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放榜
沈安安笑了笑,道:“李公子不必如此,我找你们合作,自然是因为我最熟悉的人,就是你们!姗姗是我的好姐妹,她的哥哥,我自然也是第一个想到要合作的人,至于其他人,我虽然也思考过,可还是觉得李家合适,这么多年来,我也看得清楚,李家是厚道的生意人,跟你们合作,我也不会吃亏。”
“夫人抬举。”
两家人说好了合作事宜,沈安安这边也终于松了口气离开。
他们交换了信息,各自都得到了不同的信息渠道。
商会的邀请函一张难求,哪怕只是普通的邀请函,都代表了能进入天下第一商的人,都是官府,不,是皇上承认的人。
天下商贾皆以能参加天下第一商为荣,他们都知道能从中胜出人,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替户部,替国库赚钱的,哪怕赚到的钱落不到自己的身上,可也能从中探听不少消息渠道,更能明白朝堂的下一步动向,提前寻找到商机,因此此时很多商贾之家的人都派出了自家能干的后辈前来参加商会,力图争取第一名,就是希望自己的家族中,能出一个当官的人,这样他们的家族将会更胜一层楼,甚至成为豪门新贵。
大家带着憧憬的心情来到了府州。
府州人流量猛增。
虽然早有预料,秦知府也想到了各种措施,增设了不少客栈旅店,可还是不够,因为不仅仅是参商会的人前来,就连一些不参加的,或者是好奇的,都有来这里观看商会的准备。
参加商会的商人身份,都举足轻重,哪怕是一些平民,也是因为经过调查而得,肯定身有能力,有才干的人,这些涌入府州的人越来越多,府州经济在这一个月内猛然提升,客栈都住满了人,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在这里居住,不得不增设各种各样的旅店之类的存在。
为此,连四周的普通老百姓家里,都有人居住。
甚至周围的村庄,也有这样的商人前来居住,以至于,整个府州欣欣向荣。
秦知府乐颠颠的找不着北。
沈安安也看到了府州这样热闹繁华的景象,心中越发期待这一次的商会。
而就在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商会上的时候,顾从臻的院试成绩也出来了。
放榜那一日,依然人山人海,大家都挤进去看榜。
沈安安一家人在家里焦急地等待。
他们并未亲自去看,外面的人太多,也导致有不混子混入人群中,进行偷盗一事。
这种事情防不胜防,秦知府已经向周遭的官员们发了求助信,并且让对方派遣一些人过来帮忙维持秩序,为此,皇上还下旨调遣一队千人军马前来府州,维持秩序,这才让府州商会进行顺利。
而这时候,放榜日,大家也都挤在了一旁。
派出去的小厮半天了都还没回来,众人等的越发焦急了起来。
沈安安安慰道:“不着急,现在外面人多,我们就再等等。”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但还是不断地看向门外。
终于,小厮喜滋滋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大喊道:“中了,中了,少爷中了!第二十三名!第二十三名!”
第二十三名!
沈安安站了起来,喜极而泣,接着道:“风信,给他二两银子赏钱!府里上上下下,都有赏,有赏!我们臻哥儿考中了,中了秀才,都有赏钱!”
全府上下喜气洋洋。
顾母甚至捂着眼睛哭了出来。
“中了,真的中了,还是二十三名,这,这,臻哥儿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顾从臻无奈一笑,道:“爹,娘,中了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中才不正常。”
“可你大堂哥他,十年寒穿苦读,又考了那么多年,都没中,你才学了两年,居然,居然考了二十三名,娘就跟在做梦一样!我是,秀才娘了,我是秀才娘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样的喜事,自然要好好庆祝。
不过沈安安并未大肆庆祝,只是在家里让大家都吃了一顿好饭,还给了家里的下人们一顿赏钱,另外还给村子里的人买了礼物报喜,至于村长后来提议的流水席,沈安安他们拒绝了,只是考中了秀才,又不是案首,也不是举人进士,虚需要摆什么流水席,低调低调,如今府州正是紧要时刻,他们还是低调些好。
顾从臻能在两年时间,学的这么好,又要治病,又要练武功,还能考中二十三名,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沈安安从不知晓,原来的自己的相公这么厉害。
还有,不仅仅是顾从臻考中了秀才,就连胡三郎也考中了秀才,他排在第四十六名,也很不错,胡家对顾家千恩万谢,还送了不少礼物。
胡三郎考中秀才,身份变得不一样了,沈安安也给送了不少礼物过去。
虽然一开始对于胡家想脱离的心思不太欢喜,但至少这一家子心思还是正的,人往高处走,他们后悔,想要摆脱奴仆的身份,也情有可原,因此沈安安他们并不为难,甚至也从不对外说起胡家是沈家的下人,只说是帮工,人很勤劳,赚钱给家里的三郎读书。
如今胡家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胡三郎中了秀才,家中也就开始给他物色媳妇。
胡老大和胡老二也从种地的村子里来到星阳镇上帮忙庆祝,庆祝完后还是回去继续种地。
胡三郎说他们可以自己买地,但胡老大和胡老二都拒绝了,说顾家人好,他们家的地都种不完,自家的地买几亩地就好了,他们帮忙种,也算是保留了胡家耕种之家的农民身份,可比下人好多了。
胡老爷子很高兴,当下就买了地,要不是钱不够,都想买一个庄子,请人来种地,跟着顾父顾母两年了,这些时间里,他们也跟着学到了不少东西,因此也明白,自己买的地,也不一定要自己种,自己还能在外做生意,请人来种地还能收租,多好的日子!
不过钱不够,最多只能买二十亩的地,大朗二郎种地得了大头,各分了七亩地,三郎读书,还是一家子供起来的,就给了两亩地,剩下的就是胡家夫妻的,胡家人都觉得这分配没什么问题,都说好,就一起分好了地,虽然名义上还没分家,可如今都各过各的日子,各自做各自的活计,没有分家,胜似分家,那不如这田地也正好分了。
胡家人的做法,沈安安他们也觉得不错。
毕竟地还是落在自己手里的实在,无论是租给别人种,还是自己种地,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