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怎样在股市中淘金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reference_book_ids\":[7152383275921574942,6964250324005555207]}],\"19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19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quote_content\":\"《战胜华尔街》reference_book_ids\":[696425032400555521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投资股票能挣钱吗?这要看你如何选股了。曾有一位叫StewartHorejsi的美国股民,花94300美元买了巴菲特公司的股票,一直到今天还没卖,涨了11664倍。你知道这些股票今天的价值是多少吗?11亿美元!

在炒股方面,笔者一直遵循世界顶级大师的投资理念。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大师呀!成功者的赚钱道路你不走,难道你非要沿着失败者的足迹去赔钱?

有史以来炒股最厉害的,当属巴菲特,没有之一。他就一再告诫自己:保住本金比赚钱更重要。

股票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而获取收益的前提就是避免一切风险。如果误入圈套,连本金都没了,那么赢利就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确保资金安全呢?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控制意识,掌握娴熟的陷阱规避技巧,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很多投资人的眼中,股市是个风险之地,但在股神巴菲特看来,股市是“没有风险的”。他说:“我很重视确定性,如果你这样做了,风险因素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股市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

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巴菲特一直坚持“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或叫规避市场风险投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非股市近期股价波动之上的,他更关注企业本身,而非股票价格。

巴菲特此理论的基点是:只要社会和市场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面发展,在此前提下,就选择长期投资的方式。长期投资主要关注所选择的具体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近年经济状况的满意度(主要是连续的年度收益率)是好的,属于绩优企业就可以集中的、长期的投资,这样会降低风险,获得较佳的收益,即接近零风险投资。

在很多现代投资理论中,风险被界定为股价的波动性。但巴菲特从来不这样看,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如果股价大幅下跌,他会认为这是自己多赚钱的机遇。股价的大幅下跌,实际上降低了巴菲特投资的风险而非增加了风险。巴菲特说:“作为企业所有者——我们认为作为股票持有者也是这样,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实在有失水准,以至于近乎无稽之谈。”

巴菲特对风险有自己的看法,他这样给风险下定义:风险是受到损害或伤害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内在价值风险”的一项要素,而不是股票的价格行为。巴菲特说,真正的风险是投资的税后收益是否“将给他(投资者)带来至少与他开始投资时一样的购买力,还要加上原始投资股本所能带来的利息收益”。巴菲特认为,损害或伤害来源于对四项主要要素的错误判断,而这四项要素将决定投资者投资的未来利润,外加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税收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巴菲特强调,要想使原始投资股本能够产生高额回报,就必须牢记如下四项基本要素:1.企业长期经济特征是否可以肯定地被给予评估。2.管理层是否可以肯定地被给予评估;在具体评估时,不仅要评估企业实现其全部潜能的能力,而且要评估企业使用其现金流通量的能力。3.管理层品质是否可以被充分信赖。保持渠道畅通,使收益得以从企业转入到股民手中而不是被据为己有。4.企业的购入价。巴菲特认为,如果风险与投资时间阶段密切相关,那投资者就进入了一桩风险买卖。预测股票短期内涨落的成功机会不会比掷硬币预测的结果好到哪儿去,如果投资者想这样做,那就至少会有一半时间输掉。但是,如果投资者延伸自己的时间段至几年,并假设刚开始的购买就是明智的,那么卷入危险交易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让我分析今天清早买入可口可乐股票,而明天上午就将其卖出的风险,我会说这是一桩非常有风险的交易。”但是,按巴菲特的思维逻辑,如果今天清早购买可口可乐股并且持股10年,这桩投资就是零风险的。

虽然股市的风险无处不在,但投资者只要掌握了避险技巧,是能够避免的。在具体操作中,投资者应该怎样避免投资风险呢?让我们来听一听风险规避大师巴菲特的忠告。

第一,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股票进行投资。这是巴菲特投资操作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做到。原因有二:1.很多投资者在具体实践中必然会带有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所以缺乏足够的客观性。表面上看,他购买某只个股似乎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但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这些理由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问题,根本经不住推敲。2.面对突如其来的行情,没有一定心理准备的投资者往往经不起诱惑,匆忙参战。

美国投资专家米切尔·西维就这样说过:“当我们谈到通过风险投资来赚钱的时候,可能你会认为最重要的个人品质是大胆和勇气,那你就错了。很明显,对于一个想成为赚钱高手的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在于约束自己。”可见,避免风险,是投资获利的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高价狂潮,投资者必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而这种平和心态的基础就是对自己投资的了解和自信。

第二,做中长线投资。中长线投资符合经济和股市发展规律。实践也证明,中长线投资的收益要比短线投资大得多。盲目追涨杀跌的弊端,首先是要多交手续费;其次,追涨不一定能获利,而杀跌则亏损是必然的。追涨杀跌的结果,只能是一场空忙,甚至严重亏损。

第三,不要把所有资金全部投在一只股票上,应该给自己留有十次以上的机会。人不是神,不可能不犯错,但不能没有纠错的机会。靠打探消息一次性买入,这是一种危险的投资。

第四,购买绩优成长股。购买绩优、具有成长性的个股,避免业绩差又无发展潜力而遭市场冷落的个股。买入绩优、有发展潜力、调整比较充分的个股,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取较丰厚的回报,就算一旦被套,解套获利之日也是指日可待。反之,买了那些业绩差、无发展潜力又处于高位的个股,就有可能长期被套而难以翻身。有效回避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购买绩优成长股。当然,这里有购买时机和购买价格的选择问题,如果在不适当的时机以不适当的价格买入,则很难回避短期风险。

