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献,不知道他的出生本末,是中央禁卫军的总司令,三品。
曹爽,四品武卫将军,属于禁卫军将领。
曹肇,四品屯骑校尉,属于野战军将领,是野战五校尉之首。
秦朗,四品将军。
除了夏侯献,由于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不知道的背景,但是肯定是夏侯惇、夏侯渊家族之后。
曹爽就是后来的大将军,前大司马曹真的儿子。
曹肇,是前大司马曹休(与吴国石亭会战战败的那个)的儿子。这个曹肇,《三国志》上讲,有当世才度。并且,曹肇有“殊色”,就是长得非常好,和曹睿是很好的玩伴,吃住在一起。(可以说是曹睿的男宠,同志)有时候,两人打赌,赌皇帝的一件时装,结果皇帝输了又舍不得给,曹肇就直接爬上御床拿走,可见,两人亲密无间。
秦朗,就不用多说了,前面也说过,他妈妈是关羽的梦中情人,结果叫曹操笑纳了,秦朗也成了曹操的干儿子,一直是魏国的近臣,并且立有军功。
这些个人,哪一个不是嫡系啊?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一头是,刘放、孙资长期处于权力核心,另一头是这些个皇亲国戚,在这些皇亲国戚眼里,你刘放、孙资算老几?还站在我们头上?
夏侯献和曹肇就在皇宫中嘀嘀咕咕,也是素来有恩怨,看着刘放、孙资过来,指桑骂槐对着宫殿中有专供公鸡晚上栖止、早上啼鸣的树,两人互相说:“公鸡占这棵树也够久了,看它还能再占几天?”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着实令人眩晕。
《汉晋春秋》上记载的更为惊心动魄,梳理《三国志》有关认为的传记、《资治通鉴》等书,当时的情况大约是这样的:
夏侯献和曹肇关于公鸡栖树的谈话,成了刘放和孙资反击的直接导火索。
甲申这一天,(十二月二十七日)大将军曹宇从皇帝住的大殿里出来,找曹肇说个事,这时候,皇帝身边只有曹爽伺候着。
刘放看到这种情况,赶紧找孙资商量,孙资说: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啊。
刘放说:我们都将要进汤锅被杀死了,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干吧。
于是,拉着孙资突到曹睿面前,哭着说:皇帝您呼吸微弱,一旦有什么不合适,天下您要托付给谁啊?
曹睿说:你没有听说托付给燕王曹宇了吗?
刘放说:皇帝,你忘记了先帝的规定了吗?藩王不能够作为辅政大臣,并且,陛下,你现在还在生病中,曹肇和秦朗都已经和宫中伺候您的妇女们嬉戏了(两人本来就经常在宫中,大约是习惯成自然了吧,直接在男人的心窝子上捅!),燕王曹宇派兵在宫门南面,不让我们随便出入(那你们是怎么进来的?),这是竖刁(齐桓公的近臣,将齐桓公活活饿死)和赵高的作为啊!——这是刘放直接朝“准辅政大臣们”摊牌了。
接着,刘放继续说,现在太子幼弱,境外有强敌,境内有饥民,皇帝你不远虑,全用曹家的人,把祖宗的家业托付给二三个平凡的人手里,您卧病这两三天,宫内宫外的消息都堵塞了,社稷危殆,作为您的臣子,我们真的好痛心!
皇帝听了这话,大怒——听了这话,我托付后事的人,竟然在我没死的时候,就和我的小老婆群打情骂俏!——问,那托付给谁呢?
这个时候,只有曹爽在跟前,刘放——总不能把眼前的他也得罪吧,如果那样,这人在皇帝面前和我对嘴,那就麻烦了——就说,曹爽。
皇帝看了看曹爽,问曹爽,你行吗?
