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做人的法则

《道德经》reference_book_ids":[7077483474008935432,7077483474004741128,7107503072145853471,7315417163592895498,7217733336632921144,7225931131646905348,7077483474008935431,7257088434206936120,6924983412973374478,7316445148911504446,6959124362339306510,6906399494439439367,7077483474021518372,6915002082894302221,7224048805384031266,7332306304972639294]}],"7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start_container_index":7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quote_content":"《黄帝内经》reference_book_ids":[6488865002991127566,7329733605322673214,7315417157708287015,7257088439357541410,7340094143986682942,7312743014764383266,7274904035243592758,7329737971135941694,7329733603129052222,7338342958049004606,7332300341335034942,7339789138595466302,732973362202439174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六章做人的法则

外面的人和事像一面镜子,帮我们投射出我们的内心;我们看到不接纳和不喜欢的人和事,往往是我们内心有“缺失”。因此,当我们产生不接纳、不喜欢的感觉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觉察自己: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我内心哪里有缺憾?

比如,看到别人炫耀就反感,往往是因为自己不够自信;看到别人很痛苦,往往是因为自己感同身受,自己内心也有类似的痛苦在压抑着。

再比如,当自己内心很无聊的时候,往往第一时间认为他人也很无聊。

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只是你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

我们跟外面的所有冲突,往往源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冲突,源于“本我”跟“真我”的冲突。

我们越是抗拒这种冲突,反感的体验就越会持续和加剧,当我们反观自己的内心,去觉察自己的问题时,反而就会跟自己和解了,也因此就会拥抱跟外面的冲突了,这时冲突就消失了。

如果我们一生都在跟外面的冲突对抗,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外部环境、他人身上,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请记住,每一次跟外面的冲突和抗拒,都是一次生命的提示,也是一次灵魂升级的机会,要把握它,直面它,拥抱它,消化它,不要错过成长的机会。

尽管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把自己修炼得更加完整,内心无所缺失。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什么时候把自己修圆满了,生命就圆满了。

人这种自省的能力叫“内观”。

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一个鼻子,但是没有一个器官是对着自己的,都是朝向别人的,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向外看,对外听,对别人说。

于是,我们总是对别人的事洞察入微,却对真实的自己视而不见。我们看别人可以明察秋毫,却唯独难以看清自己。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让这些器官朝向自己,开始“内观”。收回往外看的目光,去反观自己的内心,把自己搞懂,把自己“搞定”。

《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只有做到自知,并且战胜自己的人,才是人生真正的高手。

以前,我总把人生的重点放在确立清晰的目标、制订周全的计划、安排详细的日程上,现在我终于恍然大悟,这些都不是关键,我一直在缘木求鱼。

现在,我终于发现,真正阻碍我的不是能力、时间、方法、步骤,而是我内心始终不敢直面的东西,我总是见到它们就躲避,比如自卑、偏见、情绪化、狭隘、无知、自私等等。

是内心深处的缺憾让我一直无法抵达宁静的彼岸,现在我必须直面它们,消除它们。

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内观,就能清楚看见自己当前的障碍,就能超越现在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抵达自己的彼岸。

当然,内观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需要直面自己的种种缺点,而且要一个个地去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切切实实的。很多人根本没有这个勇气和耐心,于是本能地逃避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人逃避之后,反而整天叫嚣着去改变世界了……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志向远大,每天都在叫嚷着要改变世界,要去利他,成全众生,却从未想过要先改变自己,真是可笑又可悲。

他们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却口口声声标榜自己远大的“理想”,他们舍近求远,信口开河,其实都是在自欺欺人。所谓的“改变世界”也好,“利他”也好,其实都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借口。

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审视世界。当我们真正开始审视自己的时候,就会忘掉他人和世界,跟自己对话。

小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大后一定能成为大英雄,可以改变世界。

长大了,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整天只想着去改变别人。

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最应该改变的,其实是自己。

大道至简。这个世界上最核心的东西,永远都是简单至极的。

如果一件事物(包括项目、投资等),你翻来覆去看不明白,看不出它的基本原理,这件事基本上就是不可靠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故弄玄虚,说一些假大空的话,说明他在试图遮掩什么,这个人你也要离得远一点。

明眼的人看事情,都是直达事情本质的。

从社交方面来说,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君子言简而实,小人言杂而虚。

言杂而虚,要么是因为不够自信,要么是有意遮掩。有正当目标和理由的人,往往都是言简而实的,他们直来直去,解决完问题再谈其他。

在很多社交场合,都是一群人互相吹捧,或者漫无目的地闲聊。经常出入这种场合的,往往都是事情做得比较失败的人,或者是很茫然的人。

那些真正把事业做得好的人,是没有时间听别人闲聊,也没有时间向别人吹牛的。

你是否发现,越厉害的人废话越少,他们都是简单干脆,直奔目标,往往每句话都直指问题核心,他们会亲自把核心问题解决掉,然后把其他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

