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洞悉本质

《孙子兵法》reference_book_ids":[7316124688327904268,7322279694294862910,7294566451459918884,7329735879654673470,7314151842571619347,7312743623664077835,6906422160835742728,7309380401452026942,7320068977068084250,6930888998395186184,7326760733440494654,7101249377091456030,7340844709461380158,7326760735420206142,7314151839287479335,6838936292718283790,7340854275637021758,7255238555826392118,7312743610770787354,7267090241087867904]}],"1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start_container_index":1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周易》reference_book_ids":[7316123650665483300,7337581059103525950,7107503072158419981,7340577597308275774,7337514901591559230,7316460614514117694,7337514909523004478,7337514990791822398,7337514907253886014,7078188293409475614,7329782912742591550,7298982705646013452,7294567284876512294,732981577908225951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七章洞悉本质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底层逻辑的不同。

底层逻辑,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特点,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结构,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那么,什么才是底层逻辑呢?

巴菲特说,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有一个好办法: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找出其中的底层逻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容易搞定其他领域的事。

底层逻辑就是事物运作的基本规律,就是老子说的“道”。

世界上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大千世界的知识浩如烟海,但是这些领域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事物越深挖,越往底层走越接近底层逻辑,而且越简单,因为底层逻辑就是规律。规律是不分行业的,它是一通百通的。

请记住,无论你在多么传统的行业,只要你能把本行业的底层逻辑搞懂了,就能看穿其他很多行业。知识和技能分领域,而规律和本质是不分领域的。

一旦掌握了事物的底层逻辑,就可以由一滴水而看到整个大海,由一棵树而看到整个森林,由一粒沙子而看到整个沙漠。一旦你拥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看穿各种事物的本质,可以在各个领域间自由穿梭。

巴菲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依然还参不透世界,那是因为你对自己的领域悟得还不够透。只要你能挖掘到本领域的底层逻辑,你就可以窥见世界的真相。

一个人掌握底层逻辑的表现,就是思维模式变得开放和健康。

有句话说,没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努力都是无效的。

同样的逻辑,没有健康的思维模式,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无效的。最健康的思维模式,就是四个字——辩证思考。什么是辩证思考呢?来看下面这个图: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真正的高手,其思维模式都像这幅太极图一样,这其中的一阴一阳指的是:他们非常善于抓住事物的两大矛盾,同时又能找到这两大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举几个例子:

什么叫爱?

就是用对方需要的方式表达你的好,而不是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强加于人。

什么叫沟通?

就是用对方的语言讲述你的道理,而不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道理。

什么叫辩论?

就是用对方的逻辑证明你的观点,而不是用自己的逻辑证明自己的观点。

什么叫好感?

就是让别人觉得他在你眼中有多么优秀,而不是自己证明自己有多优秀。

什么叫理解?

就是用对方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强调自我感受。

真正的高手,任何时候都善于洞察对方,比如对方的需要,对方的语言,对方的逻辑,对方的感受,对方的优秀,对方的立场,等等。

把“自己的价值”和“对方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道理”和“对方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逻辑”结合在一起,就是阴与阳的结合,就符合辩证法。

而如果我们生硬地把两个阳或者两个阴放在一起,就不叫辩证思考了。比如你跟人沟通的时候,只站在你的立场说自己的道理,这叫自顾自说;在社交的时候,拼命证明自己多么优秀,只能引起别人的戒备……这就没有了阴和阳的对立和统一。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这不叫辩证思考。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于阴与阳的不断转化中,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学会了辩证思考。比如“否极泰来,苦尽甘来”,“居安思危,居危思安”,“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福祸”,等等。

底层逻辑强大的表现,就是不再被知识束缚,可以超越知识。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李小龙在练习截拳道时有这样的感悟:“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失去的东西。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都应该被遗忘。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不要试图依靠外在的东西和技巧,只有消除了对知识和技能的依赖性,你才可能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主人,才能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虚空,流动。”

帮助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打开他的思维枷锁,帮他突破他的认知“监牢”,给他启示,帮他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对方答案,相当于剥夺了对方思考的权利。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找别人要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答案,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不会思考的人。

平庸的课堂,是老师不断地给学生提供答案,让学生不用思考。优秀的课堂,是老师不断地问学生问题,让学生思考,给出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方法是认知提升到一定阶段自己悟出来的,是靠实践逐渐摸索出来的。无论多么高明的老师或者成功人士,他们最多只能给你一个启示,真正的方法必须靠你自己去悟。

我们要努力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但最终我们应该洞察它们的本质,而不是执着于知识和技能本身,即不要执着于各种表象,而是要掌握住本质和规律,也就是那个“道”。

抓住底层规律,一切表象在你面前就像梦幻泡影。你对万事万物一目了然,洞若观火。

如果理解了思维的八种境界,你的思维会有很大的提升,因为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答案。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很多人遇到问题总是被别人带着走,人云亦云。

