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reference_book_ids":[7330845769601125438,7294567297975323687,7337879025840294974,7316123635809258548,7340897935967669310,7135377573504109598,7307583101771729982,7356081950852910142,7298982660079094794,72514318649996114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所以人生的每一步都一定要走好。在学会珍惜亲情、爱情、友情之外,更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让自己的人生在平凡中充满着成功。辛勤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欢乐和幸福总会从辛苦的彼岸露出它优美的身姿,这就是劳动人生的美好。
坚持学习,保持生活的热情
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涨破脑袋。
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的选择。
美国人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学习不光是学问家的事情。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扩大视野,获取知识,得到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凡杰出的人,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纽约市戴尔·卡耐基学院的一位学员名叫埃德·格林,他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推销员。他的年收入能超过7.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2万美元。埃德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有一次我的爸爸带我参观了我们家的菜园。爸爸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地区最好的园丁,他在园子里辛勤耕作,热爱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为荣。当我们参观完之后,爸爸问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而我当时只能看出来爸爸显然在这个园子里狠下了一番工夫。对这个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对我说:‘儿子,我希望你能够观察到当这些蔬菜还绿着时,它们还在生长;而一旦它们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埃德说:“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我来上这门课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坦白地说,我确实从其中一节课中学会了一些东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笔生意并得到了上万美元,而我曾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试图做成它。我所得到的这笔钱能够付清我这一生接受促销培训的所有花费。”
境界谈
在人生的这场游戏中,你应当保持生活的热情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继续成长的东西来充实你的头脑。彼得·扎克这样阐述这个观点:“知识需要提高和挑战才能不断增长,否则它将会消亡。”
别入错行也不要轻易转行
不要因为你有过多的选择而放弃了积累,因为你所耽搁的时间永远记在你自己的账簿上。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入错行”,虽然也可以转行,但绝非如想象那么容易。
当然行行出状元,并没有哪个行业不好,哪个行业才好,那为何又要提醒你“千万别入错行”呢?
找工作要睁大眼睛,找适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欢的工作,找有发展的工作,千万别因一时无业,怕人耻笑而勉强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人总是有惰性的,不喜欢的工作做了两三个月,一旦习惯了,就会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换工作了。一晃三年五年过去了,那时要再转行,就更不容易了。
虽说很多人的第一个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选定的,为了生活,也许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两年过去了,人头热了,经验也有了。有的人从此安安分分地上他的班,了不起换新的公司,为自己寻求较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有的人则运用已经学到的经验,自己创业当老板;有的则转行,到别的天地里试试运气。
转行的想法90%以上的人都有过,光是想当然没什么关系,如果不只是想,真的要转,那么你就要三思而后行!
并不是说转行的人必定失败,天底下没有这么绝对的事,而事实上,转行后有好的发展的人也不少。但话说回来,转行后成就不如老本行的人也很多。这些人有的还不死心地期待“明天会更好”,有的则早已向后转,回到老本行去了。也许你会说:“我没有看到转行后失败的人!”真相是:人都好面子,他转行失败会告诉你吗?
那么,转行之前要“三思”,“思”什么呢?有几个方向可以参考:
(1)我的本行是不是没有发展了?同行的看法如何?专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有无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样做得好,是否说明了所谓的“无多大发展”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2)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或是这个行业根本无法让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换句话说:是不是越做越没趣,越做越痛苦?
(3)对未来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不是能如鱼得水?而我对新行业的了解是否来自客观的事实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引起的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4)转行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青黄不接,甚至影响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转行!
不过,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料,事先的评估和判断都很好,真正做了才发现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和乐观。转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奉劝你还是别转行,有如下几个理由:
做事靠经验,经验则是累积来的,而不是可从速成班学来的,速成班教的都是皮毛而已!如果你转的是和本行毫无关系的行业,等于是把过去所累积的专业经验全部丢掉,那不是很可惜吗?而且在新的行业里,你又要花很多时间重头学起,这种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相当惊人。何况还不一定能学得好!
做事要有成就,冲劲也很重要,而人一旦到了某个年龄,冲劲就会减少。在要收成的年龄转行,就算有冲劲,也会少了许多,守成的心态反而会让你在新的行业进退不得,于是一转眼,40岁了,50岁了,光阴虚度,不堪回首,何必呢?
