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密谋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密谋伐蜀(1)

曹芳是曹睿的名义上的儿子,曹髦是曹丕的仇昭仪生的儿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可以说都是曹丕的直系后裔。而曹髦被杀以后,司马昭看中的皇帝人选却是曹操环夫人生的曹宇的儿子曹璜。似乎司马家对于环夫人生的两个儿子都比较友善。曹操的环夫人一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冲,老二是彭城王曹据,老三就是曹宇。在曹芳被废的时候,司马师就想把曹据立为皇帝,只是因为论辈分曹据还是郭太后的叔叔,郭太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坚决予以反对,并且提出了适当的理由:曹髦是文皇帝的直系子孙,并且聪明,好学;大宗还有继承人,就要先选择大宗的人选。说得头头是道,司马师没有办法,只好答应。

实践证明,大宗的人都比较牛,他们以为皇位理所应当是他家的,因此,责任心比较重。比如,曹髦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皇权,这样的结局确实不好收场。司马昭需要的是平稳的过渡,而不是激烈的斗争。

假如选择一个文帝曹丕以外的曹氏子弟呢?

也就是说,选择一个曹操其他儿子的后代是不是要好一点呢?

众所周知,曹丕对自己的兄弟们是十分刻薄的,甚至可以说王凌企图立曹彪,其实也可以隐约看出文帝系统和曹操其他儿子系统对皇位的争夺。那么,立这些个对皇位没有任何感情,甚至对我司马昭立他还感恩戴德的旁系子孙,是不是对我更加有利呢?对于他们而言,被立为皇帝,终于离开了近乎禁锢的邺县,等于是捡到了一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即使,以后我取而代之,侥幸当上皇帝的这个人,也不至于象曹芳、曹髦们那样情绪激动吧?

于是,司马昭打定主意要立文帝系以外的一个人。

司马昭和曹据、曹宇关系都很好。这次,司马昭要立曹宇的儿子曹璜。

郭太后应该努力过。但是,今天,已经不是5年前的时候了。

5年前,在立曹髦还是曹据的时候,郭太后努力过,最后胜利了。

仅仅过去5年,司马家的势力已经今非昔比,朝中遍布司马家的人,哪有一个人为曹氏说话?大家对于将来要发生的事情都心知肚明,不少还热切地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好弄个开国元勋当当呢。

司马昭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所有的公卿大臣们说应该立曹璜。

郭太后已经老了,也管不了许多了。

于是,决定下来。有趣的是派到邺县迎接曹璜的是司马昭的长子中领军司马炎。

在即位以前,司马昭又想了一个歪主意,那就是给曹璜改个名字。

曹璜,好像很够味。得改改。

理由是:曹璜这个名字不好避讳。

那改成什么呢?

曹奂。奂与璜。一字之差。璜是黄王,奂是换。

时时刻刻提醒你:让你坐这个位置,可不是别的,为的是,让你换位呢!别象曹髦一样想的太多了,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

曹奂很识相。真的也很配合。

从260到265在位的5年中,唯一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的事情,就是,隔三差五的发出诏书,请求给司马昭加九锡,封晋公,封晋王。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曹魏的封爵制度。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王为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视官一品,县侯视三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初五年改封诸王皆为县王,以县为国;明帝太和六年再调整,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王国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农、司马(以上七品)、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国职员如王国;侯国置相(八品,相当县令)一人以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因此,当曹魏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魏元帝曹奂给予司马昭王的封号的时候,其实,已经意味着把祖宗家法背弃了,要把祖业让人了。

司马昭却一直显得很矜持,再三再四,甚至于十次八次的拒绝接受皇帝给予的恩宠。

那是为什么呢?

司马昭想的是,要立下足以震慑住国人人心的功业,才接受水到渠成的晋王封号,瓜熟蒂落的果子吃起来才香甜。

什么样的功业?

灭国。

景元三年,(公元263年)司马昭的眼睛投向了时时骚扰边境的西南撮尔小国——蜀国。

就在嵇康、阮籍死的前后,司马昭密谋着伐蜀事宜。

在探讨司马昭的伐蜀理由之前,我们且看看,这些年来蜀国究竟干了些什么?

从234年诸葛亮去世以后,直到238年年底,蒋琬出屯汉中,其间,蒋琬曾经企图从汉中东进,但遭到否决,以后,就任命姜维为司马,“数帅偏师西入”,从西边企图联络羌胡,占领陇西。派给姜维的多是小股部队,基本上是做试探性的攻击,或者借助魏国羌胡叛乱,进行支援性质。比如,《三国志,郭淮传》记载:魏正始元年(240年)“蜀将羌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强中,维退,遂讨羌迷当等,按抚柔氐三千馀落,拔徙以实关中。”

魏国正始初年即从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到正始6年(公元245年),蜀国第一人蒋琬去世,由于蒋琬长期有病,所以,蜀国没有进行大的北伐行动,唯一一次是在公元244年,魏国曹爽派遣10万大军进攻蜀国,姜维和费纬出兵兴势,派王平袭击魏将曹爽,取得汉中保卫战的胜利。

但是,遗憾的是,蜀军没能扩大优势,采取进一步的进攻手段,原因在于:蜀国本来就没有打算主动进攻,所以,粮草等根本就没有什么准备,只是被动防御。其间,蜀国主力部队都退守到绵阳。

这是诸葛亮死后的11年,蜀国基本上是在一个病秧子的领导下度过。

接着蒋琬死后,费祎执政。从245年到253年8年时间,费祎更是抑制姜维做大的军事进攻,每次仅仅给姜维1万多人马。其间,主要还是利用魏国陇西的羌胡反叛力量,扰乱魏国社会稳定。

比如:魏正始8年(247年),也就是曹爽和司马懿关系恶劣、司马懿装病的那一年,姜维率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投降姜维,姜维把他们迁移到蜀国,而其他小种的反叛羌胡却被魏国郭淮击败。

到249年魏国高平陵事变以后,夏侯霸逃亡蜀国,成为姜维的一个得力助手。那年的秋天,姜维派句安、李歆在陇西曲山修建了两个城池,被郭淮、陈泰攻下,损失惨重;后又派廖化企图进攻洮水,也被邓艾识破,无功而返。

250年,姜维又进攻西平,没有攻下。但受降了一个郭修的人,此人心怀魏国,多次想刺杀刘禅未果,终于在253年刺杀了费祎。——这年的正月费祎被刺杀,这年的夏天,姜维就带领数万人进攻石营,围着了狄道。

以上是费祎当政的8年中,大致的一些军事行动。

从253年的夏天算起到263年蜀汉灭亡的10年时间,姜维一共进行了6次比较大的西征。

第一次,就是253年的夏天,姜维率领数万兵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三国志,姜维传》,这次由于同时有吴国诸葛恪率20万大军进攻魏国,魏国也集结20万兵力迎击,因而西线兵力不足。魏军集中了西线的所有兵力,前往南安的狄道解围,姜维却因粮草不足而撤退,可以说是浪费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第二次,是第二年的254年,狄道长李简投降蜀国,导致姜维出兵陇西。姜维占领狄道以后,又进而攻下河间、临洮。但是,在交战中,魏国将军徐质斩杀蜀国荡寇将军张嶷,姜维只好把攻下的三个地方的人民迁移入蜀,草草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