主见是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它来自在经验、学识基础上形成的逻辑判断能力。哪怕是一个人的偏见,依然是他的主见。

有主见的人,做事果敢,不犹豫。这是当今社会必备的素质。

正是因为有主见,才容易发现和自己主见不同的人。发现不同才能发现矛盾,有了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善于发现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才容易纠正自己的偏见和不足。那些能够接纳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已经值得称赞了。

明白自己的主见,又发现和自己主见不同的人,接下来该怎么办?有的人会排斥,而有的人却开始学别人的长处,在学习过程中又发现了自己的短处,于是顺势补上,这就是取长补短。

这看起来好像并不难,但是每个人都有一种对自己的天然认同感,人们并不是太容易发自内心地去改变自己。

当年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文化,主动穿汉服说汉话,迁都中原,甚至改姓,鼓励通婚,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大格局的人,中华文化才一脉相承。

既然懂得了取长补短的道理,接下来就是创造性运用了。我们经常提的创新,其实就是这一层思维的任务。在传统与创新、内在与外来、保守与改革的激荡碰撞中,往往会诞生新的事物。凡是能够尊重不同事物,并且大胆改变自己的人,一定会出创造性的成果。

思维能到这一层,已经算是人才了。

当你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时候,你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大道至简,事物总是先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这时你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心境已经截然不同。

再回到简单之后,你就参透了事物的本质。这时你再面对其他复杂而沉重的事物时,也往往都是举重若轻的。将复杂的事简单化,将简单化的事模式化,将模式化的事系统化,你将跳出人间各种琐事。

到了这一层,你已经不只关注道理和逻辑了。

所有的事情摆在你面前,你都能拿出最快、最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叫方法论。

从“道理”升级到“方法”,是理论的大升级。

一切道理到最后都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不能做到这一步跨越,是检验一个人是实干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的关键,毕竟现在实干家真的不多。

到了这一层,你看到的风景已截然不同。什么实干不实干,理论不理论,那都是世人给自己设的限。你拥有了直达本质的能力:一眼看透利弊,瞬间洞察人性,规律大势一目了然。

到了这一层,你已经不想再说一句多余的话,别人的高谈阔论在你眼里都不算什么,因为你可以洞察他们的心理,你无暇炫耀,也没闲心听人去说。

与此同时,世间所有事在你心中都非常透彻。你对事物的感知越来越精准,因为看透了规律和大势,所以你心如止水,知道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都会走。你看透了得失相生、福祸相依,面对世间大小事不过开怀一笑。

我们都如此渴望人生的精彩,到最后终于发现,最完美的人生结局,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世界的浮华已经和你无关,你成了一个晶莹通透的人。

在古希腊神话里,人类原本是男女同体的,由于神灵的惩罚,人类才被分成了两性。

于是这个世界被两种力量统辖着,一种是男性的阳刚,一种是女性的阴柔。而社会上也统分为两种思维,一种是男性思维,另一种是女性思维。

男性思维是人在低安全感(应激状态)时下意识会采用的思维方式,那是因为男人的生活多处于这种状态;女性思维是人在高安全感(自然状态)时下意识会采用的思维方式,那是因为女人的生活多处于这种状态。但是,当女人处于应激状态的时候,她们也会使用男性思维,比如职场上咄咄逼人的女性。同样,当男人处于自然状态的时候他也会使用女性思维,比如酒桌上喋喋不休的男人。

作为适合应激状态的男性思维,其语言模式具有如下特征:抽象概括、做出评价、解决问题、探求动机、预测未来、建立因果、推理总结、防御否定、目的优先、结果导向、以客观为标准。

作为适合自然状态的女性思维,其语言模式具有如下特征:具体细致、表达感受、描述问题、关注过去、对照眼前、罗列现象、就事论事、开放肯定、忘却目的、活在当下、以自我为标准。

但是这两种思维并不是对立不可调和的,比如在没有冲突(或者灵感)的时候,应使用女性思维,这样至少可以气氛友好;而在有冲突(或者灵感)的时候,应使用男性思维,这样才能确保优势。因此,男性思维适合解决问题和矛盾,女性思维适合处理人际关系。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厉害的人往往都能在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切换自如。

大部分人相信坚毅和理性是男性的特质,而敏感和爱好和平是女性的特质,然而现实中很多优秀的人都是“雌雄同体”——他们兼具这些特质。

而一个非常世俗的矛盾是:当大众发现某个人同时拥有了这些品质时,就会无法接受,甚至觉得这个人与社会格格不入。比如,“这个女人真豪爽”或者“这个男人太细腻”。

这种只从生理角度把人粗暴地分为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是很低级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了很多矛盾和冲突。