话是这么说,也并非叫你非委屈自己老死在本行里,但转行的风险毕竟太大,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为之,尤其不能听别人说哪个行业好,就嫌弃起自己的本行,心动又行动。这种哪边好往哪边跑的心态会让你一辈子都在转行中不得安定。
要转行,不如从老本行出发,看看与其有关的行业有哪些。等了解清楚了再转,这样可少花很多力气。
境界谈
日本有一句俗语:“滚石不生苔。”说的正是转行这件事。过于频繁轻率地转行,可能会使你在哪里都无所积累,因而一生一事无成。
没有什么能阻碍你行动的脚步
年轻人琼斯正在找工作,他从朋友那里得知,著名的微软公司正在招聘技术人员。这是他向往已久的公司,他满怀希望地报了名。不料,考试前一天琼斯却接到这样的一个通知:普通的技术工人根本没资格应聘。琼斯一度非常失望,但他想:进入微软是我的梦想,现在有机会了,我一定要争取。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于是,他找到微软的招聘人员,说明自己的来意和迫切心情。
出人意料的是,负责招聘的领导沉思了一会儿,拍着琼斯的肩膀说:“小伙子,我们正需要你这样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可见,在行动中,没有谁是一帆风顺、不经历任何的低潮和困境的,也没有谁是永远失败的。只要你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你就是最后的成功者。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战胜挫折的唯一方法就是勇往直前。”困难是我们通向成功所必须经过的考验和磨炼,我们只要经历并克服了他们,就能进入一片新天地。
一个海军司令问他的部下:“如果你率领的船只在海面上行驶时,获知前方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暴风圈正向你的船袭来。请问,以你的经验,你将会如何处置呢?”
他的部下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掉转船头,躲避这个暴风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海军司令摇了摇头说:“不行,当你掉转船头后,暴风圈会一路跟随你的船。这样做不但不能摆脱暴风圈对船的袭击,反而会延长船跟暴风圈的接触时间,咆哮的暴风雨更容易把你的船撕成碎片,这是非常危险的。”
部下说:“那,如果将船头向左或向右转90度,试着脱离暴风圈的威胁呢?”
司令仍是摇摇头,微笑道:“还是不行。如果这样做,船身的整个侧面,就将暴露在暴风圈的肆虐之下,增加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这会导致船迅速倾覆,结果更加危险。”
众人不解,问道:“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那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司令肯定地说道:“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抓稳你的舵轮,让你的船头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继续前进。唯有这样做,才可以将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化为最小;同时,因为你的船与暴风圈彼此相对运动,还可以减少与暴风圈接触的时间。你将会发现,很快地,你已经安然冲过暴风圈,迎接另一片充满阳光的蓝天。”
部下不禁为司令的精神所折服。
海军司令就是想告诉大家,面对困难,逆流而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越是在困境中,对于他们来说越具有挑战性。
境界谈
作为年轻人,就应该有不破不立的闯劲,遇到困难,不应该退缩,不应该让困难阻止前进的脚步。能够阻止行动的不是困难,而是知难而退的心态。
培养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通用电气公司的最高主管韦尔奇连续数年被英国一份杂志评为最受推崇的企业家,他把通用电气公司由一家庞大僵化的企业变成了“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一次,韦尔奇找一个部门的主管来开会,在韦尔奇心中,这个部门虽有盈利,但还可以表现得更好。韦尔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那位主管不大了解他的意思,只是一味地说:“请看看我的收益,看看我的投资回报率,我选用的人,我做的事……”韦尔奇希望这位主管能明白他只是希望他对工作再多一点激情,再投入一点,这样就更有利于控制时间,提高效率,但这位主管仍一头雾水。