第五,看准时机,及时退出。即选择大市、个股调整比较充分的时机入市,避免大市和个股见顶回调的风险。大市和个股的走势是波浪式前进的,正如大海的波浪有波谷和波峰一样,大市和个股的走势也有底部和顶部之分。当大市和个股在一段时间里有较大升幅时,就算没有政策的干预或其他重大利空,技术上的调整也是必要的。通常而言,升幅越大,其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当大市和个股上升到顶部时,及时抛出股票,就可以避免大市和个股见顶回调的风险;而当大市和个股调整比较充分之后入市,风险也就降低了。所以,在营业厅很冷清时买进,投资者可轻松自如地挑选便宜好货;而当营业厅挤得水泄不通时,虽然牛气冲天,市场一片看好,人们争相买进,但你一定要果断出手,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而且还可以避免高处不胜寒的风险。

第六,凡事要有度,满仓是大忌。普通投资者的资金有限,在牛市中,一旦满仓,很多机遇就会擦肩而过,干着急也没有办法;在熊市中,满仓更是要不得的。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时候,买股票之前都要盘算好买进的理由,并且计算好出货的目标,千万不可以盲目地进去买,然后盲目地等待上涨,再盲目地被套牢。正确的做法是,在购买股票时,首先详细分析每种股票价位变动的历史数据,从中了解其循环变动的规律,了解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掌握其发展趋势;其次,在购买股票前,要对有关投资对象认真分析,即某企业或公司的财务报告,研究它现在的经营情况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况趋势。假如选择能保持收益持续增长、发展计划切实可行的企业当做股票投资对象,而和那些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资距离,就能较好地防范投资风险。最后,假如能深入分析有关企业或公司的经营材料,并不为表面现象所动,看出它的破绽及隐患,并做出冷静的判断,风险就能较好的回避。

就像大海里必然有风浪一样,股市中也必然有风险。股票和风险是孪生子,只要股票存在,风险就必然存在。不正视风险的存在是盲目的,因为有风险的存在便裹足不前也是可笑的。我们不能由于大海里有风浪就远离大海,同样,我们不能由于股市里有风险就排斥股市。通常而言,股市风险的存在并不一定就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只要投资者认识、正视、防范风险,风险就可能避免。危险的是那些没有风险意识的投资者,那些没有规避风险经验的投资者,他们盲目入市,草率投资,跟风赶潮,追涨杀跌,最后必然在股市中碰得头破血流。

巴菲特强烈的风险意识,是其投资安全的重要保证。他曾说:“我决不会丢掉我所熟悉的投资策略,尽管这方法现在很难在股市上赚到大钱;但我不会去采用自己不了解的投资方法,这些方法未经理论验证过,反而有可能产生巨大亏损的风险。”大师的这句话,值得所有投资者细细品味。

以前没炒过股的人,对于下面说到的很多话,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会理解了也不会操作。其实跟随大师炒股最简单的一招,就是他买什么你就买什么,连研究都不用。比如当初他买中石油时,你也买入;他在买比亚迪时,你也跟进。在股票涨涨跌跌期间,不要天天去盯盘,即便偶尔大跌一下,你也要对自己说:跟着股神走,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巴菲特总结出了一套极为有效的黄金选股法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选股法则,就是选择那些暂时陷入困顿的优秀危机企业。

巴菲特认为,巨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优秀的企业被不寻常的环境所困,这时会导致这些企业的股票被错误地低估。当这些面临危机的优秀企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聪明的投资者就会大量买入。

1960年末,巴菲特在美国运通银行发生色拉油丑闻事件后,出资买下了该银行的股份;20世纪70年代,他又买下了GEICO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则买下了威尔斯·法哥银行。

巴菲特为何要买下这些在当时看来前景暗淡无光的企业呢?他牢记格雷厄姆所说的,市场上大多充斥着抢短线进出的投资者,而他们为的是眼前的利益。这就是说,如果某企业正处于经营的困境,那么在市场上,这家企业的股价就会下跌。格雷厄姆认为,这是投资者进场做长期投资的好时机。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巴菲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如果你在经营一家小型滑雪中心,而且已持续了30年,每年的净利大约是40万美元。在这期间,总是有几个年度生意特别好,年净利可达到70万美元。当然,假如遇上不下雪的年度,就没有任何收入。

面对这种状况,任何人都不会因为某年度没有下雪以致没有任何收入,就认为这个滑雪中心的价值比较低。因为人们知道这种气候上的循环变化虽然偶尔会让人望天兴叹,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个丰收的好年,这不过是事业经营免不了会碰到的起起落落罢了。也就是说,当投资者在衡量企业的价值时,必须把这些经营上所面临的各项变数加以全盘考量,这样才比较合理。

如果你的滑雪中心已是一家上市公司,那么对于市场上那些以短线进出为操作目的的投资者,会因为盈利的变动而对公司的价值做不同的评价和衡量,反映在股价上的情况就会是:该年度下雪营收大好时,股价将会被哄抬而上,反之,则股价会跌至谷底。

