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财富几何级增长的秘诀

赚钱是你为金钱打工,理财是金钱为你打工。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穷人才更需要理财,因此永远不要非得等到有“大钱”了再理财。岁月是不会制造富人的,它只会制造老人。不要把理财看得高不可攀,它其实并不难。理财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会赚钱是好事,会理财是大事。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刚刚出生,而你收入有限,一个月只能拿出100元来为孩子理财,假定理财回报率为12%的话,你的孩子在60岁的时候,就会成为一名千万富翁!

也许你会说,我现在还不想考虑孩子的未来,我只想过好自己的现在。那么我们也不妨假设一下:从现在开始,你如果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果你每年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如此持续40年后,你能积累多少财富呢?

一般人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到800万元之间,最多的也不超过1000万元。然而依照财务学计算复利的公式,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028亿元,一个你不敢想像的数字!

而按同样的程序把钱存进银行,按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你仅可以积累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

这表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

你是否知道理财可以致富?如果你知道,你是否真的去尝试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投资理财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它之所以困难,倒不是由于需要高深的学问,而是投资人必须经常做一些与自己的习惯背道而驰的事。这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并非易事。

很多年轻人总认为理财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钱人的事,到了老年再理财还不迟。其实,理财致富,与金钱的多寡关连性很小,而理财与时间长短之关连性却相当大。人到了中年面临退休,手中有点闲钱,才想到要为自己退休后的经济来源做准备,此时却为时已晚。原因是,时间不够长,无法让小钱变大钱,理财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概念,否则便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就归功于理财有方。1896年,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作为诺贝尔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但是每年发布的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到1953年基金会只剩下300多万美元。也就在这一年,基金会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的理财方法,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这样到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竟然滚动至2亿多美元。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的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事实证明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若你已经拥有36万元,则你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

既然知道投资理财致富,需要投资在高报酬率的资产,并经过漫长的时间作用,那么我们应该知道,除了充实投资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即时的理财行动。理财活动应越早开始越好,并培养持之以恒、长期等待的耐心。

今天导致我们理财失败的原因,是不知如何运用资金,才能达到以钱赚钱、以投资致富的目标。这是我们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学校教育花大量的时间教给学生谋生技能,以便将来能够赚钱,但是从不教导学生在赚钱之后如何管钱。大学生练习理财的途径——投资股票,往往被校方视为投机、贪婪之道。面对未来财务主导的时代,缺乏以钱赚钱的正确理财知识,不但侵蚀人们致富之梦想,而且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与国家的经济繁荣也有损害。

不要再以未来价格走势不明确为借口,而延后你的理财计划,又有谁能事前知道房地产与股票何时开始上涨呢?每次价格巨幅上涨,人们事后总是悔不当初。价格开始起涨前,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人会敲锣打鼓来通知你。对于这种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预期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后,再等待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再投资。”

人人都说投资理财不容易,必须懂得掌握时机,还要具备财务知识,总之要样样精通才能开始投资理财,这样的理财才能成功。事实上并不尽然,其实,许多平凡人都能够靠理财致富,投资理财与你的学问、智慧、技术、预测能力无关,也和你所下的工夫不相干。归根结底,完全看你是不是做到投资理财该做的事。做对的人不一定很有学问,做对的人也不一定懂得技术,他可能很平凡,却能致富,这就是投资理财的特色。

一个人只要做得对,他不但可以利用投资成为富人,而且过程也会轻松愉快。因此,投资理财不需要天才,不需要什么专门知识,只要肯运用常识,并能身体力行,必有所成。因此投资人根本不需要依赖专家,只要拥有正确的理财观,你可能比专家赚得更多。

有人曾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爱因斯坦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复利”,并深感震撼地将复利称为“前所未有的数学大发现”。欧洲著名银行创立人梅尔,更是将复利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股神巴菲特曾估计:“根据不完全资料,我估算伊莎贝拉最初给哥伦布的财政资助大约为三万美元。这是确保探险成功所需资金的合理的最低数量。不考虑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成就感,需要指出的是,整个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并不仅仅是另一个IBM。粗略估计,最初投资的三万美元以每年4%的复利计算,到现在(1962年)价值将达到两万亿美元。”

复利就是人们俗称的“利滚利”、“利叠利”、“利生利”、“利长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加赢利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

为了强调复利的威力,市场天才罗素引用了一份非常优秀的研究报告,它由《市场逻辑》提供。那是诺曼·福斯贝克编写的一份新闻通讯。

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假设投资者B在19岁时开了一个个人退休金账户(IRA)。他连续七年每年存入2000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0%(利息7%,另外加上增长)。七年后,这小伙子就不再投入了——他的目标完成了。

而另一个投资者A在26岁(这正是投资者B停止投入的年龄)前没有做任何投资。他从26岁起忠实地每年投入2000美元,直到65岁(同样的理论上以10%的增长率)。

现在研究一下下表显示出的惊人结果吧。投资者B仅仅投入了七次,却比投入了40次的投资者A最后得到的钱要多,就因为A比B的行动要晚!其差异就在于B比A提早了七年计算复利。提前的那七年比A后来那33年的投入还要有价值(见下表)。

