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和亲亲事定下
在沈安安他们这边紧赶慢地过年的时候。
京城这边,却出了大事。
魏国三皇子来了楚国已经有一年了,三皇子和宁安长公主二人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出来,两人的婚期定在了正月初八!
听说那天是个好日子,对于魏国那边来说,正好可以在三月三百花节的时候。
他们那一天入城,届时皇城遍地花开,寓意祥和,孤儿正月初八那日出发,正好就可以赶上魏国三月三的百花节。
百花节,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是魏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大婚之日定在了那一日,也代表了魏国对这一次和亲的看重。
事情,本该就这样顺顺利利的,但突然有人出现,说是和三皇子一道前来的魏国太子殿下。
当时的魏国太子,被歹人追杀,以至于一年多以来,都在逃命。
好不容易来到了楚国京城,还看到三皇子已经一力将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太子殿下不是很高兴。
楚国皇室为了给魏国太子一个交代,严令彻查追杀太子殿下的人,导致整个京城在过年的时候,都闹得人心惶惶的。
而阮大夫人,则是给沈安安他们写了信,让他们在魏国之人没有离开之前,不要去京城的,等魏国的人走了,再去京城。
而心中,只字未提郝连希的事情。
就好像,郝连希并未出现过一样。
沈安安看了信件,交给顾从臻,道:“这件事,你知道吗?”
“什么事?”
“和亲。”
“嗯,知道。”
“那……”
顾从臻微微一笑,说:“这跟我们也么什么关系,不用放在心上。”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告诉我?你告诉我了,我们就可以早做安排。你说是不是?”
“这件事,势在必行,而且,我也是打算和亲之事结束之后再回京城。一切手续都已经办理妥当,所以你不用担心会影响我什么?不会的。”
沈安安闻言无奈点头。
“以后,有什么事,必须告诉我!虽然有些事情我没办法帮你,但是像是这种,我必须知道,这样才好做出安排。”
顾从臻闻言,笑着点头道:“好,到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告诉你。”
他摸了摸鼻子,站起身,将沈安安抱了起来,放在腿边,道:“以后,不管有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再瞒着你,你开心不开心?”
沈安安瞪了顾从臻一眼,“你胡说什么?我也不是非得要刨根问题,我知道你的身份,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全部都告诉我的,但有些事情,我必须清楚。”
“这个,可不好分清楚呢。”顾从臻想了想,“那这样吧,日后朝堂之上的事情,我也跟你说,你再来判断判断,我该不该告诉你?”
“朝堂……朝堂上的事情,怎好跟我一个妇道人家说?”
“那可不定!万一,你赢了商会,成了户部外交郎呢?那可是比我的官职还高的人,见了你,我都得行礼啊!这么一想,看来我必须好好努力才行,不然的话,就赶不上你了。”
沈安安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道:“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我们都还不知道别人的考核成绩怎么样,你这一脸好像我就是胜利了一般的样子是闹哪样?好啦,我也不敢你说这些了,反正以后,你觉得能告诉我的,你就说,不能告诉我的,那就算了,我也是一样的。”
两人聊着聊着,就聊到内室的休息间里。
沈安安被折腾的睡了过去。
次日醒来的时候饭,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卧室里。
她想到昨天和顾从臻的放纵,都把要生孩子这事给忘了说了。
沈安安叹息了一声,起身询问枫叶,“臻哥儿出门去了?”
“是的,少爷说,他去天赐书院,找唐先生说话。”
沈安安闻言,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爹和娘他们吃饭了没有?”
“老爷和夫人他们已经用过早膳了,说是面店那边有账本要查一查,所以先过去了。”
沈安安闻言点头道:“他们总是什么事都想亲力亲为,但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亲力亲为的,诶。”
“少夫人说哪里的话?”枫叶笑了笑说:“老爷和夫人已经跟从前不一样了,现在面馆的生意都是请人在管的,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在庄子上,说起来,老爷和夫人似乎更喜欢留在庄子里研究种地的事情,那胞栗和山药蛋,可是震惊了府州一把呢。”
“哦?这事我还真没听说过,你跟我说说。”
“是。”
枫叶便开始说了起来。
原来,山药蛋和胞栗大量生产,也引起了秦知府的注意。
秦知府看到这样的好的粮食,当然是想尽办法要推广出去。
但是因为山药蛋被蓟县那边买走,因此秦知府只能大力发展胞栗。
这样一来,蓟县种植山药蛋,府州就大部分人种植胞栗了。
秦知府觉得,不管是胞栗,还是山药蛋,都是非常高产的粮食,这两种粮食一旦全国推广开来,大家就都不用怎么饿肚子了。
他们因为研究了山药蛋和胞栗的种植方式,得到了官府的不少奖赏,两老越发喜欢在田地里折腾这些。
甚至,他们还说,若是水稻也能高产,就好了。
但水稻这种东西,想要高产还是很难的,因此他们也只能遗憾放弃。
可是,让两老没想到的是,秦知府没有放弃。
这也就算了,秦知府飞弹没有放弃,还大力支持他们研究水稻,若真的可以让水稻的亩产变多,那他们的细粮就更多了。
普天之下,粮食是最紧缺的。
不光京城如何繁华,但总还是有不少地方是缺少粮食的。
所以,他们这些当官的人,不管去了哪里,在做什么,都要好好的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还有吃饭问题都解决了,其他事情才能继续解决下去。
但很显然,除了那些比较富饶的地方,很多贫瘠之地连饭都不够吃。
这也是不少官员不愿意去那样地方的原因,毕竟,连饭都没得吃,那里的人能有多好管?
说不定连自己都要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