对企业而言,这种周期性的经营循环会时常发生。以电视公司和报社为例,它们主要的盈利来源是广告收入,而整体经济状况会影响广告费率,进而造成营业收入的变动。整体经济状况疲软,广告收入就会锐减,可想而知报社和电视公司营业收入必然会减少,反映在市场上的,就是上述公司的股价下跌。

在1990年的时候,美国广播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年度由于经济不景气,该公司宣布它1990年的净利大致和1989年的净利一样,而在此之前,市场上的看法认为该公司的每股盈余应该增长27%左右。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在6个月内,该公司股价从每股63.3美元跌落到每股38美元;跌幅约为40%(1995年,美国广播公司同意和迪斯尼公司合并,使美国广播公司的股价上涨至每股125美元,如果在1990年,某人以每股38美元买入该股,并在1995年以每股125美元的价格卖出,每股获利为87美元,换算成税前的年复利报酬,约为26%)。

银行业也会发生同样的状况,某年度利率的改变会影响银行的营业收入和获利;不动产市场的景气循环也会对银行界造成影响,经过一段时期的不景气,随之而起的可能是不动产业界的大幅扩张,但是全面性的经济不景气,对各银行的影响程度不一。对大型银行而言,如威尔斯·法哥,其所受冲击的程度,就远比地方型的小银行严重得多。

在整个商业体系和经济社会中,大型银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和成千上万的个人、企业有业务往来之外,这些大型银行对小型银行而言,也扮演资金融通的角色,实属银行中的银行。他们可以直接向美国财政部购买公债,再转售给其他银行或机构。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眼中,这些大型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心,一旦发生任何经营不善的问题,所波及的范围将会牵连甚广。因此,联邦储备银行会尽全力要求其他大型银行将经营不善的银行加以购并,以防风暴愈演愈烈。但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所有的银行都会多多少少地发生一些经营问题,此时,联邦储备银行可以做的就是放松银根(即货币供给),并尽可能协助大型银行正常营运。

大部分投资者并不清楚银行间彼此的借贷状况,事实上,联邦储备银行扮演着“融通窗口”的角色,允许其他银行以便宜的资金借款来协助自身营运。在寻常的营运时期,若有某家银行向联邦储备银行申请借贷资金过于频繁,就会受到相关银行法规限制。但是面临全国性的经济萧条,惟有联邦储备银行这个融通窗口是惟一一个可以协助并确保大型银行维持正常营运的地方。

虽然所有的企业都会在全面经济萧条时受到伤害,但是经营体质强韧的企业和不堪一击的企业却很容易在这场战役中分辨出来。在美国西岸,有一家财力雄厚、营运良好也最保守的银行,就是全美排行第七大的银行——威尔斯·法哥。在1990年和1991年,由于房地产的不景气,威尔斯银行在不动产贷放业务上出现13亿美元的账面损失,相当于每股净值53美元中的25美元。所谓账面损失,并不一定代表这些损失已经实现或者将来会发生,而是表示银行必须从净值里提存这笔金额,作为应付将来损失发生时的准备金。也就是说,万一这些损失已确定发生,就必须从每股净值中取出25美元来弥补,所以该银行的净值会从每股53美元减少为每股28美元。为了提存这些损失准备,几乎把该银行在1991年的盈余全数耗尽,导致当年该银行的净利只有2100万美元,约为每股盈余0.04美元。

因为威尔斯·法哥在1991年没有赚到多少钱,所以市场上立即对该银行的股价做出反应,从每股86美元跌到每股41.30美元,跌幅52%左右。巴菲特却买进该公司10%的股份约500万股,平均价格每股57.80美元。

巴菲特通过分析认为,威尔斯·法哥银行绝对是全美经营良好、获利最佳的银行之一,但是该银行在未上市市场的股价却远低于那些和威尔斯·法哥并列同级的银行。在加州有很多居民、企业和许多其他的中小型银行,而威尔斯·法哥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和其他的大型银行竞争,提供给上述居民、企业相关的金融服务,如存款、汽车贷款、房屋贷款等,或是对其他中小型银行做资金融通,通过以上服务来赚取收入。

威尔斯·法哥银行所遭受的损失并不如预期的那般严重。到了7年后的1997年,其股价已经上涨到每股270美元。巴菲特的这项投资,为他赚进了约24.6%的税前复利回报率。

威尔斯·法哥银行一直在业界扮演重要角色,是一家经营管理非常良好的公司,所以当其他经营不善的银行倒闭时,这家银行仍能屹立不倒。

总之,如果已经证实某家企业具有营运良好或者消费独占的特性,甚或两者兼具,就可以预期该企业一定可以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生存下去,一旦度过这个时期,将来的营运表现一定比过去更好。经济不景气对那些经营体质脆弱的企业是最难挨的考验,但经营良好的企业,在这场淘汰赛中,一旦情势有所改观,将会展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并扩大原有的市场占有率。

因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而引起股价的波动,事实上正好是那些以企业主的眼光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者的最佳投资时机。

