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做到和谐与爱的平衡

《周易》reference_book_ids":[7337514909523004478,7107503072158419981,7337514901591559230,7329815779082259518,7298982705646013452,7329782912742591550,7294567284876512294,7337514990791822398,7316123650665483300,7337581059103525950,7337514907253886014,7078188293409475614,7340577597308275774,731646061451411769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5,"start_container_index":3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1},"quote_content":"《国语》reference_book_ids":[7302008800163138569,7316123635243027493,7332311476851444798,7316124678311906319,7316427313464216626,7312742118751996966,729895784075913114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3,"start_container_index":3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9},"quote_content":"《离骚》reference_book_ids":[7314165326545947685,7339781088899779646]}],"1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start_container_index":1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quote_content":"《围炉夜话》reference_book_ids":[7307230273320520756,7314189849097931776,6994368330224110605,6838936298770664456,7316100902186650661,6959122730671148045,7225560259958410243,7267090242492959779,7294567286264826891,7345722451118017598,7257371396949412919,7236256842358197252,7330836892943928382]}],"17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17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寓圃杂记》reference_book_ids":[7332312877996461118,7298994772767673344,7316107388765867060]}],"16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2,"start_container_index":16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8},"quote_content":"《兄弟》reference_book_ids":[730187383890667421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人生在世,凡事如走钢丝绳,关键在于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不是掉在左边,就是掉在右边,能走到终点的,都是适度平衡的优胜者。为官、经商、做事都是如此。

笑面人生,迎接希望

达尔文曾说,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清晨起床,览镜自诊,冲着镜子里的自己做个鬼脸,调皮地眨眨眼,或泛一丝惬意的微笑,顿感心情舒畅。一夜的休息,身心完全放松,一个微笑调动起了全天的情绪。轻松的笑容,开始一天的生活,欢快的翅膀,如沐春风。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心事重重、心情沉郁,或满目忧伤的时候,一个陌生人,尤其是异性,冲你一笑,哪怕是一个很清浅的微笑,你会觉得心情骤然放松,迅速松弛,那紧张与压抑在减缓,在变淡,也许烟消云散。

我们经常用笑来调剂生活。弗洛伊德认为,社会上的“清规戒律”太多,约束禁止人们去“胡说八道”,只好开个小调(即开玩笑,讲笑话,亦即诙谐)来缓解所造成的压抑。

生活中,我们时时接触各种幽默、笑话,各种悲喜故事片,每每欣赏完毕,我们会觉得恬淡、自然、愉悦、舒适,同时也会感到生活的滋味,我们可因此而笑得前仰后合,也可因此而手舞足蹈,只因为快乐。不论是相声大师绝伦的语言,舞台小丑的滑稽表演,艺术家的精美雕刻,还是电影或戏剧的悲喜结局。

人生是个大课堂,各种各样的知识摆在你面前,任你吸收任你挑选,在这座宝库里你可以取己所需;人生好似一张白纸,尚待描摹喷绘,你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走出一条成功的轨迹;人生又如一杯白开水,你既可细品,亦可按己要求,或泡上毛尖龙井,或冲兑牛奶,或加入咖啡……

不论前路如何,我们都要笑面人生。

笑面人生,我们要乐观豁达。生活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承受过多的重负;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往往又给我们带来种种挫折和磨难。要想立足生存,要想长足发展,若无乐观,则极易消沉自己,磨蚀锐气,百无一用;若无豁达,则会自缚手脚,自我囚禁,难得片刻闲暇,为己所累。因而,积极向上、虚怀若谷实为生存上上之道。

笑面人生,要有快乐的心境。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付之一笑,工作的压力和学习的烦恼都随心情舒畅而烟消云散。晨起跑跑步,打打拳,踢踢腿,时时邀约三五好友或互畅心曲,或下棋看戏,或游泳钓鱼,或登山涉水。放松心情,放飞心灵,学会调解,何忧之有?

