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颂秋绝唱
余彦明已摆开架势,微敛双目,聚精会神地听着倪欣欣的演奏。
这种状态下的他,能很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师从王婧蓉的女子,向来手稳心坚,却因为过于紧张,导致换气不顺,在近乎完美的流畅吹奏中,出现了重大失误——笛声走音了!
这是片场里最不允许出现的状况,因为《尘世芳年》的主人公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专精的女子,她在影片里背负着传播华夏传统文化的责任。
如果出现走音这样的失误,则与她的人设相违背,整个情节都需要重新拍摄。
虽说表演内容是主人公秦素与小提琴演奏大师基耶洛夫的一场比拼,可对于《尘世芳年》的剧组来说,这可不是什么能够接受瑕疵再酝酿翻盘的比赛,不可能她弱一点他强一点但没人听得出来,就可蒙混过关。
拍电影有剧本束缚着,表演到什么程度,主角和配角的命运如何,都已经安排好了,该怎样就是怎样,若与剧本稍有差别,就得删掉重来。
如果拍摄中途改写剧本,那也得往好的方面更改,突然把主人公的人设搞崩了,算怎么回事?
这段长镜头对演员、摄像师、收音师甚至灯光师都是一种挑战。
重新拍摄,将会是一场令人感觉颓丧的大工程。
在余彦明的脑海中,诸多思绪翩翩闪过,早有准备的他,为了赵清懿能够顺利杀青这段戏,节省精力与时间,早就想过了无数中可能性。
在走音声刚起未响之前,他便捻弓瞬动,二胡特有的曲风横劈直入,撕开笛声,成了充气膜摄影棚里的主旋律,盖过了所有的声音。
其完美契合的程度,竟让片场诸人根本没有听出来走音!
因为倪欣欣的失误时间很短,余彦明的动作又很快,过门后的“顶针续麻”毫无瑕疵,既承递又填充,非专业者难以听出其中的漏洞。
二胡响起后,倪欣欣将自己的节奏放缓,曲声变轻,睁大水汪汪的眸子,迅速地瞥了余彦明一眼,心中稍安,可是没隔多久,握着短笛的手指,便轻轻一颤。
李溪莛已对曲乐颇有了解,又勤学苦练过一段时间。手法,音律,曲调,这些东西,他都懂。而且凭借他的超高悟性,早有闻水滴声而见沧海之意。
倪欣欣手法出错之时,他便有所察觉。
如今余彦明在过门即将结束前,以精绝到无可比拟的手法掩盖掉了她的失误,却也不小心酿造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基耶洛夫的扮演者正微闭双眸感受着风格独特、古典传统的东方曲乐,却突然眉头一挑,睁开双眼看向余彦明,表情略有复杂,心中亦浮现出两个字:糟了。
其他几个演奏者也是一脸担心,默默祈祷余彦明尽早发现自己的问题,迅速做出调整,否则,这段戏大张旗鼓地再来一遍,可要累死个人了。
余彦明拉奏方法没什么问题,但他掩盖倪欣欣的失误时,下意识地紧追了半拍,又为了调整自己的节奏,手指跟进时增快了几分。
这对于他的专业能力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可与他合奏之人,譬如苏白、刘逸安这种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大量训练的爱好者,很难跟上他的速度,合奏之时,便会漏洞百出。
完了。
基耶洛夫等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
颓丧、无奈、迷惘、叹息在彼此传递的目光里一闪而过。
谢尔史密斯不懂乐理,还以为是他们表演恰当,展现出了落败于人后的最佳感触。
可是紧接着,他也发现不对了。
怎么……刘逸安、梁颖茜、苏白这几个人,还没开始演奏呢?
按照赵清懿提供的时间表来看,这本该是他们加入合奏的最佳时机啊!
除了副导演谢尔史密斯,其他经验丰富的核心主创,也在短短几秒之内,觉察出了拍摄片场里的诡异气氛。
就好像……合奏变成了独奏,其他那几个人不想表演了似的。
其实他们猜对了一半,刘逸安、苏白等人确实没有在合适的时机加入合奏,但这并非是他们不想演了,而是不知道该怎么演了。
余彦明拉二胡的本事在整个娱乐圈都堪称一绝,他还在这种关键时刻加快了节奏,其他人水平不足,找不到可以加入的节点,自然错过了原先计划好的合奏时间。
谢尔史密斯浓眉扭起,手掌微微抬高,握住桌旁的扩音喇叭,五指时松时紧,显然是正在犹豫不决。
他是典型的务实派,而且还是个死脑筋,拍摄出现状况,没有按照导演提供的数据进行,那也没必要再浪费时间了。
他要叫停了!
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已经领略到了副导的手势,满心抱怨地做好了收工重来的准备,然而,就在谢尔史密斯高高举起扩音喇叭,那一声雄浑沉冷的“停”字还没有喊出口时,突然有一记极富内在张力的琵琶音,贯穿入余彦明所奏的二胡曲中。
那曲声韵味十足,音色饱满,一下子就掩盖了余彦明所拉二胡的不足之处,又非常顺畅地衔接了前曲的节奏,还留有一大片让人自由发挥的空间。
梁颖茜拨弦古琴,刘逸安和苏白吹响洞箫。
古曲《颂秋》合奏,随着那一曲琵琶的切入,才算正式开始。
围观人群如潮后退,伴随着一阵哗然,人们这才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在那一棵挺拔茂盛的梧桐树下,端坐着一身淡蓝色长裙的赵清懿。
她将琵琶置于两腿并拢中心处,左手五指成圆,小臂自然放松,右手五指弯曲,如风拂过琴弦,且采用大指按托之法,不用小指按音。
她运用的是平湖派指法,其法以李芳远为代表,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种风格,前者细腻舒缓,余音袅袅,后者讲究一个气势磅礴。
当刘逸安等人的曲风渐渐平稳之后,赵清懿便将文、武曲交替切换的状态,改成了只有武曲的风格。
一曲《颂秋》,在她所奏琵琶的带动之下,竟让曲风一变,既沉雄悲壮,又凄楚婉转,似乎可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韵味,又有“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