在1996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巴菲特指出,市场下跌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入股票,所以是好消息。他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要像我们现金增长的速度一样不断想出更多的投资良机。因此,股市下跌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明显的好处。首先,它有助于降低我们整体收购企业的价格;其次,低迷的股市使我们下属的保险公司更容易以有吸引力的低价格买入卓越企业的股票,包括在我们已经拥有的份额基础上继续增持;最后,我们已经买入其股票的那些卓越企业,如可口可乐、富国银行,会不断回购公司自身的股票,这意味着,他们公司和我们这些股东会因为他们以更便宜的价格回购而受益。大体来说,伯克希尔公司和它的长期股东们从不断下跌的股票市场价格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对伯克希尔公司而言,市场下跌反而是重大利好消息。大多数人都是对别人都感兴趣的股票才感兴趣。但没有人对股票感兴趣时,才正是你应该对股票感兴趣的时候。越热门的股票越难赚到钱。只有股市极度低迷,整个经济界普遍悲观时,超级投资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在中国股市,使用这一条原则需要特别慎重,因为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倒闭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在具体操作时,建议至少要结合一条其他原则,这样会更稳妥些。

这方面,笔者操作的最典型案例,就是伊利股份。当三聚氰胺事件出现后,笔者认真分析了中国牛奶市场,坚定认为中国无论如何都会生存至少两家以上奶企。换言之,笔者认为伊利不管经历什么,都不会倒闭。于是,随着事件的逐步升级,股票价格一跌再跌,笔者从2008年8月份开始建仓,并在事件明朗化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的9月底10月初完成建仓,股票平均成本在8元多一点(底部6.45元),此后就一直就按兵不动。到了2010年10月前后,股票最高探到46元,笔者在40元以上全卖了,拿来开始创业,并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小有成就。该股谁若能有幸从底部购买,并持股到2013年10月出货,无论如何都会有10倍以上的投资收益。

在操作伊利股票时,笔者就是根据巴菲特所说的两个原则来坚定买入信心的:一是优秀企业陷入困境,二是行业发展有前景。有此两条,买得放心,涨得顺利,我们所要等待的,就是时间带给我们的丰厚回报。

华尔街最顶尖的成长型投资大师威廉·奥尼尔说:“其实我与大多数投资人一样,是从订阅一些有关股市投资的专业刊物开始,之后才正式踏入股市的。我发现这些刊物所介绍的投资方式并不十分有效,比如购买低价股票的策略,其实并不能降低风险。”

1956年,奥尼尔研究了一些股市成功人士的投资之道。他发现,当时柴弗斯基金(Dreyfus Fund)是一个相当小型的基金,其所管理的资金大约只有1500万美元,但在发起人杰克·柴弗斯的经营下,该基金的投资报酬率却是其他竞争对手的两倍。于是奥尼尔设法拿到该基金的季报,研究其投资方法。奥尼尔发现柴弗斯基金所投资的100种股票,其买进时机都是在该股票创新高价的时候。奥尼尔从这项研究中获得一项重大发现,那就是——要购买上涨潜力非凡的股票,不一定要选择价格已经跌到接近谷底的股票。有时,创新高价的股票前景可能更是无可限量。

于是,奥尼尔又花费很多时间研究了过去几年表现最优异的股票,以及这些股票启动前的共同特点。他不仅研究这些股票的本益比,还设计出一套观察个股表现的模式。

他把这套方法定义为一个模式,即CANSLIM。它是尚未发动大涨势的潜在优秀股票所独具的特质,充分理解这些特质,就有机会把握这些股票大涨之前的投资契机。

C——股票每季每股收益

奥尼尔研究发现,表现优异的股票在飙涨之前,其每股盈余通常要比前一年同期水准增加20%。但奥尼尔经常发现有很多投资人,甚至基金经理人,都会买一些每股季盈余与前一年同期水准相差无几的股票,其实这类股票基本欠缺上涨的动力。因此,奥尼尔选股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选择每股季盈余比前一年同季盈余要高出至少20%~50%的股票。

A——年度每股收益成长性

那些最值得购买的好股票,应在过去的几年间,每股收益年度复合成长率达25-50%,甚至100%以上。根据奥尼尔的统计,所有飙升股票在启动时的每股收益年度复合成长率平均为24%,中间值则是21%。一只好股票必须是年度每股收益成长与最近几季每股收益同步成长。因此,选股的第二条基本原则是,选择每股年盈余高于前一年水准的股票。

N——新业务、新管理层、股价新高

公司出现新气象,是股价大涨的前兆。它可能是一项促成营业收入增加及盈余加速成长的重要新商品或服务;或是过去数年内,公司管理层换上新血液;或发生一些与公司本身产业有关的事件。在1953年到1993年,美国股市能够大涨的股票超过95%出现这种情况。

大部分投资者都不敢买创出新高的股票,反而热衷于逢低抢进越跌越多的股票。根据奥尼尔的研究,在以前数次股市的行情循环里,创新高的股票更易于再创出高价。买进股票的最佳时机是在股票突破盘整期之初,但千万不要等到股价已涨过突破价5%~10%后,才蹒跚进场。如果股价走势能在盘整区中转强,并向上接近或穿越整理上限,则更值得投资。

