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reference_book_ids":[7332308802319961150,7315418178564131903]}],"31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1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31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菜根谭》reference_book_ids":[7316441139328863294,7332312704918490174,6857436090370886663,7310137145899879439,7294563911238421544,7316124681847704630,7340471392090999870,6992952061541223454,7299671005981576246,7109046350297189383,7267077380982705167,7338245415755582526,7316473043784567843,7344955385830181950,6838936263853083655,7225560265360673804,7312289476707879946,7236253131019914292,7254873615454178367,7338324426368240702]}],"28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7,"start_container_index":2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资治通鉴》reference_book_ids":[7077845871479491614,7077845868795153438,7298980549786340402,7298980551673777179,7298980549903780879,7298980551677971482,7298980553934507017,7298980549580819507,7077845868795137038,6883440117109754887,7255253493617789988,7077845868790959117,7298980549882809344,7077845868790942727,7298980549807311913,7298980549874420746,7340508629834943550,7077845868786764830,7298980549874420736,7298980549647928347,7298980549979278399,7298980549664705570,7298980553959672869,7298980553875786779,7077845868778359816,7294567280581544997,7077845868791057444,7298980549656316940,7077845868790959111,7315417075101469723,7329815783368821822,7078185810025008142,7298980549840866338,7340577590995848254,7077845871479507982,7298980551761857562,7071200634816433188,7298980558204308518,7298980549719231538,7298980549962501161,7298980555960355866,729898055193382403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8,"start_container_index":2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1},"quote_content":"《续资治通鉴》reference_book_ids":[7315418185455373339,7308942575480605748,7316443269355801662]}],"29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8,"start_container_index":29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4},"quote_content":"《四书》reference_book_ids":[7356070706137812030,7329791660525620286]}],"29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start_container_index":29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quote_content":"《法华经》reference_book_ids":[7332308802319961150,731541817856413190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六章深刻的体验
聪明的寄居蟹
寄居蟹的模样很怪,既像虾,又像蟹,头胸部长着螯足披着甲,身上背着个螺壳,常在浅海的岩石上爬来爬去。螺壳是它的“住宅”。这个“住宅”的主人,原来是海螺。寄居蟹向海螺进攻,把它弄死,撕碎,将自己的腹部钻进壳内,盘曲在里边,再用尾扇钩住螺壳的顶端。短步足紧撑着螺壳内壁,长部足伸出壳外爬行,大螯挡住门口可御敌。就这样,寄居蟹强占了别人的“住宅”。它的另一个别名叫“白住房”,真是名副其实。
这种寄居蟹所寄居的别人的“住宅”里,还寄居了另一个“房客”——小海葵。海葵身上长有许多刺细胞,触手装满了毒汁的泡囊,里面有带刺的丝状体圈,每遇到敌害来临,就从里面射出毒汁来。寄居蟹和海葵亲密无间,同出同游,它背驮着螺壳,荷着行动困难的海葵,四出觅食的同时,也帮助了海葵寻找食物。海葵的那副怪模样,隐藏和保护了寄居蟹。当寄居蟹长大,“旧居”呆不下的时候,海葵就分泌出一种特殊物质来,帮助寄居蟹扩建“住宅”。或者,寄居蟹索性另找“住宅”。
寄居蟹强抢海螺的螺壳作为自己躲避危险的家,这种行为给人一种强盗的感觉,不过细想一下,寄居蟹借壳而居的行为不能不说是一种聪明。
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便是人际关系。在别人的帮助和配合下,你才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获得财富,不断地贡献社会。
用尽你所拥有的全部力量
一个小男孩在他的家屋后的沙坑里玩耍,沙坑里放着他的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塑料铲子。
当小男孩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的时候,他在沙坑的中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阻挡了他的“工程”建设。于是,小男孩开始挖掘石头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沙子中弄出去。虽然石头并不算大,可是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的确是一种障碍。小男孩手脚并用,费了很大力气,终于把大石头挪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力气把大石头搬出沙箱的“墙”。
但是,小男孩下定决心要把大石头搬出去,于是他用手推,用肩拱,左摇右晃大石头,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可是,每当刚刚有一点进展的时候,大石头就又滚回原处。最后一次努力时,大石头滚回来砸伤了他的手指头。
终于,小男孩再也忍不住了,大哭起来。其实,这件事的整个过程都被小男孩的父亲透过起居室的窗户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小男孩哭泣的时候,父亲忽然出现在小男孩的面前。父亲温和地对小男孩说:“儿子,你为什么不用尽你所拥有的全部力量呢?”
小男孩十分委屈地说:“我已经用尽我的全部力量了。”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说,“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拥有的全部力量,你并没有请求我的帮助啊。”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那块大石头,把它搬出了沙箱。
在遇到困难,感到自己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不妨试着转变一下思路,尝试其他的方法,或者向别人求教或求助。
应该和老朋友保持更密切的联系
这位出租车司机肯定是读信读得太全神贯注了,因为直到默多克不得不急迫地敲打车窗玻璃,才引起了他的注意。“您的车可以用吗?”默多克问。他点点头,默多克坐进了汽车的后坐。
司机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在看一封信,”他说话的声音像得了感冒。
“家书总是很重要啊。”默多克说。
他看上去有60多岁了,默多克猜测道:“是您的孩子……您的孙子寄来的吧?”
“这不是家书,”他答道,“尽管也很像家书。爱德是我的老朋友了。实际上,我们过去一直就互相叫‘老朋友’来着——我是说,我们见面的时候。我写信写得不怎么好。”
“我想他准是您的老相识。”
“实际上是一辈子的朋友了。我们上学一直同班。”
“保持这么长时间友谊的人可不多哟。”默多克说。
“可事实是,”司机接着说,“在过去的25年中,我每年只见他一两次,因为我搬走了,就有点儿失去联系了。爱德曾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我注意到您说‘曾是’,您意思是说……”
他点点头:“几个星期以前过世了。”
“对不起,”默多克说,“失去老朋友太叫人难过了。”
他没有答话。他们默默地行驶了几分钟。当他再开口说话时,他几乎是自言自语地说:“我本该跟爱德保持联系才对。”
“嗯,”默多克表示同意,“我们都应该和老朋友保持比现在更密切的联系。不过不知怎么的,我们好像找不到时间。”
他耸耸肩,“我们过去找得到时间的,”他说,“这一点在这封信中都提到了。”他把信递给默多克,“看看吧。”
“谢谢,”默多克说,“但是我不想看您的信件,这可是个人隐私啊……”
“老爱德死了。现在没有什么个人隐私了。”他说,“看吧。”
信是用铅笔写的,开头的称呼是“老朋友”。信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直打算给你写信来着,可总是一再拖延。”接下去信中说,他常常回想起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信中提到这位司机终生难忘的事情——对青少年时期调皮捣蛋的描述和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您和他在一个地方工作过?”默多克问。
“没有。不过我们单身的时候住在一块儿。以后我们都结了婚,有一段时间我们还不断行走。但很长时间我们主要只是寄圣诞卡片。当然,圣诞卡上总会加上些寒暄语——像孩子们在做什么事儿啥的——但从来没写过一封正经八百的信。”
“这儿,这一段写得不错,”默多克说,“上面说,这些年来你的友谊对于我意味深远,远于我的言辞——因为我不大会说那种话。”默多克不自觉地点头表示赞同,“这肯定会使您感觉好受些,不是吗?”
司机嘟囔了一句默多克摸不着头脑的话。
默多克接着说:“我知道,我很想收到我的老朋友寄来的那样的信。”
他们快到目的地了,于是默多克跳到最后一段——“我想你会知道我在思念着你。”结尾的落款是:“你的老朋友,汤姆。”
他们在默多克下榻的旅馆停下车,默多克把信递还给他。“非常高兴和您交谈。”把手提箱提出汽车时,默多克说,心底却突然有了点疑惑。
“我以为您朋友的名字是爱德,”默多克说,“他为什么在落款处写的却是‘汤姆’呢?”