罗素鼓励看到这张表格的人也把这张表格拿给自己的孩子们看看。罗素自言这是他赖以生存的一次研究。投资者可以用复利的方法投资于市政公债,一个优秀的市场基金、国债,或者五年期国债。

复利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真正了解它在财务上的意义,真正理解它的真谛的人并不多。

巴菲特认为,长期持有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股票,将给价值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富。其关键在于投资者未兑现的企业股票收益通过复利产生了巨大的长期增值。

投资具有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投资者所需要做的就是长期持有,并耐心地等待股价随着企业发展而上涨。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具有超额价值创造能力,其内在价值将持续稳定地增加,相应地,其股价也将逐步上升。最终,复利累进的巨大力量,将会为投资者带来巨额财富。

复利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两个要素,即时间的长短和回报率的高低。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给复利带来的价值增值也有很大的不同。

时间的长短将对最终的价值数量产生巨大的影响,时间越长,复利产生的价值增值就越多。同样是10万元,按每年增值24%计算,如果投资10年,到期金额是85.94万元;如果投资20年,到期金额是738.64万元;如果投资30年,到期金额是6348.20万元。可见,越到后期增值越多。

回报率对最终的价值数量有巨大的杠杆作用,回报率的微小差异将使长期价值产生巨大的差异。同样是10万元,同样投资20年,如果每年增值10%,到期后金额是67.28万元;如果每年增值20%,到期后金额是383.38万元。差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如果收益率很低,比如3%或4%,那么复利的效应就要小得多。

巴菲特曾对10%与20%的复利收益率造成的巨大收益差异进行过分析:“1000美元的投资,收益率为10%,45年后将增值到72800美元;而同样的1000美元在收益率为20%时,经过同样的45年将增值到3675252美元。上述两个数字的差别让我感到非常惊奇,这么巨大的差别,足以激起任何一个人的好奇心。”

自从1965年开始管理伯克希尔公司以来到2004年,巴菲特将伯克希尔公司的复利净资产收益率提升至22%。也就是说,巴菲特用39年的时间,把每1万美元都增值到了2593.85万美元。

这对我们至少有三点启示。

1.要尽早投资。因为时间越长,复利累进效应就越大。我们要利用这种效应,就应该尽早地进行投资,而且越早越好。建议你从有了工资收入后,扣除必要的生活开支成本,就用余额开始制定投资理财计划。

2.要保持持续稳定的收益率。复利累进原理告诉我们,保持不高不低的常年收益率,假以时日,就能够投资致富。多少收益率合适呢?通常来说,把目标设定为10%至20%比较理想。根据市场行情,这个目标可做相应调整。个人投资者经过努力,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3.不能出现大的亏损。复利的收益只有连续计算才有神奇的效应。在此期间,如果有一两年收益平平还不要紧,就怕严重亏损。如果出现严重亏损,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复利的效应会戛然而止,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要想利用复利理论投资致富,就不能出现大的亏损。

甲、乙、丙三个人各养了一只母鸡,每只母鸡每天只下一个蛋。对于母鸡及其所下的蛋,这三个人的做法各不相同。

甲的做法是:每天只吃一个鸡蛋,既不少吃也不多吃。

乙的做法是:只要鸡下了蛋马上就吃掉,终于有一天等不及了,于是狠狠心杀鸡吃肉。

丙的做法是:不吃鸡蛋也不吃鸡,把鸡蛋攒起来,这样十天后他就有了十个鸡蛋,于是把它们孵成小鸡。其中死掉两只,剩下的四只公鸡四只母鸡长大了。于是,他就有了五只母鸡,每天能产五个蛋。他还是不吃蛋也不吃鸡,继续把鸡蛋攒起来,这样十天后他就有了50个鸡蛋,再把这50个鸡蛋孵成小鸡……如是反复,在母鸡数量越来越多时,产蛋也就越来越多。这时,主人无论吃蛋还是吃鸡都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这三个人的“吃蛋原理”对我们每个人的理财观都有很大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上述三个人的影子。

有些人,刚有点小钱,就连忙花掉了,这种人由于没有积累意识,不可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又由于没有实力的保证,一旦外部形势不好,连最起码的抵抗力都没有,正如那个每天吃一个鸡蛋的甲,看似没有忧虑,收支平衡实际上暗藏着危机。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积累意识永远需要坚持,否则,就永远没有实力去做更大的事业。

还有一些人,正如乙的做法,贪图一时之快,不但消耗仅有的成绩,还把赖以生存的原始资本也通通吃光,这种透支消费是最要不得的,它会在最快的时间里将自己带入更贫穷的境地。

而丙的做法是最有远见的,凡是有点成就的人也都会这样做,创业之初,要在最大的限度内减少开支,进行资本积累,并充分利用积累起来的实力,将雪球越滚越大。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适当的开支也不会对生活产生那么大的不利影响了。