最后,韦尔奇干脆给他一个建议:“我要你做的,就是休假1个月,放下一切,等你再回来时,变得就像刚接下这个职位,而不是已经做了4年。”
事情的发展果真如此,那位主管回来后精神焕发,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部门效益也明显提高了。韦尔奇通过这种措施,不但使各部门员工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用饱满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中,又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任何情形之下,你都不可以对工作产生厌恶感。这是最坏的事。若你为环境所迫,只能做些无趣的工作,你也要努力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些乐趣、意义来。要知道只要是应当做而又必须做的工作,不可能是完全无意义的。这由你对待工作的精神状态好坏而定。良好的精神,会使一切工作都成为有意义、有趣味的工作。
若你认为你的工作是乏味的,那你厌恶的心理、厌倦的念头就会导致你的失败。乐观的、积极的、热忱的心理,才是吸引成功与幸福的磁石。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是为社会所尊崇的,都具有无上的神圣性。只要是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不是卑贱的、可耻的。只要聚精会神,工作上的厌恶、痛苦的感觉,就会消失。不明白这个秘诀的人,也不会懂得获得成功与幸福的方法。
卡耐基说:“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工作中找出乐趣,那不是工作本身枯燥的缘故,而是他自己不懂得工作的艺术。”
那真是一句至理名言:一个人对于工作感到没有兴趣或苦闷,都是由于他自己的缘故,并不是工作本身所造成的。
人生下来就要去做一名竞争的选手。当你加入这种盛大的竞赛中,你的对手到处都是,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竞争的项目。
境界谈
应该把生活、事业看做是一种永远的战斗,每天都要克服种种困难,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能看见胜利的机会,它们随时能让你获取胜利,只要你不放弃竞赛的权利!
万丈高楼平地起
事实上,“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事业都要从基层做起。一个人要想搞懂一门生意最好从底层起步,当他往上升的时候,才会搞清整个工作程序。洛克菲勒年轻时的经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洛克菲勒去一家公司参加求职面试时,一位人事官员问他:“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我要你们所有的工作中薪水最低的工作。我急需要一份工作。”洛克菲勒说。
“来吧,我们雇佣你了。”
洛克菲勒十分高兴。他感到这是他生活中的低潮阶段,他无业、无家,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孤苦伶仃。他感到需要一个起点,甚至是最底层的一个起点。
第二天一早,他去上班,被安排在组装线上。他的工作是将带着铜铆钉的带子缠绕在铁环上。那时公司正在为陆军制造机车手提灯。他的薪水是每小时20美分。
他发现手工劳动有趣而令人满意。这一工作对他并不难。然而,头一天在组装线上,钉铆钉时锤子就把他的手重重地砸青了。他很担心这一事故对工作造成不便,在得到了老板许可后在下班后继续留下来,研究出一个能用受伤手指工作的办法。
他在车间里寻找,终于找到了他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他制造了一个木头节子,它能把铆钉固定住,可以毫不费力地做他的工作。
第二天他很早起来就去试用他新制的工具。他在其他工人到来之前开始做工。惊人的成功!这个木节子能固定住铆钉,不用他的手去扶,如同多了一只手,这样他能比原先用手扶的方法做更多的活。老板夸奖了他的新改进。
有了这个木节子,他的工作速度比原先加快了1倍。有了剩余时间,他向老板要求更多的工作,被委以一大堆杂务。他帮助组装线上的妇女调整工作台的高度,她们干得顺手,也提高了效率。他在任何可能的环节中协助他的老板。他总是来得很早,下班后也留下帮助清理整顿,为第二天做准备。这是份不错的工作,满足了他当时的需求。
公司里的人对他就像对自己家里人一样。有一次他结识了奥林·哈维——公司的采购员。一天哈维问他:“你为公司工作感觉如何?”
