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reference_book_ids":[7329817569806781502,7225560260159736832,7329782914688764990,7312282451626167311,7148737646892682248,7329782908405681214,7294567293462252595,7330836903056378942,7084161014240922654,6994368330194766879,7356073548110105662,7315417162225552403,7312282443464051762,7236256843914284072]}],"2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2,"start_container_index":2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6},"quote_content":"《阿甘正传》reference_book_ids":[7166172429251775519]}],"10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90,"start_container_index":10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4},"quote_content":"《阿甘正传》reference_book_ids":[716617242925177551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借酒解忧又何妨
酒,在中国,有很长时间的历史。酒,始终和人生有不解之缘。魏晋时期,就是酒的年代。魏晋人愿意把酒与人生联系起来:曹操最有名的一首诗就跟酒和人生有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在古代,酒最大的用途就是“浇愁”。古时战乱不断,人们整日为生存颠沛流离,生活的忙碌,使人们越发感觉到生命的短暂和不可确定。这种感觉在平时是无法宣泄出来的,只有在酒酣之后,才会在高歌中流露。所以说,酒——实际是开启人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没有酒,便没有李白怒骂权贵的狂傲诗篇;没有酒,便没有杜甫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其实现代人比古人更忙碌,只不过现代人更懂得压抑,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不会像曹操一样挥洒着对人生的感慨罢了。也难怪人要躲到酒中去解脱那不可解脱的“忧”了。
此外,古人还以酒会友,“竹林七贤”个个都是酒鬼,也是酒友。最疯狂的大约要数刘伶。他出去,常携一壶酒,乘一鹿车,鹿车上放着锹,如果他醉死,人们便可以就地把他埋了。七贤的时代,人生的志向无法得以实现,外在的压力把每个人都封锁起来。平庸的人无奈地认可了人生,平淡地生活下去直至萎靡死亡;超俗的人把郁闷宣泄成为任诞,成了“狂”,然而他们也不知道这“狂”的尽头会是什么。刘伶的境界折射出压力下人生的不可把握:“结果”是无法预料的,人们能做的只是尽享眼前的欢乐!这,大约也正是“原野人”的心情吧!宣泄,其实并没有什么原因,只是生命的压力太重;宣泄,其实也不为什么结果,因为狂放的背后,常常是更大的无奈。
任何痛苦都会有一个根源:平凡的人想拥有不凡的未来,不凡的人又怀念平凡的过去,这种“围城”式的期待,也许便是人生一切苦恼的症结所在。理想与现实,永远不可能真正地统一。这种苦恼,缠绕着古往今来的每一个人,这也正是从古至今,人们都借酒浇愁的原因。当你为某事而烦恼的时候,不妨热上一壶小酒,或是来上一瓶啤酒,独自一人坐下来慢慢享用,暂时把烦恼放在一边。有人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其实不然,喝酒以后的愁,是一种释放,是淤积于心的苦闷的宣泄,而宣泄以后则会大彻大悟。
任何事情都讲究个度,喝酒也不例外,要适可而止,不能贪杯,更不能酒后寻衅滋事,否则便会适得其反,真的是愁上添愁了。
境界谈
当心中遇有不快,或生活中遇到麻烦事,不妨借酒排解,或独酌,或对饮,让酒来浇灭心中的怒气,排解心中的不快。
养一只小动物也不错
在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宠物,养得最多的是狗和猫,也有人以青蛙或乌龟作宠物,最近听说日本有人把猪当宠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宠物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私人交往甚少。这种生活让人不得不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养个宠物,下班以后感情便有了依托,心灵便能得到一丝安慰。
其实,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本来就很近,人类本身就属于动物的一种,只不过有智慧,更高级而已。即使进化到今天,人与动物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且不说基因上的类似,就是感情上,人与动物就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我们对它付出真心的关怀,绝大部分动物就会给我们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回应。从它们身上,我们仿佛也能看到显微镜下的自我。人类也会因为小动物们的情绪高低起伏,在内心亦做高低不同的快乐指数变化。
前一段时间新闻报道说,新西兰78岁的米利根遗下300万新西兰元﹙合170万美元﹚,成立信托基金,照料南部城市克赖斯特徹奇的猫狗。由此可见人与动物的关系非同一般。
拿狗来说吧,人类与狗的关系,可以上溯到非常遥远的上古时期。那时,狗在人类的生活中多是充当为人类服务、受人类役使的角色,譬如狩猎、看家、运输等等。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当然,在今天,狗也仍然在发挥着它那原始古老的作用,但是,狗在今天受到的待遇,却绝不止这些,某些狗的待遇可与人相媲美,甚至于超过人。
动物学家认为,养宠物不但可以给人做伴,打破孤独,而且可以治疗许多疾病。美国宾州大学研究证实,宠物能消除压力、稳定情绪、松弛生理紧张、预防疾病。小狗可帮助生理上的深度休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哈博特·本生博士把这称为“放松反应”。
研究表明,每天进行两次放松反应,每次只需10~20分钟,就可以祛除压力或焦虑对健康的损害。真诚的爱心可舒缓身体的不适,所以世界各地的爱犬人士都坚持说,狗的存在能增进人的锐气。
宠物还可以让人保持心脏健康。下班以后,和爱的宠物待上一会,能解除身心疲劳,让人感到无限放松。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研究人员发现,饲养宠物的人与不饲养宠物的人相比,他们的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都要低一些,而这些脂肪物质与心脏病有着密切关系。此外,养宠物还能改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能疾病的抵抗力。
许多人都发现,养宠物之后身心健康,生活变得充实。当人感受到被关爱、照顾和支持,当人处于融洽的氛围之中,就会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健康。如果你觉得缺乏温情和关爱,那么养一只小狗,你就会拥有这一切。
当然,宠物也有许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还是拿狗来说吧,在人眼里,狗有“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仗人势”、“狗摇尾巴讨人欢”等劣根性,然而,我们以此来指斥狗的时候,这实际上都是反讽的人,讽刺的是人的灵魂,这说明人性的某些卑劣之处确实像狗性,抑或说某些人的行为确实像狗,或者根本不如狗。“己所不欲,勿施于狗”,既然人也有同样的缺点,为何要去强求动物呢?