笑面人生,要学会欣赏。王永彬《围炉夜话》云:“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因而,保持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世间万物,你会发觉生活异常美好。小则草芥微虫,大到宇宙苍穹,皆有其灵妙之处,皆有清新可言。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影视小说,各有各味,各有所长。

境界谈

笑面人生,人生会更乐观潇洒;笑面人生,人生会更绚丽精彩;笑面人生,人生会更自由豪迈。

坚持原则,活出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都有自己为人处世之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能为别人的一席话而改变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老头带着儿子牵着驴去赶集,驴驮着一袋粮食。他们刚出门不远,道边便有人对老头说,“你真傻,为什么不骑着驴呢?”于是,老头便骑上了驴。可走不多远,又听到道边有人对他说,“这老头心真恨,他自己骑着驴,让儿子走着。”老头听后,赶紧从驴上下来,让儿子骑了上去。

可又走没多远,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个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驴,让老人走着。”

儿子一听,赶快下了驴,让老头上去。没走到集上,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两人心真坏,让驴驮着东西,人还骑上去。”

老头不得不又从驴上下来,连驴驮的粮食他也自己背上了。

老头没有主见,一味听信他人之言。故事到这儿肯定还没完,指不定过一会又有人笑他们傻,放着驴不用,人却背着粮食,再过一会还会有人说他们傻,放着驴不骑。总之,人没有主见,永远也不得安宁。

无独有偶,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临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所谓众口难调,一味听信于人者,便会丧失自己,便会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诚惶诚恐。这种人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他们整天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态度,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人各有各的原则,各有各的脾气性格。有的人活跃,有的人沉稳,有的人热爱交际,有的人喜欢独处。不论什么样的人生,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碍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

境界谈

只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就让别人去说好了。正像旦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以人为镜,照出自己的得失

行为是一面镜子,每一个人都在里面显示出自己的形象。

小小的、薄薄的镜子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经常用得着,它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发现脸上的灰尘,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

但生活中还有另一类镜子,我们的眼睛或许看不见它,很多时候甚至感觉不到它,但它确实每时每刻都存在,并如影随形相伴在我们的左右。那就是人。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作为自己和别人的镜子,既可鉴己又可照人,这也许就是古人热衷于“以人为镜”的最好理由了。

唐太宗以魏征为镜,看到了自己处理朝政时的得失,使自己颁布的政令更合乎民意,因而他能赢得天下太平,博得盛世美名。司马迁因受宫刑,绝望至极,但他以古代的哲人为镜,看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文王被拘,始有《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才写《国语》……历史上诸多不幸的伟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司马迁以他们为镜,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与力量,从此,他发愤著书立说,以顽强的意志,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让自己在生活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把伟人,成功者当作镜子,可以让我们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鼓励我们前行,也可以让我们接受他们失败的教训,工作上少走弯路。以人为镜,不可一味模仿,一味邯郸学步,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以人为镜,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人为镜好处多,但要选对镜子,选对自身有益之镜,如若拿错了镜子,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要么自卑,要么自大。

德国著名的作家歌德有个比喻很形象:“行为是一面镜子,每一个人都在里面显示出自己的形象。”确实,我们每个人也是自己的镜子,别人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观察、揣摩、了解并最终把我们定性和归类,于是我们成了别人眼里的好人、坏人、可信的人、不可信的人……别人如果觉得你真心诚意待他,他就会真心诚意地对待你;你待别人高尚,别人也会高尚地待你。这就是所谓的“镜子效应”,人们对此有更为朴素和直接的认知:生活本身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会对你微笑;反之,亦然。

境界谈

其实,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我们的镜子,可以借鉴。伟人可以为镜,凡人也有值得学习之处,正面人物值得借鉴,反面人物也可让我们自省。总之,以人为镜,可以让自己在生活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此生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不追求和向往美好,但老天好像就是要与人作对,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坎坷,总是不让人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挫折总是在人不经意间横亘道上。意志薄弱者遇到困难时,便心灰意冷,顾影自怜,整天精神萎靡,怨天尤人。而意志坚强者,则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往往是越挫越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美国有一种家喻户晓的美食叫“琼斯乳猪香肠”,在它的背后有一段感人泪下的与命运作斗争的故事。该食品的发明人琼斯原来在威斯康星州农场工作,当时家人生活比较困难,但他身体强壮,工作认真勤勉,也从来没有妄想发财。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琼斯瘫痪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亲友都认为这下他这一辈子可交代了,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

琼斯身残志坚,始终没有放弃与命运作斗争。他身体虽然瘫痪,意志却丝毫不受影响,依然可以思考和计划。他决定让自己活得充满希望、乐观、开朗些,他决定做一个有用的人,他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他思考多日,最终把构想告诉家人:“我的双手虽然不能工作了,我要开始用大脑工作,由你们代替我的双手,我们的农场全部改种玉米,用收获的玉米来养猪,然后趁着乳猪肉质鲜嫩时灌成香肠出售,一定会很畅销!”

