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吴三桂的选择

第412章 吴三桂的选择

吴三桂以为自己躲过一劫,他心里还在盘算着等济尔哈朗把潼关城交给自己后,找个机会收拾王屏藩,就听到了济尔哈朗的安排,每个安排都让他心惊肉跳,而且越来越紧张。

济尔哈朗带来的满蒙八旗虽然不足四千之数,却都是亲军,自然带身边,这本没有什么,但汉军右翼如今剩余的六千多兵直接被带走了五千,李国翰本人亲自统帅,而孟乔芳的陕甘督标和几个能打的镇标正兵也被调走,孟乔芳本人更是要去‘赞画钱粮’。

“平西藩部王屏藩、吴德兴........等将,调遣本部随本王差用。”说到最后的时候,高得节最先忍不住了,因为这一下调走了平西藩六千多兵,高得节说道:“郑亲王,我们.........。”

吴三桂这时已经知道自己中计了,但进来时看到那些杀气腾腾的满洲兵,王屏藩等将领被点到名后的欣喜以及刚才郑亲王亲口说的‘违令者杀无赦’!都让他不得不冷静下来,他连忙拦住高得节。

济尔哈朗冷冷看向高得节,问道:“高将军,你可有异议?”

吴三桂接口说道:“高将军肩负西城墙防御重任,却缺少火器和火药,想要向王爷求些恩赏,实在是有些孟浪了。”

“这些好说。”济尔哈朗平淡说道:“按照本王分配,诸将立刻去调遣兵马,于金陡关集结,待本王至,一道上麟趾塬。平西王、高将军、董将军........你们几位留一下。”

军议散去,吴三桂等留守潼关的平西藩将领留在了节堂之中,还有就是受他差遣的陕甘绿营,这一次,主力不仅被济尔哈朗调遣走,留下的陕甘绿营也都是杂牌,唯一算有战斗力的也就是陕西巡抚黄尔牲的标营,却也只有两千七百余兵。

济尔哈朗出去交代了很久,才是再现身节堂,直接让人上酒菜,招待留守潼关诸将,一阵安抚,有求必应,最后说道:“潼关坚城,明军未必敢打,这一战,主战场多半在麟趾塬上,今日调精兵出城,筑工事于寺角营,先接敌阵,潼关虽在前,却是我军休整之地,本王决意轮番与明军作战,视情况把城外军队与城内换防,诸位也要借机会好好整编队伍,以备差遣才是。”

诸将都是连声应和,别说绿营将领没看出猫腻,就连平西藩一些将领都被蒙在鼓里,主力出城接受济尔哈朗指挥,他们可没有往坏的方面想,还以为这是平西王吴三桂与济尔哈朗商议好的,而济尔哈朗也表现的很正常,他把潼关的府库和粮仓交由陕西巡抚黄尔牲管理,一应支用直接由其负责,鉴于潼关城积蓄了从西安带来的部分夏税和河南临时截留来的银两,多达四十七万两,由此也就没有人怀疑济尔哈朗的用意。

等到吴三桂被济尔哈朗勉励、款待完毕,出了潼关卫指挥使衙门的时候,天已经擦黑,归济尔哈朗指挥的军队大半已经出城,而第一批就是平西藩的军队。

木已成舟,吴三桂又能如何,只能装作没事人一样,返回军营,大帐之中,吴三桂高呼:“郑亲王算计我,这群满洲人,时时刻刻都在算计我!”