境界谈
人类因为有爱,世界才变得更可爱。何不与动物交朋友,让动物的感情,带给你点点快乐时光,让动物带充实你的人生,装点你的生活。因为有了它,你的生活会更精彩!
“游手好闲”的智慧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草原上,太阳即将升起,一头狮子对自己说:“我必须要奔跑,这样才能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不至于被饿死。”一只羚羊对自己说:“我必须奔跑,才不会被狮子咬死。”生活中我们不也和那狮子与羚羊一样,整天为了不同的追求而“奔跑”,有的人是为成功而奋斗,而有的人却像《阿甘正传》里跟在阿甘后面的那群人一样,因为别人跑,所以我也跑。然而,成功无止境,奋斗无休止,所以奔跑无穷期。
当然,不能完全否认“奔跑”的正面作用,因为没有奋斗,社会便不会进步。但是,眼下我们却是在无休止地跑,时刻都不停地跑。在这种氛围下,许多人一边“奔跑”,一边是被疲惫、挫折感、危机感、失落感缠身,且与日俱增。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狮子与羚羊你死我活的对局吗?难道我们的理想就是在气喘吁吁的奔波劳苦中攫取和逃生吗?如果我们奋斗终生就是像狮子一样为了找口饭吃,就是为了吃得更好些,住得更舒服一些,那人生是不是乏味了?生命中难道仅有奋斗和痛苦吗?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间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第二个回答:“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第三个回答:“我既要承受生活给我的磨难,也要享受生活赐给我的幸福。”上帝给前两个人打50分,给第三个人100分。
人生在世,不仅是奔波,也不仅是享受,人生应是既有奋斗也有享受,应该是忙里不忘偷闲,工作之余不忘品味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不忘领取上帝的恩赐。
可我们又是信奉怎么的人生哲学呢?据国外心理学家的调查,几乎有2/3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下班后不懂得放松,许多人以为在饭店饮酒取乐,醉生梦死便是放松。可在酒场上的君子们哪一个不是“有备”而来的呢?要么是为了打通关系,要么是为了饭后的红章或签字。这不仅不能缓解心头的压力,反而把身体也累垮了。
休闲有身闲和闲休之分,如果仅是身闲而心不闲,不能让心彻底舒缓,就是周游世界也没有用。只有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才能真正地休闲,才能真正体味到人生的幸福。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说压力如何大,倘若肯把自己的目标定低一点,不要一味去追求“羚羊”,即使追到一“野鸡”也知足的话,生活就会很从容。毕竟闲暇才是人生最优厚的福利。
境界谈
人生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也不必怀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绝,如果你想奔跑,希望能像阿甘那样——“有一天,我忽然想跑步,于是我就跑了起来。”无论道路多长,都跑得兴高采烈;无论多少人追随,都跑得心无旁骛;有一天不跑了,就转身而去,也不需管身后多少人唧唧喳喳。
养一棵植物,感受它的蓬勃生机
罗素说过,植物借栽培而生育,人类借教育而成人。
“养一棵植物”是心理医生教人练习无条件地爱的一种方法,其实,这也是解决消沉的有效途径。大自然从不理会我们的消沉,花草从不在意我们低落的情绪,它们总是生机蓬勃地按照自然规律生长,在这样一个积极的朝气蓬勃的氛围中,我们看到生命运行的活力和蒸蒸日上的光明,会很容易受到感染,使精神从低迷中振作起来。
在屋顶、在庭院或在阳台栽种些花草,你的休闲生活会顿然生辉,心情会豁然开朗。当你为这些花草的健康生长而付出无私的爱后,你会感到生命的壮美,你会更加热爱生活。而你在闲暇之余欣赏它们时,你会为它们在风雨中依旧茁壮成长的精神所感动,而不再去慨叹世态炎凉,充分体味到悠闲与宁静,体味到人生的美好。
如果你喜欢山茶花,你能不为它那种顶风冒雪,不怕环境的恶劣,在严寒冬天久开不败的精神所打动吗?