老天不负有心人,事情果然不出琼斯所料,等家人按他的计划做好一切后,“琼斯乳猪香肠”一炮走红,成为人人知晓、大受欢迎的美食。

天无绝人之路,生活丢给我们一个难题,同时也会给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琼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坚信冬天之后有春天。他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没有被挫折吓倒,而是另辟蹊径,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但生命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笑对坎坷。生活中我们不必去乞求也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的艳阳天,狂风暴雨随时都有可能光临。但只要我们有迎接厄运的勇气和胸怀,在打击和挫折面前不低头,跌倒了再重新爬起来,将自己重新整理,以勇敢的姿态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只要我们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就能走出人生的辉煌。

境界谈

直面人生的挫折和压力吧,因为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迎接生活的挑战吧,因为它的背后藏有成功的果实。

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一天出门办事,在一个路口碰上了堵车,耽误了半天才过去。其实当时车并不算多,只因为那儿的红绿灯坏了,人们便互不相让,争着往前开,结果许多车横在路中间,弄得谁都过不去。当时如果大家都能相互让一下,可能早就都过去了,不至于堵半天。坐在车里看着人们一个个怒目相向,互不相让的样子,想到以前看到的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曾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痛苦。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说。他们进入另一个房间,它和第一个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很愉快。因为他们互相用自己的汤匙舀肉去喂对方。

因为自私,人们不肯帮助别人,不肯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一丁点利益,结果却是害人不利己,自己却失去更多。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别人付出的同时,快乐和富裕便会进入你的心中;相反,如果困守在自设的真空中,不肯接受也不愿意付出,那很有可能使自己窒息,很有可能像地狱的人们一样,守着食物饿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只蚂蚁正在外面闲逛,忽然一阵强风把它从地上卷了起来,吹到池塘里面去了,蚂蚁因为不会游泳,只能在水里奋力挣扎并大喊救命。

结果,一只鸽子正好经过池塘,听到喊声:“救命啊!救命啊!”

鸽子停下来找,听声音从来哪来的。在水池中挣扎的蚂蚁看见了鸽子,便拼命喊道:“我在池塘里,快救命啊!”

鸽子看到池塘中快被淹死的蚂蚁,赶忙叼了一片树叶丢到了池塘中。

快被淹死的蚂蚁使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爬上了树叶,然后随着树叶慢慢地漂到池塘边,这才算是捡回一条命。蚂蚁心存感激地对鸽子说道:“谢谢你救了我,我一定不会忘记你!”

过了很久,一天蚂蚁正在外面寻找食物,突然看见森林里一个猎人正在用枪瞄准树上的一个小鸽子。它仔细一看,正是曾经救过自己的那一只。

正在树上休息的鸽子此时并没有觉察到猎人要拿枪打它,正在咕咕咕咕地叫。

蚂蚁不顾一切,快速爬到猎人脚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猎人疼得大叫,手中正在瞄准鸽子的枪掉在了地上,这一下惊动了鸽子,它吓得立即飞走了。

这虽然是一个童话,但道理却值得深思。不管何时,不管何地,只要你肯付出,就能得到回报。只有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才能在你陷入危机时得到别人的帮助。

境界谈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生活中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就会体验到快乐,因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为别人付出你的爱心,就种下一片希望,就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就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懂得平静的弥足珍贵

人生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有人曾说:“世界就像个围城,城里的人往外挤,城外的人往里挤。”生活中的确如此,身居繁华都市的人,往往追求寂寞平静的田园生活;而身在林深竹海的乡人,却又很是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

其实,平静是福,真正生活在喧嚣吵闹的都市中的人们,可能更懂得平静的弥足珍贵。与平静的生活相比,追逐名利的生活是多么不值得一提。平静的生活是在真理的海洋中,在滚滚波涛之下,不受风暴的侵扰,保持永恒的安宁。

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

人人向往平静,然而,生活的海洋里因为有名誉、金钱、房子等在兴风作浪而难得宁静。许多人整日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有平静可言?人们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因为不加控制欲望而浮沉波动。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够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够控制心灵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是的,环境影响心态,快节奏的生活,无节制地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令人难以承受的噪声等等都让人难以平静,环境的搅拌机随时都在把人们心中的平静撕个粉碎,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然而,生命的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正所谓“心远地自偏”。