“不错。”洛克菲勒说,“但我对钉铆钉有点烦了。我想找点更具挑战性的事情做,我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你愿不愿意到采购部门做一个订货员?约翰。”哈维问。他解释了订货员的职责,并说“借此你可以了解到整个公司的生产程序”,他强调说,“所有生产成品所需的材料都要经过订货员这一程序。”洛克菲勒当然愿意。
他个人的努力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认可并被奖励。一年之内,从每小时薪金20美分的组装线工人升到了采购部,继而又被提升为灯光部门的经理助理,这以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工业关系部主任。
这些经历让他认识到,没有内部关系和推荐,一个人仍可以从最底层干起,一点一点地获得成功。洛克菲勒认为这是搞清一门生意的基础的最好途径,并能使他获得在这一领域里发展所需的必要的自信。
洛克菲勒对初涉社会的年轻儿子说:“你在现阶段进入我们的公司,至少还需要5~10年的学习。要成为熟练的经营人员,就必须勤学不倦。不过,为考试而一味埋头苦学是不可取的,是不值得表扬的。每月的得失统计表只会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及格还是落伍。你想熟练掌握我们的经营方法,至少要花去5年的时间,熟悉顾客、工作场地、从业人员、经营阵容、外部力量的调整、内部力量的整合。到了这一阶段,你就可以享受高级轿车、轻松的旅行和豪华的餐厅了。”
境界谈
要建好高楼大厦,必须打好地基;要当数学家,必须从1+1学起;要写好作文,必须从一句话、一个字练起;大海虽大,也是由一滴一滴的水组成的;长城虽长,也是由一块一块砖组成的。不论做什么,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做出成绩。“没学会走,就想跑,那样很容易摔跟头。”
人生在世,要有一技在身
老话讲:艺多不压身,吹拉弹唱都会,就会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得更出色。
人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想必永远不会过时。无论你是上九流之人还是下九流之辈,只要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专长,精通脊髓,那么你肯定就是此行业的一代宗师了。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
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两人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杀一头牛。他动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被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19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儿锋利。此时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就如同优雅的西班牙斗牛士。
再看匠石,也许是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是木石活儿都做。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的确是如此。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真理。一个残疾青年,学会电脑打字,便办起了小打字社,交活儿及时,打的质量又高,连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来,让他打文稿。几个下岗大嫂,都是做饭行家,一核计,总不能老靠一点儿救济金度日,于是办起了“嫂子饺子馆”,卖的饺子薄皮大馅,服务热情,很快就兴隆起来。和他们相比,无技之人的确是最苦。别说扬名,自立都很困难。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真本领,很难在世上立足。
有些人瞧不起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等。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也要有机遇;二是就是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技艺做小事打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包括锻炼你的意志,也包括对基层实际的体察。有时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许多原被人视为“雕虫小技”的技艺,今天却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应当为有为青年注意,在其中寻找成功的机遇。
境界谈
人生在世,能有一技在身,就起码有了安身吃饭的本钱,如果技艺精湛,就会更有作为。能多掌握几手更好。虽说多技者多劳,但多劳多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老话讲:技多不压身,吹拉弹唱都会,就会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得更出色。
只有主动工作,才能抓住机会
环境怎样是好,怎样是坏?标准并不在环境本身,而在于人如何自处。如果置身于环境中,不迷失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即使恶劣环境也能转变为好环境;反之,再好的环境也不会使你成功。
李小姐失业后,向她的朋友讲述自己的经历:她的第一任老板是个严厉的人,那时她刚毕业,对公司的业务一点也不熟悉,老板给她一大堆工作,拼命地找她工作里的失误之处,并且看她不顺眼,千方百计想在试用期满之前让她走人。
第二任老板是中年人,他作风开明,有亲和力,她在那里工作很顺利。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他开始慢慢地变得爱找她的麻烦了,最后竟为了一个小小的失误,炒了她鱿鱼!听她倾诉的朋友,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她消极被动的工作习惯。
她在做第一份工作时,因为没有经验,工作做得漏洞百出,但真正让老板生气的不是她的失误,而是她的工作态度:交代一样做一样,从不主动去学习,能躲过去的就不做,遇到困难就放弃。而她在做第二份工作时,老板起初是很看好她,因为交给她的任务完成得都不错。一段时间后,她开始盲目满足,工作对她来说成了混饭吃,她根本就不想再付出努力,老板发现后就让她走人。以后的经历也都是这样的,她从不主动工作,总是带着消极的工作习惯,她也只好一份又一份地换工作了。
这个女孩认为自己倒霉,却没有找到令她“倒霉”的真正原因,她还不明白老板为何对她不满。因为她不主动工作,态度消极,这样的员工自然不被老板所喜欢,而且她这样做也只能把原来对自己有利的环境转变成老板找碴儿的不利环境。在这样的态度下工作,她也不会取得什么成就的。
境界谈
世界上懒惰的人已经够多了,我们需要更多主动积极的人,更多关注世界光明面的人,懒惰只会使我们心灰意懒、怨天尤人。
