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番外·武帝山崩

我们说过,在齐王去世前后,司马炎主要倚重了两股势力:

一是三杨,二是汝南王司马亮。

其实,司马炎还倚重一些老臣作为二者之间的润滑剂,比如山涛、卫瓘、魏舒等人,但是,到了太康末年,山涛、荀勖、魏舒等人相继谢世,卫瓘因为儿子卫宣与公主离婚而逊位,朝中权力结构出现了二元格局。

而此时的司马炎因为“极意声色”又一次得了重病,华表的儿子华峤等近臣委婉地劝谏司马炎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别光接触女人。说得司马炎也有点不好意思,强撑着回答说,你们别操心了,我自己已经注意了,会照顾好自己的。(“辄自消息,无所为虑。”《晋书华峤传》)

话虽这样说,司马炎不得不考虑一下后事了,他采纳了王济的堂兄王佑的建议,同时,他又听信了杨骏的谗言,想把声望较高的叔叔司马亮排挤出朝廷,于是在太康10年11月,进行大规模的封王行动:

一是,任命叔叔汝南王司马亮为侍中、大司马、大都督、假黄钺,都督豫州诸军事,出镇许昌,加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二是,改封太子司马衷的同母弟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异母弟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

三是,另立司马衷的异母弟司马乂为长沙王,司马颖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

四是,另立司马允的儿子司马迪为汉王,司马玮的儿子司马仪为毗陵王,司马亮的次子司马羕为西阳公。

五是,迁徙扶风王司马畅(司马炎的叔叔、与司马亮同父同母弟弟的司马骏之子)为顺阳王,司马畅的弟弟司马歆为新野公,琅琊王司马觐(他是司马炎的叔叔、与司马亮同父同母弟弟琅琊王司马伷(音宙)的长子,其子为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弟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漼为广陵公,司马卷为东莞公。

从以上的安排可以看出,主要是增加太子司马衷弟弟们的势力,至于对于司马骏和司马伷儿子们的分封,还是基于两个老人遗嘱的要求,请求推恩把自己的原有封国分隔个各自的几个儿子,无关政局。

但是,司马炎虽然排挤出司马亮,削弱旁支王族的势力,提高了司马衷兄弟们的势力,这既是防备诸王,也是防备杨骏,更是防备贾南风,因为,在司马炎看来,贾南风很恶毒,并且,皇孙司马遹不是贾南风亲生,生怕贾南风对司马遹不利。

同时,他又担心在京师杨骏势力会一支独大,又以王佑为北军中侯,掌管禁军,保护未来的皇帝。并任命王浑为司徒。

转眼过年,到了290年,改元永熙(我们过去说过司马炎用了3个年号,其实是不确切的,加上永熙,一共是4个,不过永熙年号,司马炎只用了4个月就去世了。),就在司马亮还没有动身离开京师,司马炎的病情突然之间就加重了。

当时,侍中、车骑将军杨骏一个人在宫中侍奉司马炎,不让其他的大臣们近前,为了保密其间,杨骏把司马炎身边的人全部换走,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司马炎在病中醒来,发现自己身边的人都是陌生的面孔,看到杨骏,立即明白了原委,他严肃地对杨骏说:“你怎么敢这样!”

司马炎有些后悔听信了杨骏的话把司马亮赶走,如今自己竟然被杨骏所左右,他命令中书下诏,让司马亮觐见,并考虑选择朝中有威望的重臣和杨骏一起辅佐未来的皇帝司马衷。

中书写好了诏书,杨骏尾随而来,问秘书们索要诏书看看,小秘书不敢得罪杨骏,就把写好的诏书拿出来让杨骏看。

谁知道,这个杨骏无招胜有招,一看就把诏书揣在怀里,耍起了流氓,散丫子就跑没了,弄得小秘书满宫廷找不着他。

中书监华歆之孙、华表之子华廙(音艺)担心出事,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了杨骏,问他索要,这杨骏耍赖,就是不给诏书——不会再写!!!

而就在杨骏和华廙躲猫猫的时候,司马炎又进入了昏迷状态,皇后杨芷(司马炎已经不想再见到杨骏了)跑到司马炎身边,说请您任命杨骏做辅政大臣吧。

司马炎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兴许杨骏已经控制了局势,再加上自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好微微地点了点头——也许这点头根本没有一点意义。

于是,皇后杨芷马不停蹄地把中书监华廙和中书令何劭(何曾之子,日吃2万的那个悠游自足、不贪权势的公子哥),说是司马炎的意思,要任命杨骏为辅政大臣,具体官职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领前将军。设置参军6人,步兵3000人,骑兵1000人,迁移到前卫将军杨珧过去的府邸。如果在殿中睡觉,差遣左右二卫三部中的司马各20名,殿中都尉司马10名,共110名,可以让杨骏领兵进出宫廷。

皇后这样说了,两人没法,只好重新起草诏书。

诏书起草好,皇后和华廙、何劭三个人把诏书拿给司马炎看,司马炎瞪着双眼,嘴里却说不出话来——其实,我怀疑司马炎什么也没看到。

于是,朝廷下令司马亮尽快离开京师去许昌上任。

等司马炎头脑清醒的时候,问身边的人:“汝南王司马亮来了没?”

身边的人回答说,没有。

司马炎再也没说一句话,随即进入持续的昏迷状态。

又过了两天,司马炎就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