一个人如果能丢开杂念,就能在喧闹的环境中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有一个小和尚,每次坐禅时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赶都不走,他只好求助于师父。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小和尚照师父交代的去做,当蜘蛛来时他就在它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后,他便安然入定了。

当小和尚做完功一看,却发现那个圆圈在自己的肚子上。原来困扰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蜘蛛就在他心里,因为他心不静,所以才感到难以入定,正像佛家所说:“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

平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平静在心,在于修身养性,平静无处不在,只要有一颗平静之心。追求平静者,便能心胸开阔,不为诱惑,坦荡自然。

境界谈

平静是一种幸福,它和智慧一样宝贵,其价值胜于黄金。真正的平静是心理的平衡,是心灵的安静,是稳定的情绪。

生活,需要用心去感受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活也不例外,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就会少一份抱怨,多一份享受;就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

生活既是人的对手,也是人的朋友,你怎么待他,他便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作为对手,生活经常会给你出个难题,在你前进的道路设置陷阱,但是只要你用心对他,便能行走自如,便能征服他,把他变为你的朋友;作为朋友,只要你笑对人生,他便会时常让你尝到生活的美好滋味,让你体验生活的快乐。总之,只要用心生活,生活便会把你当作永远的朋友。

用心生活,就要专心做事,就像狮子扑兔子,要全力以赴,更要像小鸟筑巢时,埋首工作。专心做事的人,像是在从事一门艺术,他能看到生活中最美好的风景。一名农夫在偏远农村待了一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从来没有去过大城市。当一位前去采访的记者问他一辈子都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没有离开过大山,是否感到遗憾时,他回答说:“没有遗憾,我每天都感到很快乐!”

生活是要用心灵去感受。用包容、豁达的心情看待生活,即使处于生命的低谷,也会觉察到人生的美好与幸福。

用心感受生活,就是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并努力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向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挑战;就是充满爱心,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就要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就要接受生活的所有赏赐,不能挑肥拣瘦,有所偏袒。有的人一生追求名利,终生为之而奋斗。如果他“成功”了,那他也只能体味到名利的滋味,但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绝不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事业的成功,剥夺了他与亲人相处的时间,剥夺了他真正感受生活的时间,也剥夺了他人生的权利。有的人一生追求金钱,但最后穷得只剩下钱了,因为钱,连亲情、友情、爱情都失掉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古代哲学家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且不论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正确与否,它对于生活是完全适应的。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是苦难还是芬芳,不论是烦恼还是快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都无法回避,无法挑选,只能用心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的美好滋味。正如有的人喜欢吃酸,但如果整天让他吃酸的话,恐怕几天下来他就要叫苦不迭,见酸后退了。生活也一样,我们祈求天天交好运,但如果整天把自己泡在蜜罐里,也就感觉不到快乐了。苦难是生活的调味剂,是幸福的衬托,用心生活,就不能回避苦难。

境界谈

拿破仑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学习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生活以期待在自己的人生沙滩上留下足迹。”要想不虚此行,要想今生无悔,就要用心感受生活,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

个性鲜明,与众不同

休谟说过,一个人不论赋有什么样的才能,他如果不知道自己有这种才能,并且不形成适合于自己才能的计划,那种才能对他便完全无用。

我们知道,雪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朵雪花是相同的,你的指纹、声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像我们一样的人存在过,但是我们怎样与别人区别开来呢?那就要看我们的个性。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个性并不鲜明,因而大多数人往往庸庸碌碌,平平凡凡。

个性是什么?个性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外表的总和,是与别人所不同的地方。一个人的服饰打扮、说话声调、思想品格等等,这一切构成其个性。个性不等于别出心裁,如今的时代是个讲求个性的时代。很多人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在形象上大做文章,苦心孤诣地将自己打扮成另类,比如染五颜六色的头发,穿大得惊人的衣裤,戴怪异的耳环等等,这不是个性。

品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部分,高尚的品格可以使你的个性变得美丽而诱人。高尚的品格,是从实际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品格的力量在于支持你战胜人生中的种种艰难险阻,甚至突破生理给你的限制,让你的生命放射出异彩。品格赋予你鲜明的个性,赐予你伟大的事业。

对于个性,我们无法下结论说,什么样的个性一定好,什么样的个性一定差。但对于一个人,一定要有个性。西方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我们也可以说个性决定命运。没有个性或者太过平庸的个性都不能有所建树,因为这样的人,不能把自己独特品格表现出来,因而也就没有任何过人之处。与此相反,个性鲜明的人,往往有所专长,成就不凡的事业。