聪明的投资者总会这样:买入一只大部分投资者刚开始都认为有些贵的股票,然后等待股票涨到让那些投资人都想买这只股票时,再卖出该股获利了结。

S——流通股本小

一般来说,股本较小的股票,相对更具大涨潜力。通常而言,股本小的股票流动性较差,股价波动情况会比较激烈,倾向于暴涨暴跌,但最具潜力的股票通常在这些中小型成长股上。过去40年,对所有飙升股的研究显示,95%公司的盈余成长及股价表现,最高峰均出现在实收股份少于2 500万股的公司中,流通股本越少越好,易于被大资金操纵,显然更易于大涨。

L——领导股

通常,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购买自己喜欢并熟悉的股票。但心仪的股票未必是当时市场最活跃的领导股,如果投资者只因习惯而投资这些股票,结局就无法预料了。记住,股市赢家的法则永远是:不买落后股,不买同情股,全心全意抓住领导股。当然,在使用此法前,首先要确认股票是在一个横向底部形态,而且股价向上突破后上升尚未超过5%~10%,以避免追进一只涨得过高的股票。

具体到相对强弱度指数RSI,领导股通常不小于70,在1953年至1993年间,每年股价表现最好的500只美国上市股票,在真正大涨之时的平均RSI为87。股市中马太效应特别明显,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是永恒的规律,一旦大盘跌势结束,最先反弹回升创新高的股票,几乎肯定是领导股。因此,投资者除非按兵不动,要买就应该去买领导股。

I——有大机构关照

一般来说,股票需求必须扩大到相当程度,才能刺激股票供给需求,而最大的股票需求来自大投资机构。但一只股票若是赢得太多投资机构的关照,将会出现大投资机构争相抢进、买过头的现象,一旦公司或大盘出现这种情况,届时竞相卖出的压力将是非常可怕的。

光清楚有多少大投资机构买进某一只股票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了解操作水准较佳的大投资机构的持股多少。最适合投资者买进的股票,应是当前数家大投资机构所认同的业绩良好的股票。

M——大市走向

投资者可以根据前6项标准选择一批股票,但一旦看错大盘,这些股票约有七八成将随势沉落,惨遭损失而出场。因此,投资者必须有一套简易而有效的方法来判断大盘处于多头行情还是空头行情。研判大盘走向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股市每日价格与成交量的变化。

通常来说,市场头部形态的出现,会有如下几种形式:1.市场上涨到一个新高度,但成交量较低,说明在这个价格高度股票的需求量不大,此上涨易受挫,不具可持续性;2.成交量猛冲几天,但等到每次收盘之后,却发现股票指数几乎没涨或很少上涨;3.原来发动牛市的领涨股票,开始突破下跌;4.ADL指标(每天上涨股票家数和下跌股票家数的差值),如股票指数平均线发生背驰;5.银行加息。

在股市中,完全符合上述原则的股票仅占少数,而其中也只有2%的股票可成为飙升股,但有的涨幅能超过一倍,足以弥补由于选股不当造成的损失。投资者所要做的是,买进选中的股票,订下准备止损的价位,比如设定7%~8%为止损底线。

奥尼尔比较偏好圆弧形底、双底及长时间横盘后创新高的股票,此类股票成为黑马的可能性更大。

奥尼尔对股票的买卖时机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35条买卖准则来指导自己的操作行为。

1.买对股票就已为卖出成功奠定了一半的基础。投资者若在适当时机买进刚从形态中向上突破的股票,而且在不超过买点太高的价位追进或加码,多半可以不受日后修正拉升所影响。因为真正会飙涨的股票,很少会回落到正确买点的8%之下。

2.在买进股票之后,要仔细研判多头行情里出现的大卖单。这些大卖单可能很短暂、很不一致地出现,而且与以往的成交量相比也不算太大。但最强的股票此时可能出现一周或数周较强卖压,应当从全盘来看每日股价与成交量的变化,不要被正常拉升吓出持股。

3.股票若从底部向上冲出之后,某一天股价收盘涨幅较前几天快速,这时必须加倍小心。一般来说,这是已经到达或非常接近顶点的迹象。

4.行情的最顶点,常常发生在成交量最大的那一天。

5.若股票向上疾奔2~3周(8~12个交易日),赶紧卖掉股票。这就是所谓的攀顶(喷出)走势。

6.若因股票分割(比较接近股票大幅除权)而大幅上涨1~2周(一般上涨25%~30%,有时可达50%),就可以卖掉。若股票从形态中向上突破,又宣布要股票分割,就应该卖出此股票了。

7.大户应在市场买主愿意接受股票时卖出持股。因此,若股价涨起而这时好消息也已发布出来,要开始考虑卖出。

8.低量新高意味着股票需求暂时褪去,卖压可能马上紧接而来。

9.股票涨高之后,若是量很大,但却不再涨了,可能是有大户在开始出货。

10.在股价顶部,好几天日线都出现上影线(连续多天收盘于最低价)。

11.当行情变得火热,人人都认为股票还会再涨时,要赶快卖掉。

当所有人都很乐观,开始鼓吹亲朋好友买股票时,其实这些人只能嘴上煽动他人,自己却无法再将行情向上推升,此时最好赶快卖掉股票。相反,当别人对行情没把握时买入股票,然后在大家一股脑看好行情时就可获利入袋。