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末代皇帝崇祯手下的总兵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吴三桂投降清军,清朝封他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吴三桂在云南,横行霸道,在五华山建宫殿,造阿香园,传旨云南各地献奇花异草。陆凉县境内普济寺有一株茶花,高二丈余,花呈九蕊十八瓣,浓香四溢,为天下珍品。陆凉县令见到旨意,便到普济寺,迫令寺旁居民挖茶树。村民不服,直到天黑,无人动手下锹。
这天夜里,村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见一位美丽姑娘走来,手里拿着一枝盛开的茶花,对老人说:“村民爱我,培育我,我的花只向乡亲们开放,吴三桂别想看到我一眼。你们还是让那县令送我去吧,免得百姓受苦,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定能胜利归来。”老人伸手去握姑娘的手,一惊醒来,原来是一个梦。第二天老人将梦情告诉村民,大家认为是茶花仙子托梦,就照她的意见办吧!
县令亲自押送村民将茶树送到吴三桂的阿香园,谁知茶树刚放下,便听“哗”的一声,茶树叶子全部脱光。吴三桂大怒,责怪县令一路保护不周。谋臣进言:“一路日晒,常有此情况,栽下去仍然可活的。”到了春天,茶树长了一身叶,就是不开花。吴三桂向茶树抽了一鞭,留下一道伤痕。第二年春天,吴三桂带众姬妾,到阿香园赏花,见茶花只有几朵瘦小的花,吴三桂愤愤地说:“这是什么举世名花!”举鞭又抽去,茶树干上留下第二道伤痕。第三个春天,吴三桂见园中一片凋零,什么花也不开,茶树上蹲着一只乌鸦,向他直叫。吴三桂怒火直冒,挥鞭又向茶树抽去,第二道伤痕上渗出鲜血。吴三桂下令把花匠抓起来治罪。茶花仙子为搭救花匠,不顾自己伤痛,来到吴三桂梦中唱道:
三桂三桂,休得沉醉;
不怨花王,怨你昏愦。
我本民女,不求富贵,
只想回乡,度我穷岁。
吴三桂举起宝剑,向茶花仙子砍去。“咔嚓”一声,宝剑劈在九龙椅上,砍下一颗血淋淋的龙头。茶花仙子冷笑一声,又唱道:
灵魂贱卑,声名很臭。
卖主求荣,狐群狗类!
枉筑宫苑,血染王位。
天怒人怨,必降祸祟。
吴三桂听罢,吓得一身冷汗,便找来一个圆梦的谋臣,询问吉凶。谋臣说:“古人有言,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伏。茶树贱种,入宫为祸,出宫为福。不如贬回原籍,脱祸为福。”吴三桂认为有理,便把茶树送回陆凉。茶树回乡,村里男女老少都出来迎接。大家摸着树干鞭痕,悲喜交集,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夜,村民们做了一个相同的梦:茶花仙子对大家说:“与敌人作斗争,要耐心、要韧性,我虽伤痕累累,但我终于回来了,我是胜利者。”从此,在云南都称山茶花为胜利花,山茶花开,总是显示了人们战斗胜利的喜悦。
境界谈
一草一木总关情,山茶花也好,青松也罢,总能让人在为之付出爱的同时,收到一份感动与激励,总能让人在痛苦中得到一份安慰。
咖啡杯里好心情
有时心情会无端发霉,百事无心,看谁烦谁。这个时候,不妨找个咖啡屋,坐下来喝杯咖啡,或是在家里自己动手煮一杯咖啡。喝咖啡不像喝酒或果汁,满杯的咖啡,看了就失去喝的兴趣。普遍都只到七八分满为适量,分量适中的咖啡不仅会刺激味觉,喝完后也不会有腻的感觉,反而回味无穷。同时,适量的咖啡能适度地促使身体摆脱疲劳,头脑为之清爽。
咖啡豆中含有5%~8%的糖分,烘焙后大部分转化为焦糖,这是香味和苦味的来源,未转化的糖分留有少许甜味,烘焙时释放出丹宁酸,与焦糖结合,产生略带苦味的甜味。所以,人们对咖啡的味感一般会有苦、酸、甜、香、涩几种,这不正像人们对待生活的体验一样吗?咖啡可以让人品出生活的滋味。喝咖啡不同于喝茶,喝茶讲究的是品味,而咖啡讲究的是氛围。独自一人待在咖啡屋里,听着忧伤的或是舒缓的曲,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似乎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滋味,但心情却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煮咖啡,那沸腾不止的咖啡,让自己又莫名地冲动起来,一下子有了生活的勇气,心中的不快,似乎也随着那冉冉升起的蒸汽一起消散了,此时好像不是在煮咖啡,而是煮心情。咖啡煮完后要过滤,要留下精华,把渣扔掉。生活不也是如此吗?生活中也会有取有舍,也应该把不必要的东西勇敢地舍弃,不然会像咖啡的渣一样影响生活的味道。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有不顺心的时候,此时不妨来杯咖啡,让咖啡的苦味去冲淡生活中的无奈与痛苦;不妨像过滤咖啡一样,把自己的心情来个过滤,然后,让心灵透透气,使自己重新拥有一个好心情。
当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端到面前后,先不要急于喝,应该像品茶或品酒那样,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达到放松、提神和享受的目的。
第一步,闻香,品尝一下咖啡那扑鼻而来的浓香。
第二步,观色,咖啡最好呈现深棕色,而不是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第三步,品尝,先喝一口黑咖啡,感受一下原味咖啡的滋味,咖啡入口应该是有些甘味,微苦,微酸,不涩。然后再小口小口地品尝,不要急于将咖啡一口咽下,应含在口中,让咖啡和唾液与空气稍作混合,然后再咽下。
人的心情就像一杯香浓的咖啡,经过充分提取其中精华,然后加以浓缩,最后才可以真正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咖啡是一种心情,生活有信心才会有好心情。好的心情加上信心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可以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人生需要磨炼,就像咖啡要掌握烘焙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一样,才会有人愿意享受其酸苦的调和,形成润滑的醇香。
境界谈
人生的旅程就像一杯咖啡,只有经历不同的人生,才会品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的滋味。我喜欢喝咖啡,那是我心情好的时候最爱喝的。望着不断从杯子里升起的烟雾,我悠悠品着咖啡的浓香,感悟着咖啡心情,如感悟人生一般。哦!咖啡,感谢你为我带来好心情,更希望所有的人天天拥有好心情。
诗味人生,涤荡心胸