尽可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都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他人的幸福,我们应该利用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切手段和能力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职责贯穿于每一个人的一生。从我们来到人世间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对上司的职责和义务,对下级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同事的职责和义务。
凡是有人生存和活动的地方,都有我们人类应尽的职责,职责和义务与人们的生活是不可分离的。
持久而良好的职责观念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的最高荣誉,因为每一个高姿态的人都必须靠这种持久的职责观念来支撑。没有持久的职责观念,人们就会在逆境中倒下去,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把握不住自己。而一旦一个人真正具有了牢固而持久的职责观念,最软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在逆境中会勇气倍增,在引诱面前能不为所动。
杰迈逊夫人说:“职责是把整个道德大厦连接起来的黏合剂。如果没有职责这种黏合剂,人们的能力、善良之心、智慧、正直之心、自爱之心和追求幸福之心都难以持久。这样的话,人类的生存结构就会土崩瓦解,人们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一片废墟之中,独自哀叹。”
职责感根源于人们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源于人类的自爱,这种人之自爱之情乃是一切善良和仁慈之本。职责并非人们的一种思想感情,而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在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活动之中,受制于每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和自由意志。
一个人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他所履行的职责之中。如果没有道德良心来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加以规范的话,那些才智逼人的天才之士也完全可能误入歧途,变得一无是处。只有道德良心才能匡正一个人的行为,只有一个人自己的意志才能使他自己变得诚实和正直。
因此,良心是心灵圣殿中的道德统治者——它使人们的行为端正、思想高尚、信仰正确、生活美好,只有在良心的强烈影响之下,一个人崇高而正直的品德才能发扬光大。
没有坚强意志的支持,良心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任何人的意志都可以在正道与邪道之间自由选择,但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决定性的行动,任何选择都是纯意识上的,不会产生任何现实的效果。
如果一个人的职责观念很强,行为过程又十分明晰的话,在良心支撑下的顽强的意志就会促使他沿着既定的方向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万一最终失败了,人们也可以因为自己尽了职责而问心无愧。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只有职责才是真实的,除了完成生活的职责,世界上再也不存在任何真正的行动。
境界谈
职责是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目的,在一切快乐中,最真正的快乐来源于生活职责业已完成的意识。而且,这种快乐是最令人满足的,是最不可能让人后悔和失望的。
不断学习,提高能力
摩托罗拉大学大力倡导严密、高效率和主动进取的文化。摩托罗拉大学校长威廉姆·A·威根豪恩说:“我们是统一行动的队伍。”
为鼓励员工重返学校的培训计划,摩托罗拉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譬如:掌握一门新技术可以使员工有资格晋升。
为使培训课程具有趣味性,课堂上的许多问题来自摩托罗拉公司的实践;教师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落后生还可以得到教师的单独辅导。如果有些员工仍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他们就可能被降级。
实际上,课堂教学不仅是摩托罗拉公司培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现场操作”或实习。
由此可见,企业培训工作可使员工从各方面都受益匪浅。因此,企业员工要抓住企业培训这一契机,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充实自己。虽然别的公司的培训也许不如摩托罗拉正规和严格,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看到企业培训的好处,在今后发展趋势中,他们一定会越来越重视该项工作。
有位公司老板就曾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和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不仅使知识在企业中日趋重要,而且使培训成为一种日常活动。”所以,企业员工要想成为老板欣赏的人,就必须重视企业的培训工作,并给予积极的配合。因为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使员工成为知识丰富、业务熟练、敬业爱岗的人,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并借此增进员工之间的团结精神及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对员工进行实际的为人处世教育。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已不再被认为是上学时的事,学习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已经没有时间的分隔、人员的界定和学习场所的限制,学习已变成了终身的事情,人们必须随时随地地学习,因此学习能力的提高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吾日必三省自身”,说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秘诀,这就是自省。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必须要经常自省,审视自己。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归因时,通常是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把消极的结果归因于情境。如果这样,你很难做到主动、积极、公正地审视自己。
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自身情绪、思维及能力,准确评估组织及客观世界,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创建新的发展要素。
境界谈
正如狄更斯所言,“不论我们多么盲目和怀有多深的偏见,只要我们有勇气选择,我们就有彻底改变自己的力量。”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一样。
