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番外·二相辅政

3月8日“妇女节政变”以后,第二天,贾南风就大赦天下,并且把这一年又改为元康元年。

290年和291年就着两年,年号叫人眼花缭乱,290年司马炎自己改成太熙,太熙了4个月,司马炎就死了,杨骏一看司马炎死了,立马就改成了永熙。大臣们说皇帝刚死不过年就改元不和礼仪,终于到291年过了年,杨骏就又一次改元为永平,刚到3月,贾南风妇女节政变就杀了杨骏,贾南风又把年号改为元康。满打满算,杨骏也就专权了10月,就身首异处!

在这充满了血腥的10天里,司马伷的三儿子东安公司马繇可算是出尽了风头。

史书记载,司马繇之所以能够参加到政变中,是因为当时他是皇帝身边的散骑常侍,此人相貌最大的特点是像关羽一样是美須髯,性格也像关羽一样刚毅,有威望;不仅如此,而且还博学多才。既然司马繇是皇帝司马衷身边的人,当然深得皇帝和贾后的信任,所以,在发动政变的时候,既不是资格老的下邳王司马晃,也不是年轻气盛的楚王司马瑋,而是一个仅仅为“公”的司马繇指挥全部的部队。这里面当然大有玄机了,归根结底当然还是信任问题了,毕竟诸王属于另立门户的人,不是皇帝身边的人;二则,司马繇地位较低,号召力也不强,并且,只是一个皇帝的侍从,没有自己的军队,让他总统诸军,避免主导政变的人会反戈一击。

当时,司马衷即拜司马繇为右卫将军,直接领射声校尉,加侍中,兼典军大将军。当天,诛杀的和赏赐的共300多人,全部都是司马繇一个人说了算——当然,既有滥杀的,也有滥赏的,下面的人也因为争功对司马繇颇有微词。

过了10天,即3月19日,司马衷征召汝南王司马亮当太宰(上三公之一)和太保(上三公之三)卫瓘同时主管政府机要(录尚书事),掌权辅政,二人均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就是说觐见皇帝的时候可以身佩宝剑,并且可以不“趋”,就是进入宫廷以后,不用小步快跑了,只用正常走路就成。——任命秦王司马柬当最高统帅(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当抚军大将军,楚王司马玮当首都卫戍司令(卫将军)兼中央禁军总监(北军中候),下邳王司马晃当国务院总理(尚书令),东安公司马繇晋升王爵(东安王),当国务院左执行长(尚书左仆射,《晋书本传》记载为右仆射)。封董猛当武安侯,三位老哥也都封三等侯爵(亭侯);孟观封为上谷郡公,李肇也被封为郡公,两人都升官为积弩将军。

后世的史学家以后来发生的事情,逆推说贾南风把司马亮和卫瓘推到前台,其目的是为了除掉二人,从而证明贾南风阴险毒辣等等,对此,个人的确不敢认同。虽然本人对贾南风同样厌恶之极。但是,个人认为,贾南风在任命司马亮和卫瓘主政之初,应该不存在要借刀杀人、除掉二人的意思。

这是因为:宫中的积怨和杨骏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得除掉杨骏势在必行。在除去杨骏以后,贾南风的确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重臣来稳定人心。这是客观需要;

而在贾南风看来,司马亮和卫瓘都是被杨骏排挤的对象,所以,二人应该,也的确是杨骏的政敌。按照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理,在打倒杨骏以后,任用二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二人可谓硕果仅存的晋朝重臣,在咸宁初年的时候,司马亮就已经被司马炎任命为宗师了,当时,因为宗室庞大,相互之间不相统属,司马炎就让司马亮统一掌管宗室;而卫瓘则是当时庶姓大臣中年龄最长声望最高的人物,以之辅政可起到稳定政局、笼络庶姓朝臣之效,因此,二人一个代表宗室,一个代表庶姓大臣。这是客观的可能性。

从以后的事件发生进程来看,首先要和贾南风作对的是司马繇,然后是一个小人物基于个人利益,而对贾南风报告说司马亮和卫瓘企图要废掉贾南风,才促使贾南风出手。详细情况,我们以后再说。

且不说司马亮如今的高位,仅仅看司马亮原来宗师的职责就是对于宗室“训导观察”,司马亮的到来,让不少一直对司马繇赏赐不公愤愤不平的人找到了诉苦的主。

司马亮解决司马繇赏罚不公的办法,不是重新进行公平的评定,而是为了收买人心,对于诛杀杨骏有功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普遍地又加赏,以至于中下级军官晋封侯爵的多达1081人。在司马亮看来,原来你以为封赏的不够,那我现在给你加封,你不就没意见了吗?其实,大凡不满在于不公,而不在于多少,正可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还是原样的增加封赏,不但不能解决原来的不公,而且,这种超越规矩的滥赏也使得没参与政变的人员更加失落。