“这封信不是爱德写给我的,”他解释说,“我叫汤姆。这封信是在我得知他的死讯前写的。我没能发出去……我想我该早点儿写才对。”
到了旅馆,默多克没有立刻打开行李。首先,他得写封信——并立刻发出去。
加强和朋友的联络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尽量挤出一些时间来吧,不要以“太忙”粉饰自己的懒惰。
他们嘲笑我该怎么办
默特尔念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一放学回家他就扑进妈妈的怀里抽泣着说:“课间休息时,一个男同学高声说:‘默特尔,默特尔,慢得像龟没法逃,长得这样胖,怎么好?’然后人人都跟着他说了。他们为什么要嘲笑我?我该怎么办?”
“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们要开你的玩笑,你就跟他们一起闹好了。”
“怎么闹?”
“我们不妨用喜儿糕试一试。”妈妈说,她的眼睛闪闪发亮。
“喜儿糕?”
“对!默特尔的喜儿糕。我们现在就来做。”
很快,厨房里就弥漫着烘烤巧克力、椰丝、奶油和果仁的香味。面粉团刚烤成浅咖啡色,妈妈就把蛋糕从烤箱里取出。“你的班上有多少个同学?”她问。
“一共23个,”默特尔回答道。
“那么我就把喜儿糕切成28块。每个学生一块,老师汤姆金斯太太一块,再给她一块带回去给她的丈夫,还有一块给校长——剩下两块我们现在就吃。”
“明天我开车送你到学校之后,”妈妈说,“会先去跟汤姆金斯太太谈谈。到时候她会叫你的同学排好队,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地对你说:‘默特尔,默特尔,请你给我一块喜儿糕!’”
“跟着,你就从盘子里铲起一块来,放在餐巾纸上,对同学说:‘我是你的朋友默特尔,这是你要的喜儿糕!’”
第二天,妈妈所说的全都实现了。从此以后,同学作的第一首打油诗没有人再念了。默特尔反而不时听到同学念道:“默特尔,默特尔,给我烤个喜儿糕!”妈妈在万圣节、圣诞节和情人节都烤喜儿糕,给默特尔带到学校分给同学。昔日嘲笑他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
不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你想要人家对你友好,就要率先采取友好的行动。
她并不是真的需要鸡蛋
“怎么了,鲍勃?”妈妈问,“你为什么那么不高兴?”
“没人跟我玩。”鲍勃说,“我真希望我们还是住在盐湖城没有搬来。我在那儿有朋友。”
“在这儿,你很快会交上朋友的。”妈妈说,“等着瞧吧!”
就在这时,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米勒太太打开门。
门口站着一位红发妇女。
“你好,”她说,“我是凯里太太,住在隔壁。”
“请进来吧,”米勒太太说,“我和鲍勃都很高兴你来。”
“我来借两个鸡蛋,”凯里太太说,“我想烤个蛋糕。”
“我可以借给你,”米勒太太说,“别着急,请坐一坐,我们喝点咖啡,说会儿话吧。”
那天下午,又有人敲门。米勒太太打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满头红发的男孩。
“我叫汤姆·凯里。”他说,“我妈妈送你这个蛋糕,还有这两个鸡蛋。”
“哎呀,谢谢,汤姆。”米勒太太说,“请进来吧,和鲍勃认识认识。”
汤姆和鲍勃差不多一样年龄,不一会儿,他们吃起了蛋糕,喝着牛奶。鲍勃问:“你能待在这儿跟我玩吗?”
汤姆说:“可以,我能待一个小时。”
“那么,我们打球吧。”鲍勃说,“我的狗也想跟着一起玩。”
汤姆发现跟小狗一起玩很有意思。他自己没有狗。
“我很高兴你住在隔壁。”鲍勃说,“现在有人跟我玩了。”
“妈妈说我们很快会成为好朋友的。”汤姆回答说。
鲍勃说:“我很高兴你妈妈需要两个鸡蛋。”
汤姆笑了。
“她并不是真的需要鸡蛋,”汤姆说,“她只是想跟你妈妈交朋友!”
如果想赢得别人,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的折磨,就必须创造机会,主动和别人交往。
素不相识的女孩子温暖的心
木村事务所这几年发展顺利,就是有一桩事不顺当——近郊的一块地皮对于建造材料厂太合适了,可是,前后半年内木村董事长不知见过地主多少次,费尽口舌,但那倔强的老妇丝毫不为所动。
一个下雪天,老妇人上街时顺路到木村事务所转一转。她本意是想见到木村并告诉他“死了买地这条心”!推开门,老妇人自觉穿着肮脏的木屐进去不合适,就在那儿站了一会儿。“欢迎光临!”这时一位年轻女职员出现在老妇人面前。她一时没有拖鞋给老妇人穿,立即把自己穿的拖鞋脱下来,整齐地摆在老妇人脚前,笑着说:“很抱歉,请穿这个好吗?”
女职员不在乎脚底的冷湿,对踌躇不前的老妇人说:“别客气,请穿吧!没什么关系。”等老妇人穿好拖鞋,女职员问道:“老太太,您要找谁呢?”
“谢谢,我要见木村先生。”
“他在楼上,我带您去见他。”女职员像女儿扶母亲上楼梯那样扶老妇人上楼。老妇人穿在脚底的拖鞋是温暖的,而更使她感到温暖的是这素不相识的女孩子温暖的心。
突然间,老妇人恍然大悟了:“是啦,人不能只求自己的利益,也该为别人着想呢。”就这样,她改变主意,决定把土地卖给木村。
机遇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一个人充满了爱心,诚挚地待人,就常常能够获得许多意外的机遇。
主动让一让
有一家人,家中的老翁请来了一位贵客,并要留他在家中吃午饭。一大早,老翁就吩咐自己的儿子前去集市上准备蔬菜果品。但是,时间已经过时了,他的儿子却仍未回来。老翁心里很着急,就亲自到窗口去眺望,看到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他的儿子挑着菜担,在一水田塍上与一个挑京货担子的人面对面地站着,彼此都不肯让路,就在那儿都站着不动。老翁赶上前去,好言相劝道:“老哥,我家中有客人,正等着这些东西做餐,请你往水田里让一让,让他过来,你老哥也就可以过去,这岂不是对两个人都方便吗?”那个人说:“你让我下水,他怎么不下呢?”老翁说:“他个子矮,下到水田里怕担子里的东西被水浸坏了;你老哥个子比他高,下到水田里担子不至于碰到水。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请你让一下。”那个人说:“他的担子里不过是些蔬菜果品,即使浸湿了,将就着还可以吃;我的担子里挑着的可都是京广贵货,万一沾了水,就一钱不值了。我的担子比他的贵重,怎么能让我让道呢?”老翁看到无法说服他,便挺身过去说:“来,来!那么这么办吧,让我老头儿下到水田里,你把货担子交给我,我把它顶在头上,让你空着身子从我儿子身旁过去,我再把货担子交给你,怎么样?”说完立即脱下鞋袜。那个人见老翁这么做,心里过意不去,说:“既然老丈这么费事,我就下到水田里,让你把担子挑过去。”说完立即下到水田里让路。老翁就只这么一让,就化解了一场争执。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为了避免冲突,维持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在不伤及自己利益的时候,更要对别人抱持宽容的态度。
没有画全的牡丹
古时候,有一位商人为了做生意,到远方的城镇去谈生意,忽然想到朋友的生日就要到了,自己应该要买个礼物带回去祝贺,他想送一幅具有深意的画当贺礼。商人觉得,他自己是个最有品味的人,要送朋友礼物也不能太寒酸,太没有深度,那会显得自己太没档次了。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送朋友一幅画,因为这样既显得自己高雅,又不显得寒酸。于是,他去了那个城镇上最有名的一个画师那里。
商人进了门之后,看到一位穿戴整齐的老人坐在椅子上,便问:“老板,我想画一幅画。”老人问:“请问您要画什么样的画呢?”