“王爷息怒,现如今郑亲王夺我们兵权,意欲何为,还需弄清楚,卑职担心,这厮不会要逃跑!”高得节说道。

从汉中出征时候,拥有五十三个牛录的吴三桂尽起藩内精锐,还带了不少藩中壮丁与汉中民壮搭配在一起差用,麾下平西藩子弟有一万三千多,其中正兵一万出头,但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兵了。

出征陕北虽然经历了几番阵仗,但是打的都是轻松仗,而与魏王赵铭道作战,吴三桂出工不出力,合计折损了也不过四百多,但逃营、开小差的很多,尤其是陇山一战后,很多平西藩兵越发想念亲人,不少人逃亡,而从西安撤退潼关时,虽然有满洲兵弹压,小规模的逃兵仍然不少,就算进驻潼关城,也有人用绳索缒下城去投奔明军,以保全家小,赵铭道送王屏藩家中男丁首级来,着实吓住了不少人。

现如今的平西藩,正兵只剩八千七百人,一下被抽调的只剩两千兵,吴三桂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吴三桂无能狂怒一番,终究还是冷静下来,他仔细思索之后,说道:“断然不会,济尔哈朗并非蠢货,而潼关的形势也没有严峻到那个地步。”

“我们家眷为南朝所执,济尔哈朗不敢信我吴三桂,但我又没有反迹,他如何敢杀我,只能是借机夺我兵权。而让我守潼关正是对我的考验,现在潼关在我手中,我若造反,他便率城外主力后撤,我若不反对,就可以和他呼应作战,我在城中为他供给军饷,他在城外为我提供粮食,倒也没有做绝。”吴三桂淡淡说道。

高得节说:“如此卑职就放心了,饶是郑亲王能夺权一时,凭借兵丁都是王爷藩中子弟,早晚军权也是要回来的。”

吴三桂坐在椅子上,捏着额角说道:“高将军,我却是一点也不放心。方才我说的是能打的过明军的情况下,可若是打不过呢?寺角营孤悬于麟趾塬上,双方又已经接触,禁沟已经失守,济尔哈朗凭什么敌前筑工事?而且,我还担心他根本无心防守。”

“这如何说的?”高得节却是糊涂了。

“各部骑兵都在他手,他若是以麟趾塬寺角营为阵地,要那么多骑兵做什么,麟趾塬上能用的开骑兵吗?”吴三桂问,说到这里,吴三桂长叹一声:“郑亲王奸诈呀,若能守潼关,本王替他拼命,若不得守,本王就要为他断后,好狠的手段!”

高得节立刻说道:“不能拼命呀,王爷,济尔哈朗何德何能值得咱们为他拼命。”

“可是我又能如何,高将军?兵权在手时,我至少可以全藩投顺,亦或者讨陕西清军自效赎罪,赵铭道无论如何都不会亏待我,可现在咱们手下就两千兵了,带着这两千兵去投效,能得到什么,我这王爵都保不住呀。”吴三桂不免有些后悔,要是早反正归明,也不会落得这步田地,现在却是后悔晚矣。

高得节也是叹息,当初全藩子弟在手,吴三桂对赵铭道开出的条款不满意,希望再进一步,不仅保住王爵,还要与赵铭道平起平坐,至少也得一省实封,可现在,手里的筹码非但没有多,反而少了。

“王爷,若是咱们反戈一击,先献上潼关城,再断济尔哈朗后路,灭了潼关左近全部清军,南朝魏王会如何?”高得节一咬牙,直接说出了最极限的方案。

吴三桂一听这话,直接站了起来,是彻底坐不住了,他原本不想过早表态,一来是南朝没有给出自己想要的条款,二来也想拖延一下,看一下天下大势。虽然赵铭道名满天下,一路高歌猛进,大有中兴天下的气势,但说到底,谁强谁弱拼的还是实力,什么是大清朝?可不是陕甘四川的这些绿营,而是现在正在山西作战的那几万八旗兵,要是赵铭道能和八旗主力掰腕子,才有值得投效的资格。

可是现在兵权大半被夺,吴三桂已经没有那么多选择了,他现在很担心,济尔哈朗若是在城外打不过明军,自己被困潼关城,到时候别说王爵、实封,就连这条命都未必得保。

“事已至此,也只能富贵险中求了。不管怎么说,先和南朝魏王接触一下,但还是别急着答应,济尔哈朗是大清名将,麾下精锐也不少,而明军还要分兵驻防各地,未必全力以赴,胜负未知,你我还是别过早下注的好,接触一下,看一看对面的态度。”吴三桂终究还是不敢以命相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