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reference_book_ids":[7210598152015973388,7196865757672639546,7125367546605210638]}],"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消费者行为学》reference_book_ids":[7210598152015973388,7196865757672639546,712536754660521063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商业的本质是消费。美国知名学者所罗门的《消费者行为学》里这样说道:“我们身边时刻都有成千上万的公司,花费数以亿计的美元,在广告、包装、促销、环境,甚至电视、电影里做手脚,从而影响你、你的朋友和家人的消费,从中获取利润。”
《消费者行为学》强调,面对众多直接、间接的劝诱,消费者唯有深刻洞察这些劝说的战术,才能使自己不致被过度操纵。因此,那些拥有丰富的知识、智慧,善于理性思考的人,更容易不为所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是对世界的认知不同。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对世界的本质认知深刻又到位,他们是最有才华的那批人,剩下的人都是活在假象里,是被操控的。
最可怕的是,世界上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独具智慧地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但他们看透之后却不敢说透,并且不会想着如何拯救其他人,而是开始利用大众的信息不对称去赚钱,最后再和他人划清界限。
所以又有人说,商业的本质是谎言。
资本大鳄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就要在进入之前先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那么如何理解商业的本质是谎言呢?
以前说:德不配位,必有殃灾。现在是:智不配财,必被坑埋。
一个社会的最佳财富分配结构,是让一个人的财富和一个人的品德智慧成正比。
在一个社会里,当有一小撮人因为投机取巧而先获得利益时,如果社会的惩罚和价值体系不能使他们付出代价,那么剩下的大部人必然也不会再坚守自己的原则:聪明人会把才华用在利益的争夺上,普通人为了争取利益则会铤而走险。经济学上有个“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社会上就是“坏人淘汰好人”。
好人被淘汰的结果是什么呢?以排队候车为例,一开始大家都很守规矩,但有些人为了抢座,开始不守秩序了,而且把排队的人挤得东倒西歪,到后来,为了先上车,大家都不去排队,结果车辆一来,众人就争先恐后,导致上车的效率降低了,最后人人受损。
又比如打车,刚开始大家本来都站在路边规规矩矩等车,但有人忽然强行站在马路中间去拦车。最后,为了先打到车,于是大家都站到马路中间去伸手拦车,结果马路上的人越来越多,占据了大半个车道,导致道路发生拥堵,大家打车的效率也都变低了。
这就是最终结果:每个人都互不相让,不再迁就别人,也不再相信公理,然后互相提防、人人自危,僵持在一种互相制衡的尴尬状态中,然后大眼瞪小眼。此时社会的运作效率大大降低,经济效率大打折扣。项目越来越难做,创业越来越艰难,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无论你说什么,无论你承诺了什么,别人都不信了,每个人都紧紧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怕一松手就被别人抢去了。
归根结底,只要先不遵守秩序的人没有遭受应有的惩罚,就会带动大家一起不遵守秩序。
一个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从他觉得不公平的那一刻起。一个有才华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庸俗的?从他认为看透芸芸众生的那一刻起。芸芸众生的错在哪里?在于盲从。
窦娥含冤被押赴法场,行刑之前监斩官问窦娥还有何话讲。窦娥说:一、如果我是被冤枉的,人头落地便会大雪纷飞;二、如果我是被冤枉的,我死后将大旱三年。窦娥死后,竟真的飘起大雪,而且果真大旱三年,当地百姓颗粒无收。
多年后,窦娥的父亲金榜得中做了大官。回乡重审窦娥案,杀了那个贪官。这时乡亲们纷纷来看望窦父,说:“我们当时知道窦娥是冤枉的,怎奈畏惧贪官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可是我们又没加害窦娥,为什么要受这三年大旱之苦呢?”
窦父说:“你们明知窦娥是被冤枉的,却不敢说句公道话,是谓不义。更有人相信贪官,认为窦娥真的杀了人,而诬蔑忠良,是谓不仁。老天有眼,没有无妄之灾,天灾人祸就是在惩治不仁不义之徒呐!”