“我想要一幅最有气质、最有深度的画,送给朋友当贺礼。”商人自豪地说着。
老人抬起头来,端详着面前这位穿戴华丽的人,问道:“请问您觉得什么样的画是最有深度、最有气质的呢?”
根本不懂画的商人,被这样反问,一时语塞,不知该答什么,便说:“我有一位朋友,过几天就要过生日了,那么我送他一幅牡丹吧。”
老人笑着说:“好啊,牡丹代表大富大贵,简单明瞭又有意义!”于是,就当场画了一幅牡丹,让商人带了回去。
商人参加了朋友的生日宴会,并当场将那幅牡丹画展示出来,所有人看了无不赞叹这幅画活灵活现。
当商人正觉得自己送的贺礼最有品味时,忽然有人惊讶地说:“嘿,你们看,这真是太晦气了,这幅画最上面那朵牡丹花,竟然没有画全,不就代表着‘富贵不全’吗?”
此时在场的所有客人都发现了,而且都觉得牡丹没有画全,的确有富贵不全的遗憾。最尴尬的就是那个商人了,只怪当初自己没好好检查这幅画,原本是一番好意,没想到反而在众人面前出丑,而且又不能挽回面子了,真是倒霉。
但这时候,主人却站出来说话了,他深深地感谢了这位商人,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送了一幅这么糟糕的画,还要道谢!
主人说:“各位都看到了,最上面的这朵牡丹花没有画完它该有的边缘。牡丹代表富贵,而我的富贵却是‘无边’,他祝贺我‘富贵无边’。”
真是太美妙了!众人听了无不觉得有道理,而且报以热烈的掌声,认为这真是一幅非常具有深意而且完美的画作。
生活中有很多缺陷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我们以宽广的心胸去面对,以豁达的目光去审视,就会使生活变得美好许多。
我们和他的区别
一次,苏格拉底趟水过河,一不小心,跌入了一个深坑里。他不会游泳,只好在水中一边拼命地挣扎,一边大喊“救命”。
这时,一个人正在河边钓鱼,他听到呼救声,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收起钓鱼竿,起身就走。
后来,多亏苏格拉底的学生及时赶到,才救了他一条命。
人们七手八脚地帮苏格拉底换了湿衣服,异口同声地谴责那个见死不救的钓鱼人道德太低下。
过了不久,那个钓鱼人趟水过河,一不小心,也跌入了深坑里。这人同样不会游泳,只好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呼“救命”。
恰巧,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在河边散步,听到呼救声就飞跑了过去,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把那人救了上来。
等看清救上来的人的面孔,苏格拉底的学生就后悔了,说:“如果知道落水的是他,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救他的!”
苏格拉底为落水人换掉湿衣服,平静地说:“不,救他,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不仅会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己心情也不舒畅;而豁达大度,以恩报怨,不仅有助于事业、有益于他人,自己内心也是平衡、坦荡的。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
有一次温森多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说:“这是这次比赛的资金。祝可怜的孩子早点儿康复。”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说有这么一回事,又问:“到底怎么啦?”
“哦,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官员说,“那个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骗了!”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如果你希望获得永恒的快乐,你必须培养你的思想,使自己心胸开阔,坦然豁达地面对生活,就会发现更多值得庆幸的事情。
不可采取结怨惹祸的做法
梁国的大夫中,有个叫宋就的,曾做边县的县长。这县和楚国相邻接。两国边境哨所的边防军不但都种有瓜园,而且种的瓜各有定数。梁国哨所的边防军勤劳,每天多次灌溉瓜园,瓜长得很好;楚国哨所的边防军懒惰,很少灌溉他们的瓜,瓜长得很差。楚国哨所的边防军妒忌梁国哨所种的瓜比自己的好,因此,晚上偷偷过去把梁国哨所的瓜抓翻,使各畦的瓜藤都有枯死的。梁国的哨所发觉了,请求他们的军尉,也要偷偷过去把楚国哨所的瓜抓翻作为报复。军尉把这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哦,这怎么行呢?这是结怨惹祸的做法。人家做坏事,自己也做,去报复,见识狭隘得多厉害啊!还是让我来教你们一个办法:你们必须每晚派人偷偷地去为楚国边哨的瓜园好好的灌溉,而且还不要让他们知道。”
于是,梁国哨所的边防军每晚都偷偷地去为楚国边哨的瓜田灌溉。楚国的瓜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楚国哨所觉得奇怪而加以窥察,发现是梁国哨所干的。楚国的县长听到这事,高兴之至,便原原本本上报楚王。楚王知道后,觉得很惭愧,便告诉下属说:“问问我们去抓翻人家瓜的,是不是他们还有别的过错?这是梁国对我们暗中的谴责。”
接着,楚王派人用丰厚的财币向梁国赔礼,同时要求和梁王结交。
楚王在世时,如果赞扬人,就联系梁王作为例证。所以梁楚交好,从宋就开始。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因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雕刻师傅和“恐怖女鬼
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在一个偏远山区的村落里,住着一位小有名气的雕刻师傅。因为这师傅的雕刻技巧不错,所以附近一个村庄的寺庙,就邀请他去雕刻一尊菩萨像。
可是,要到达那个村庄,必须越过山头与森林。偏偏这座山传说“闹鬼”,有些想越过山的人,若夜晚仍滞留在山区,就会被一个极为恐怖的女鬼杀死。因此,许多亲人、朋友就极力劝雕刻师傅,等隔日天亮后再启程,免得遇到不测。
不过,师傅深怕动身太晚会误了和别人约定的时辰,便感谢大家的好意而只身赴约。
他走啊走,天色逐渐暗淡,月亮、星星也都出来了。这时,师傅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女子坐在路旁,草鞋也磨破了,似乎十分疲倦、狼狈。师傅于是探询这女子,是否需要帮忙?当师傅得知该女子也是要翻越山头到邻村去,就自告奋勇地背她走一程。
月夜中,师傅背着她,走得汗流浃背,停下便休息。此时,女子问师傅:“难道你不怕传说中的女鬼吗?为什么不自己快点赶路,还要为了我而耽搁时辰?”
“我是想赶路呀!”师傅回答,“可是如果我把你一个人留在山区,万一你碰到危险怎么办?我背你走,虽然累,但至少有个照应,可以互相帮忙啊!”
在明亮的月光下,这师傅看到身旁有块大木头,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凿刀工具,看着这女子,一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来。
“师傅啊,你在雕什么啊?”
“我在雕刻菩萨的像啊!”师傅心情愉悦地说,“我觉得你的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萨,所以就按照你的容貌来雕刻一尊菩萨!”
坐在一旁的女子听到这话,当即哭得泪如雨下,因为她就是传说中的“恐怖女鬼”。
多年前,她只身带着女儿翻越山头时,遇一群强盗,但她无力抵抗,除了被奸污外,女儿也被杀害。悲痛的她,纵身跳下山崖,化为“厉鬼”,专在夜间取过路人性命。
可是,这个满心仇恨的女子,万万也没想到,竟会有人说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萨!刹那间,这女子突然化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里。
第二天,师傅到达邻村后,大家都很惊讶他竟能在半夜里平安无恙地越过山头。而从那天起,再也没有夜行旅人遇见传说中的“女厉鬼”了。
在这纷乱不已的社会中,我们已被训练成自我防卫的心理,经常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人,也不时小心翼翼地防着,免得被坏人骗了、坑了。就因为这样,人际之间的关系逐渐淡泊了,尔虞我诈的事件增多了;人人都谨防着被骗、被害,气氛也常绷得剑拔弩张,少有人像雕刻师傅那样,能以菩萨的心肠来看待周围的人与事。
只要能打开心扉、接纳别人,连女鬼也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连女鬼也会被深深感动、而不会害我们!