真正优秀的人,永远只说最关键的话。他们不会轻易地对人许诺,更不愿意听别人讲一些虚妄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时间很宝贵,他们不愿多占用别人的时间,也不会轻易浪费自己的时间。而那些说话没有重点的人,或者总是看不透问题本质的人,讲的永远都是旁枝末节,就像碎角料,他们充其量只是个辅助角色。

任何领域,核心的内容都很简单,能够简单地把事情表达清楚,别人立刻就了解了。

我们要只说最关键的话,然后把剩余的时间留下来,听别人表达。这样你在一个群体中的地位和威望会越来越高。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傲慢。傲慢,是“七宗罪”之首。什么是傲慢?当一个人明知自己的不足还总高高在上的时候,便是傲慢了。

傲慢的人,是最愚蠢的人。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给自己制造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一旦形成,“死穴”也就形成了。它让人沉溺自我,期待别人的仰慕。

这些人总会轻易地被利用和被操控,他人只需要故作样子地刺激一下他们的自尊心,就可以操纵他们的行为,让他们继续无畏地坚持下去,哪怕他们知道自己被利用了,他们也拒绝清醒过来。因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傲慢,而跟自己“死磕”到底。

每个傲慢的人,最后都会低下头去。要么让别人不战而胜,要么被“朋友”背叛。

傲慢往往还会导致偏见,打不开格局。

格局大的人和格局小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格局小的人,总是以偏见为依据得出结论,他们一听说某人是某个地方的人,就马上开始反感,一听说某人是某星座的人,就马上说这人性格怎么怎么样,非常喜欢用标签识人。格局大的人,总是能突破各种偏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他们能根据一个人的细小表现去判断和认识这个人。这是一种深邃而精准的洞察力,不受任何偏见影响和限制。

歧视与偏见是一种很可怕的潜意识,它会诱使人将他人的所有言行都往不好的方向引导,使人看不到他人的真心,反而会觉得他人别有用心。甚至,它也是一种病态。这样的病态将使人的心智被蒙蔽,对人无法辨忠奸,对事无法辨是非。

而衡量一个人的格局大小,就看这个人突破各种偏见的能力强弱。

格局越大的人,越没有傲慢和偏见。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懂得尊重别人。他们内心不自卑,所以不需要给自己制造优越感,更不会彰显自己的高贵;相反,他们更懂得“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尊重每一个上进的人,尊重每一分努力和不容易。

我认为尊重别人,可以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尊重身边人。第二种境界:尊重陌生人。第三种境界:尊重敌人。

尊重身边人是一种本分,尊重陌生人是一种美德,尊重敌人是一种大度。

当我们可以做到尊重敌人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没有了敌人。这才是真正的无敌。

三个正常人被误送进了精神病医院,但是只有第三个人能够证明自己是正常的,前面两个都失败了……

原来前面两个人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常的,说了很多知识,比如“地球是圆的”“1+1u003d2”等,但是他们两个都没有成功,只有第三个人什么话也没说。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当医护人员给他刮脸的时候,他会对他们说谢谢,结果医生就让他出院了。

一个普通的正常人,想证明自己很正常,是非常困难的。只有不试图证明自己正常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正常人。

想想我们身边吧,那些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真理在握的人,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知识丰富的人,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很有钱的人……其实在别人眼里,可能都是不正常的人,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世人最难过的一关,就是总向别人自证。

我们每天都在竭力表达自己,用语言、艺术品、行为、肢体等。但是,当一句话被你表达出来时,已经不是你的本意了。所以,尽管我们如此拼尽全力去表达,却还是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们。

言多必失,人越描越黑,事越说越离谱。有人这样感慨:不管你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你做人就是有心计;不管你多么真诚,遇到怀疑你的人,你说的就是谎言;不管你多么专业,遇到什么都不懂的人,你就是无知。

过多的解释只会变成别人的笑谈。懂你的人不需要你说,不懂你的人不相信你说的。

大美不言说,大爱不言情,大恩不言谢。沉默,是最好的表达。

优秀的人控制情绪,失败的人被情绪控制。

脾气,人人都有,能拿出来不算什么,能让人看不到才是本事。

以前,很多人遇到矛盾通常会以暴力去解决,这时鲁莽、胆气、勇猛,都能帮你使上劲,让你在解决矛盾的时候占上风。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需要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客观冷静地解决问题,因为你稍一冲动,付出的代价,往往比矛盾本身造成的要大得多。

