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苞而言,一切情况表明自己即将成为第二个诸葛诞,凶多吉少。
而此时,又是一个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出了一个叫孙礫的人。他也是司马家老家河内的人,也是出身寒微,不过被河内太守吴奋赏识任主薄,当时河内大姓云集,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姓们都不愿意搭理孙礫,吴奋大怒,并把孙礫介绍给石苞做将军的掾属。孙礫就从河内往淮南去,路过许昌,当时镇守许昌的是司马炎的堂叔父汝南王司马骏,这个司马骏和孙礫认识,孙礫现在路过此地,理所应当地要拜见一下司马骏,司马骏问孙礫去哪里,孙礫如实回答一番,司马骏已经知道皇帝已经派遣部队日夜兼行偷袭石苞,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对孙礫说了情况,并说了句:别去到是非窝里,自找麻烦!告别司马骏以后,孙礫一路快马加鞭,风餐露宿,一口气来到寿春,见到了从未谋面的石苞,把情况对石苞详细说了一遍,石苞一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孙礫对他说,您要保全身家性命,还是把军权交出来,现在就走出寿春城,到驿站等大军来到,只有这样才能够打消皇帝的怀疑。
石苞倒是从善如流,司马炎听说石苞这样,悬着的一颗心才慢慢放到肚子里,等到见到石苞,司马炎有点不好意思,就为自己开脱道:你的儿子石乔差一点使你整个家门蒙受不幸。石苞一听大怒,从此把石乔废黜,并且不让这老兄出来做官。——石苞共有6个儿子,老大、老四、老五都早死,只剩下老二石乔,一废,后来老三石统继承了老爸的爵位;老小就是那个聪明过人、大名鼎鼎的石崇……
对于司马炎来说,淮南事件这样的结局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他还将迎接吴国孙皓马上就要到来的挑战,如果此时发生内乱,后果将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晋王朝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而这一次,一个到最后也不过是尚书郎的小人物却办成了很多大人物办不下来的事情。
祸不单行
268年对于司马炎来说,可谓是祸不单行。
刚刚服完老爸3年孝的司马炎又一次面临了亲人的辞世。
就在这一年的3月,司马炎的老妈王元姬也去世了,享年52岁,司马炎哀痛欲绝,亲自写下老妈一生的行状,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文章上记述了妈妈的人品德行,更多地诉说了自己失去亲人的哀痛之情,令人扼腕叹息。
司马炎在老妈被封为太后以后,还给老妈配备了一整套的官吏班子,把那个在征蜀过程中被钟会拿下的诸葛绪任命为太后的卫尉,刘原为太仆,宗正曹楷为少府,俨然是另外的一个小朝廷。然而这一切都挽回不了老妈的生命,王元姬在临终的时候,让他最记挂的人还是齐王司马攸,老人哭着对司马炎说:“你的弟弟桃符性子急躁,可是,你这个当哥哥却不慈爱,我如果去世的话,恐怕你肯定对你弟弟不能相容,我把这话作为临终遗言交代给你,不要忘记我说过的话!”
为了表达对妈妈的哀思,司马炎加封自己已经故去的外婆王朗夫人杨氏等为乡君,食邑500户。
到第二个月,那个卧冰求鲤的王祥也随之故去了。我常常想,司马炎以中人之资,为何能同一华夏?除了孙皓的残暴昏庸以外,大约还与三司马为他留下一个又一个重臣和他们身后那些个庞大的家族有关吧,这些人要么德行堪称师表,要么智慧过人,要么文武双全,都受到家族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虽然,在晋王朝建立之初,象司马孚、王祥、郑冲、裴秀、贾充、何曾、荀颽、王沈等均已经老迈,基本上不再上朝,每次朝廷遇到大事,都是由侍中任愷到府中咨询,并且王沈(后来的企图篡位的王浚就是他是庶子,并非平吴的王浚,平吴的史书以王濬来进行区别)已经于前年去世,但是,他们的后人却是人才辈出,给司马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实,就本人而言,也不怎么看好王祥这样的人,不过,世界上也就有这样的人,自身智慧倒不是一流,但是,温良恭俭让“德行”却是一流,并且一直是政坛上的不倒翁,身居高位,政绩全无,尸位素餐,与世沉浮,只不过是个象征。?传世的王祥的故事除了卧冰求鲤以外,还有在曹髦被贾充杀死以后,王祥哭着说,“老臣无状”,是对自己无力阻止暴行的谴责?还是对其他人的责备?不得而知,不过史书上记载:众有愧色。但也没有象陈泰一样伤心得哭死。
等到司马昭被进封为晋王的时候,王祥、何曾、荀颽一起去拜见兼祝贺,荀颽对王祥说,晋王很贵重,我们去见的话,还是要行拜见的礼节。王祥说,晋王再贵重,那也是魏国的晋王,我们是魏国的三公,那有三公见到王拜的道理呢?我们从官阶上只和王相差一级,如果拜见的话,不仅损害魏国朝纲,而且也损害晋王的名声,君子爱人以礼,你们要拜你们去拜,我不拜。就这样,老何和老荀为自己的前途计,都对司马昭行了拜见礼,而王祥只行了作揖的礼节——没有低头。司马昭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嘴上还是连连称赞,说:没有想到还是你王祥对我关爱得深啊!
——鬼才相信说的是真话呢。
真奇怪这世界,有很多人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却不登高位,甚至死无葬身之地,如邓艾;而也有很多人没做什么事情,没有建立什么功业,就身居高位,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眷顾。……命运?
等王祥死后,吊唁的都是些亲朋故友,他的族孙王戎说:王老可以说是清达了,他在正始的时候不是很能说话的人,但是,每次和他谈话,却道理深邃,可以说是他的德行太大以至于掩盖了口才了吧!
我记得孔子说过乡愿的问题。乡愿是指那些貌似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论语·阳货》说:“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就是说乡愿其实是那些看似忠厚老实,其实是没有是非观念、明哲保身、没有大是大非观念的、并在一个地区中“德高望重”的人。孔子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人,而孔子区别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和乡愿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没有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的立场。《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他6、70岁才进入高位,已经是老于世故了,纵观王祥一生的所为,是否有点乡愿的意思呢?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虽然王沈和王祥去世了,但是,他们两个分别所代表的太原王家和琅琊王家,却在有晋一代名流叠出,成为数一数二的大贵族。
除了失去母亲,失去重臣,严重水灾以外,南方的孙皓也没有闲着,他将给司马炎带来新的麻烦和新的考验……
晋吴初交兵
那么江南的孙皓究竟做了些什么呢?他在除掉拥立他的濮阳兴和张布以后,主要依靠自己的岳父和舅舅给自己看家,封岳父滕牧为高密侯,封自己的舅舅何洪等为列侯,等站稳脚跟以后,孙皓除了逼杀景帝老婆和孙休的二个大一点的儿子,这些年,孙皓还做了几件大事:
一是,迁都武昌。265年冬天,西陵(湖北省宜昌市)防卫司令(西陵督)步阐,上书请求孙皓迁都武昌(湖北省鄂州市),孙皓批准。派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留守建业。说步阐建议迁都,其实大概还是孙皓的授意。原因很简单:有宫中的预言家预言说,荆州这个地方有天子气,并且,荆州的天子气还能够攻破建业,对于孙皓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