真诚地接纳别人,热情地帮助别人,你的人际关系,必能温暖而祥和;那些本来怀有恶意的人,也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公私分明的大夫解狐
晋绰公执政时期,有个叫解狐的大夫,他为人耿直倔强,公私分明,晋国大夫赵简子和他十分要好。
解狐有个爱妾叫芝英,生得貌美体娇,如花似玉,深得解狐的喜爱。可是有一次有人告诉解狐说,他的家臣邢伯柳和芝英私通。解狐不信,因为邢伯柳这人很忠实。那人于是决定用计使邢柏柳和芝英暴露原形。
第二天,解狐突然接到晋君命令,要到边境巡视数月。由于任务紧急,解狐连亲近的幕僚邢伯柳都没带,就匆匆出发了。
真是天赐良机,芝英不由得心中窃喜。可是前两天她还不敢去找邢伯柳,第三天,她实在熬不住了,就偷偷地溜进了邢柏柳的房间,俩人正在房中卿卿我我、如胶似漆的时候,房门突然大开,解狐满面怒容,带着侍卫站在那儿。原来,他根本没接到命令要去巡边,而是就在附近躲了起来,一接到报告,就马上回府,果然逮个正着。解狐把俩人吊起来拷打细审,得知原来芝英爱慕邢伯柳年轻英俊,就找机会勾搭成奸,知道情况后,解狐怒火更大,他把俩人痛打一顿,双双赶出了解府。
后来,赵简子领地的国相职位空缺了,赵简子就让解狐推荐一个精明能干、忠诚可靠的国相。解狐想了想,觉得只有他原来的家臣邢伯柳比较适合,于是就向赵简子推荐了他。赵简子找到邢伯柳后,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国相,邢伯柳果然把赵简子的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赵简子十分满意,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好国相,解将军没有看错人啊!”
邢伯柳这才知道是解狐推荐了自己。他是自己的仇人,为何却要举荐自己呢?也许他这是表明要主动与自己和解吧?于是邢伯柳决定拜访解狐,感谢他不计前嫌,举荐了自己。
邢伯柳回到国都,去拜访解狐。通报上去后,解狐叫门官去问他:“你来是因为公事还是因为私事?”邢伯柳向着府中解狐住的地方遥遥作揖说:“我今天赴府,是专门负荆请罪来了。邢伯柳早年投靠解将军,蒙将军晨昏教诲,像再生父母一样。伯柳做了对不住将军的事,心中本就万分惭愧。现在将军又不计前嫌,秉公举荐,更叫我感激涕零。”
门官又为邢伯柳通报上去。邢伯柳站在府门前等候,却久久不见回音。他正在疑惑难解的时候,解狐突然出现在门前台阶上,手中张弓搭箭,向他狠狠射出一箭。他还来不及躲闪,那箭已擦着他耳根飞过去了。邢伯柳一下子吓出了一身冷汗。解狐接着又一次张弓搭箭瞄准他,说:“我推荐你,那是为公,因为你能胜任;可你我之间却只有夺妻之恨,你还敢上我的家门来吗?再不走,射死你!”邢伯柳这才明白,解狐依然对自己恨之入骨,他慌忙遙施一礼,转身逃走了。
解狐能公私分明到这种境界,倒颇值得赞叹。
一个人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关键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但是。不忽视个人得失并没有错,只要公私分明,在生活中可以有自己的爱憎。
一看就是高档货
阿发发迹前,最大的愿望是穿上一件货真价实的皮夹克。阿发身材颀长,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借一个同学的真皮夹克穿了半天,觉得既潇洒又神气。
但一件真皮夹克最少要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而那时的阿发,每月只有300元的工资,老婆又下了岗,日子总是紧紧巴巴的,要买件皮夹克,就得让一家人饿肚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阿发最终还是圆了自己穿皮夹克的梦。一天傍晚,他下班回家的途中,他拾到一个坤包。坤包里有600元钱,正好够他买一件真皮夹克……
阿发穿着真皮夹克出现在办公室的感觉还挺爽。但接下来的遭遇是他始料未及的。
同事们一见他都“哇”地怪叫着围了上来。这个拽拽领子说:“呀,可惜是人造革的。”那个很内行地抓住一块皮子拽了拽说:“呀,仿得真像,一般人还以为是真的呢。”
科长老周在旁边说:“都甭看了,还用看吗?阿发每月才挣300元钱。他拿什么买真皮的?”
这个老周,平时最看不起阿发,经常当众奚落他,挖苦他。平时阿发全忍了,谁叫人家是科长呢。但今天阿发实在忍不住了,他一转身将皮夹克脱了下来,找了个线缝,一用力,“刺啦”一声撕开了,然后他将皮子的里面翻出来,指着密麻麻的毛孔说:“你们看看,这是假的吗?这是假的吗?这是货真价实的山羊皮夹克,在贸易大厦买的,花了600元呢!”
众人围过来一看,都傻了眼。只有老周在一旁冷笑道:“现在连钞票都可以造假,在人造革上扎几个眼儿算什么!”
一句话让阿发差点儿背过气去。他终于明白:凭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配穿真皮夹克,穿上了也没人会相信是真的。
后来,阿发下了海,先小打小闹,攒了一笔钱后又捣腾大的,五六年之后,终于发了财,成了大老板。
为了联系业务方便,生意伙伴送给他一件皮夹克,做工很考究。但阿发拿到手里一捏就知道是人造革的,但碍于对方的面子,阿发还是当即穿在身上了。
在回家的路上,正巧遇上了闲逛的老周。
老周眼尖:“阿发,什么时候又买了件皮衣?一看就是高档货。”
阿发淡淡地笑了笑说:“哪是什么高档货,人造革的。”
老周讪笑道:“开什么玩笑,你哪会穿人造革的!”说着话,用手很小心地在皮夹克的下半截摸了摸,砸着嘴说:“好,真好,得几千元吧?”
阿发笑道:“人造革货,哪值几千元,200来元撑死了。”
老周仍不信。阿发就脱下来,在一条线缝上一扯,扯开一条缝,翻出皮子的另一面说:“你看,反面还有花纹呢,连个毛孔都没有,怎么会是真皮的?”
老周说:“现在科学技术提高了,把毛孔处理平也是可能的。”
“看人戴帽子”、“狗眼看人低”是某些势利小人常犯的错误。没有必要那么趋炎附势,保持公正的眼光和公正的心吧——不管你的眼光如何,周围人的眼光是雪亮的,你的表现逃不过众人的评判。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为人处世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了解事情的真相,千万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也不要因误解和别人产生隔阂。
最新构思出来的推销新招式
一个负责推销吸尘器的推销员,面对自己业绩一直无法突破的困境,心中苦恼不已。他静下心来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一个方法,这位推销员决定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推销方法,来创造骄人的业绩。
这一天,他信心百倍地来到一个高级住宅区。推销员看准了一户人家,他按照最新构思出来的推销新招式,提着一大桶牛粪,走到锁定目标的门前。
按了门铃之后,等对方一开门,推销员连招呼都不说一声,就直接冲进屋内,将手中的桶用力一挥,洒了满地的牛粪。就在女主人一脸惊愕的神情下,这位推销员大声地说:“小姐,你不用担心,我保证,以我们吸尘器的优越性能,绝对能在10分钟内,把这些牛粪彻底清除干净,如果我们公司的吸尘器办不到的话,我就把这些牛粪全都给吃了。”
接着,他便站在原地,等候对方露出好奇不已的标准购买信号。却不料,女主人二话不说,转头便走进厨房。
这位推销员见到现场的情况和他事先排练的剧本有所出入,立即紧张地追着女主人问道:“怎么?你对于我们公司吸尘器的超强功能没有兴趣吗?”
这时,只见女主人从厨房里拿出酱油和番茄酱,并说道:“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你在吃那些牛粪的时候,到底想要加哪一种调味料?”
推销员更是惊讶地说:“我根本还没开始操作吸尘器,你怎么知道不能把那些牛粪完全地吸干净呢?”
