跛脚乞丐请来。

大家出来到处寻找不见了跛脚乞丐的踪影。这时,大家更加深信这个跛脚乞丐肯定是吴老爷所说的神仙下凡。因此,大家一致通过了选择“金钱落地”这块宝地安葬继熙公的决定。

但是,此时有人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阴阳先生绝对不会说出最准确的葬坟宝地和下葬时辰,因为说太准了阴阳先生自己是会瞎眼睛的。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又继续研究到了天亮,还是没有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葬坟方位和下葬时间,周老爷又犯难了,因为离葬坟仅剩下一天时间了。

吴老爷心中有事,板着脸孔的样子十分吓人,给他打扫房间的小丫环见状心里十分紧张,一不小心将他摆在书桌上的一只汉代青花瓷瓶碰落在地打碎了,吴老爷顿时暴跳如雷,小丫环吓得跑到客房里的一张床下躲藏起来。

到了晚上,小丫环听到睡在床上的人说:“吴老爷决定用我们选择的金钱落地,明天葬坟的准确方位是我放了一块石头做好记号的地方,朝南正对前方坳头山穿眼石山阳光透射的穿眼处,到时我踩着石头说葬在此地,你站在前面三丈远的地方说师傅你记错了,应该是在我踩的这个地方,那时自作聪明的吴家人必定会说就葬在你们师徒站的中间。”

年轻人不解其意地问:“如果吴家人说就照师傅你说的地方葬坟呢?”

老人说:“不会,吴家人这几天都在开会研究葬坟的事,他们肯定知道我们搞风水这一行的规矩是不能说出最准确葬坟方位,他们一定认为我们俩人所指的地方都不是真的,他们吴家的读书人必定自作聪明,认定我们俩人中间这块地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

年轻人连忙说:“师傅真是料事如神呀!那什么时候下葬呢?”

老人说:“你要注意明天来看热闹的人必定很多,其中有一个人骑匹白马,另一个扛一匹木马,还有一个人提一只鲤鱼来看热闹,因来看热闹的人很多,那个提鲤鱼的人怕弄脏别人的衣服,他就会将鲤鱼顺手挂在旁边的树上,这就是葬坟的准确时辰。但是,你要记住我们不能让吴家在正准时辰葬坟,要等那人将鲤鱼挂上树后,过了一会儿你才喊开始下葬。”

小丫环躲在床底下将风水先生师徒俩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聪明伶俐的小丫环知道老爷就是为葬坟的事焦急,如果将偷听到的事告诉老爷,老爷一定很高兴不会惩罚我了。

天亮后,等到睡在床上的人起来上厕所时,小丫环连忙跑出来告诉了吴老爷,他果然高兴极了,随手拿了十两银子赏给了小丫环,叮嘱他不要对别人讲。

吴老爷随即喊家人将精明能干的管家叫来,三人将如何葬坟的事进行了具体分工,管家盯住风水先生,并瞄准远方河对面石山上的穿眼,负责确定葬坟的方位;家人掌握葬坟的时间,重点盯住那个提鲤鱼的人,那人将鲤鱼刚挂上树你就大声喊“良辰已到、开始下葬”。

一切准备妥当后,就大摆筵席大宴宾客,道士做完法事后就举行隆重的送葬仪式,其送葬的盛况,至今虽已过去200多年,可是还有传言说吴家为“继熙公”举行的葬礼壮观得无法形容。

等到绵延几里长的送葬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哭哭闹闹、走走停停到达继熙公下葬的“金钱落地”风水宝地时,已近中午时分,而等候在此看热闹的已是人山人海。

此时心情最紧张的就是吴老爷、管家、家人和风水先生师徒五人,五人都已各就各位,管家密切注视着远方山上的穿眼,其余四人死死盯住“人骑马、马骑人、手提鲤鱼”的人出现。

一会儿就来了一个骑白马的人,接着又来了一个肩扛木马的人,就是不见手提鲤鱼的人出现,正当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候,只见不远处人群中发生了骚动,吴老爷挤进去一看,原来就是提着鲤鱼的那个人把别人的衣服弄脏了,正在发生争吵。

吴老爷赶忙告诉那人快将鲤鱼挂到旁边的树上去,那人转身抬手就将鲤鱼挂在树上,家人见状就振臂一呼:“良晨已到、开始下葬”。

吴老爷指着风水先生站的地方说:“就葬在这个地方!”

管家就指挥众人将“继熙公”的棺材朝着南面石山上对准阳光直射的穿眼处,就这样将“继熙公”准准确确地葬在了“金钱落地”的风水宝地上。

此时,吴家老爷心中的石头落地了,而风水先生师徒俩却傻了眼,他只得将早已准备讨赏钱的吉利话“穿眼对金钱——吴家富贵万万年”说了出来。

吴老爷自然重赏了风水先生师徒俩,而风水先生俩师徒心中一直忐忑不安,至死也不解吴家人为什么能在这么准确的时间和方位安葬“继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