沈从文是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其朴素平淡、纯朴自然、深沉隽永、饱含灵秀的风格,令人赞叹不已。

文如其人,沈从文的个性也是淡泊名利、顺其自然,这使他在苦难中站稳了脚跟。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工作,中断了文学创作,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文物专家。

沈从文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当他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时,馆里给他的工作是给文物分类写标签。这虽然是一种机械性劳作,沈从文却自得其乐。他把这当作一项全新的事业,他对文物着了迷。他最珍贵的时间,改行使他必须一切从头学起,为此,他简化生活,甚至忘了下班。几年后,沈从文以惊人的毅力,成为中国服饰史方面的专家。

“文革”中,面对狂飙飓风,沈从文十分洒脱。当时有人要焚烧他许多研究材料,沈从文并不感到愤懑,他无比镇定与淡漠。淡泊的沈从文从平淡中走出辉煌。

境界谈

人的一生,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最好别违心地做人,别戴假面具,要能够走进自己的精神家园,活出自己的个性。

点一盏心灯,照亮前方的路

有位老年盲人琴师,技艺高超,远近闻名。他带着一个盲童,以弹唱为生,四处漂泊。老琴师每弹断一根琴弦,就在琴体上认真地刻下一道。有一天,老琴师终于弹断了第一百根琴弦。他泪流满面地刻下了第一百道。因为老琴师的师傅在临终前曾叮嘱过他:当他弹断第一百根琴弦、刻到第一百道的时候,便可以打开遗嘱,按照遗嘱中的药方到药店去买药,用药后定能双目复明。

他带着盲童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药店。出乎意料的是,药店的伙计大惑不解地说:“遗嘱中一个字也没有,只是一张白纸。”老琴师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尽管他明白了自己师傅的一片苦心,可是那支撑着生命的精神支柱却彻底崩溃了。不久,老琴师便去世了。

老琴师在去世前,用盲文在那张原来无字的遗嘱上给盲童写下了自己的遗嘱:“我的生命可以告诉你:要战胜客观环境,首先要战胜自己。人的生命不仅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光阴似箭,当年的盲童已是一位技艺更加高超、名声更加显赫的老者。他在珍藏了数十年的遗嘱上又用盲文补充道:“希望、信念和目标引导着光明和生存,绝望和颓废引导着黑暗和死亡。”

遗嘱上的药方是老琴师的希望,是他生存的寄托,是他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而一旦这盏明灯熄灭,生存的希望便化为泡影,生命便不复存在。我们的生命中,正是因为有了精彩纷呈的希望、目标,才能有精彩纷呈的生活。没有了它们,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希望是我们的心灯,它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希望可以让我们活得更精彩,可以让我们超越一切。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一项实验,在某中学新生开学的第一天,他在其中的一个班宣布:你们是精选出来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之后他再也没有露过面。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说过的话,密切关注着这些学生。十几年追踪研究得出了惊人的结果,这一个班的学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个个出类拔萃,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成为政治家。

心理学家的一席话让班里的学生看到了希望,获得了自信,于是他们便为心中的这个希望奋斗着,最终他们成功了。他们哪里知道,正是希望这盏心灯指引了他们前进的方向,让他们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才在人生的道路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所以才能有所成就。

境界谈

人生不是苦旅,点一盏心灯,人便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快乐;点一盏心灯,能让人看清成功之路上的每一个机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终走向成功。

点一盏心灯吧,朋友!

赞美是心灵的催化剂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世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让人感到温暖,感到舒畅;赞美能让人产生力量,增加自信,赞美是心灵的催化剂,赞美甚至能延年益寿。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多活两个月。”

自私是赞美的天敌,在渴望得到别人赞美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赞美别人是豁达容人的一种表现,既能给他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对别人的一声赞美,不仅会让别人信心百倍,心情舒畅,而且自己也会感受到快乐氛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卡耐基去纽约一家邮局寄信,发现那位管挂号信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很不耐烦,便下决心使他快乐起来。于是,他开始寻找这位职员值得欣赏的地方。轮到卡耐基发信时,他双眼注视着那位职员,很诚恳地对他说:“你的头发太漂亮了。”那位职员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卡耐基,脸上出现一丝快乐的微笑。于是他开始和卡耐基愉快地交谈起来。