生活就是辛勤工作
老老实实地干自己的事情,会激活人身上内在的活力,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才能和本领只会属于那些辛勤工作的人,权力和荣耀也只会属于那些埋头苦干的人;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总是无能之辈。
正是那些十分勤劳和努力的人们在管理、统治这个世界。没有哪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不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
路易十四认为“国王只有辛勤劳动才能管理好国家”。英国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克拉伦登在讲到英国国会领袖之一、税务专家汉普登时说:“他是一个十分勤勉的人,即使最辛苦、最繁重的工作也压不倒他,他总是把最重的担子压在自己身上,他总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去尽职尽责,懒惰、闲散在他身上都不见踪影。”
面对极为繁重的工作,汉普登从不抱怨。有一次,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的生活就是辛勤工作,几年来,我一直尽力为国家、为国王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不敢稍懈……我无法来孝敬自己亲爱的父母亲,甚至连写一封信的时间都没有。”事实上,英伦三岛共和国的所有政治家都是埋头苦干的人,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的奉献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克拉伦登自己也是一个这样的人,无论在办公时间还是在闲暇时间,他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不稍松懈。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许多著名人物在工作中都充满活力,他们以常人罕见的激情和热情投入工作,为自己执着追求的事业献身。
在废除谷物法的运动中,英国政治家、下院议员科布登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自己像一匹马一样,狂奔不已,没有片刻休息。”
英国的布莱汉姆勋爵是有名的工作起来就不要命的人,他充满着无限的工作热情,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无论什么事情,不干则已,一干起来,他就非达到目的不可。他这种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帕默斯顿勋爵也是这样,到了老年,他非但没有减退自己的工作热情,而且比青壮年时期更加卖力。他永远保持着风趣幽默的特色,始终对工作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工作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他常常说,一到办公室看到有许多事情要做,他就感到无限欣慰。工作就是健康,工作使人充实,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有一位哲学家甚至认为正因为人们空虚、无聊,人们才变得无比残忍、缺乏人性。为了使自己逃避无聊和空虚,他自己总是积极地投入工作,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人类进步事业中去。
境界谈
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老老实实地干自己的事情,这只会激活人身上内在的活力,只会使人增长才干,更加热爱生活。无论在什么时候,人们都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在工作中找到幸福。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原则。
工作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如果将工作视为义务,人生就成了地狱;如将工作视为乐趣,人生就成了乐园。
松下幸之助在《路是无限的宽广》中写道:“工作就是生活的中心。”的确,工作是人生的主要内容。年幼时求学,为的是更好地工作,青年时自然要工作,老年时虽然退了休,可许多人不还是壮心不已,在发挥余热吗?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了工作,生活就失去了乐趣,在他们眼里,工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痛苦。正如哥里基所说:“如果将工作视为是义务,人生就成了地狱;如将工作视为是乐趣,人生就成为乐园。”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子,用他那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4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感激地说了声:“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啊!”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留给我作个纪念吧。”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这里乞讨,那妇人又让他把以前搬到屋后的砖搬到屋前去,可乞丐却以身体有残疾,不能劳动为由,拒绝了妇人的要求,不屑地走开了。
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让那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为何这次你又让这人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呢?”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他们却不一样。”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是一只手。他俯下身,对坐在院中的已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现在我成了公司的董事长。”
老妇人只是淡淡地对他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乞丐如以残疾为由,以乞讨度日,不肯劳动,那他便会永远活在地狱里,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妇人是伟大的,她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且还教会了乞丐做人,让他明白,工作如此幸福,劳动比什么都快乐,是她成就了乞丐。
境界谈
工作是快乐的源泉,它能使人忘却悲哀,获得平和充实的幸福感。当你陷入苦难和悲哀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时,你可以找点事做,比如去拖地、去劈柴等等,不管做什么,只要你把心放在工作上,就会忘掉不快,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