女主人轻松地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刚刚搬进来,这屋子根本还没有电,就算你的吸尘器功能再强,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能吸。”
信心固然是最重要的成功条件之一,但在未明瞭情况之前,过度的自我膨胀,却必定会是导致全盘失败的最严重因素。
海上遇险的奇特经历
一个印度动物园主带着他的家人和动物,搭乘一艘日本货船移居加拿大,不幸海上遇险,货船沉没,最后只剩下两个幸存者,一个是园主的16岁的儿子帕特尔,另一个是一只名叫帕克的孟加拉虎,人、虎同在一只小救生艇里,在无边的大海上漂流了227天。
这的确是一个奇特的故事。海上生存已是难事,况且还要对付那头老虎。然而,恰恰是这头老虎,成了让帕特尔活下来的救星。
失事之初,帕克的确是帕特尔面临的头等难题。一开始,船上剩有四只动物,鬣狗吃了斑马和猩猩,老虎又吃了鬣狗,下一个该轮到帕特尔了。因此,他一心盘算如何杀死老虎。
但帕克在饱食之后的表现使他改变了主意。它专注地看着他,发出哼哼声。作为动物园主的儿子,耳濡目染的经验使他理解了这种友好的表示,做出了驯服它的决定。
驯虎的关键是保证其饮食,这使他有大量事情要做,忙于钓鱼、捕杀海龟、使用海水淡化器等。忙碌使他免于精神崩溃。如果没有帕克,他将独自面对绝望,那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敌人。
可是,不要以为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兽相爱的浪漫童话,结束的场景无情地粉碎了这个错觉。船终于漂到了大陆,帕克跃到岸上,径直走向丛林,没有看帕特尔一眼。它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丛林,然后,向前走去,永远从帕特尔的生活中消失了。
其实,帕克始终是一头猛兽,最后仍然如此,产生错觉的是我们,还有帕特尔。他哭了,无法理解在经历了漫长的患难与共之后,帕克怎么能如此无所谓地离他而去。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适时地调整好“期望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行动,及时地根据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情况的变化,来适时地采取相应变通措施,才可以减少失败,避免挫折感。
贝索斯终生难忘的一句话
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的总裁杰夫·贝索斯,小时候经常在暑假随祖父母一起开车外出旅游。
10岁那年,贝索斯又随祖父祖母外出旅游。旅游途中,他看到一条反对吸烟的广告上说,吸烟者每吸一口烟,他的寿命便缩短两分钟。正好贝索斯的祖母也吸烟,而且有着30年的烟龄,于是,贝索斯便自作聪明地开始计算祖母吸烟的次数。
计算的结果是:祖母的寿命将因吸烟而缩短16年。当他得意地把这个结果告诉祖母时,祖母伤心地放声大哭起来。
祖父见状,便把贝索斯叫下车,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祖父的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却令贝索斯终生难忘。从那以后,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诲做人。
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想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并不难;而做一个仁爱的人,比做一个聪明的人更困难,也更明智。
这里绝对没有老鼠
因为住屋有油漆味,戴维到附近一家很清静的小旅馆去避居几日。他带的行李只是一个装着两双袜子的雪茄烟盒,另有一份旧报纸包着一瓶酒,以备不时之需。
午夜左右,戴维忽然听到浴室中有一种奇怪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出来了一只小老鼠,它跳上镜台、嗅嗅他带来的那些东西。然后又跳下地,在地板上作了些怪异的老鼠体操,后来它又跑回浴室,塞塞窣窣,不知忙些什么,终夜不停。
第二天早晨,戴维对打扫房间的女服务员说:“这间房里有老鼠,胆子很大,吵了我一夜。”
女服务员说:“这旅馆里没有老鼠。这是头等旅馆,而且所有的房间都刚刚油漆过。”
戴维下楼时对电梯司机说:“你们的女服务员倒真忠心。我告诉她说昨天晚上有只老鼠吵了我一夜,她说那是我的幻觉。”
电梯司机说:“她说的对!”
戴维的话一定被他们传开了。柜台服务员和门卫在戴维走过时都用怪异的眼光看他:此人只带两双袜子和一瓶酒来往旅馆,偏又在绝对不会有老鼠的旅馆里看见了老鼠!
无疑,戴维的行为替他博得了近乎荒诞的评语,那种娇惯任性的孩子或是孤傲固执的老人病夫所常得到的评语。
第二天晚上,那只小老鼠又出来了,照旧跳来跳去,活动一番。戴维决定采取行动。
第三天早晨,戴维到店里买了只老鼠笼和一小包咸肉。他把这两件东西包好,偷偷带进旅馆,不让值班的员工看见。第四天早上他起床时,看到老鼠在笼里,既是活的,又没有受伤。戴维不准对任何人说什么,只打算把它连笼子提到楼下,放在柜台上,证明自己不是无中生有地瞎说。
但在当他走出房门时,他忽然想到:“慢着!我这样做,岂不是太无聊,而且很讨厌?是的!我所要做的是爽爽快快证明在这个所谓绝对没有老鼠的旅馆里确实有只老鼠,从而一举消灭它。我以雪茄烟盒装两双袜子,外带一瓶酒(现在只剩空瓶子了)来住旅馆而博得怪人畸行的光彩。我这样做,是自贬身价,使我成为一个不惜以任何手段证明我没有错的器量窄狭、迂腐无聊的人……”
想到这儿,戴维赶快轻轻走回房间,把老鼠放出,让它从窗外宽阔的窗台跑到邻屋的屋顶上去。
半小时后,他下楼退掉房间,离开旅馆。出门时把空老鼠笼递给侍者。厅中的人都向戴维微笑点头,看着他推门而去。
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无关紧要的争论。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伤害别人的面子,牺牲你的人缘,是值不得的。
一道算术题的答案
孔子东游列国,有一天看到两个猎人正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件事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孔子便询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是为了一道算术题。矮个儿说三八等于二十四,高个儿坚持说三八等于二十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以至于几乎动起武来。
最后,两人打赌请一个圣贤做裁定,如果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将一天的猎物给胜者。
这时,孔子来到他们的跟前。两人请圣人裁定。
孔子竟然叫认为三八等于二十四的矮个儿将猎物交给说三八等于二十三的高个儿猎人。高个儿拿着猎物走了。这样裁判,矮个儿当然不能答应。
他气愤地说:“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争论的真理,你是圣人,却认为三八等于二十三,看样子也是徒有虚名啊!”
孔子笑道:“你说的没错,三八等于二十四是小孩子都懂的真理,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嘛还要与一个根本就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
矮个儿猎人似有所省悟,孔子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猎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是失去了猎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矮个儿猎人听了孔圣人的话,点了点头。
做人要难得糊涂,过分的精打细算,有时仍抵不过天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妨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做人。要做到糊涂确实不易,这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修养,还需要有一定的雅量。
一个急中生智的医生
意外地,一队探险者没来得及赶在日落前离开,他们被留在了南极,留在了极夜。
虽说有足够的食物与生活必需品,可整整一个多月,这儿将只有黑夜没有白昼,冰天雪地,生灵绝迹,与世隔绝,与光明隔绝。人,能挨得过去吗?