离开邮局后,有人问卡耐基为什么那样做。卡耐基说:“什么也不为。如果我们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而不愿为别人付出一句赞美,给别人带来一点快乐,那也无法让别人感到我们的真诚。如果一定要说我想得到什么的话,那就是一种无价的东西,一种永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东西。”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总统柯立芝性格沉稳,不爱多说话,更不轻易赞美别人。但有一次却出现例外。他对身边的女秘书说道:“你今天穿的衣服太漂亮了,你看起来又年轻又美丽。”此话一出,女秘书的脸立即红了起来,但她还是非常高兴地说了声“谢谢”。从此以后,女秘书对工作更是努力和出色。这不正是赞美的力量吗?

金庸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好人也有人说他坏,坏人也有人说他好。”的确,好人有优点也有缺点,而坏人也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只要你真心想去赞美别人,人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若是觉得人家长得美,学问好,或是衣服漂亮,称赞一下又何妨?美言一句三冬暖,你的一句赞美,可能给别人带来巨大力量和勇气。史瓦布说:“我最可贵的一项资产就是我具备了引发属下热诚与冲动的能力,而要想鼓舞一个人善尽其材,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给他们赞美和鼓励。”

境界谈

如同艺术家把美带给别人的同时自身也感到愉快一样,赞美不仅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它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把世界的喧闹声变成了音乐。请记住:给活着的人献上一朵玫瑰,比给死者送去豪华的花圈要好得多。

爱心换得满天星

《圣经》中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是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人生最值得珍藏的东西。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没有爱,人就无法生存。外国有一句名言说,爱是万能的。的确,拥有了爱,便能拥有一切,包括财富和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看见自家门口坐着三位陌生的老人,便上前同他们打招呼:“你们饿了吧,快进屋吃些东西,暖和一下吧!”

“你家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道。

“他出去了,不妨事,你们进来吧!”女人说道。

“他不在,我们就不进去了,等他回来吧!”三位老人说。

晚上,丈夫回家后,女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丈夫说:“快去告诉他们,我回来了,请他们进来!”

于是,女人再次出去请三位老人进屋。可他们还是不肯进来。一位老人说:“我们不能一块进屋。”女人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呢?”一位老人指着另外两个同伴说:“我们三个分别叫财富、成功和爱,我们只能一个到你们家去,你和家人商量一下,需要哪一个。”

无奈,女人只好又回屋请示丈夫,丈夫听后十分高兴,连忙说:“我们肯定要邀请财富老人啊,快让他进来吧!”妻子则说:“为什么不邀请成功呢?”在一边一直保持沉默的儿子插话道:“为什么不请爱进来呢,那样我们家将会充满爱。”“那就听儿子的吧,”丈夫对妻子说。

就这样,女人出门把爱请了进来,可她回头一看,却发现另外两位老人也跟着进来了,她惊喜地问道:“你们怎么也跟着进来了啊?”老人们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爱是美好的,但最伟大的爱是无私的,在渴望得到别人的爱的同时,也应该拥有一颗爱心,学会为别人付出爱。爱把宽容、温暖和幸福带给了亲人、朋友、家庭、社会和人类。当我们为别人付出一点爱的时候,自己也会得到爱的满足,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这种满足和快乐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波动,反而会在时间的酝酿中,越来越甜蜜,越来越醇厚。

一个诗人和女友出去散步,看见道边坐着一个乞讨的老妇人,让人可怜。女友于是便想给她点钱,诗人对女友说:“更需要给她的心灵送点东西,而不是一丁半点的施舍。”女友感到不解。

第二天,诗人出去散步时,手上拿了一朵玫瑰花。当他走到老妇人面前时,弯下身子,双手把花送给了老妇人。老妇人站了起来,伸出双手,握住诗人的手,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接下来的几天,诗人和女友出去散步时,便没再看见老妇人。后来老妇人终于又回来了,和以前一样坐在那里乞讨。

女友问诗人道:“她前几天为什么没来啊,她怎么过日子啊?”诗人语重心长地答道:“玫瑰花。”

诗人送给老妇人的哪里是玫瑰花啊,分明是一颗热热的爱心,正是这颗爱心,让老妇人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幸福地度过了好几天,因为诗人的爱而让她感到生命更加充实。