12.若股票从底部快速涨升一段后,出现跳空涨升,表示行情可能已经接近顶点。

13.若一只股票崩落数天还未能反弹,就要果断卖掉此股。

14.若股票以几周时间向上推升一段,后来却全部跌光涨幅,建议卖掉此股。

15.季盈余的成长速度如果明显减慢或连续一季衰退,说明情况不妙,应当卖出。

16.若同类股中另一重要标的走得很差,就应当考虑卖出此股。

17.小心只因谣言或坏消息而卖出股票,它们一般只能造成短线冲击,而谣言时常是用来清洗余额的幌子。

18.避免在相对低价区域卖股,比如价格低于主要价格支撑区。

19.如果没在涨升阶段提早卖出股票,也要在初跌时杀出。第一次下跌后,一些股票会出现反弹行情。

20.一只股票从高点回落8%左右时,有时可以检查该股票此一小波的涨升、顶点、拉回来判断行情是否已经结束,或只是一个正常8%~12%的修正。若是从高点大幅回落12%~15%,此时就应该考虑卖出该股。

21.若一只股票已经涨了一段,突然出现涨升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可以考虑卖出。当然,此时还需要配合其他指标发出卖出信号来进行佐证。

22.当看到高点附近出现大量卖出,下一次的回升则显示量能萎缩、价涨势弱,或只持续几天,应该在弱势反弹的第二、三天就卖出此股。这是趋势线及支撑区在跌破之前的最后一次卖出良机。

23.若周末股价以大成交量收在主要趋势线之下,或跌落在主要价格支撑区,卖掉此股是明智的选择。

24.在股票开始跌势时,价格上涨的天数会少于下跌的天数。

25.静待大盘扭转点的第二次确认,不可因股价变得便宜了就急着买回。

26.从上次错误的卖出经验中学习。把过去的买卖点绘在图上,当成自己的检讨分析。

27.在股票明显卖出以前尽快出清。在跌破主要支撑价位之后再卖股,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这时,停损卖压齐出,行情反而可能反弹起来让空头出手。

28.若股价到达股价轨道上限,应该卖出股票(轨道上下限各以连接股价最高及最低点而成)。股价冲过轨道上限通常适合卖股。

29.当股票从底部三、四段涨升并整理再创新高后,应当卖出。因为股票市场里的第三次涨升,每个人都可以预见,行情恐怕也就很有限。

30.从松散的形态中涨起来并不可靠,应在创新高时卖出股票。

31.股票的形态若很弱,多数的日股价是在形态下半部,而且是在200天移动平均线之下,则应在该股创新高时卖出股票。

32.股票若以过去5年来的最大周量向下收低,应当卖出股票。

33.有些股票可在200天移动平均线上70%~100%时卖出。

34.一只股票在经过长期涨升之后,若是200天移动平均线开始向下转折,应考虑卖出。

35.当一只股票在刻度1-99的相对价格强度降到70之下时,应当卖掉此股。

江恩纵横投机市场45年,用自己创造的以数学及几何理论为基础的买卖方法,赚取了5000多万美元。要知道,当时的这个数字至少可相当于现在的10亿多美元!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投资大师,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是20世纪早期美国金融市场中响当当的名字,他所使用的分析技术与方法非常神秘,是根据古老数学、几何与星象学为基础的。

江恩的成功源于他的悟性与勤奋。在长期投资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的投资理论和方法,并写书传授于后人。1949年,江恩出版了他最后一本重要著作《在华尔街的45年》,此时江恩已是72岁高龄,他坦诚披露了自己纵横市场数十年的取胜之道。

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江恩,将他的买卖准则总结为以下12条。

第一条,根据单底、双底或三底型态入市买卖。

这个策略的意思可以表述为,市场之前的底部是重要的支持位,可入市吸纳。另外,当从前的顶部上破时,则阻力成为支持,当市价回落至该顶部水平或稍低于该水平时,都是重要的买入时机。

与之相反,当市场到达之前的顶部,并出现单顶、双顶以至三顶,都是卖出的时机。另外,当市价下破从前的顶部,之后反弹回该从前顶部的水平,都是卖出的时机。不过投资者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市场出现第4个底或第4个顶时,那就不再是吸纳或沽空的时机。根据江恩的经验,市场4次到顶而上破,或4次到底而下破的机会非常大。投资者在入市进行买卖时,要牢记设止损,不知怎么止损就不应入市。止损盘通常根据双顶或三顶幅度而设于这些顶部之上。

第二条,依据百分比进行买卖。

江恩表示,投资者应顺势而为,把握两种入市买卖方法:一是如果市况在高位回吐50%,是一个买入点;二是如果市况在低位上升50%,是一个卖出点。

另外,一个市场顶部或底部的百分比水平,常常会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持或阻力位,下面几个百分比水平值得特别留意:①3%~5%;②10%~12%:③20%~25%;④33%~37%;⑤45%~50%;⑥62%~67%;⑦72%~78%;⑧85%~87%。江恩表示,在众多百分比之中,50%、100%以及100%的倍数都是市场重要的支持或阻力位。

第三条,调整3周之后再入市。

在设计第三条买卖策略时,江恩对金融市场做了非常广泛的统计,他把市场反弹或调整的买卖总结为如下两点:一是当市场主流趋势向上时,如果市价出现3周的调整,就是一个买入的好时机;二是当市场的主流趋势向下时,如果市价出现3周的反弹,就是卖出的好时机。

