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让我用无边的关爱剪断你千丝万缕的乡愁吧 祖国何处不家乡 63.旅伴

确定下了人数,石风便带了学费跟沈世宽一起到镇上的书店去购书买本。按照沈徳远的初步计划,鉴于主要是初学新生,课本就以一年级的为主。施九说看进度,尽量在半年内将两学期的课讲完,争取让大家正常进入二年级。

至于孬蛋,他自己也说了,从头开始学。沈福源和王亮都只上了一学期,但再学一遍也不枉才。二年级就沈慧根一个人,课本也有,只是课程的问题,但还是要再各备一份给施九用。这样一忙又是半天,回来时一大群孩子都在村口等着了。石风卸下书包后,顾不着停歇就又离了家,去学校处理一些细碎的活。

在沈徳远的帮助下,课程表终于安排好了。几个外村的孩子离家远,他们便将上课时间往中间缩了又缩,挤了又挤,最后确定下来,朝九点半晚三点半。一共六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课间休息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不等。

沈徳远说这里之前的学生都是不用午餐的,一天只吃两顿饭。施九先是惊愕,后随口问一旁的石风当初受了受不了,他淡然地说那都不是问题,还道离家读初中的日子几乎没吃饱过饭。戏言要不是营养跟不上,他长到两米都没问题。

一共有两种教学模式供来选择,一种是施九熟悉的一班一室的模式。另一种是复式教学,沈德远很有经验。鉴于她经验不足,对两个年级的学生共处一室不好把握,暂决定放弃。对此,她本人也表示赞同。

课程就有些难排了,如果仅一个年级倒还没什么,现在却一下三个。三个学生另占了两个年级,想起来都有些埋怨赶之不巧。但既然大家这么信任她,肯把孩子送来,她就要担起责任。再说,她也不是怕麻烦的人,真怕她就不来了。

沈徳远并不觉得这事不好办,但还是不想那么麻烦,搁下手中的笔说:“干脆让慧根还去后沟上得了,省得你再操这份心。”

“那怎么行,还要跑那么远的路,多浪费时间啊!沈大爷你就放心吧,我能应付过来的。就是……怕沈叔叔……”

仔细想想,最后一节音乐课是能把大家安排到一起上的,这便节省了一些时间。这样一想,施九就乐此不疲地钻起了空子。除了语文数学,她把自然品德等课程也这样安排了。而且还决定对沈慧根实行特殊安排,先是让他在大家上课的时候复习连带着预习,课间或三点半后,再为他讲。加上沈福源和王亮,这就需要两间教室,石风说没问题,东西都备得很充足。只是,他忍不住心疼她,这样一来,她可就不得闲了。不过这样,她那失眠的老毛病想是能改掉了。

这其实也是施九想要的结果,她并不觉得有多麻烦,反倒觉得很随意,很自由。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如今更让她找到了一种亲切与自然。

“不会不会!你就按你想的办!他不会说什么的,之前他也说了,把两个娃交给你他放心!就这么办!有一点,可不能硬撑,不行了咱再想办法。”沈徳远说着,突然眼睛一亮,“摇铃的事就归我吧!我摇了一辈子铃了,还真想再摇两年呢!你问大风,他上学那会儿我就摇,不过那个时候是两个年级,这班上完去那班,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学生替我摇。我记得有一次是最后一节,刚上课不久,铃就响了。我就纳闷,去办公室看表,是到了下课的时间。那就放学吧,刚回来就发现学生跑光了!我都还没说下课呢!他们倒是够自觉!学生都走了,那我也走吧!走之前,我心想看会儿书再回去吧。就看了一会儿《三国演义》,说是一会儿,其实很耗时间的,大概看了十来页吧,再一看表,咦!你猜怎么着,表针指的还是放学的时间,我也奇怪了,我说这怎么回事儿啊?表坏了?坏也不能坏那么巧吧,偏偏就坏在了放学的时间!”