境界谈

富兰克林说:“希望被爱,就要先爱人,而且让自己变得可爱。”爱能让社会变得温暖,能让荒原变为绿洲。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理解是一座舒心桥

理解是什么?亨利·福特说过,如果说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那这个秘诀就是存有这样的能力: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你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从他的角度看问题。

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使人际关系变得更融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理解是一座舒心桥,因为有了它,社会少了许多争吵和误解。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说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那这个秘诀就是存有这样的能力: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你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从他的角度看问题。”

事实上,我们常常忽视这一点,常常各持己见,互不宽容,结果产生了种种的冲突和矛盾,既影响了事业的进展,也破坏了一天的好心情。所以,要想让生活充满欢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做出让步。只有对别人好,才能换得别人的理解。不能理解别人的结果就是苛求别人,这样的人会失去许多人生的挚友、事业的伙伴。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他的善解人意,就为他带来了白玉无瑕的美名。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一家小报的广告中,出现了一条“艺人梅兰芳卖画”的字样,显然,是有人在冒梅兰芳之名赚钱。对这种恶劣行为,梅兰芳的朋友们都十分气愤,纷纷准备去那家小报兴师问罪,并准备找出那个冒名者,狠狠教训他一通。

梅兰芳却劝阻了他们,他对朋友们说,这个冒名者想赚钱不假,但通过卖画来赚钱,想必也是有点本事的,估计也是个读书人,只不过命运不济罢了。

朋友们从侧面了解了一下冒名者的来历,果然同梅兰芳所预料的一样。无独有偶,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有这样的宽大胸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最多只是把伪造的签名除掉。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穷画家朋友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再说,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们也要吃饭,那些假画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有吃亏,为什么要追究呢?”

梅兰芳和毕加索都是伟大的,都是聪明的,正是他们的理解,才使许多人得以生存。他们没有因为理解、宽容别人而失去什么,反而让人更加敬重他们,而他们自己也落得一个好心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境界谈

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理解是伟大的,它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友谊,避免了无意义的争端,理解是一座舒心桥。只有理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理解既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让自己免受烦恼之苦,可谓既利人又利己。

理解万岁!

品味生活的幸福

幸福是世界节奏的一瞬间,是生命振子摆动的两极之一。要停止那个摆,除了破坏它就没有其他办法。

爸爸问女儿:“你幸福吗?”女儿答:“幸福。”

爸爸让女儿试着举例,女儿说:“比如现在呀。”当时晚饭后,他陪女儿一起登上楼顶,仰卧观天上的星星。这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我们差不多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都有这样的无数幸福时刻。

爸爸让女儿再举例,女儿说比如妈妈爱用茶叶水洗枕头,每每睡觉时都有淡淡的茶叶香味。还有妈妈在刚刷完油漆的屋子里放些菠萝,风儿一吹整个屋子就充满了芳香的菠萝味了。

这些本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谁也无心去在意这些,可我们却难得有这样的幸福体会,只能到遥远的童年去寻找这样的感动。

这段故事是在收音机中听到的,听完之后,萌生了一种感动。生活中原来时时刻刻充满了幸福,这幸福来自于生活的细枝末节,只有用心去品味,幸福同样有色香味,同样可观可闻可吃可品。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欲离婚的女子厌烦了现有的琐屑生活,但她一直对其外祖母的幸福和谐生活充满好奇。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外祖母的日记,原来里面记录着外公为她洗了多少衣服,吻过她多少次,洗过多少次脚……相信任何人读到此处都会吃惊,原来生活中的琐屑小事便是幸福的源泉。

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点缀而成的,在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融汇着幸福的纽扣。细品着细琐的每一点每一滴,你都会觉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品味生活要多想些美好之处。因为生活毕竟不是只有鲜花,时时充满阳光。我们要想成功地走出郁闷和哀愁,就要多思考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从中品味幸福。比如下班了,妻子做好可口的饭菜,这就是一种幸福,不要因为她时常埋怨而自悔自恼,也不要因为她的心胸褊狭而自怨自艾。再如,生病了,同事都拿着礼物来看望你,应该感到他们对你的关心,而不能过多考虑他们是否怀有其他目的。

一滴水珠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品味生活的幸福是从小处着眼,不要因为事情小而忽略了别人对你的关爱。你上班迟到了,同事帮你打扫了地板,擦干净了桌子;下雨了,有人将伞伸到你上面的领空与你共享;当你向朋友借钱,哪怕发生屠格涅夫《兄弟》中的“我”遇乞丐的情景也无所谓。所有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怀恋,让我们感动。

