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水面条!”宋知孝笑眯眯的说道。
之前一直因为江一寒的事情纠结着,现在说出来了,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至于真订亲假订亲,他现在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只看绵娘自己是怎么想的,只要是绵娘没意见,那么江一寒就是最合适绵娘的那个人。
至于其他的,人渣,窝囊废,真是想都不要想。
那些人根本配不上他妹子。
绵娘没动,宋知孝想了想,回头看了一眼江一寒。
“我想吃红烧豆腐。”江一寒说道。
“那就再做个红烧豆腐。”宋知孝对绵娘说道。
绵娘答应着去了厨房,厨房里已经开始忙乎上了,知道宋知孝要吃过水面条,
宋知孝在战场上的经历永远是这些人最好奇的。众人少不得一番打听,心惊胆战的听着,过后全是唏嘘。
这太平盛世是用多少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出来的,以前还不觉得怎么样,现在听着宋知孝一讲,就好像自己真的亲眼目睹了那些战争场面一样。
血腥,残忍,却又。
“真是不容易。”里长率先感叹出来,其他人也跟着长吁短叹。
“可不是吗,有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死定了,就怕我要是真的不能或者回来,阿娘弟妹可要怎么办?所以,当时就想着找个可靠的信得过的人,将这一家子都拜托给他,所以,当时就跟表哥提了他跟绵娘的事情,过后到是不后悔,觉得给我妹子找一个真正可靠的人,也是我这个当哥哥的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吧。只是平白让表哥多了拖累。”
宋知孝旧话重提,就是为了让人听起来觉得这件事十分可信。
的确,绵娘一个女子,就算是再怎么坚强厉害,一个人带着老娘弟弟过日子,总是有所不逮,临危受命,那个时候谁也拒绝不了,听起来的确是入情入理,而且,是宋知孝先提的,不是江一寒先开口的,这样一来,也没有人会说绵娘轻浮,江一寒早有企图。
宋知孝这一番倒真是用心良苦。
江一寒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方才说道:“算不得拖累,我敬重绵娘人品性格,真的能娶到她,也是我江一寒三生有幸。”
如果说方才在大门口的时候两个人说这样的话还有可能是应付陈二牛媳妇,那么现在再提一次,这样看来就是真的了。
里长沉默不语,只是拿眼睛去看宋李氏,其他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了宋李氏的身上。
宋李氏这一大早上被一个接着一个的消息冲击着,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宋李氏愣怔着说不出话来。
宋知孝笑着说道:“阿娘,你不怪我越俎代庖,直接替妹妹拿了主意吧?”
宋李氏看着儿子,忽然想到春天儿子回来却跟自己吵起了嘴的那一次。
自从宋知孝走了之后,那一次吵架的内容就时常出现在她的记忆中,当时的宋知孝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说过的每一句话,一直过了那么久,都还是特别清晰。
她拿着这份回忆,在儿子远赴战场的时候,这些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那么现在,这就不只是思念了,他她望着儿子,内心忽然生出了一股念头。
是不是在那个时候,儿子就已经动了这个念头呢?
儿子当时就说她自私,不能拖着绵娘一辈子不嫁人,也不能只想着她就只会价格瞎眼瘸腿的鳏夫。
她看向江一寒,这样一来,似乎这个人所做的一切也就都有了解释,她就说嘛,无缘无故的,一个陌生人怎么肯对她们家这么好,为了她们家不求回报的做这么多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宋李氏心中只觉得生气,窝火,不知道绵娘是不是早已经知道了姓江的心思,就像是顾骢那个时候一样,什么都知道,只是瞒着家人。
可她该如何答复,儿子背着她替女儿定下了亲事,这个远房表亲的身份,只是糊弄人的,只有她们自己家人知道,江一寒根本不应该叫她姑姑。
她看着江一寒,脑子里儿子说过的话又在一直重复。
“我怪你干什么,你当时也是为全家着想。”宋李氏无奈的说道。
她终究还是妥协了,不过不是为了女儿,而是不想让儿子不高兴,上次儿子就那么走了,她只要一想起来儿子回来一次,自己这个当娘的还让他上火生气,就后悔不迭。
她不看好江一寒,更不看好他和绵娘在一起,毕竟江一寒的身份地位,不是绵娘能匹配的上的,可是,儿子既然这么说了,她还能怎么样呢,难道当众让儿子下不来台,再跟她吵一次架吗?