当市场逆趋势出现调整或反弹时,江恩认为在下面这些时间必须留意市势的发展:一是市场上升或下跌超过30天时,下一个需要留意见顶或见底的时间应为6-7星期;二是市场反弹或调整超过45-49天时,下一个需要留意的时间应为60-65天。根据江恩的经验,60-65天为一个逆市反弹或调整的最大平均时间幅度。

第四条,市场分段运行。

在升市中,市场一般会分为3段甚至4段上升。在一个下跌趋势中,市场亦会分3段甚至4段下跌。

江恩的此条买卖规则的含义是,当上升趋势开始时,永远不要以为市场只有一浪上升就会见顶,一般会上升—调整—上升—调整,然后再上升一次才可能走完整个趋势;反之,在下跌的趋势中也同样。

江恩对市场走势的看法,和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看法非常接近。波浪理论认为,在一个上升的推动图中有5个浪,其中,有3次顺流的上升,2次逆流的调整。

在这一点上,江恩和艾略特的观察,可以互相印证。不过,对于一个趋势中究竟应该有多少段浪,江恩的看法则似乎没有艾略特那样硬性规定下来,江恩认为在某些市场趋势中,可能会出现4段浪。

到底应该如何去处理江恩和艾略特之间的不同看法呢?通常认为有如下三种可能:1.所多出的一段浪可能是低一级不规则浪的b浪;2.所多出的一段浪可能是形态较突出的延伸浪中的一个;3.所多出的一段浪可能是调整浪中的不规则b浪。

第五条,利用5~7点波动买卖。

江恩对市场运行的研究,其中有一个重点是基于数字学之上的。这里说的数字学,是一套研究不同数字含义的学问。对江恩来说,市场运行到某个阶段,也就是说市场到达某一个数字阶段,就会出现一定的波动。

江恩的第五条买卖规则重点有四点:1.如果趋势上升,那么当市场出现5—7点的调整时,就可以趁低吸纳。一般情况下,市场调整不会超过9~10点。2.如果趋势向下,那么当市场出现5~7点的反弹时,就可趁高卖出。3.在某些情况下,10~12点的反弹或调整,也是入市机会。4.如果市场由顶部或底部反弹或调整18~21水平时,投资者就要留意市场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市势逆转。

江恩的买卖策略具有普遍的应用意义,他并没有特别指明是什么股票或哪一种金融工具,也没有特别指出是哪一种程度的波幅。因此,他的着眼点乃是市场运行的数字,这种分析金融市场的方法非常特别。

第六条,观察市场的成交量。

除市场走势的趋势、形态及各种比率外,江恩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市场的成交量方面,以配合其他买卖规则的应用。

江恩表示,经常研究市场每月及每周的成交量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市场成交量的目的是帮助决定趋势的转变。利用成交量的纪录以决定市场的走势,基本以如下两条规则为主:1.当市场接近顶部时,成交量通常会迅速大增。其理由是:当投资者蜂拥入市时,大户或内幕人士则大手派发出货,造成市场成交量大增,当有力人士派货完毕后,坏消息浮现,亦是市场见顶的时候。因此,大成交量经常伴着市场顶部出现。2.当市场一直下跌,而成交量逐渐缩减时,则表示市场抛售力量已近尾声,投资者套现的活动已近完成,市场底部随之出现,反弹更是指日可待。

在利用成交量分析市场趋势逆转时,结合应用下面两点规则,可以收到良好效果:1.时间周期——成交量的分析必须配合市场的时间周期,否则收效减弱。2.支持及阻力位——当市场到达重要支持阻力位,而成交量的表现配合见顶或见底状态时,市势逆转的机会就会增加。

第七条,掌握市场转势的时间。

江恩认为,要掌握市场转势的时间,除了留意一年里有多个可能出现转势的时间外,还须留意一个市场趋势所运行的日数。基于对数字学的认识,江恩认为市场的趋势是根据数字的阶段运行的,当市场趋势运行至某个日数阶段,可能出现转势。下面列出来的数字,就是江恩认为有机会出现转势的天数:①7~12天;②18~21天;③28~31天;④42~49天; ⑤57~65天;⑥85~92天;⑦112~120天;⑧150~157天;⑨175~185天。

江恩理论分析最引入入胜的地方,就是他对市场重要顶部或底部所预测的时间都十分准确。对所预测的顶底时间,江恩在图表分析上下了不少功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三种重要的方法,很值得投资者加以参考。

①将市场数十年来的走势进行系统统计,研究市场重要的顶部及底部出现的月份,投资者就可以知道市场的顶部及底部会常在哪一个月出现。他特别指出,将趋势所运行的时间与统计的月份做一个比较,市场顶部及底部的时间就容易掌握。

②市场的重要顶部及底部周年的纪念日是必须密切留意的。在他的研究里,市场出现转势,经常会在历史性高低位的月份出现。纪念日的意义是,市场经过重要顶部或底部后的一年、二年,甚至十年,都是重要的时间周期,值得投资者留意。