寂寞与枯燥终于让他们难以忍受,他们觉得自己都快发疯了。
这时,真的就有一个人发疯了。他那抑郁的状态十分可怕,不吃不睡,整个人像南极的冰原一样被封冻死寂。
大家着急地围着劝慰,你一言我一语。忽然发现,只要有人对他说话,他的症状就会缓解一些,要是有人讲起一个好听的故事,他的表情就明显地生动起来。于是规定,每人一天,轮流为病人讲故事,没轮到的日子就自个儿去编。
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为了帮助同伴摆脱困厄,每个人都发挥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想像力、创造力。那些故事非常精彩,而且,总是异想天开。
接下去的事情就很容易想像了。在那么多美丽故事的治疗下,病人逐渐好转,他们终于互相搀扶着,熬过了漫漫极夜。
后来大家才发现,“发疯的”探险队员其实不是病人,他是一个急中生智的医生。当时他清楚地知道,若再不采取措施,大家的精神迟早都会崩溃的。所以,他率先“疯”了。
在生活中,为了实现某种目标,为了更好地团结协作,我们可能需要扮演各种角色。
得寸进尺的骆驼
在风沙弥漫的大沙漠里,骆驼在四处寻找能避风休息的地方。可是方圆几十里根本就不见人烟,它差不多走了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一顶帐篷,可是,帐篷是别人的。
最初,骆驼哀求说:“好心人,我的头都冻僵了,让我把头伸进来暖和暖和吧!”
这个人可怜它,答应了。
过了一阵子,骆驼又说:“好心人,我的肩膀都冻麻木了,让我再进来一点吧!”
这个人可怜它,又答应了。接着,骆驼不断地提出要求,想把整个身体都放进来。
这个好心人有点犹豫了,一方面,他害怕骆驼粗大的鼻孔;另一方面,外面的风沙那么大,他好像也需要这样一位伙伴和他共同抵御风沙和危险。于是,他有些无可奈何地背转身去,给骆驼腾出更多的位子。
等到骆驼完全恢复精神并且可以掌握帐篷的控制权的时候,它很不耐烦地说:“好心人,这顶帐篷如此狭小,以致连我转身都很困难,你就给我出去吧!”
为人处世必须要把握好分寸,千万不要得寸进尺,以至喧宾夺主,否则,就容易碰壁。
所有的乘客都烦了
公共汽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身旁有几个大包,手里拿着一张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里不时露出茫然的神色。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小伙儿,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小伙儿下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去坐也就是了,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又说:“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又说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不爱听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这位小姐显得真有教养——要不是又说了那最后一句话:“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不也有很多不干好事的吗?”
马上就有几个老年人指责起了那位小姐……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再吵下去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儿的,骂那位小姐的,骂天气的……别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儿一直没有说话,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大叫道:“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己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可谁也想不到这小伙儿又来了一句话:“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某些时候,多说一句话,可能暂时舒服些,但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烦恼却常常维持几天。与其这样,在无关紧要的时候,何不少说一句呢!
经验丰富的师父和年轻的学生
有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医术非常高明,退休后自己开了个诊所,许多年轻的医生都前来求教,要求投在他的门下。资深医生选了其中一位年轻的医生,帮忙看诊,两人以师徒相称。应诊时,年轻医生成为得力助手,资深医生理所当然是年轻医生的导师。
由于两人合作无间,求诊所看病的患者与日俱增,诊所名声很好。为了分担门诊时越来越多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等得太久,医生师徒决定分开看诊。
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由年轻医生诊断;病情较严重的,由师父出马。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挂号时指明医生徒弟看诊的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起初,医生师父不以为然,心中也高兴:“小病都医好了,当然不会拖延成为大病,病患减少,我也乐得轻松。”
直到有一天,医生师父发现,有几位病人的病情很严重,但在挂号时仍坚持要让医生徒弟看诊,对此现象他百思不解。
还好,医生师徒两人彼此信赖,相处时没有心结,收入的分配,也有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制度,所以医生师父并没有往坏处想,也就不至于怀疑医生徒弟从中搞鬼、故意抢病人的。
“可是,为什么呢?”师父问一位学者,“为什么大家不找我看诊?难道他们以为我的医术不高明吗?我刚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赠的‘杰出成就奖’,登在新闻报纸上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学者来到徒弟的诊所深入观察。本来,学者想佯装成患者,后来因为感冒,也就顺理成章地到他的诊所就医,顺便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初诊挂号时,负责挂号的小姐很客气,并没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挂哪一位医生的号。
复诊挂号时,就有点学问了,学者发现很多病人都从师父那边转到医生徒弟的诊室。问题就出在所谓的“口碑效果”,医生徒弟的门诊挂号人数偏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较长,有些病人在等候区聊天,交换彼此的看诊经验,呈现出“门庭若市”的场面,让一些对自己病情较没有信心的患者趋之若鹜。
更有趣的发现是,医生徒弟的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就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和病人的沟通较多、也较深入。而且很亲切、很客气,也常给病人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啦!回去多喝开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类似的心灵鼓励,让他开出的药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过来看看医生师父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毋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人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整个看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认真的,却容易使病患者产生“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误会。当学者向医生师父提出这些观点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呀!我自己怎么都没有发现!”
越成熟的谷穗,越懂得弯腰。千万不要在无意中摆出盛气凌人的姿态,而让别人觉得你高高在上,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法沃尔斯基的巧计
法沃尔斯基是前苏联现代艺术家和写生画家,被誉为“苏联人民艺术家”。他是现代木刻艺术学校的创始人,曾做过建造纪念碑的建筑师和剧院美术师。法沃尔斯基作品的特点是含义隽永、形象鲜明,在木刻艺术上更是鬼斧神工,于1962年被授予列宁奖金。
然而,每当法沃尔斯基给一本书画完插图后,他总是在其中一幅画的角上不伦不类地画上一只狗不可。毫无疑问,美术编辑一定要他把狗去掉。而法沃尔斯基却固执己见,与编辑争论不休,非要保留这只狗。当争论达到白热化的程度,非常激烈了,法沃尔斯基就做出了让步,把画面上的狗涂掉。到这个地步,一般来说,美术编辑的愤怒也就烟消云散了,绝不会再提出什么别的要求。因为编辑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也就心满意足了:编辑的任务无非是修改一下作品。但更满意的是法沃尔斯基本人,他的巧计成功了——画将以他所拟定的形式出版。如果没有编辑所诅咒的那条用做诱饵的狗,编辑说不定还要在画上改什么呢!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肯动脑的人就容易在各种分歧中占据主动地位。
笑天下可笑之人
清代有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毕秋帆是江苏镇江人,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媲美的《续资治通鉴》就是他编纂的。
乾隆三十八年,毕秋帆任陕西巡抚。赴任的时候,经过一座古庙,毕秋帆进庙内休息。一个者和尚坐在佛堂上念经,人报巡抚毕大人来了,这个老和尚既不起身,也不开口,只顾念经。毕秋帆当时只有40出头,英年得志,自己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见老和尚这样傲慢,心里很不高兴。老和尚念完一卷经之后,离座起身,合掌施礼,说道:“老衲适才佛事未毕,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
毕秋帆说:“佛家有三室,老法师为三宝之一,何言疏慢?”
随即,毕秋帆上坐,老和尚侧坐相陪。
交谈中,毕秋帆问:“老法师诵的何经?”
老和尚说:“《法华经》。”
毕秋帆说:“老法师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来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阿弥陀佛’?”
老和尚听了,知道毕秋帆心中不满,有意出这道题难他,不慌不忙,从容地答道:“老袖资质鲁钝,随诵随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屡考屡中,一部《四书》想来也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子曰’?”毕秋帆听了不觉大笑,对老和尚的回答极为赞赏。
献茶之后,老和尚陪毕秋帆观赏菩萨殿宇,来到一尊欢喜佛的佛像前,毕秋帆指着欢喜佛的大肚子对老和尚说:“你知道他这个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老和尚马上回答:“满腹经纶,人间乐事。”
毕秋帆不由连声称好,因而问他:“老法师如此捷才,取功名容易得很,为什么要抛却红尘,皈依三宝?”
老和尚回答说:“富贵如过眼烟云,怎么比得上西方一片净土!”
两人又一同来到罗汉殿,殿中18尊罗汉各种表情,各种姿态,栩栩如生。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老和尚:“他笑什么呢?”
老和尚回答说:“他笑天下可笑之人。”
毕秋帆一顿,又问:“天下哪些人可笑呢?”