什么是作恶?并不是杀人放火才是作恶,面对恶行,如果为了自保而选择沉默,或者为了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做一个盲从的帮凶,你就已经站在了恶人的一边。
当我们埋怨社会太不公平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在利益面前就那么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原则?当我们埋怨假货太多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占便宜?当我们埋怨明星赚得太多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如此迷恋娱乐?
如果社会风气“正不压邪”,社会就会开始变质。
危机是什么?危机是人性的危机。
有一次同学聚会,让我有了一个发现:成功的人,大多衣着平平,甚至有意走“中庸”路线;而很多普通人,则非常注重外在的消费,比如头发、衣服、包、香烟、手机、车子等。
比如一个带着孩子参加聚会的同学,她的孩子从头到脚穿的全是大牌,而且logo的位置都很显眼。
在谈论的话题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成功的同学聊得更多的是孩子的教育、旅游见闻、投资等话题;而普通的同学,聊得更多的是衣服品牌、手机品牌、什么时候换车、年终奖多少等。
我后来思考了一下,发现可以用这样一句话做一个总结,那就是:普通人,总是把钱花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
人,都有一种补偿心理,都会拼命守护自己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比如身体不好的人怕别人提健康,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怕别人提到钱。所以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就要用外在的消费来武装自己,然后展现出自己的强大。
就好像有些人,总喜欢打扮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穿最漂亮、最奢华的衣服,然后让孩子给自己挣面子。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也会尽可能地买一辆“豪车”,过年把车开回家,就感觉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荣耀。而那些成功的人,相反却更在乎实际的东西。比如他们宁可给父母包个更大的红包,也不会刻意买几件大牌衣服穿回家;他们宁可给孩子选一个好学校,也不会刻意给孩子穿奢华的衣服。
因为成功的人内心不自卑,所以不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即使被别人误会,他们也并不在乎。所以当普通人聚在一起炫耀自己的年终奖时,他们宁可安静地听着。
普通人的消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基本生活所需,即吃穿住行。第二层:证明自己不穷。第三层:挣面子。
成功的人的消费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基本生活所需,也就是吃穿住行。第二层:各种投资,包括房产、教育(孩子的学习和自己的学习)、旅游和各种社会活动(扩充见识)等。第三层:精神需求(比如认识自我、寻找知己、帮助别人等)。
所以当一个人开始把钱花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时,要么意味着他已经脱离贫穷,要么意味着他已经脱离庸俗。因为他已经懂得自己不是为别人而活。
任何一个时代,人们都需要给自己加上一种标签,从而维系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
比如以前有些有钱人会佩戴高贵的首饰,借助各种奢侈品来彰显自己。
这就是所谓“炫耀性消费”,这是一百年前韦伯伦的理论,比如你要戴一块特别贵的名表,显然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为了向人炫耀,彰显经济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不再能够标榜自己有钱人的身份了。随着电商、海淘等购买渠道的丰富,原本一件难求的“奢侈品”成了不难获得的商品。拥有奢侈品,再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然而,当奢侈品不能再区分身份的时候,一种更加与时俱进的方式就出现了……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在《资本的形式》中提出了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文化资本是一种通过教育洗礼,历练而成的个人优势,与生活品位息息相关。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的鉴赏和辨别能力也在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财富投入各种“无形”的消费和投资上——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教育、更高端的旅游等。
请记住,只有见识和智慧才能永远跟随着人。
未来的消费方向是什么样的?目前,热衷拼团、买二手产品的人越来越多,这并不说明消费在降级,而是表明物质已经承载不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了,人们不再愿意为某一件高档产品买单,反而更愿意为高雅的情怀、无形的财富、某一种希望而付出高价。
今后商业方向只有两种:要么是压缩有形产品的价格,比如有些网络平台的低价模式,以及二手交易、共享经济等;要么以产品为基础,着手研究消费者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把产品做到极致。因为科技进步的意义并不是为社会无穷尽地提供商品,而是让每一件产品都丰富到不得不缩减其他产品的程度。这就是真正的极简主义。
资本主义产生后,劳动者创造价值,但却拿不到等量的报酬,一是因为资本家要榨取一定的剩余价值,二是以当时的科技条件,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无法被精准核算。所以一个人创造的价值,都是公司说了算。公司先得到所有价值,然后再去分配,也就是说公司是价值计算的核心。
必须有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才能让劳动者的价值和劳动报酬等同起来。
现在有了区块链,人们所有的劳动价值,都变得可以计量、不可篡改。老板也是劳动者的一分子,也可以拿自己应得的那份。这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这才是公平、公正。
等区块链技术发展成熟以后,传统公司的组织形式和价值分配结构,都将发生历史性的改变。公平、公开是区块链最根本的精神。它不是让我们没有私欲,而是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创造价值。这样才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未来的社会,劳动者、管理者、投资者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是价值创造者。所有价值创造者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也是人类的信任机制升级的过程。每一个人作为价值创造者,自己创造的价值都能被精准记录,并得到相应回报,发生冲突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也会越来越平等。这是区块链的历史任务。
