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杀的时候,杨骏的弟弟杨珧对行刑官说:“我过去在杨芷被选为皇后的时候,就曾经对先帝司马炎说过,以后我哥哥们家出事的话,没我的事,先帝也都同意了,并在石头书函里保存着,不相信你们问张华,他知道。”又是哭又是闹的,大臣们以为应该比照钟会的哥哥钟毓提前对司马昭说过钟会以后犯事别株连他这个先例,予以赦免。但是贾家当然看不得杨珧还活着,不断催促行刑。在刀斧手砍头的时候,杨珧还不老实,动来动去,哭天抢地,结果本来对着脖子的刀,却砍在了杨珧的头上,把头切下了一半!——怎一个惨字了得!!!
就在如此恐怖的气氛中,仍然出现了一个类似收了王经、钟会尸体的向雄的义士——阎缵。阎缵,是阎圃的孙子,阎圃曾经是张鲁的功曹,劝说张鲁投降曹操。阎缵曾经是杨骏的舍人,杨骏上台后,任命阎缵为安复县令。当听到杨骏被诛,阎缵弃官回到洛阳,找到杨骏原来的主簿潘岳、掾崔基等,商量埋葬杨骏的尸体,潘、崔二人害怕,就推阎缵为主。等到挖好了坟墓,有人向东武公司马澹报告,司马澹想向朝廷上表诛杀主谋的人。这个消息传来,潘、崔以及其他人都吓得魂飞魄散,瞬间消失,而只剩下阎缵用自己的家财把杨骏妥善埋葬以后,才从容离去。
诛杨余波
检讨诛杀杨骏的全过程,绝对不是史书上介绍的那么简单。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环环相扣,的确显示出了贾南风发动政变的高超技巧。
一是,选择外援。贾南风深知,杨骏排斥汝南王司马亮已经招致了宗室的不满,如果顺势诬陷杨骏企图谋反,宗室诸王应该会支持推倒杨骏。以汝南王司马亮的年龄和辈分,他在皇室中说话的分量最重。于是,贾南风首先想到的是他。事与愿违,司马亮胆小如鼠,只会说大话,掩盖自己的无能。依靠司马亮推倒杨骏的计划落了空。谁知峰回路转,楚王司马玮年轻气盛,野心勃勃,竟然满口答应,并约上了淮南王司马允参加,使得政变计划得以实施。那么,贾南风为什么要联络诸王呢?因为,虽然杨骏的手还没有完全插入内廷禁军,但是,如果杨骏真的横下心来兵戎相见的话,仅仅依靠内廷的武力,胜负实在难料。联络诸王,一则是借重诸王随身带来护驾的兵力,二则,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政治实力,用来震慑骑墙的大臣们。那么,贾南风为什么不选择与司马衷同父同母的兄弟秦王司马柬呢?在我们看来,司马衷与司马柬的关系,恰恰就象他们的老爸司马炎和他们的亲叔叔齐王司马攸一样,虽然是至亲,但是,司马柬的声望远远高于司马衷,在贾南风看来,司马柬并非司马衷皇位的有力支持者,而是有力的竞争者。怎能让其知晓啊?
二是,深居幕后。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贾南风一直深处幕后,所有的计划都是通过孟观等三个下层人物传达。这样,即使政变失败,有司马衷在自己前面挡着,贾南风完全可以舍车保帅,杀死孟观等人灭口。即使在发动政变前夕,贾南风也是让孟观等人启奏司马衷杨骏谋反,贾南风似乎根本没有参与此事,而实际上是,贾南风早已经在司马衷耳朵里吹了n遍的枕头风了。
三是,联络大臣。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孟观等人具体联络了朝中哪些大臣,但是,从以后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似乎能够看出贾南风指使孟观等人联络了朝中的一些亲信,同时,可以说,在皇帝身边的人基本上都参与了政变的策划和实施。比如,根据《晋书何攀传》的记载:当时身为散骑常侍的何攀“以豫诛杨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可以看出,参与诛杀杨骏计划的人员是很多的。还有,作为贾家的亲戚,又是掌管禁军的右卫将军裴頠,从其对刘豫说的话和在刘豫到廷尉自首以后,贾南风就立即任命他接管左卫将军,统管左右卫这一举动中,都可以看出事前裴頠也是应该知道政变计划的;这甚至包括裴頠的叔叔裴楷。在那种情况下,也许是裴楷主动出现在杨济的视线内,当杨济问到应该如何办的时候,裴楷轻松地就说服杨济去了东宫。另外,按照贾南风斩草除根的做法和阴狠的心态,以裴楷和杨骏的姻亲关系,如果傅祇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裴楷是这次计划的外围人员,并立有大功的话,贾南风绝不会轻易地放过裴楷。因为,裴楷在贾充生前给他添过不少堵,他曾对武帝说过:“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等等。还有,在洛阳的宗室重臣,贾南风也都事先进行了布置,比如,《晋书司马晃传》记载:“将诛杨骏,以晃领护军,屯东掖门。”由此可知,贾南风依靠的是掌握兵权的皇室诸王,利用的是他们对杨骏专权的不满情绪,组织起对杨骏的围剿。
四是,政变时机。贾南风把发动的时机选择在了夜里,更增加了政变的突然性和隐蔽。在夜晚,被袭击的人反应迟钝,头脑不清醒,难以很快做出正确的决断,而被鼓动起来的人也是如此,更容易服从,也使得政变更容易成功。