诗是什么?诗是人们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生活的表达。诗是诗人的生活感悟,是诗人的人生心得,是诗人心灵的描述。读诗不但可以让人知今,而且可以让人明事理,可以让人陶冶情操,涤荡心胸。
诗有古诗和新诗之分。古诗讲究精练,贾岛曾“推敲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人生也需要精练;新诗讲究哲理,“路之值得赞美,在于它不站起来要做纪念碑”,诗人韦苇的诗句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内蕴。人生本身就充满哲理,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值得让人读一生的诗。
好诗不在于语言,过于优美的语言,过于华丽的辞藻,反而有附庸风雅之意,让人有束缚感。朴素的文字,平常的语言,同样可以写出动人的诗篇。“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么能歌唱呢?如果你手里握满金钱,你怎能举起祝福之手呢?”这是纪伯伦的诗句,语言质朴之极,而事理却鞭辟入里。
意与理是诗的艺术魅力所在,读诗重在体味诗中别有用心的意境以及启人心智的哲理。诗意并不在字,《小窗幽记》中说:“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意思是说不识字人生却充满意思,那么诗意在哪里呢?就藏在人的心中。最好的诗是用心来读的,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功利之心,拘泥于某种形式,即使满腹平平仄仄,也毫无诗意。理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出的人生真义,是诗人对社会人生深刻理解的阐释和咏唱,如林语堂所说:“若天地间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读诗要思考其哲理,这可以发人深省,但又不可太注重哲理,太多的理性,太多的用心,反而会束缚人性真情的流露,恬淡畅适,无为而为,才会满怀意趣。好诗总是能够将主观情意与客观意象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让人为之叫绝。
人生如诗,物质便是它的文字,而快乐则是它的意,人生价值则是它的理。生活中不能太注重物质,而忽略了快乐与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算不得幸福,如同太注重文字的诗算不得好诗一样。文字是诗的材料,是表达意与理的手段,而不是诗的全部,而物质也是生活的手段,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真正的目的在于幸福,而幸福的材料是快乐与价值,不是物质。
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诗与世事是分不开的,生活是诗的来源,读诗便可以让人明白世事。当你烦恼时,当你无聊时,不妨读首小诗,到诗中去体味人生的意境,借鉴古人处世哲学。
境界谈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休闲读书,是一种乐趣。诗中也有处事妙方,可以解惑,读读小诗,更是一种乐趣。可以说,人生充满诗味,品味诗,就是品味人生。
游泳,释放一天的压力
游泳是一种人人喜欢的运动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如果你学过游泳的话,你会记得最初总是在水中胡乱拍打、挣扎,即使你努力去学,但似乎没有什么成就。后来,忽然之间你放松了自己,正是此时,你发现自己学会游泳了。
工作之余,不妨到游泳馆去释放一天的压力,缓解身心的疲劳。水是有灵性的,它可以洗去你浑身的灰尘,也可以冲走心中的不畅。如果你心情烦闷,那你就使出全身力气,快速往前游,在喘息中把不快释放到水中;如果你生活有压力,那就来个仰泳,让自己浮在水面,把压力放到身下;如果你过得很惬意,那就来个自由泳。
如果你是个初学者,那你首先应该学一点游泳的常识,准备一些必需品。游泳的用具相对简单,包括泳衣、泳帽、泳镜、耳塞、浮漂和鼻夹等。合适的泳衣对游泳很关键,泳衣过大,容易兜水,加大身体的负担和游泳中的阻力。这和生活是多少的相像啊!生活中要有适合自己的追求,不能贪高,也不能走低,贪高则会有失落感,走低则可能大材小用。
泳帽可以防止头发散乱,保护头发。同时,还有利于池水卫生。泳镜和耳塞都是为防止眼耳进水,避免引发相关炎症。泳镜还可帮助初学者纠正在水中不敢睁眼的毛病。浮漂是初学者应自备的救生工具,使用前要做好检查工作,看是否漏气,以防止发生事故。
抽筋是游泳中时常发生的事情,游泳时间过长,水中用力过大,都容易引起抽筋。这时游泳者首先要保持镇静,一边呼救,一边自救。发生抽筋时,应上岸休息,并注意身体保暖,以防止再抽筋,可适当地补充些盐水。这似乎也和生活中类似,烦恼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日子过久了,谁还没有个心烦的时候,这时不妨也采取抽筋时的处理方法,暂时离开令人心烦的地方,到别处散散心。
初学游泳时,除了掌握一些游泳方法外,还应该大胆下水尝试,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只能成为一个“理论家”。正如塞姆·斯里克所说:“不要站在岸上胆战心惊,大胆跳到水里,你就可以游过去。”生活中不能害怕困难而拒绝走向社会,正如同游泳时不能害怕被水淹而不敢下水一样。上帝有时会把人放在深水里,生性胆小的人认为上帝存心淹死他,于是就不采取任何自救的方式,无声无息地沉入生命的终点。而自信的人却认为上帝给他一个游泳的机会,于是他放开身心去搏击,最后,他成为生活的弄潮儿,也成了上帝的宠儿。
境界谈
游泳不仅让人放松身心,还能教人许多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闲来无事时,生活压力太大时,不妨到游泳馆去待上一会,哪怕是一小会。你带着压力与烦恼走进去,等你出来时就会感到无事一身轻,把不快全扔到游泳池中了。
夏日炎炎,享受露营快乐
传说古代有个大力神,他的力量来自大地,一旦他的双脚离开了大地,他便会失去力量,轻而易举地被打败。我们也一样,人本身属于大自然,大自然能给人一种灵性,让人感到亲近和放松,一旦长时间“心在樊笼里,不得返自然”,则会让人产生空虚与寂寞的感觉。
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缺少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妨抽时间到外面走走,张开双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她会静静地听你诉说生活的烦恼,安慰你那受伤的心灵。如果你喜欢清静,那就一个人到野外走走,如果你喜欢挑战,那不妨选一个双休日远离这个忙碌之地,寻找心中那个安宁的世界,露营去!