未来,公司的形式将从“互联网化”升级为“区块链化”。
区块链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就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未来是一个高度发展、按需分配的社会,一切都是由数据去匹配的,再也没有集中的大脑或权力去调控。
共享经济的兴起,诠释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动向:未来的一切资产,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被私人所占有的会越来越少。
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东西都是共有的,我们都只有使用权。那时人与人的关系是共同劳动关系,属于同一个集体,因为牵扯不到利益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
而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出现了私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以“占有”物品为最终目的,很多东西的“占有权”被明确到个人。
于是,人与人的关系由共同劳动变成了直接竞争,出现了争夺和贫富分化,资源分配变得不均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马克思说:一切矛盾都是因为资本家独占生产资料,因此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但他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的共享经济正在改变这个局面。
在不久的将来,一件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未来,我们的交易,更多的是交易一件物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往往最在意物品的占有权。为了争夺占有权,有些人不择手段,但是共享经济提供了一个运作机制,通过以租代买的形式解决资源的不可复制性。
在未来,一件物品究竟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它!
各种App能通过时间、地点、技能的匹配将物品的使用权分配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将多余资源转化成为生产力。因此,几乎所有产业都将会被共享经济所改变。
今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大大地增加收益。未来经济一定是共享型的,互联网的存在逻辑是优化社会运行,让一切商业和工作模式的损耗降到最低。
未来所有人都会获得“自由”。个人的最终趋向是获得自由和解放,这里的“个人”,指的是“个体经济”。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模型里,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在过去,只有少数成功人士才可以做到这一步。但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现在和以后,每个人都可以逐步抵达这层境界。
以往,我们为了生产,要去加入某个组织,然后被“集中式指挥”。我们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很多人机械地工作,这束缚了人性。
而互联网给予人性回归的通道。互联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努力实现“多个服务个体”对接“多种个性化需求”,这就使那些在技能、人际关系、服务上拥有特长的人,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找到与之相配的工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来决定自己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做什么样的事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定目标,决定自己要成就一番怎样的事业。
五年前,我们身边的朋友不是在这家公司上班,就是在那家公司上班。而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不是依托这家平台赚钱,就是依托那家平台赚钱。今后将有无数个体创业者、经营者兴起。人的定位从价值链上的分工者转向单一的创造者。以前我们为了生存,总是在迎合市场、依附公司,而今后我们可以做一回自己。
放眼四望,主播、自媒体、网店店主等各种自由职业都在兴起,他们已经不再被“公司”所束缚。
今后,社会上的自由职业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互联网可以精确、高效地将我们每个人的潜能激发并对接起来,以大数据为手段、以各取所需为驱动、以自我实现为效率、以荣辱与共为机制,构建更加精细的供需系统。
未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既可以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依靠协作和组织去执行系统性工程,所以社会既不缺乏细枝末节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备执行大型工程能力的组织和团队。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网络,而每个人都成了一个ID。
我们可以发现,如今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无论借鉴多么经典的管理理论,都很难起到作用。那是因为大家需要释放,需要因势利导,而不是被管理。因为社会的组织结构在变化:原来是狭长的“公司+雇员”结构,现在变成了扁平的“平台+创客”结构。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变革,我们每个人都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未来,人的兴趣和潜能将得到释放,再也不用为了生活把自己抵给一个“公司”,而基于平台之上的小众兴趣、小众价值观、小众梦想、小众爱好都能被成全。
未来所有现实都会被“模拟”。这指的是“虚拟现实”技术,即VR、AR。VR是把你带入到虚拟世界里,AR是把虚拟物品带到你面前。
人类以往的科学技术基本都是改造外界,比如我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从当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开始,量变终于引起了质变,人类正在俗世中“超脱”。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增强,能够把虚拟信息(物体、图片、视频、声音等)融合在现实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会涉及视觉、听觉,还会涉及嗅觉、触觉、味觉,可以构造一个与真实环境相似的世界,随时在你身边构建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未来,现实的边界会被彻底打开。千里之外的朋友可以立刻出现在你面前,你们甚至可以对话、拥抱,你也将能触摸到虚拟世界的所有物件。
你还可以瞬间置身于某个世界中。这个世界很真实,一杯茶、一片海、一座山,让你身临其境。
谷歌的一位专家称,到2045年我们人类就可以将整个思维传输到计算机上。届时你还相信我们生活的现实就是现实吗?你还相信你眼里看到的东西就是那样的东西吗?