那种情绪随时冲上大脑的人,在当今社会是寸步难行的,不仅没有朋友,还会处处碰壁,最后窝一肚子火,气出病来都有可能。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低,不是受制约,而是自己的坏情绪。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是败给了自己的情绪。

在《危险人格识别》一书中,情绪不稳定被视为危险人格。

情绪不稳定的人,可能上一秒喜笑颜开,下一秒就会因某种微小细节的影响变得偏执暴躁。像多米诺骨牌,只需轻轻一推,瞬间就能引发连锁反应。这种人,能力再大也无济于事。

“怒”字怎么写?一个“奴”加一个“心”。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就成了“心”的奴隶。他受制于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别人操控和利用,成为别人手里的一把刀。

人的情绪像水,不稳定的情绪是汹涌的波涛,会将人吞噬;稳定的情绪,像涓涓细流,能滋养万物。滴水虽柔,却可穿石。人若平和,定能春风化雨,穿山过河。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心中往往藏有对世间的大爱。所以,人的优雅关键在于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自信和大度的人,从来都是心平气和,淡定从容的。

看一下“恕”字是怎么写的,是一个“如”加一个“心”。善于宽恕,才能称心如意。恕人就是恕己。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

火点上的地方,必然留下灰烬。要想没有灰烬,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点火。所以无论是一个团队的发展,一个公司的前途,还是一个家庭的幸福,都是从好好说话、恕人恕己开始的。

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经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学生们问及他们成功的秘诀时,巴菲特回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性格、习惯和脾气。”比尔·盖茨则说:“我认为沃伦的话完全正确,掌控情绪的能力决定人的健康,决定人能否成功和一生是否幸福。”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负面情绪涌上心头,需要疏导发泄。当怒火攻心时,立刻倒数十个数字再行动,你会淡定很多。控制情绪,确实是当今人很需要的能力之一。

请记住三点:急事,慢慢地说;大事,冷静地说;关键的事,挑重点说。

脾气对一个人的健康有多重要?《黄帝内经》早就说过,“百病生于气也”。

西方早期的医学著作里也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所有的病,都是免疫系统打了败仗。免疫系统由千千万万强壮的士兵组成,而指挥它们的将军,是情绪。当人处于不同情绪下时,人体所分泌的激素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当一个人处于开心状态的时候,人体分泌的激素是正常的,然而当人处于愤怒中的时候,身体分泌的激素就会有害,不仅会伤身体,也会造成器官的损害。

以下是人生气时各器官的变化:心脏血流增加,心肌严重缺氧,心律失常;肝脏比平时变大;肺泡不断扩张;肠胃功能紊乱;甲状腺会分泌过多激素;皮肤会长色斑;甚至脑血管压力倍增,让人眩晕;等等。

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二百多种,很多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经常有人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导致血压过高,或者心脏病复发,最后不省人事。

人的情绪稳定了,身体就会安稳健康。

情绪的本质,其实是人体运转的一种投射。经常发脾气的人,他的身体运转机理一定有问题。这就好比有噪音的机器,往往都是因为某个零件出了问题一样。所以,经常出现不良情绪的人,要善于内观一下自己。

没有人能在痛苦和消极中成就事业。如果不能调整好心理状态,很多小问题都会被弄成大问题。

切记:控制住脾气的人,才能控制人生。当脾气来了,幸福就走了。

我们先看几对冤家的故事。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两人的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

王安石掌握了实权,司马光就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这时,皇帝询问王安石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居然对他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

正因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

后来,王安石因为强力推行改革,得罪了太多的人,皇帝只好将他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

这时很多人向皇帝告王安石的状。皇帝听信谗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去征求司马光的意见。

司马光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恳切地告诉皇帝:王安石疾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皇上不可听信谗言。

皇帝听完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

这就是:君子之争坦荡荡。

鲁迅和林语堂,两人经常互相指责,常常在报刊上争论。

但是这种指责、争论是对事不对人的,就像林语堂在《悼鲁迅》中所说:“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看完以上两则故事,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君子和小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君子风范是:只埋头做事和解决问题,不妄谈是非;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小人的特征是:不谈问题本身,却喜欢对人指手画脚;擅长针对人,善于人身攻击,却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君子是“和而不同”。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绝对敬重你的人格,事情之外还是朋友。

小人则“同而不和”。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内心对你一万个不认同,而且瞅准时机暗地里对你使坏。这是非常卑劣的人格。

小人最狠的一招是什么呢?他们在攻击一个人之前,会想方设法地先给这个人头上扣上一顶帽子,给他贴标签,从人品上和道德上先将这个人全部否定,这样这个人所有的解释都是苍白的。

所以,宁可得罪君子,不与小人为伍。

送给大家三句话:远离小人,远离是非。只解决问题,不妄议他人。尊重每一个愿意解决问题的人,包括你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