节俭,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理财之道,而奢侈,只会让人沦落到贫穷,甚至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保证不了。积少成多的道理谁都明白,事实上,并不容易做到,要坚持下去更是难上加难。比如,爱面子、说大话……都会导致一时的迷惑,所以要想成大气候,就得时刻保持清醒,坚决克服这些坏习惯。

那些真正有钱的人,都是善于理财的人。富可敌国的巴菲特曾说:“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用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有钱的人并非一开始就有钱,财富的积累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理财。财富的积累并不在于你先天有多少财产,而在于你后天是不是善于理财。因为有钱的人并非一开始就有钱,而是通过不断的积累与投资所获得的。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时兴的理财方法,将理财比做行军打仗,各司其职。用做守卫的资金,主要投在储蓄、置业、保险等方面;而起防御作用的投资,则放到政府债券、投资基金、超级绩优股、外币存款等方面;进攻性的资金流向其他实力股票、优先股票及开放性投资基金;用做激战的钱拿来炒楼花、期货、四五线股票及垃圾债券。

在一般情况下,三分之一的资金作为绝对保守的运用。再加上防御性的投资,占六成的资本部本用来自保,剩下可做出击性的投资。

比方说买楼,过去是给自己添享受,现在是借出去坐收租金,一进一出,呈现出赢利的空间;比方说创业,未必要攒足本钱,仰仗银行的助业贷款,也能续写老板故事,为“白手起家”找到了最好的注解;比方说彩票,即使投注不多,但只要机会和财缘一碰头,就能获取意外的惊喜……赚钱往往是一种灵感,一种创意,要从别人忽略的细节里捕捉机遇,等到大家都觉悟过来了,赚钱的空间就变得狭窄了。所以,学会理财,敢于尝试新的投资领域,才能用小钱博取更大的机会。

在美国人写的《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一书中,作者从众多富豪的致富经验里,提炼出令平头百姓有望晋升七位数身价的行动纲领。诸如从现在就开始投资,拿出自家收入的20%,强迫用于投资;无论是积攒孩子的学费,还是购买楼盘,都得制定理财目标,并一心一意地去攀登;先求一垒打,不要只想全垒打,别眼高手低,有钱的人并非一开始就有钱,财富的积累是由小到大的过程;投资必须习惯成自然,不论投资金额多少,只要做到每月有固定投资,就足以使你超越大多数人。

时代的进步,怂恿着人们对传统理财观念的叛逆,许多时候,赚钱的智慧仅需一点点就够了,有心思从牙缝里省出来,还不如从头脑里赚出来。现代人看待赚钱,显得很洒脱,从发掘“第一桶金”到“桶桶赢金”,充满着果敢和自信。

在传统的观念中,投资是富人的游戏,穷人哪有余钱投资?殊不知,缺钱的不一定是穷人,不懂得理财的人才是穷人。所以,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得学会理财的技巧。因为,财富就好比池中的水,只有将渠道疏通了以后,才会源源不断地流进你的家园。

对于刚刚起步的赚钱人来说,投资一定要集中。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然后把全部的心力及钱投进去,坚持不懈,力求在这个投资中挖到第一桶金。

善于理财的人,善于运用钱财的人,一定不愁没有钱做事,而且一定能以很少的钱做很多的事。

同样的空气,既有可能成为飞机的阻力,也有可能成为飞机的助力,关键在于机师怎样调校机翼。发财致富的道理也一样,每个人本身其实都拥有发财的本领,只是没有正确的财富理念和不懂得运用致富的技巧而已。

先来看一则故事。

“我们犹太人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一个犹太商人这样教育他的儿子。

1946年,这对父子来到美国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现在是多少。儿子回答说是35美分。父亲说:“你说得没错,人人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成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或门锁看看。”

父亲死后,儿子继续做着铜器生意。几十年来,他把铜做成过铜鼓、钟表簧片,甚至还做成过奥运会的奖牌。最贵的时候,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的他,已是小有名气的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了。

但他并没有满足,他瞄准了纽约州的一堆垃圾——也正是这堆垃圾,使他名扬天下。

那是1974年,美国政府为了处理翻新自由女神像时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公开招标。可是好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无人问津。正在国外旅行的他听到这个消息时,立马十万火急地飞往纽约。匆匆看了看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废铜残木后,他未提任何条件,就很果断地签了收购合同。

很多人对他的这一举动嗤之以鼻,暗笑精明一世的他愚蠢无知。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还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却热火朝天地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一个个小型的自由女神像;废木呢,则请木匠加工成自由女神像的底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模型。他甚至连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也不放过, 经过精美的包装,他把它们高价出售给了花店。

就这样,他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把这堆废料奇迹般地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

在商业化的当代社会里,是没有什么标准等式可言的。任何一种生意,都是有人在赚钱,有人在赔钱,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其实就在于,赔钱的人认为一加一应该等于二,而赚钱的人则认为一加一永远大于二。记住:当你抱怨某种生意难做时,也许正有人因做同种生意赚了大钱而累得气喘吁吁——因为他正在点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