露营是一项很好的野外运动,既富有情调,又不失为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露宿于青山绿水间,坐在空旷的野外,围坐在篝火边,和朋友举杯邀明月,仰望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到柔嫩的草间寻觅萤火虫,听着虫鸣安然入睡……这一切的快乐时光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让人回味无穷,那样的让人流连忘返。
露营时首先要为露营找寻安全地,野外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可以尽情享受无拘无束的放松快感。但是,离开了都市,也意味着远离了人们为自己修筑的安全堡垒。大自然在富于情趣的同时也充满了危险,人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伤害。所以,寻找安全的营地是首要的任务。露营场地的选择,最关键的三点是:排水、风力和地势。一般来说,要找寻比较平坦,有美丽的阳光照射着,而且十分方便取水的地方安顿下来。
露营当中,还是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在玩乐的同时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在山沼、山谷地带,要注意水流量和混浊情形,水流的声音也不可以忽视,如发觉异常,应该立刻离开。如果发生落石或土崩,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先确定落石的方向,再选定撤离的方向。打雷的时候绝对不能在大树下躲避,应该跑到距离树较远的地方蹲下。
在营地自己动手烹调美味食品,是何等的惬意和快乐啊!大家围着篝火,烧水、做饭,从包里拿出各自的小吃,放在地上和大家一块分享,就像小时候过家家一样。吃完饭以后,大家争着去洗炊具。忙完这一切后,大伙做下来聊聊天,或是借着月色打打扑克,相信你永远不会忘记这开心时刻。这种齐心协力制造出来的快乐场面是很难在其他场合体会到的。
境界谈
托尔斯泰说:“在小圈子里中魔发疯的人,好像觉得整个民众也和他们一样丧失理智。”生活中背负太大的压力,会让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不妨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到大自然中放松自己,自然是伟大的,它能帮你把压力卸于无形,让你轻装上阵,以倍增的信心和勇气重新回到生活中去。
在游山玩水中放逐自己
生活中人们为名利而奔忙,虽是弄得身心疲惫,却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不妨利用假日走进大自然,当你面临高山、对视大河,面对大自然美景时,才会顿悟,返璞归真才是自己真正的追求目标,生命中许多追求并非真的有必要,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深入到自然中,游山玩水,看幽谷清泉、奇石怪草,或醉卧草地,或赋诗山间,其中有不尽的乐趣,能让人忘记生活中的种种争斗与心机。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时在游山玩水中放逐自己,给心灵一个反思、放松的机会,该是多么美好啊!
生活中不顺之事十之八九,此时不妨去登山,或是河边坐一坐。置身大山中,走在绿树成荫的山间小路上,望着那大自然造就的奇石怪状,听着叮咚的泉水声,以及那清脆的鸟鸣声,让人感到如同置身世外桃源,心中的种种不快,也随着那缭绕的云雾慢慢散去。漫步海滨,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海面,让人顿生几分豪气。通过旅游,既可以领略祖国的秀美山川,又可以遍访历史的足迹,缅怀古人,从而既放松了心情,又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
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它巨大的生命力。越是原始的地方,我们越是感觉到生命力的强大。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让人真切体会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贵;大自然的美丽,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美好。所以,生活中当你感到烦闷时,不妨背起行囊,一个人独自去游山玩水,到大自然中放逐自己。
经过长时间的紧张工作,我们在旅游中变换兴奋点,放松,释放疲劳,从而,能够以旺盛的精力重新投入工作。给自己一段假期,放松自己于山水中。让山水的灵性,涤尽自己工作上、情绪上、思想上的烦累!