到了技术成熟阶段,人可以在各种世界里移步换景、穿越自如,人可能永远都不清楚自己是处于一个模拟的环境中还是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当然这也已经不重要了。
那时人会明白,除了能确定自己的存在,周围所有的东西都虚实难辨。
未来所有的价值都被公平分配,未来所有的资产都会被“共享”,未来所有的人都会获得“自由”,未来所有的现实都会被“模拟”。
现实被打破,价值开始回归,财富被共享,个体被解放。这就是大势所趋。
世间万物都先有大破才能有大立。旧生态总会不断被新生态取代,这是一种必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传统企业越来越难做了。那是因为当下恰恰就是从大破到大立的关键时刻。一大批企业正在被淘汰出局,同时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正在破土而出。
如果弄懂了其中的商业变革逻辑,你会惊喜地发现:从现在开始大部分企业都值得从头再做一遍。
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说明一下。传统企业越来越难?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排队。在排一列纵队的时候,大家依次往后站立,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前面的人的后脑勺,而看不到后面的人和更前面的人的后脑勺,其他人如果做小动作也无法察觉,这就是传统的产业链结构——制造商需要先将产品卖给品牌商,品牌商再卖给渠道商,渠道商再通过各级经销商卖给消费者。
于是,消费者面对的是渠道商,渠道商面对的是品牌商,品牌商面对的是生产商,生产商面对的是技术商,技术商面对的是资本,资本面对的是金融市场。
虽然是一环扣一环,但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被层层隔离。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摸清整个产业链。最大的问题来了:由于是一路纵队,所以容易出现塔罗牌效应,前面一个倒了,后面都会跟着倒下。一个环节被卡住,整个产业链都会出问题。
现在产业链就出问题了。由于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消费者的购物路径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排在最前面的渠道商最先受到了影响,进而导致它身后的产业链产生了连锁反应:对于渠道商来说,由于要跟电商拼价格,打折促销已成常态,还要靠多拿货来降低自己的成本,这又导致了库存。
对于品牌商来说,虽然产品卖给了渠道商,但是渠道商的回款不能按时兑现,而且由于渠道商的打折促销行为,品牌价值大大受损。
对于生产商(工厂)来说,除了应收账款越来越多之外,用工成本也越来越高,税率负担越来越重,再加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附加值,利润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工厂被迫倒闭。
每一个环节都越做越累,利润越来越低,每一个环节都迫切想改变,但是由于受制于上下游环节,单方面努力根本无法扭转局面。
转机在哪里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路径,给传统商业带来了危机,但同时也打开了信息壁垒,带来了新的机会。还是以排队为例,由于信息的公开性,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可以直面其他环节了。随着电商平台、移动支付、社交平台的发达,大家可以自由对接了。
于是根本性变革发生了:这一路纵队变成了一路横队,大家可以“面对面”了。当大家一列横队站在一起时,谁高谁矮、谁在做小动作都一目了然。这时传统产业链必然发生彻底改变。
互联网把产业链从纵向拉成了横向,让大家平行、平等地站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变革。
传统商业是一环吃一环。在产品经过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会加价,然后再出货,这是一种单向的赚“差价”模式。每个环节对于它的上下游环节各赚了多少钱都不得而知。上下游环节是一种侵吞的关系,此消彼长,所以大家都是在互相保密。
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电商的普及,让很多消费者(客户)有机会直接跟各种生产方接触了,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客户)更愿意跳过所有环节直接付钱给生产方,这就导致现金会不增不减地直接到生产方手里。
那么,这时中间的渠道方和品牌方该怎么赚钱呢?