老和尚说:“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贪恋富贵的人,可笑;倚势凌人的人,可笑;钻营求宠的人,可笑;阿谀逢迎的人,可笑;不学无术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
毕秋帆越听越不是滋味,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老法师妙语连珠,针砭俗子,下官领教了。”说完深深一揖,便带领仆从离寺而去。
从此,毕秋帆再也不敢小看别人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为人处世虽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高看自己小看别人。做人要谦和、宽厚,千万不可恃才傲物。
处在相撞的航线上
弗兰克·科克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两艘派赴集训分舰队的战舰数天来一直冒着恶劣的天气在海上航行。我在领头的一艘军舰上服役,夜幕降临之际,我正在舰桥上值班。此时团团浓雾密布天空,能见度极差,所以舰长仍留在舰桥上关注着所有的活动。
天黑后不久,舰桥一翼的监视哨报告说:“灯光,在船首右舷方位。”
“那是活动的还是不动的船尾?”舰长喊道。监视哨回答:“不动,舰长。”这意味着我们与那条船处在危险的相撞航线上。于是,舰长对信号兵喊道:“发信号给那条船:我们处在相撞的航线上,请将航向转20度!”
信号回来了:“还是你转20度为好。”
舰长说:“发信号,我是舰长,请转20度。”
“我是一名二级水手,”对方回答说,“你最好转20度。”
此时,舰长暴跳如雷,他怒气冲天地喊道:“发信号,我是军舰,将航线转20度。”
闪烁着的灯光打了回来:“我是灯塔。”
我们转了航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曾经试图让“灯塔”改变航向啊!
《菜根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谦卑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宋太宗时期,有人上奏说在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运官货到其他地方卖,影响到周围的一些人,众人颇有微词。听了这话,太宗向左右说:“要将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这就像以东西堵塞鼠洞一样无济于事。对此,不可以过于认真,只须将有些做得过分、影响极坏的首恶分子惩办了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挟私行为,只要他没有妨碍正常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总之,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官运物资的畅行无阻呀!”
站在一旁的宰相吕蒙正也表示赞同,他说:“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惯小人的所作所为,如过分追究,恐有乱生。不若宽容之,使之知禁,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前,汉朝的曹参对司法与市场的管理非常慎重,他认为在处理善恶的执法量刑上应该有弹性,要宽严适度。谨慎从事,必然能使恶人无所遁形。这正如圣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吕蒙正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素以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而出名。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忿忿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对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所以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大。
做人做事还是宽容些好。我国有句古训:“欲乐,莫过于善。”这里的善就包含了宽容和豁达的意思。宽容和豁达是联系社会的金链,只有宽容,才能让所有的人和谐共处。
一位家境破落的老先生
有一家卖布丁的商店,每年到圣诞节的时候就将许多美味布丁摆放成一排。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你口味的布丁,他们甚至还允许你先品尝,然后再作决定。
海特常常想,会不会有些根本不打算买布丁的人利用这个优惠的机会白吃呢?有一天,他向女店员提出了这个问题,才得知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有这样一位老先生,”她说,“他几乎每星期都来这儿尝一尝每一种布丁,尽管他从来不买什么,而且,我怀疑他永远也不会买。我从去年、甚至前年就记住他了。唉,如果他想来就让他来吧,我们也欢迎。而且,我希望有更多商店可让他去品尝布丁。他看上去好像确实需要这样,我想大家都不会在乎的。”
就在她正跟海特说话的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一瘸一拐地来到柜台前,开始兴致勃勃地仔细打量起那一排布丁。
“哎,那就是我刚刚跟你说的那位先生,”女店员轻轻地对海特说,“现在你就看着他好了。”说完,又转身对老先生说:“您想尝尝这些布丁吗,先生?您就用这把调羹好了!”
这位老先生衣着破旧,但很整洁。他接过调羹,开始急切地一个接一个地品尝布丁,只是偶尔停下来,用一块大大的手绢擦擦他发红的眼睛。
海特看到他的手绢已经完全破了。
“这种不错。”
“这种也很好,但稍稍油腻了一点。”
海特想:看起来,他真诚地相信自己最终会买下一个布丁,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在欺骗商店。可怜的老头!也许他过去有钱来挑选自己最爱吃的布丁,如今他已家境破落,所能做到的也只是这样品尝品尝了。
海特突然动了同情心,走到老人跟前说:
“对不起,先生,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只布丁吧,这会让我深感欣慰的。”
听完海特的话,老先生好像被刺了一下似的往后一跳,热血冲上他那布满皱纹的脸。
“对不起,”他说,他的神态比海特根据其外表想像出的还要高傲得多,“我想我跟您并不相识,您肯定是认错人了。”
说完,老先生当机立断,转身对女店员大声说道:“劳驾,把这只布丁替我包扎好,我要带走。”他指了指最大的也是最贵的一只布丁。
女店员从架子上取下布丁,开始打包。这时,他掏出一只破旧的黑色小皮夹子,开始数起他那些零散而少的得怜的钱来,然后便将它们放到柜台上。
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对方的面子。即使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方式,给对方留足面子。
想人之所想的小店老板
从很小时候,比尔就经常跟着妈妈光顾海德先生的糖果店。那是一间摆了满许多1分钱就买得到手的糖果的可爱铺子。
每次跟妈妈走进这家糖果店,看着一大堆富于吸引力的美味排列在自己的面前,要从其中选择一种,比尔觉得实在伤脑筋。每一种糖,要先想像它是什么味道,决定要不要买,然后才能考虑第二种。海德先生把挑好的糖装入小白纸袋时,比尔心里总有短短一阵的悔痛。也许另一种糖更好吃吧?或者更耐吃?
“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可以买。”妈妈几乎每次都这样一面说,一面领着比尔走到那长长的玻璃柜前面,那个老人也同时从帘子遮着的门后面走出来。母亲站着和他谈了几分钟,比尔则对着眼前所陈列的糖果狂喜地凝视。
那时候比尔还不知道钱是什么东西。他只是望着母亲给人一些什么,那人就给她一个纸包或一个纸袋。慢慢地,比尔的心里也有了交易的观念。
这一天,6岁的小比尔想起一个主意。他背着妈妈独自走进小店,走向陈列糖果的玻璃柜。
这一边是发出新鲜薄荷芬芳的薄荷糖。那一边是软胶糖,颗颗大而松软,嚼起来容易,外面撒上亮晶晶的沙糖。另一个盘子里装的是做成小人形的巧克力糖。后面的盒子里装的是大块的硬糖……
比尔选了很多种想来一定很好吃的糖。海德先生俯过身来问他:“你有钱买这么多吗?”
“哦,有的,”比尔答道,“我有很多钱。”他把拳头伸出去,把五六只用发亮的锡箔包得很好的樱桃核放在海德先生的手里。
海德先生站着向他的手心凝视了一会,然后又把比尔打量了很久。
“还不够吗?”比尔担心地问。
“我想你给我给得太多了。”海德先生回答说,“还有钱找给你呢。”他走近那老式的收款机,把抽屉拉开,然后回到柜台边俯过身来,放两分钱在比尔伸出的手掌上。
20年之后的今天,比尔还会想起那些诱人的糖果,想起当时海德先生的言行。
现在,海德先生已经是拥有8家连锁店的大老板了,因为他童叟无欺,想人之所想,因此,生意越做越好。
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经营者来说同样很重要。在生活中,你只要肯于施爱,毋需刻意追求,好运自然会光顾到你的头上——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代表一束花
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驾车缓缓前进,在等红灯时,一个衣服褴褛的小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拿出两美元,由于绿灯已亮,而后面的人正猛按喇叭催着,因此他粗暴地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什么颜色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就好。”
那男孩十分礼貌地说:“谢谢你,先生。”
在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他把车停在路边,回头走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且又给了他两美元,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这个孩子笑了笑,并道谢接受。
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出了故障,动也动不了,在一阵忙乱后,他决定步行找拖吊车帮忙,正在思索时,一辆拖吊车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小孩给了我4美元,要我开过来帮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
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样对待别人。给人一束玫瑰,会留下一缕芬芳。你的一份善意如果不能得到立即的回报,内心的关怀也是最好的报答。
年销售寿险超过10亿美元的人
保险推销员甘道夫年轻时,拜访过一位很有名气的书商。在他家里,甘道夫看到许多徽章及奖杯。于是,甘道夫问他:
“这些徽章和奖杯是如何得来的?”
