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皇上同意
她见沈安安不跟其他年轻的姑娘走到一起,不由问道:“这是怎么了?看看姗姗他们都到一边儿玩去了,你怎么不去跟着一起玩?”
“我想问一下,挽言怎么没来?”
李夫人闻言一顿,接着脸上显露出了喜色起来,“挽言有了身子,前几日才请了大夫,说是怀了两月了,可不能再来这些地方,万一冲撞了可如何是好?我们都让她在家里好好休息,她也不想来这样热闹的地方,倒是待会回去的时候,你也可以回去看看。”
沈安安点头道:“好。”
宴堂歌请了不少人过来坐镇,有当地的大儒,还有官府,还有各地的富商,才子佳人等等。这是第一次在宴堂歌举办宴会,也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看,大家都卯足了劲想要出风头,想要在知府大人面前得一个脸面,求一个出路。
但秦知府现在只想着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人才他是需要。
在这里看人写诗作画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倒是一些算术题,有人做出来了,他就比较好奇多问了几句,但也是好奇而已,并没有做出什么让人误会的举动来,因此众人也摸不准知府大人的内心的小揪揪。
不过,这一次的宴席上,因为场面浩大,还明说了日后宴堂歌的收入,有一半将会用来修建免费学院,提供没钱读书的孩子们上学认字。
潜台词是,日后开宴会,等于是将自己的钱,捐给了免费学院。
这样的举动赢得了不少赞许,也因此在江阳城打响了名头,第二天就有不少富商前来约定要开宴席的事情。
一些足不出户的女子,因为某些原因怎么都不肯花钱举办宴会,觉得很浪费。
可是当得知了宴堂歌的收入,有一半落入了免费学堂那边,还有知府大人,当地大儒和富商做见证,料想李家也不敢做出出格的事情来,因此也愿意花钱在这里跟一些小姐妹们举办宴席。
还有一些家乡开办宴席的,当得知了这一情况,知道自己出的钱能办一场体面的宴席不说,还能把自己的钱给免费学堂,就是相当于做好事,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一来,宴堂歌可不就是亏本的买卖吗?
亏本的买卖,还有人愿意做,真是想象不到。
但这些他们都不管,他们大字不识,只知道,在宴堂歌花钱就是做好事这样的想法,对宴堂歌很有好感。
这些,沈安安他们也没法解释。
他们说的是利润的,可不是连成本都要给一半的,那可真的是亏死了。
亏死了的买卖,哪个商人会去做?
自己亏到连饭都吃不饱,还想做好事?做梦呢这是!
但他们即便解释了,那些村民们也听不懂,反正他们就要这么认为,解释再多,还是那个意思,索性就不解释了。
当然,这样的好名声,也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就比如,一旦宴堂歌出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会闹得人尽皆知,而且一旦有人造成贪污的事情,宴堂歌的生意,将会跌落谷底。
这也就是开头好,后期能否持续下去的风险。
当然,这些风险沈安安已经在计划书里说。
李家看了计划书,当然可以避免发生,但能不能保持着那份心意,就要看他们愿意不愿意了!沈安安是相信李家人的,相反,不是李家人,她还很不敢信任。
想来,秦知府也知道这些,因此只有在天下第一商这样比较重要的地方上说了皇上会派人来,至于其他宴堂歌和学堂,大概他也只是说了让周围的富商捐款建造,另外呈交一份捐款者的名单和捐款的钱财。
重点说的是天下第一商,还说明了天下第一商出现,将会为丰盈国库而做一些生意揽财,至少从他们这里挑选出来的人,肯定是会赚钱的,若无法给国库增加收入,他们也不敢把人送去给皇上用。
京城那边知道了这件事,皇上果然同意了。
不仅如此,还派了人来,并且拔了三十万两白银送过来,又召集了天下商人齐聚朝堂,之后进行一场天下第一商的比赛,成为头名的那个人,受以户部新部门外交郎一职,从五品官员,帮户部赚钱,也就是给国家管生意的,帮国家赚钱的。
虽然还是做生意,却是商贾一步登天的希望。
这样的举动,无异于给了商贾一个大馅饼。
他们碍于商贾的身份,因为太过低贱,连送底下的孩子们去考科举,都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如今只要能通过天下第一商的名头,就可以做官,怎么会不做?
成了官员,他们就能得知赚钱的风向,知道了风向,家里人就能先一步知道先机,想好办法捞一笔签。也就是说,虽然是给国库赚银子,但也能让自己吃点甜头的,这样的事,谁会拒绝?
因此,这件事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轰动。
还有些儒学的老顽童,说什么也不答应这件事,说什么商贾狡猾至极,怎么让对方入朝为官,扰乱风气。
而皇上,则是拿出了沈安安之前说的那一套说辞怼了那儒官,还是加强版的自己添了很多东西。
商贾狡猾,还不是你们这些后人的错?
无尖不商被你们说成是无奸不商,扰乱商贾风气。
无度不丈夫被你们曲解,说成是无毒不丈夫,人家前面还有一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结果最后被你们说以偏概全,说成了无毒不丈夫,带坏家中子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的是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
结果到了你们眼中,无后为大成了没有留下后代才是最不孝顺的。
类似于这种恶意曲解老祖宗的真言无处不在,久而久之,这些被曲解过的东西,就成为了天下百姓的宗旨,想要改都改不过来,如今的商贾风气就是如此。
他这个皇帝之所以同意这件事,不就是为了改善商贾风气吗?若是能君子度量都没有,一点都不宽厚为人的商贾,也不配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