这里就需要大家事先达成一个协议,按照每个环节的价值共同协定一个分配比例,生产商拿到钱之后,再按照这个协议把钱分配出去。大家以此契约条款为约束,组成一条新的价值链,资源共享,彼此协作,各个环节井水不犯河水。
这时,一个产品从生产设计,直到消费者手里,每一个环节都会变得很透明。未来每一个环节能赚多少钱,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不像以前被捂着,层层保密。
面临这种更加公平、公开的商业路径,原来那种利润层层盘剥、运作效率层层衰减的纵队模式,必然要面临淘汰。
那么,如何利用这个转机去升级呢?平台化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路径。未来只有一种公司能生存,那就是平台化公司。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公司。平台化的本质,是帮助本行业的产业链从“纵队”变成“横队”,从而使本行业建立一种协同生产的机制。
平台化的意义,其实是给企业乃至个人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使之发挥1加1大于2的综合效应。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型公司崛起,像各种直播平台、自媒体平台。无数个体或小团队就正在崛起。
平台化转型不仅适用于互联网企业,也适用于制造业。
制造业企业如何实现这个转型呢?
首先,该企业要非常专注于某一品类,具备垂直打通、纵向整合的能力。比如从原料来源、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再到销售系统,后期维护。
其次,企业必须统筹运营,建立一种协同机制,要把同种的需求、资源、渠道归类整合,进行协作生产。
这里还会有二级分工,比如对于服装业而言,做绣花的专门做绣花,做印花的专门做印花,卖拉链的专门卖拉链,然后还有很多细分。于是企业背后可能不是一家工厂,而是一个工厂群,但又能随时被整合。而那些下游的中小工厂本身需要一场协同化的大生产,这样才能避免碎片化的各自为营。
比如当旺季到来,订单一下子都来了,公司就可以把同类产品聚合在一起,今天是你,明天换我,后天到他,保持相对均衡的需求输入。公司还可以根据零售的数据做精准匹配,促成零售端的数据向生产端更多地渗透,帮助生产端做一些计划准备。数据互通,会使得零售和生产之间的协同效率增加,这就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库存降到最低。
从统计学上也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便于下次提前准备,这反而变成一个“有计划”的生产了。因此在未来,制造业的生产一定会越来越具备“计划性”,盲目、跟风、无序的传统生产秩序导致的产能过剩,可以被彻底改进。
我们可以发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计划经济”,这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好比“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一样。
这种例子有很多,比如“淘工厂”就是通过平台整合了消费者的碎片化需求,再向各个工厂下单生产的。因为平台组建了一个协同生产机制。和传统工厂相比,它们的利润率和库存率都有很大的改善。这就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甚至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定制化生产。
再举一个制造业的例子:融钰集团是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旗下的吉林永大已经在永磁智能开关行业做到了第一。于是,融钰集团开始从单一生产经营的传统电气公司往平台公司转型。
由于在电气行业的领头羊地位,融钰集团以电气实业为突破口,向上游及下游进行纵向整合。上游方向,融钰集团作为行业代表与大型集团共同拓展海内外的电气工程项目。下游方向,融钰集团以电气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为入口,统一标准,整合国内多家工厂协同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在合作方面,融钰集团和上下游企业分别成立合资公司,融钰集团拥有51%的股权,合作公司拥有49%的股权。这样融钰集团可以为合作公司提供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和优质资源,同时,合作公司也可以为融钰集团贡献收益和业绩,双方各尽其才,各取所需。
如今,融钰集团正逐步打开“一带一路”市场,欲打造“自有产品自产,自无产品外采”的电气产业集采贸易链平台。
当然,制造业的平台化布局也离不开各种软件运营系统的配合,融钰集团在这方面也已经开始布局:在软件方面,融钰集团旗下的辰商软件正在打造“辰商云”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小程序和新零售营销解决方案,如今已经拥有了上百套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千余种营销场景,同时还能给企业提供数据管理后台服务,帮助每一个实体门店和线下经济体实现商业模式的智能化,涵盖整个生态系统。
融钰集团的另外一家子公司——智容科技,主要从事企业的征信服务等业务。