曹爽吓的汗流浃背,口不能言语。
刘放踢踢他,偷偷在他耳边,教他说:我可以以死不辜负陛下所托。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里,写的就没有这么剑拔弩张的了,说的是:而燕王曹宇,性情谦恭温和,向老侄曹叡恳切推辞。曹叡把刘放、孙资唤到卧室,问说:“燕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刘放、孙资回答说:“燕王有自知之明,知道负担不了这么重大的责任。”
双方显得是那么的温文尔雅。
问题的关键是把未来的常道乡公曹奂的爸爸在这件事情完全撇清,把曹宇美化成为了一个不问世事的高人。
我倒宁愿相信《汉晋春秋》的说法。
往下继续说。
在向皇帝说了曹爽以后,刘放和孙资又加了一句,应该把司马懿招来和曹爽一起辅政。
皇帝曹睿同意了,就让孙刘两人下去做命令去了。
这时候,曹肇又进来,知道情况后,痛哭流涕地说不能这样。
皇帝又犹豫了,就叫曹肇出去叫原来的命令停下来。
等曹肇出门,刘放孙资又跑着(是跑着!)到殿中,重新说服皇帝。
皇帝重新又听从了刘放和孙资的意见。
这次,刘放汲取了几分钟前的教训,对皇帝说:您还是把您的最后意见写下来,给我写个字。
皇帝没劲,动不了,刘放就跳(是跳!)上到御床(!)上,拿着皇帝的手,写下了罢免大将军曹宇等的字据。
然后,刘放拿着字据(手诏),走到殿外,大声说:有诏免去大将军曹宇等人的官,马上离开皇宫!
于是,这四个人大声哭着,回到各自的府邸。
对于这四个人各是这么离开皇宫的,《三国志,刘放传》引《世语》上是这样说的:
曹肇因事暂时出宫,等第二天,刘放孙资对宫门宣布诏书,不得让曹肇再进宫,并且罢免曹宇的职务。
这时候,作为皇宫卫戍部队的总司令夏侯献还在宫中。
皇帝亲自对他说:我已经好些了,你快出去吧。
夏侯献哭着走了。
同日,擢升曹爽当最高统帅。曹叡担心曹爽能力不足,再擢升政务署执行官孙礼,当最高统帅府秘书长(大将军长史),作曹爽的助手。
同时,曹叡派随身仆役辟邪,拿着手令,征召司马懿进京,司马懿先后接到两种不同(第一个是曹宇建议皇帝让司马懿直接去长安)的命令,怀疑京师发生变故。于是,紧急上路,《晋书》上说连着接到5到诏书,其中一道写着:一刻也不停的盼望着你的到来,来了就直接推门进来,看我的脸。
——嘘,是不是与俺司马懿的梦一样?
本来没有份的司马懿(甚至是被排挤和边缘化的对象)凭空捡到了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大宝贝,(你不能不相信,有时候天上就是会掉下馅饼砸着某人,咋不是你我呢?嘻嘻……)他坐着追锋车(叫追风车才更好,应该是古代的摩托,呵呵)一晚上就到了洛阳。
司马懿哭着进入皇帝的寝宫嘉德殿,曹睿握着司马懿的手,说,我把后事托付给你,你和曹爽一起辅佐太子。原来死亡也是能够忍耐的,我忍受着死亡来等待你,见到你就没有遗憾了。
——因此,后世叫这次托付为“忍死之托”啊!
曹询比曹芳大,个子也高,曹睿特地把曹芳叫到司马懿的跟前,叫司马懿认清楚,“君谛视之!”并且叫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
司马懿哭着直磕头。
一会,曹睿就死了。
后世的人,总把司马家篡魏,归结于刘放和孙资。孙刘二人在这个问题上,难辞其咎,但是,的确也不能全怪他们。
他们的“错误”是,在身价性命遇到威胁的时候,没有置之不顾,而是选择了抗争,而当时肯定没有理性地为帝国地将来着想,只要能选择一两个差不多的认,能把那四个挤走就成!完全站在党派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曹睿的角度——不过,要轮您,您能吗?
曹宇等四人也不成熟,尤其是夏侯献和曹肇,太大意了,何必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呢?欲取之,先与之,从这一点上看政治上就不成熟——有事后论英雄的味道啊,不过很多事情,也只有等到事后才能论出英雄啊!
曹爽也不厚道,本来他是顾命大臣之一,排在老三。你顾命大臣都是一体的,你站在跟前,任凭刘放说那三人的坏话?(刘放没说夏侯献的坏话,估计害怕夏侯献的卫戍部队随时结果了他)你如果当时反驳,那刘放孙资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