“我曾获得美国最佳书商的称号。”
“你是如何成为第一名的?”
“因为我知道神奇的格言。”
“什么神奇的格言?”
“我会向客户说‘我需要你的帮助’。当你诚心诚意地向别人求助时,没有人会说不。”
“你要求什么帮助?”
“我请他给我3个朋友的名字。”
甘道夫知道了这位先生当年成功的秘密,这位先生是向客户索求3个被推荐的名单,为什么是3个?而不是5个,10个呢?根据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们习惯性用“三”来思考,此外,很少人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
一句“我需要你的帮助”的确帮了甘道夫许多忙,在取得3个朋友的名字之后,甘道夫会向客户了解他的朋友的年龄、经济状况,然后在离开之前甘道夫会对客户说:
“你会在下周前与他们见面吗?如果会,你愿不愿意向他们提起我的名字?或者是,你会不会介意我提到你的名字呢?我会用我与你接触的方式,与他们接触。”
“我需要你的帮助”的确是一个好方法。甘道夫牢牢记住这句话,因为很多人都愿意提供这种微不足道的帮助,他的客户群像滚雪球一样扩大,通过真诚的交往和不懈的努力,甘道夫终于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一年内销售超过10亿美元寿险的成功人士。
了解人的心理需求在与人交往时是非常有用的。人人都需要认同,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当你用低姿态诚恳地求助时,对方一定会做出积极的响应。
吉拉德的一次深刻的体验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有过一次深刻的体验。一天,某位名人来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他。那人对车很满意,并掏出1万美元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却突然变卦而去。
乔为此事懊恼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人:“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一部新车,眼看您就要买下,却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我检讨了一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了,因此特地打电话向您讨教。”
“真的吗?”
“肺腑之言。”
“很好!你在用心听我说话吗?”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儿子吉米即将进入密执安大学念医科,我还提到我儿子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但是你毫无反应。”
乔不记得对方曾说过这些事,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注意。乔认为已经谈妥那笔生意了,他不但无心听对方说什么,而且在听办公室内另一位推销员讲笑话。
这就是乔失败的原因:那人除了买车,更需要得到对于一个优秀儿子的称赞。乔·吉拉德恰恰没有“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与行动”,他只是想当然地以为已经成交了。
获得驾驭人的卓越能力的最快捷、最容易的方法之一就是用同情的心理,竖起耳朵倾听他们的谈话。你只要认真倾听,他们就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鹰王和鼹鼠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枝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不理睬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小看任何普通人的作用,也不要忽视任何小人物的忠告。
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宋国大夫高阳应为了兴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内砍伐了一批木材。这批木材刚一运到宅基地,他就找来工匠,催促他们即日动工建房。
工匠一看,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的木料还是些连枝杈也没有收拾干净的、带皮的树干。树皮脱落的地方,露出光泽、湿润的白皙木芯;树干的断口处,还散发着一阵阵树脂的清香。用这种木料怎么能马上盖房呢?所以工匠对高阳应说:“我们目前还不能开工。这些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听了工匠说的话以后,冷冷一笑。他自作聪明地说:“依你所见,不就是存在一个湿木料承重以后容易弯曲的问题吗?然而你并没有想到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道理。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工匠们只是在实践中懂得用湿木料盖的房屋寿命不长,可是真要说出个详细的道理,他们也感到为难。因此,工匠只好遵照高阳应的吩咐去办。虽然在湿木料上拉锯用斧、下凿推刨很不方便,工匠还是克服种种困难,按尺寸、规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抹上泥以后,一幢新房屋就落成了。
开始那段日子,高阳应对于很快就住上了新房子颇感骄傲。他认为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结果。可是时间一长,高阳应的这幢新屋越来越往一边倾斜。他的乐观情绪也随之被忧心忡忡取而代之。高阳应一家怕出事故,从这幢房屋搬了出去。没过多久,这幢房子终于倒塌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多征求别人的意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否则,没有不受惩罚的。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6个人都点了牛排。等6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
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
主厨来时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请自己的客人来头很大。
“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主厨紧张地问。
“烹调牛排,对你已不成问题,”松下说,“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厨与其他的5位用餐者困惑得面面相觑,大家过了好一会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你看到吃了一半的牛排就倒掉,心里会难过。”
如果你是那位主厨,听到松下先生的如此说明,会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备受尊重?客人在旁听见松下如此说,更佩服松下的人格并更喜欢与他做生意。
又有一次,松下对一位部门经理说:“我个人要做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觉得过得去的。”
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
“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在实行的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道。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尽量从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努力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事,这样,他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
不服输的青年画家
有一位青年画家,在没成名前,住在一间狭隘的小房子里,靠画人像维生。一天,一个富人经过这里,看他的画工细致,很喜欢,便请他帮忙画一幅人像。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
一个星期后,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约前来拿画。这时,富人心里起了歹念,欺他年轻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约定付给酬劳金。富人心中想着:“画中的人像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那么,绝对没有人买,我又何必花那么多钱来买呢?”
于是富人赖账,他说只愿花3000元买这幅画。青年画家呆住了,他从来没有遇碰过这种事,心里有点慌,费了许多唇舌,向富人据理力争,希望富人能遵守约定,做个有信用的人。“我只能花3000元买这幅画,你别再啰嗦了。”富人认为他居上风:“最后,我问你一句:3000元,卖不卖?”
青年画家知道富人故意赖账,心中愤愤不平,他以坚定的语气说:“不卖。我宁可不卖这幅画,也不愿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毁约,将来一定要你付出20倍的代价。”
“笑话,20倍,是20万元!我才不会笨得花20万买这幅画。”
“那么,我们等着瞧好了。”青年画家对悻悻离去的富人说。
经过这一个事件的刺激后,画家搬离了这个伤心地,重新拜师学艺,日夜苦练。皇天不负苦心人,十几年后,他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在艺术界上,成为一位知名的人物。那个富人呢?自从离开画室后,第二天就把画家的画和他说的话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富人的好几位朋友不约而同的来告诉他:“有一件事好奇怪!这些天我们去参观一位成名艺术家的画展,其中有一幅画不二价,画中的人物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标示价格20万。好笑的是,这幅画的标题竟然是——‘贼’。”
好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棍,富人想起了十多年前画家的事。这件事对自己的伤害太大了,他立刻连夜赶去找画家,向他道歉,并且花了20万买回那幅人像画。青年画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志气,让富人低了头。
人活着要争气,不要泄气。当别人有意和你为难、故意想占你的便宜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抓住对方的要害,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
是你自己多管闲事
有一个小和尚非常苦恼,因为师兄师弟们老是说他的闲话。
无所不在的闲话,让他无所适从。
念经的时候,他的心不在经上,而是在那些闲话上。他跑去向师父告状:“师父,他们老说我的闲话。”师父双目微闭,轻轻说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说闲话。”
“他们瞎操闲心。”
小和尚不服。
“不是他们瞎操闲心,是你自己瞎操闲心。”
“他们多管闲事。”
“不是他们多管闲事,是你自己多管闲事。”
“师父为什么这么说?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
“操闲心、说闲话、管闲事,那是他们的事,就让他们说去,与你何干?你不好好念经,老想着他们操闲心,不是你在操闲心吗?老说他们说闲话,不是你在说闲话吗?老管他们说闲话的事,不也是你在管闲事吗?……”
话未说完,小和尚茅塞顿开。
爱说闲言碎语是某些庸人的陋习,如果对这些闲话采取豁达和漠视的态度,你的生活就会更加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