五是,政变步骤。优秀的拳击手,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很快地打倒对手,而是要保证自己不被击倒。只有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所赢得的胜利,才能称作是全胜。在政变刚刚发起的时候,贾南风并没有一开始就盲目出击,而是关闭宫门,由司马允的国相刘颂、楚王司马玮等人保守好各个宫门,一则把杨骏关在宫城中,二则是为了防备杨骏鱼死网破,拼死一搏。
六是,知己知彼。《晋书杨骏传》上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侍中傅祇夜白骏,请与武茂俱入云龙门观察事势……”傅祇晚上不是无缘无故不回家,就下榻在杨骏府邸上的。“夜白”二字,很容易让人想到,事情发生以后,傅祇匆匆忙忙来到杨骏家中,参与杨骏对政变的应对讨论。那么,是杨骏主动叫傅祇来的?还是他自己来的呢?武茂也许是被杨骏招来的,而傅祇呢?我们不知道。其实,傅祇还有傅祇的堂弟傅咸(傅玄之子)早就看不惯杨骏的一系列做法,也早已惹得杨骏讨厌,被视为外人了。如果不是杨骏叫来,那又是谁在这个当口派他来的呢?从以后傅祇的所作所为,我们似乎可以大胆推测:在贾南风封闭宫门,做好军事调动以后,因为她还不知道杨骏那里的底细,就派遣傅祇以一个不知情的人士身份前往杨骏府中打探!傅祇不仅探明了杨骏的意图,而且,在借故成功逃离杨府的时候,还招呼其他在座的大臣们一哄而散,把有可能为杨骏出谋划策的人们(如武茂)都吓跑,瓦解了杨骏一方的军心。从事后傅祇被重赏(先封郡公8000户,因傅祇坚决不受,减半封为灵川县公,食邑1800户,剩下的2200户封给傅祇的小儿子傅畅)这一点上来看,如果傅祇仅仅因为自己成功逃离了杨府这件事,是绝对不可能受到如此重赏的。——因为,整个事变的主角东安公司马繇才被封为郡公,食邑20000户。
七是,果断斩杀。在傅祇逃离杨府以后,贾南风知道了的杨骏一方惶惶不可终日、无计可施的真实情况,就迅速展开了对杨骏的总攻,派兵包围了杨府,并在宫内高楼上射箭压制杨府卫士组织有效的反攻,掩护围府部队放火烧门,最后攻入杨府,斩杀杨骏。在扫清杨府以后,一鼓作气,将杨骏所有亲党全部逮捕或者斩杀。
一夜的血腥屠杀结束了。
杨芷毕竟是名份上自己的妈妈,司马衷也不敢随便把妈妈怎么样,在得知杨骏已死以后,司马衷(也可以说是贾南风)命令后军将军荀悝把皇太后杨芷关押在永宁宫,此时,杨府已成废墟,特别允许先饶杨芷的妈妈庞氏一命,把庞氏和杨芷关在了一起。
于是,就有大臣上书司马衷,说:“皇太后图谋危害社稷,飞箭传书,招募将士,与杨骏是同恶相济……应该召开全体大臣商量怎么处置。……应该把杨芷废为老百姓。”
朝会司马衷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处置皇太后杨芷。张华说:杨芷并没得罪司马炎,他们还是夫妻,应该称为武帝皇后,养起来。
下邳王司马晃等说:杨芷图谋危害社稷,不应该再和武帝司马炎相提并论,应该废为老百姓,关在金墉城。
最后,形成大臣们的统一意见:废太后为老百姓,不过,对她的待遇要从优。
司马衷(贾南风)还扭捏作态一番,不同意。贾南风真会演双簧,这里下诏不同意,那边又让大臣们固执地坚持原来的意见。反复几回,最后皇帝同意了。这时候,摇尾系统又开始说:过去杨芷是太后,没杀她妈妈是为了宽慰太后的心,现在她已经不是太后了,当然不必要再宽慰她心了,应该把她妈妈斩首。
真是环环相扣啊!贾南风又反复作态数次,最后还是同意了。
当看到士兵们把自己的妈妈从自己眼前拖走杀死的时候,杨芷简直就要疯了。她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妈妈,撕心裂肺地大哭,完全没有了太后的礼仪,也没有了昔日温婉的仪态,她把自己的头发截断,对贾南风上书苦苦哀求她能保全自己妈妈的生命,甚至于对贾南风上书的时候自称为“妾”,即使如此,贾南风也根本不予理睬。
本来大臣们有所谓的对于杨芷待遇要从优的话,但是,到了第二年的2月,贾南风把杨芷身边的10余个婢女全部撤走,只剩下杨芷一个人被关押在金墉城内,断绝了饮食,杨芷在经过8天了的饥饿以后,被活活饿死,死时年仅34岁。杨芷死后,贾南风害怕杨芷的灵魂到天帝那里投诉,在尸体入殓的时候,“覆而殓之,”个人理解,此处还不是在脸上覆盖什么,因为如果是覆盖什么的话,会说“以……覆脸”,而是将杨芷的身体朝下入殓,并且在身上放置了很多符咒和药物!
诛杀杨骏事件,在整个晋王朝并没有得到平反昭雪。这大约可以看出,对于杨骏的专权跋扈,即使是后来的司马皇族也是不认同的。而杨芷在永嘉元年,才恢复了尊号,但是只允许在弘训宫岁时祭祀,直到东晋成帝咸康7年,才把杨芷的神主放到太庙,和司马炎一起被祭祀。
晋朝建立以来,经过了25年司马炎的统治,从来没杀过大臣,更不用说宗室,以至于很多人抱怨司马炎对待大臣太宽容了。在司马炎去世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晋朝宫廷上下立刻领略到了另外一种统治方法——一种恐怖的、血腥的贾南风式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