收获与付出往往成正比。我们在品味别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想到去给予。其实,给予别人快乐也是一种幸福。给予幸福,你就会收获幸福,因为你为自己创造了幸福。

境界谈

生活是被幸福包裹着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我们就会时时感受到幸福时光。

智者忍一时,退一步

生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和别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磕磕碰碰,出现点摩擦,在所难免。此时,如果仇恨满天,得理不饶人,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鱼死网破,而如果采取忍让之道,则会“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哪个更划算,不言自明。

中国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国家,都离不开忍。现代社会中,许多事业上非常成功的企业家、金融巨头亦将忍字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因而,忍是修养胸怀的要务,是安身立命的法宝,是众生和谐的祥瑞,是成就大业的利器。

忍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忍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气概。忍讲究的是策略,体现的是智慧。“弓过盈则弯,刀过刚则断”,能忍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绝不做头脑发热的莽夫。

忍让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法宝。忍让之苦能换来甜蜜的结果。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故事。杨翥的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说是被杨家偷去了。家人气愤不过,把此事告诉了杨翥,想请他去找邻居理论。可杨翥却说“此处又不是我们一家姓杨,怎知是骂的我们,随他骂去吧!”还有一邻居,每当下雨时,便把自己家院子中的积水放到杨翥家去,使杨翥家如同发水一般,遭受水灾之苦。家人告诉杨翥,他却劝家人道:“总是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

久之久之,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宽容忍让所感动,纷纷到他家请罪。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翥家的财产,邻居得知此事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难。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于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杀,只好到处流浪。

有一天,他和随从经过一片土地,因为粮食已吃完,他们便向田中的农夫讨些粮食,可那农夫却捧了一捧土给他们。

而对农夫的戏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农夫。他的随从狐偃马上阻止了他,对他说:“主君,这泥土代表大地,这正表示你即将要称王了,是一个吉兆啊!”重耳一听,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气,还恭敬地将泥土收好。

狐偃身怀忍让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场难堪,这是胸怀远大的表现。如果重耳当时盛怒之下打了农夫,甚至于杀了人,反而暴露了他们的行踪,狐偃一句忠言,既宽容了农夫,又化解了屈辱,成就了大事。

忍让是智者的大度,强者的涵养。忍让并不意味着怯懦,也不意味着无能。忍让是医治痛苦的良方,是一生平安的护身符。

境界谈

生活中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善于忍让,宽宏大量,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处在这种境界的人,少了许多烦恼和急躁,能获得更加亮丽的人生。

幸福只在一念间

生活中人们的追求尽管千差万别,然而本质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只不过是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他们追求金钱;有的人认为有权就是幸福,他们便追求权力;有的人认为平安是福……19世纪西班牙小说家瓦尔台斯在《第四种权力》中说:“人是为了幸福被创造出来的。”幸福不歧视任何人,大多数人如果下定决心去过幸福生活,就一定能幸福。

有个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染坊店的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染出的布晾不干。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

后来一个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的伞店会顾客盈门;而晴天你小女儿的布店又生意兴隆,不论哪一天你都应该高兴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这个道理,从此,老太太便整天笑容满面,再也不忧郁了。

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同样的天气,心态一转,忧愁就变成了幸福。其实,事情往往就这样,感到不幸,是因为心态不正确,是因为我们排斥幸福,而不是事情本身带有不幸。如果抱着抵触情绪,即使幸福悄然降临身边,也会毫无觉察,与之失之交臂。

林肯说过:“大部分的人,在决心要变得更幸福时,就会有那种幸福的感觉。”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的根源是我们的头脑,而不是口袋里所藏的东西。所以说,幸福只在一念间。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克塞克曾经提出感受幸福的九个步骤,值得我们借鉴:

(1)换一种心情看生活。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2)控制你的时间。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应用于任何工作。

(3)增强积极情绪积累。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的过程。

(4)优待身边的人。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的人更感幸福。

(5)面带幸福感。实践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

(6)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中。

(7)多参加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对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做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

(8)好好休息。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9)有信仰的人更幸福。有无信仰与幸福感的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

境界谈

是啊,幸福本来就是紧随生活的脚步,与生活相伴而生的,只不过我们没有仔细去体会罢了。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盯着那些不好的方面,便会对幸福视而不见。如果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察角度,或许就是另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