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总监察官(御史中丞)傅咸写信给司马亮说:“这次因功而升官晋爵的,人数之多,多到震动天地,从古到今,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事情。没有功劳而受赏赐,人们谁不喜欢国家发生灾乱?是培养无穷的灾乱之源。这些措施,都是东安公司马繇出的主意。人人都认为,殿下抵达京师后,自会纠正,纠正合乎正道,大家怎么会愤怒?而大家所以愤怒,在于不公平。而今奖赏之滥,比司马繇所做的,更加两倍,没有人不感到失望。”

除了厚赏以外,在司马亮和卫瓘不足100天的掌权期间,他们还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人事安排。因为秦王司马柬被封为大将军,所以,关中重地应该选择另外一个宗室重臣前去镇守,于是,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西诸军事。从傅咸劝告司马亮的话中,也可以看出,司马亮专权,任用私人,比如傅咸说司马亮:“近来我经过你的门前,戴官帽的人和华丽的车马,塞满大街小巷。……夏侯骏没有一点功劳,竟旱地拔葱,突然跃到宫廷供应部长(少府)高位,大家都说:因为他是你的姻亲,所以才有此奇迹。”

二是,废黜司马繇和司马楙。司马繇虽然是司马澹的弟弟,但是,司马澹却各个方面都不如司马繇,论长相,人家司马繇是美髯公,论品行,人家比自己声望高。在家里,爸爸司马伷和老妈诸葛太妃也都喜爱司马繇,司马澹的老婆也姓郭,是贾南风的表妹,这郭家的女人都是那样凶悍,对诸葛太妃也不好,所以,老妈老爸就更加喜爱弟弟司马繇了,因此,司马澹对这个弟弟恨之入骨,形同敌人。司马澹看到自己的弟弟在诛杀杨骏运动中表现如此抢眼,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于是,就多次在司马亮跟前打小报告,说自己的弟弟专权,随意赏罚——这也的确是司马繇的失误之处。开始的时候,胆小怕事的司马亮并不想对司马繇怎么样,因为,当时的司马繇还领着右卫将军,司马亮也不想去碰他。然而,就在此时,司马繇却想废掉贾南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于是,司马亮上书皇帝说司马繇一是专行诛杀赏赐,把和自己关系好的司马楙也拉进功臣行列——司马楙善于献媚,原来是杨骏党羽的,本来是应该被诛杀的;二是在诛杀杨骏中骑墙观望,要求把司马繇和司马楙免官。于是3月27日,司马衷下诏把两人免官,免官以后,又借口司马繇在家中口出恶言,遂放逐司马繇到遥远的带方郡(朝鲜半岛沙里院城);把司马楙遣返回他的东平封国。

三是,建议诸侯王全部都回到封国去(当然不包括自己)。司马亮和卫瓘产生这样想法也很自然,刚刚经历了大乱的首都,依然驻扎着各自领着亲兵的虎视眈眈的诸王,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不过,两人产生这个动议的直接原因,却参杂了不少其他成分,他们最主要的矛头就是对准了在诛杀杨骏中立了大功的司马瑋。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对于司马瑋的任命——领北军中候!楚王玮因引兵入朝诛骏而由方镇长官一跃而成为禁卫军司令。而这个司马瑋却是“少年果锐,多立威刑”,不仅让司马亮、卫瓘,而且也让“朝廷忌之”。于是,司马亮召集众臣在皇帝司马衷面前开会讨论,让所有的诸侯王归国,自然你司马瑋也不例外,你的北军中侯自然要被免去。众臣没一个敢出声的,只有卫瓘发言表示赞同,于是会议决定免去司马瑋的北军中侯的位置,让临海候裴楷担任,这把司马瑋气得半死——是谁立了大功?没我,有你司马亮吗?这不明摆着过河拆桥吗!裴楷形同罪犯,差点被杀,现在竟然成了功臣!——玉人裴楷也不敢火中取栗,那么重要的职位,就是不敢接受。

为什么司马亮、卫瓘那么看好裴楷呢?一看《晋书裴楷传》就一目了然了:“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也就是说,裴楷的大儿子裴舆娶的司马亮的女儿,两人是儿女亲家;可是裴舆早死,司马亮的女儿又再嫁给了卫瓘的儿子,司马亮和卫瓘又成了儿女亲家,三个人其实是连环亲家。(另有一种翻译:裴舆和司马亮的女儿结婚以后生下女儿,嫁给了卫瓘的儿子,不过,如果这样翻译的话,头一句话里的“先”字就不好解释了,另外,两句中间就应该加上一个“生女”)

在司马瑋看来,司马亮和卫瓘你们做得也太过分了。发动政变的时候,你司马亮不敢;等政变成功了,你司马亮抖起来了;你抖起来也不打紧,你冲别人抖去,别在我面前玩火!但是,恼怒归恼怒,司马瑋还没想把司马亮和卫瓘怎么样——毕竟人家是爷爷辈的人,既是宗师,又是太宰,我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