很多美好的品质,并非是男人或女人独有的。

每个人都应该像女人一样爱自己,温柔地对待生活;同时又要像男人一样面对这个世界,坚忍地应对生活。

男人吸引女人,往往是阳刚附带的温柔和细心。女人迷倒男人,往往是温柔之外的独立和坚强。所以爱情发展到极致,必是“雌雄同体”。

最优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体”的,既富有本性别的鲜明特征,又巧妙地糅进了另一性别的优点。大自然仿佛要通过他们来显示自己的最高目的——阴与阳的统一。他们用更加全面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然后变得越来越平和。

“高手性非异也,自成阴阳。”“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能在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之间自如切换的人,自然能集男人优势和女人优势于一身,日趋圆满。

如今,很多人都有着很多的痛苦:眼界和品位越来越高,能力和实力却徘徊不前,于是各种错位和纠结便产生了。

仔细想想,在我们周围总能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的眼界很高、品位很高,非常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向往什么,谈论起这些事来手舞足蹈,对各种新鲜事物评头论足,但是一回到现实里,就好像一朵白云撞在地上,落差感太大了……

一个人的品位,是由他所在的“圈子”和环境决定的。如今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各种事物在人面前穿梭往来,让人眼花缭乱。于是人开始竭力把自己挂靠在富丽堂皇的东西上,以显示自己的卓越和不同。而在互相攀比之下,人的品位被拔得越来越高,甚至“高耸入云”。

而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由他的内在因素形成的,既包括与生俱来的部分,也包括后天努力的部分,总之这取决于自身。

当一个人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品位的时候,他会认为知己难求,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于是孤芳自赏,然后郁郁寡欢,甚至觉得非常痛苦,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

如今,人口流动越来越通畅,不同地区、不同出身、不同学历、不同身份的人被糅合到了一起,人们有太多机会跨越到另一个地区了。有些人接触的人和事的层次比较高,眼界和品位获得了质的提升,但却陷入了眼高手低的困境中。他们特别善于欣赏和指点别人,但不善于自我剖析和提升,他们很清楚自己要向世界索取什么,却没有想过要为世界创造什么。

一个人的品位想获得提升,真的很容易。只要把他放在某个“高端”的环境里,熏陶一两年,他的欣赏水平和眼界很快就能提升上去了。而一个人的能力要想获得提升,外界环境只能起辅助的作用。他必须认清现实,并且力求改变现实,这需要决心、耐性和行动力。

品位近似于人的梦想,而能力决定了人改变现实的界限。所谓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人的能力跟品位差距太大了。

况且,很多人的梦想也称不上是真正的梦想,只是一种欲望而已。所有脱离了能力的梦想,都只能是一种欲望。最悲哀的是,有时人们标榜的品位不一定是自己的,很可能都是在追求和模仿别人,然后强加于自己。品位成了一种标榜自己的工具。

这个世界设定了很多规则,让人的品位在天上飞,能力在地上跑。比如在现代金融制度下,人可以提前消费,没钱可以借钱,房子可以分期,开公司可以贷款,创业可以融资,搞项目可以众筹……似乎眼前摆满了钱,让人们去花,于是人们提前住上了豪宅、开上了豪车、当上了金领,过上了土豪一般的生活。

这让很多人忘乎所以,以为美好的生活可以轻而易举地到手,但如果不能认识到其中的问题,不去脚踏实地地奋斗,他们很快就会面临困境。

把你花在想入非非上的时间,抽出来用在脚踏实地的努力上,给自己做一个定位,看看自己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有价值的事。所有的改变一定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

当发现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的时候,考虑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我该做什么事,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那些品位越高的人,最典型的表现是要求越来越高。而那些能力越高的人,最典型的表现是责任心越来越强。

我们总是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向往上,很少考虑如何提高自己改变世界的能力。但推动这个世界进步的不是品位,而是能力。

最后再打一个比方:能力是土壤,品位是盛开在上面的花朵。想让花儿开得更鲜艳,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土壤施肥或者浇水。

计划写得再漂亮,遇到环境变动便失去意义,有没有实时应变的能力才是重点。

以前的世界变化没这么快,所以我们做事一般采用“线性思维”,即一切都是连续性的、可预测的,所以只要做好一切规划和打算,就能打有准备之仗。

而当今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事情都是突变的、不可预测的,机会的存留时间、企业的寿命、产品的生命周期、争夺的时间窗口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短。

于是我们就不得不采用一种“断点思维”,它和“线性思维”的逻辑区别很大。

所谓断点思维,就是牢牢坚守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观等,总之是一种价值聚焦,然后以不变应万变。

有时候最好的准备就是没有准备,因为准备的成本太高,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无用的。

《孙子兵法》里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所以善于做计划的人,永远比不过善于应对变化的人,即:进化大于计划。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能够根据外界变化而适时调整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未来的事情更多都是偶发性的,是不可预测的,是呈现断点式发展的,而不是线性的。

未来,“意识”比“经验”要重要得多,意识是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等各种因素聚合形成的一种感知能力,它能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出当下最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