置身大自然,漫步山水间,任我心自由自在地驰骋,让人在物我两忘的意境中,将天地万物置于空灵之中。这是何等的快意、何等无拘无束的心境啊!罗素曾经说过:“我们的生命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所有动植物一样,我们也从大地上吸取营养。”当你走进大自然,投入它那宽广的胸怀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灵性,都会抚慰你受伤的心灵。望着山中那历经沧桑的松柏,以及那经历了千百年风吹雨打的岩石,你会重新豪情万丈,平添了许多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境界谈
快乐的生活需要用心去发现,到游山玩水中放逐自己吧,放逐那束缚已久的心灵,让大自然去洗涤心中的不快。换一种环境,大自然奉献给你的将是一片灿烂和希望。
何以解忧?运动可也
如果问运动有何好处,可能许多人都能回答许多,诸如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肌体免疫力等等。但你是否知道,运动亦可能解忧。
许多人可能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有高兴的时候才去运动,生气烦恼的时候也有闲心去运动啊?但事实就是如此,由不得你不信。运动确实能让人忘记沮丧,产生快感。金城武在《重庆森林》中写道:“每个人都有失恋的时候,而每一次失恋,我都会去跑步,因为跑步可以将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掉,而让我不那么容易流泪,我怎么可以流泪呢?”看来运动确实能让人忘掉失恋的苦痛。看过外国影片《阿甘正传》的朋友都知道,当阿甘心爱的女人离他而去后,他便开始跑步,天天不停地跑,虽然阿甘自己说他跑步没有理由,就是想跑,其实正是跑步让他忘掉了伤痛,而也正是他跑步的执著精神感动了女友,让她重新回到他身边。
所以,高兴的时候可以去运动,因为那是一种休闲,而心情烦闷的时候也可以去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放松心情。
生活中我们为了生存而不停地奋斗着,为了成功而境界谈紧了每一根神经。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味工作,而不注意身体状况,而不注意精神的放松,终归可能还是会失败;另外,如果经过终身努力,最终达到了目标,却已没有机会来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也是毫无意义。因此,生活中各方面都应保持平衡。拼命工作虽好,但用长远的观点来看,仍然有必要省下一些时间从事运动。
快乐的解法不下千百种,同样,运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跑步、钓鱼、登山、骑马……只要你喜欢,什么都可以。运动可以缓解疲劳,重新焕发身体的活力。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让它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如果偶遇令人心烦的事,也可以丢掉工作,去体育馆待上一会。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最重要的是,运动时应放松心情,不要一边运动,一边还在考虑刚才碰到的不快,要让运动把不快冲掉。
此外,运动就是运动,不要带有别的什么目的,最好就像阿甘一样,我想跑就跑,不是为了引起谁的关注,也不是为了什么奖赏。比如说没事时去打篮球,最好把它看成是一项休闲活动,不是为打球而打球,不能过于看重输赢得失,否则便会平添许多烦恼,达不到放松的目的。因为如果过于看重输赢,那一点小小的失败都会让人产生如同工作失败时的挫折感,如此一来,运动反而成为紧张疲倦的诱因,失去了原来休闲的意义。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工作上要讲究张弛之道,累了,烦了,可以去运动一下,运动也应该注意张弛之道,不能有兴趣的时候,便运动个没完,心烦的时候,便来他个马拉松式的运动,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境界谈
运动应像吃饭一样,不但“定时”,而且还应“定量”,要适可而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身健体,放松身心的目的。
生活不可一日无书
记不清哪位先贤说过:“人生善读书,享世间清福。”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心灵空间的展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书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能让人增加智慧与才干,让人学会改造自然、改造自己的本领。
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们读书大多为了应仕,而现代人除了从书中获取知识外,还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和休闲方式。因为书可以让人陶冶情操,又可以让人忘掉一切烦恼与不快。古人说:“古今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又说“为善最乐,读书最佳”,可见读书是人生乐趣的最高境界。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的航标灯,在我们困惑糊涂时指点迷津,在我们迷茫危急时解除烦恼,在我们空虚无聊时充实大脑。孟德斯鸠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笛卡尔曾经说过“读好书就像是和过去最优秀的人交谈一样。”工作中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妨找本自己喜欢的书,专心去读,去和书中的主人公对话,向他们诉说你的苦楚与无奈;生活中当我们寂寞难耐时,不妨伴着雨声,打开一本书。
喜好读书是好习惯,然而喜读书还要善读书,善读书还要善用书。读书要有所选择,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精湛。读书无选择,便只能当一个书架,你放上什么书,它便容纳什么书。读书即使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总也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书吧!就像交友一样,有的人可以成为无所不谈的知己,而有的人则只能是泛泛之交,有的人则需敬而远之。
此外,读书贵有疑,不能完全相信书中所讲,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人有言:“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主。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读书既要有所获,又要有所思,有所疑,这才符合认知的过程。
善于读书的人,任何一本书对他而言就都如同一条帮他渡河的小船,既然渡过了河,就该舍弃小船,有谁会在登岸之后还拖着小船过日子的啊?毕竟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更好地做人,是学会把生命过得更好,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境界谈
世间最为渊博的书籍莫过于人生,读书的最高境界便是能参悟出人生的真谛。读有字书可以让人增长学问,而读懂人生这本无字书,则可以增长智慧,可以让人快乐富有过一生。
把烦恼都写在日记里
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某厂长因为管理不善,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被上级领导点名批评了一顿。厂长认为效益不好,是市场不景气所致,不能全怪自己,上司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心里压了一股子火,越想气越大,总想找个地方出这口气,于是他便通知全厂职工集合开会。会上,厂长拍桌子,瞪眼睛,找着茬把几个职工点名批了一通。
厂长把怒气撒在了职工身上,他自己心里舒坦了,可挨批的职工又受不了了,他们想:“自己工作好好的,又没出啥差错,为何好好端端挨顿批评啊?”