说到这,石风突然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沈大爷,原来那次被你发现啦?”可他记得后来什么事也没发生,一直以为沈徳远不知道,也是在今天才知道当时竟将表针调死了。第二天他还早早地赶到学校去调表,因为钟表就在窗台下放着,伸手即得,他便很轻松地将指针给往后拨了几十分钟。他不知道,这一切正好被远处走来的沈徳远看见。

没错,调表的人正是石风。

那天村里来了一个走江湖的杂技班,锣鼓喧天,甚是热闹。以前就听看过的人讲杂技有多么多么精彩,多么多么神乎,渴望有幸一见。如今听着外面敲锣打鼓,喝彩喊呐,大伙儿就坐不住了,急着想看,但苦于时间不到,那时是不管有没有课都要同时下课的,无奈之下就想到了这主意。主意是石风出的,大伙儿说好事做到底吧,他那会儿正满腔的侠胆义肠,就做到了底,拨快了表的指针,也摇了铃。

没想到这一切沈徳远都是知道的,现在想来,石风不禁为这十来年的不知情凉了脊梁骨。没有不好意思,只是心里突然就痛痒了起来。

他越看眼前这个精神日益矍铄的老人就越替他高兴,就越想再好好地心疼心疼他。他孤独太久啦,这些年他一直缄默着,什么都不说,好的、坏的、喜的、悲的、甜的、苦的……心里不知藏了多少心事,现在突然什么都肯说了,包括一些告劝石风要珍惜幸福的话,很多之前他从不提及的问题,现在突然没了戒备和矜持,像迷失多年的浪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一大堆旅途中的心得都倾倒出来了。

开学在即,施九心想升旗仪式必少不得,便问沈德远是否保存有国旗。沈德远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几天前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了,可是到现在还没找到。他记得很清楚,最后一次把国旗收起来,他就在想——怕是再也用不上了。那是早已烙在心灵上的旗帜,虽不再迎着风飘扬,却是永远割舍不了的牵念。于是就把它压在了箱底,多年来从没挪动过。可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他不信这个邪,施九更不信,要陪他一起找。说找就找,她陪他回到家,来到了他说的大黄木箱跟前,他又一次将它打开。

施九把里面的衣服一件件地取出来,放在床上,直到见了箱底。没有。她又将衣服一件件地展开,再叠好,放回箱子,直到箱子又被填满,还是没有,甚至不见一丝红的色彩。等到屋里找了个遍,干脆找到院子里,最后,连灶房都去了,依然没有。

沈德远想了想,过年的时候还见呢!就是丢也是这些天的事,没准是慧根和福源他们俩动了。送走施九,他就来了沈世宽家。问明白后,果然是福源拿了。

话得从沈德远的一个习惯开始说起。他总是把苹果、糕点之类的好吃的放到大木箱子里,自己舍不得吃,只要家里来了小孩子,他就拿出来。他对待孩子向来一视同仁,不管谁家的孩子,无论调皮乖巧。孩子们多半很懂事,清贫的日子虽让他们成了一只只饥渴的馋猫,却也练就一副慈善心肠,知道惜物疼人,多半不好意思接受,接受了便是感恩戴德。偏偏福源胆子大,又比较任性,甚至有点跋扈,有时候即便是给过了,还会闻着味再去满足一下自己。而国旗正是他在一次探箱捞摸一个苹果时发现的,本没放在心上。哪知过了个新年,一开学就发现学校的五星红旗破得不堪入目了,他也是好心,想为学校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也是想着沈德远留着国旗也用不着,就悄悄拿了去,交给了老师。老师还说要对他的爱国行为进行全校表扬,他没敢接受,只在班里光荣了一阵子,不过倒也心虚了好一阵子。现在,被问起来,不敢再瞒骗,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因为他刚刚从沈德远那里听懂了一个道理: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而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爷爷,我知道错了。我明天就去学校把红旗要回来。”小孩子哭着说。

沈德远念在他认错态度诚恳,先是温和地为他抹去脸上的泪珠,话语是一如既往地温和:“别去了。这次你确实为学校做了件好事。应该表扬你。只是,要注意方式,你当初要真管我要我还能不给吗?你爱国,我也爱国呀!但是呢,这爱国跟做人其实是一个道理,它们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要升国旗呢?国旗——代表的是咱国家的形象,是一种精神,一种风采,代表着咱的国人,到哪都代表着咱的国家。升旗,就是要把这种精神展现出来,激励自己,告诉自己怎样才能更好的爱国。你平时念书也总是——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自豪的是什么呢?就是这种精神。这些话,单单挂在嘴边可不够,要把它领悟到心里,要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爱国。好娃蛋,要记住,既然爱国,首先你得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中国人,受苦受穷都不怕,就怕心里不够亮堂。所以首先你要学会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一条:要诚实。坦坦荡荡,才是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