如今,融钰集团已经涵盖了智能电气、新零售、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行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已达十余家。这就保证了平台的独立运转,并可以往外围拓展,因为平台化公司是无边界的。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平台化之后还有一个核心任务,要给平台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授信,降低各部门不必要的磨合损耗成本。
比如在过去,很多工厂担心下游不能及时回货款,而下游则担心工厂的货期或者产品质量,所以很多工厂的现金流变成了应收账款。究其根本是缺乏一个具备公信力的平台。这时平台就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了。
比如“淘工厂”为工厂开了诚信通和KA企业(授信企业),这样商家支付给平台的费用就可以在三到五天内转到工厂的账上来。
融钰集团也是如此。在协同运营中,如有环节产生应收账款、工程款等管理的金融服务需求,融钰集团利用已有金融牌照布局,发挥支付结算服务、银行信用服务、商业保理服务和融资租赁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优势,使得供应链闭环的金融产品健康运转,从而加快整个行业的升级。
这就是企业的平台化战略。首先企业要做到本行业的领先地位,然后将供应商、渠道商、经销商等都拉进来,从上下游关系变成平行关系,利用电商、线上平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数据,建立产、供、销连为一体的运转模式,然后建立快速反应的机制,实现小批量、短周期、快市场的生产。
这也是一场社会组织的变革。所有部门既要有单兵作战能力,又要有协同作战能力。
公开化、共享化、协同化,才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打开公司的边界,让品牌共营、渠道共享、流量互通,这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所以,无论一个多么小的公司,都必须完成平台化的升级,比如一个广告公司,要以公司名义去接单,然后再分包给个人。公司在业内的口碑和公信力,决定了它获取订单的能力。公司可以以信用为担保去接订单,然后再将订单分包给个人,这才是未来公司要做的事。
平台化不但是大公司的方向,而且是所有公司的必然方向。
当公司做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孵化各种小而美的个人品牌,这就是未来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
制造业企业也可以采用这个方式。继续以融钰集团为例,它和上下游企业成立的合资公司,依然是平台化公司,最重要的是,公司一切都会按照可上市公司标准去操作,做到一定程度后,既可独立公开募股,也可以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走向市场,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所以,未来一个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其实是它的品牌和信用。只有企业拥有足够的品牌和信用,才能获取订单,才能揽下各种大工程,才能让分包个体放心为企业生产。
只要企业的信用还在,只要品牌还有影响力,企业就永远不会倒下。如果一个公司既没有品牌价值,也没有协同生产机制,那就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这就是很多企业越来越困难的原因,因为它们的结构是封闭的。
商业的基本结构正在从“公司+公司”,变成“平台+个体”。无数平台在崛起,同时无数个体在平台上执行任务。企业开放化和平台化之后,股东、员工、渠道、产品都在逐渐开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切组织必须打开自己的格局,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社会也会因此更加自由和包容。同时,未来的一切生意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每一笔订单都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产生。我们必须适应在“大庭广众之下”展开工作。
未来的经济运转中,只有四种角色:一、负责国计民生的资源型企业;二、负责产品流通的平台型企业;三、在各种细分领域里有独特产品或深度服务的小公司;四、承接各种小公司业务的个人或主体。
以此为基础,一切商业逻辑都将被推倒重建,一切规则都会被改写。这更是一场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再划分。
如果再结合公司的进化史来看待这个趋势,公司的股份化是西方给世界的贡献,公司的平台化则是中国给世界的贡献。
股份化的本质,是把公司拆分,在股票交易市场上交易,被很多人公开持有。
平台化的本质,是把很多分散的公司统一联合起来,各尽其才,各取所需,成为一个聚合体。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协同和聚合的基因,中国人对“和”的理解是极其深刻到位的。
当前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中国人的智慧将在现今的时代里发挥主导作用。一批企业倒下是必然,一批新型企业崛起也是必然。只有把握住趋势的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世界怎么发展和变化,其经济的本质和规律都不变。一个市场越成熟,其轨迹发展越接近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有两个要素,一是趋势,二是节点。掌握节点比掌握趋势要重要得多。