这话一出口,宋知孝就笑了,江一寒的眼中也多了一抹轻松。
“还是阿娘通情达理。”宋知孝握着母亲的手笑着说道,让宋李氏再无反悔的余地。
众人自来只是恭喜,毕竟刚才在院门口的时候,这帮人就已经差点将两个人生的孩子叫什么名字都定下来了呢。
里长两口子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里长媳妇是高兴的,看着江一寒像是在看自家女婿,怎么看怎么顺眼。
里长多看了宋李氏一眼,转而一想,宋知孝做事说话现在也是有章法的了,他既然看好这个人,应该是错不了的,最主要的,是对方能在当时那个场合答应下来,并且下了战场也没有反悔不承认,那应该是信得过的了。
倒也没什么不好的,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里长早已经对绵娘刮目相看,他也希望这个坚强苦命的女娘能有个好的归宿。
人多好干活,知道两个人要吃面条,和面的,打卤子的,各司其职,其余的人摘菜,烧火,打水,面条没出锅,菜先炒好了。
屋子里说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厨房里。
厨房里的女人们知道绵娘腼腆,这种事情女子总是害羞的,也不闹她,不过互相递个眼神,传达着彼此的那点心照不宣。
不过这一次绵娘说什么也不肯进屋了,由着别人将菜端进去。
她心慌意乱,不知道江一寒跟哥哥究竟在想什么,怎么办就感觉事情越闹越大。
车上的白面卸下来,就有人去发面做馒头,都是上坟要用的,猪肉也要煮了,还好鸡和鱼都是现成的熟食,可以直接用来做贡品。
族长拄着拐杖被孙子给送过来了,老头看见宋知孝,眼泪就流出来了。
不仅仅是感情,还是这个娃娃给家族争了光,他们不图自己家里也能出一个侯爷,可是,保家卫国,光宗耀祖,这就是荣耀。
到了这个年纪,更看重的是一个整个家族的荣耀和发展,年轻的时候不敢生出来的心思,没想到年纪大了,却能在后辈身上看到,老人如何不激动,更不要说宋家本来就没有什么矛盾。
得知宋知孝要重修祖坟,老头更是激动的不行。
宋李氏听着儿子的各种打算,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无力感,跟女儿不一样,儿子想什么做什么,都自有章法,还没有跟她商量过,就已经把话都说出来了,这让她的心里生出了莫大的落差,绵娘当家的时候,可是什么事情都要先问过她的。
只有她点头了,绵娘才会去做那些事情。
宋李氏显然忘记了,绵娘虽然事事都要问过她的想法,可是,每件事最终都是按照绵娘的想法走的,一儿一女,只不过儿子是真强势,女儿是软磨刀。
得知宋知孝又升官了,还有皇帝御赐的大宅子,田家湾的村民们高兴之余也免不了欣羡敬佩,里长拍着宋知孝的肩膀说道:“好孩子,这可都是你挣来的!”
是用这条命换来的。
似乎这样更是说明宋知孝在战场上究竟经历了怎么样的浴血奋战。
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问:“御赐的宅子,那你们全家岂不是要搬到京城去住?”
一句话,让屋内陷入了安静。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宋知孝的身上。
本来是一件好事,宋知孝也都打算的好好的,可是,现在面对一众乡亲的目光,他忽然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可是乡亲们关心,宋知孝也不能不回应:“皇帝陛下赐了宅子,上次在宫里就已经提过,我当时推辞了,这一次,我回来看看,想要问问阿娘她们要不要去京城住。”
早晚都要面对的事情,只是宋知孝没想到自己开口的时候会这么难。
望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宋知孝忽然想起来了,自己不在的时候,这些人是如何帮着照顾家里的,当初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也是因为想着自己不在,乡亲们能帮着照拂家里。
“真的要去京城啊?”一向不怎么说话的阿云爹一句话说出众人的心声,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宋知孝的升官和有了大宅子,就要面临绵娘她们要搬走的事实。
众人一时间只觉得难以接受。
宋李氏的脸上本来是挂着笑容的,可是,见到众人这个样子,她也笑不出来了,只是木木的看着宋知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