有个心窄点的职工,心里想不开,下班后把无名之火带回了家。到家后对妻子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又找着茬把妻子数落了一通。
受了委屈的妻子最后又找茬让儿子当了回出气筒。故事的结尾是儿子又把自己平时坐的小板凳当了“替罪羊”,挨了妈妈的说后,一脚把板凳给踢飞了。凳子没有灵性,如果凳子也会动,或许这个故事还不会完。
这虽是一个笑话,但笑过之后不禁让人深思:生活中,碰到挫折,遇到烦心事在所难免,此时,内心的郁闷、愤怒总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不然会感到心里憋得慌。找朋友诉说自然是个好方法,但有时有些话不能对朋友说,同时怒气也不能往朋友身上撒。那怎么办呢?此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建一本烦恼日记,把不快融于笔端,在日记中倾诉,把怒火化为文字。
心理学家建议病人坚持写“烦恼日记”,每天早起10分钟,把自己的感受写满三页纸,事后不要修改,也不再重读,过一段时间,当你把自己的烦恼表达出来后,发现脑子更清楚了,也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了。这种自我交谈的方式能帮你解决许多问题。
生活中当感到沮丧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的低落情绪写入日记,把心中的不快向日记“诉说”,写完后你会感到精神振奋,自己又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你可以在日记里把给你穿小鞋的领导骂个狗血喷头,可以把你的情敌在笔下贬得一无是处,也可以把让你心烦的事大书特书,反正别人也看不到,只要能让自己气顺就行。对心灵来说这是一种净化,可以使人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心理重新回到良好状态。
诗人韦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路之值得赞美,在于它不站起来要做纪念碑。”同样,日记之所以值得赞美,在于它不站起来反抗,日记是最忠实的朋友,它甘愿成为你的出气筒,从来不会反抗,还能为你保守秘密。
境界谈
退一步海阔天空,将日记作为自己宣泄的最好工具,作为知心朋友,会给生活带来莫大的帮助。烦恼中的你不妨试试看!
独处以静思
在现代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迷失其中。此时最好的对策就是静下心来一个人待一会,来个冷处理,冷静地权衡利弊。只有独处的时候,大脑才是最清查的,才能最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日本的美能达照相机公司专门为员工们设有一间“静坐沉思室”,里面就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此室不受外界电话、信件、人和事等诸多因素的干扰,既可以让员工思考过错,也可以让员工充分发挥想象力,产生灵感,以助于公司的管理与生产。即使有员工在里面睡上一小觉,公司也不会阻碍,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可以让员工恢复体力和精力,以利于更好地工作,同样对公司有利。
“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一切烦恼与不快皆来自于心,只有心静才能降伏一切魔道。宁静可以致远,独处时的宁静,能让人放松身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庄子曾经说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大意是说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人的智慧则会很浅薄。的确,自古智者都是能够适应独处之人。只有独处才能让人大彻大悟,才能具有大智大慧,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独处时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宁静祥和,忘却争斗与烦恼,如同走出喧闹的都市进入万籁俱寂的旷野一般,让人心旷神怡。此时独坐一室,于清茶中品味人生,则生命的目的因此明晰;在书中品味生活,则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曾向一个修为极高的出家人请教养生之道。出家人磨墨运笔,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张处方递给他。
曾国藩接过处方又问道:“现在正是七月流火之时,天气炎热,弟子往日总感到五内沸腾,如坐蒸笼,为何今日在大师这里似有凉风吹面一样,一点也不觉得热呢?”