先从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讲起。Eu003dmc2(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是爱因斯坦一生智慧的浓缩,极其简单明了。
这个公式说明,一切物质都可以转化成能量。深层次的含义可以是:能量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源。
对有形的物质来说,小到原子、分子,大到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从而产生能量。对无形的物质来说,比如光、声、电、信息、货币等也是不断流动的,也会产生能量。
那么能量以什么形式呈现呢?就是“波”。波是什么样的?想想我们高中数学学习的正弦曲线吧: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波长,也代表着事物的一个完整发展周期。世间一切有形、无形的物质的发展规律都近似于这条曲线,任何事物只是周期和频率各不相同。这其实是世界万物的基本状态。
如果我们再结合下面这个图,就能明白它的根本性了。
一正一负恰恰是一个周期,也是一个整体。
越是成熟的事物,其发展轨迹越接近这条曲线。无论是创业、就业、恋爱、交友、炒股、买房,你都要明白你当前所处的位置,和你即将面对的趋势是什么。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什么外来经验能够直接拿来用,关键看你当下所处的节点。
社会经济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虚拟产业和实体产业。
虚拟产业:线上的信息流、货币流。实体产业:线下的产品流、人群流。
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这四个业态,一个完整的产业更是缺一不可。当然每个行业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信息流”以媒体、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产业为主;“货币流”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产业为主;“产品流”以制造业、零售业等实体产业为主;“人群流”以实体店、培训、教育等服务业为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线上的“信息流”和“货币流”相辅相成,它们构成了虚拟经济;线下的“产品流”和“人群流”也互相映衬,它们组成了实体经济;线上的“虚拟经济”和线下的“实体经济”也是交相辉映的,形成了经济主体。然后,它们之间彼此交融,形成类似于DNA的螺旋式上升结构。这就是经济发展的框架和逻辑。
这两股力量一边交合一边延展,你上我下,或者我下你上,然后定期互换方位。
当下是实体经济开始上升的时刻。虚拟经济发挥影响许久了,必然轮到实体经济。这就是我们说的虚拟经济过热以及实体经济的回归。
现在,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在的线上产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都跑到了线下(实体店、商场)去抢占地盘,所谓的新金融、新零售、新制造就是这样来的。
科技和金融,分别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核心支撑点。科技的本质是生产力,金融的本质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然就会对生产力产生阻碍,这是我们初中就学到的原理。
对于社会财富来说,科技和实业的作用是直接带来增量;互联网和金融的作用是优化存量、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增量增长。
这一轮大变革其实就是实体经济的回归。过热的虚拟经济已经让世界在怠速运转,接下来很多虚拟产业的泡沫会被刺灭。我们必须要对这一变化做好充足的准备。
投资的逻辑很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实在太少,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在追逐私利,如潮水般跟市场而动,于是只能成为接盘者,而逆行者永远都是孤单地前行。
这其实和商圣范蠡的“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的逆周期商业思想是一样的,在涝的季节,就要开始准备旱天的时候所用的车,在旱季就要准备有水的时候用的舟了。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提到:“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意思是趁价格上涨时,要把货物像倒掉粪土那样赶快卖出去;趁价格下跌时,要把货物像求取珠玉那样赶快收进来。
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投资中的最大敌人,很可能就是自己。”因为投资就是跟人性博弈的过程,最强的对手一定是你自己。
所谓:“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别人不要的东西你拿来,别人想要的东西你就给予。众生之所求,正是你所舍。看起来是一种施舍,是无我,却也是世界上最高境界的投资,是大我。
最终,一切有形资产都是身外之物,你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格局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