出家人朗声说道:“乃静耳。老子云:‘清静物之正。’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落石出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世间凡夫俗子,为名、为利,为妻室,为子孙,心如何能静?外感热浪,内遭心烦,故燥热难耐。大人或许还要忧国忧民,畏谗惧讥,或许心有不解之结,肩有未卸之任,也不能工巧匠静下来,故有如坐蒸笼之感。切脉时,我以己心静感染了你,所以就不再觉得热了。”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如能心如止水,心中无任何烦恼,无任何牵挂,自然会“凉风拂面”,如果有太多的惦念,心不得闲,肯定会“如坐蒸笼”。
在这样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里,灵魂和内心更需要独处时的宁静。这片宁静可能在高山上,也可能在大海边,更可能藏在一所乡村小屋中,只要敢于独处,用心去体味,就能体会到它的妙用。
境界谈
独处之时,你可以把脑海中各种想法全释放出来,冥想白天令人愤怒时的情景,在冥想的宁静之中经过加工的愤怒与烦恼,再次返回大脑的记忆时,已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会对我们形成伤害,也不会带来压力。
小爱好,大价值
一位拉丁作家这样描述过“机会女神”的样子:机会女神的前额上长着头发,但她的后脑没有头发。如果你能够抓住她前额上的头发,你就能够抓住她。然而,如果被她挣脱逃走的话,即使万神之王宙斯也无法将她捉住。所以,要想抓住“机会女神”,必须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可能就是“机会女神”的藏身所在。
列宁曾经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情往往具有大价值,往往能让人成就一番事业,如果对小事情不屑一顾,没有一点自己的小爱好,那碰到大事情又怎能应付得了呢?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即使在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仍然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从事自己的小爱好——集邮。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让他忘记周围的一切烦心事,让心情彻底放松,让大脑重新清醒起来。
小爱好不但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而且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他们试图找到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他们研究了食物、运动、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结果令人惊讶,长寿老人们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几乎没有完全共同的特点,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爱好,并且把这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所以,无论你对生活多么不满,一定要有人生目标,要有点爱好,有点精神食粮,因为它能使你看清人生的使命,能让你找到心灵家园,从而使人生更有意义。
在美国长岛,有一位名叫莱伯曼的百岁老人,他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老人看上去最多不过80岁。据老人讲,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大年纪,因为在他80岁的时候,曾对生命失去了兴趣,以为自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那时他健康状况很差,看上去像是真的要不行了,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绘画结缘,从此,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青春。
莱伯曼是在一家老年人俱乐部里和绘画结缘的。那时,老人已多年无事可做,他常到城里的俱乐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时间。一天,女办事员告诉他,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作陪。看到老人失望的神情,这位热情的办事员就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转,还可以试画一下。
“您说什么,让我作画?”老人好奇地问道,“我从来没来摸过画笔。”
“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到了画室,平生第一次摆弄起画笔和颜料,但他很快就入迷了,周围的人也都认为他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画家。81岁那年,老人开始去听绘画课,开始学习绘画知识。从此,老人感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精神一天天好了起来。
1997年,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陈列馆专门为莱伯曼举办了一次画展。此时,已年过百岁的莱伯曼笔直地站在入口处,笑容满面,迎接参加开幕仪式的来宾,许多有名的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慕名而来。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活力,赢得了许多观众的赞赏。
老人在展后接受采访时意兴昂然地说:“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借此机会向那些自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不是生活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到哪一年,而要想还能做什么,着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是生活。”
境界谈
亨利·梭罗曾经说:“我从没找到过这样一个伙伴,他能像这一小时那样长期地陪伴着我。”生命的质量是以所做的而不是以人度过的光阴来衡量,生活中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使心灵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也更有意义。
保持一颗童心,我们还是孩子
有一个朋友是个乐天派,不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整天都笑嘻嘻的,好像一个孩子一样,家人说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整天没个正形。而他自己则说之所以能每天过得很开心,就是因为自己还是个“孩子”,还有一颗“童心”。
耶稣曾经抱起孩子告诫众人:“除非你们改变,像孩子一样,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因为天国的子民正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孩子是快乐的天使,幸福的吉祥物,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到年轻许多。
有的人说孩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只知道玩乐,而不用像大人们一样整天要考虑衣食住行。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孩子也有他们的心事,他们要考虑的事也很多,诸如:如何才能取悦家长,如何才能不让老师发现小秘密,和小朋友到哪里去玩等等。他们之所以整天无忧无虑,一则是因为他们考虑事情不像大人那样复杂,只能“简单”从事,许多对于大人来讲毫无兴趣的事,在他们眼里却充满快乐与幸福。
有位老师曾问他七岁的学生:“你幸福吗?”
“是的,我很幸福。”她回答道。
“经常都是幸福的吗?”老师再问道。
“对,我经常都是幸福的。
“是什么使你感到如此幸福呢?”老师接着问道。
“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
“一定是什么事物带给你幸福的吧!”老师追问道。
“是啊!我告诉你吧,我的伙伴们使我幸福,我喜欢他们。学校使我幸福,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还有,我喜欢上教堂,也喜欢学校和其中的老师们。我爱姐姐和弟弟。我也爱爸爸和妈妈,因为爸妈在我生病时关心我。爸妈是爱我的,而且对我很亲切。”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身边的一切,小朋友、学校、教堂、爸妈等等都让她幸福,都让她快乐。这是一种单纯形态的幸福,是人们在生活中苦苦追寻的即使是最大幸福也无法比拟的。
孩子们快乐,还因为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和小朋友吵架了,不会像大人一样,和谁闹翻了脸,便会老死不相往来,他们很快就会忘掉,不会记仇;挨家长训斥了,即使是哭了,也会很快就破涕为笑;受到老师批评了,他们也不会老是怀恨在心。他们当哭则哭,当笑则笑,受到表扬,便高兴得又蹦又跳,受到批评便掉泪珠,决不会掩饰和做作。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本人不也曾向孩子请教太阳何时最大吗?孩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保持一颗童心,可以让我们“返老还童”。人一天天长大,往往会被世界的琐事烦扰不止,人越是成熟就越是复杂,因此童年时期的快乐心情是我们应该重新捡拾的。
虽然我们不能再回到童年,但我们可以经常回忆童年趣事,拜访青少年时期的朋友、同学、老师和母校。如果有机会还要去看一看童年家乡、玩耍的旧地,旧事重提,旧友相聚,那样我们才会重拾童真的快乐,重回纯洁无忌的开心时刻。
境界谈
拥有一颗童心,就会像孩子一样快乐,拥有一颗童心,就会重拾童年时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