③重要消息的日子,当某些市场消息入市而引致市场大幅波动。例如,战争、金融危机、贬值等,这些日期的周年都要特别留意。另外,分析者要特别留意消息入市时的价位水平,这些水平通常是市场的重要支持或阻力位水平。

第八条,市场创新高是买入时机,创新低则是卖出时机。

第一,当市价开创新高,表示市势向上,可以追买。

第二,当市价下破新低,表示市势向下,可以追卖。

不过,在应用上面的简单策略前,必须留意时间因素,特别要注意:1.由从前顶部到底部的时间;2.由从前底部到底部的时间;3.重要顶部到重要底部的时间;4.由重要底部到重要顶部的时间。

江恩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市场若创新高或新低,表示趋势未完,投资者可以估计市场下一个转势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从上文所述的数字学而计算。如果所预测者为顶部,则可从顶与顶之间的日数或底与顶之间的日数配合分析;相反,如果所预期者为底部,则可从底与底之间及顶与底之间的日数配合分析,如果两者都到达第三的日数,则转势的机会便会大增。此外,市场顶与顶及底与顶之间的时间比率,比如,1倍、1.5倍、2倍等,也顺理成章成为计算市场下一个重要转势点的依据。

第九条,趋势逆转的分析。

根据对市场趋势的研究,江恩表示,在一个趋势逆转之前,在图表形态及时间周期上都是有迹可寻的。

在时间周期方面,江恩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特别留意:1.市场假期——市场的趋势逆转,常常会刚刚发生在假期的前后。2.周年纪念日——市场在重要顶部及底部的1周年、2周年、3周年、4周年或5周年之后的日子,经常会出现转势。3.趋势运行时间——在市场重要顶部或底部之后的15个月、22个月、34个月、42个月、48个月或49个月的时间,可能会出现市势逆转。

在价位形态方面,江恩则建议:1.升市——当市场处于升市时,表示市势逆转的第一个讯号。2.跌市——当市场处于跌市时,表示市势见底回升的机会十分大。

第十条,最安全入货点。

在市场获利,除了能够正确分析市场走势外,出入市的策略也是极为重要的。若出入市不得法,即使看对市仍不免招致损失。

江恩对于跟随趋势买卖,有以下忠告:1.当市势向上时,追买的价位永远不是太高。2.当市势向下时,追卖的价位永远不是太低。3.在投资时,别忘了使用止损盘以免招巨损。4.在顺势买卖,切忌逆势。5.在投资组合中,使用去弱留强的方法维持获利能力。

至于入市点怎样决定,江恩的方法十分传统:在趋势确认后才入市是最为安全的。

他表示,在市势向上时,市价见底回升,出现第一个反弹,之后会有调整,当市价无力破底而转头向上,上破第一次反弹高点时,就是最安全的买入点。止损位方面,则可设于调整浪底之下。

当市势向下时,市价见顶回落,出现第一次下跌,之后市价反弹,成为第二个较低的顶,当市价再下破第一次下跌的底部时,就是最安全的卖出点,止损位可设于第二个较低的顶部之上。

根据江恩的研究,在一个快速的趋势中,市价逆市反弹或调整,一般只会出现两天,这是一个判断市势的有效方法。

第十一条,快速市场的价位滚动。

对不同的市势,江恩进行过相当长时间的研究,不同的市势,大致可利用市场的动量来界定。换句话说,市价上升或下跌的速度,成为界定不同市势的准则。

江恩认为,如果市场是快速的,那么市价平均每天都会上升或下跌一点。如果市场平均以每天上升或下跌两点,则市场已超出正常速度,市势不会维持过久。这类的市场速度通常发生于升市中的短暂调整,或者是跌市中的短暂时间反弹。

在应用上面的原则时要特别注意:江恩所指的每天上升或下跌一点,“每天”的意思是日历的天数,而非市场交易日。

江恩对于各种市场走势的变化了如指掌,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察是:短暂的时间调整价位。

投资者通常会以为,当市场的升势到达超买阶段,市场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消化市场的技术状态。不过,江恩表示,如果市场在短促的时间内大幅下跌,也可以消化整个市场的超买技术状态。江恩的意思可以简单表述为——时间和价位的影响可以互相转换。当市场处在一个超买阶段,就要进行调整,如果调整的幅度很小,那么调整所用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反之,如果市场调整的幅度很大,那么所需要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1987年的美国股灾,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大幅下跌了50%,此已调整完数年来的上升升幅,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第十二条,关注波动法则。

江恩波动法则与共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队德国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一座桥,结果竟然将桥踩塌了。就桥梁本身的负载能力来说,远远大过这队德国士兵的重量,但是,因为这些士兵步调整齐、节奏一致,结果大桥在这种齐力的作用下而倒塌,这就是共振作用。

共振效应多应用于音响领域,当短频率与长频率出现倍数的关系时,就会产生共振。而江恩的思路是:市场的波动率或内在周期性因素,来自市场时间与价位的倍数关系。当市场的内在波动频率与外来市场推动力量的频率产生倍数关系时,市场就会出现共振关系,让市场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巨大作用。

回顾历史走势可以发现,股票走势经常大起大伏,一旦从低位启动,产生向上突破,股价就会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向上;而一旦从高位产生向下突破,股价又如决堤的江水一泻千里。这就是共振作用在股市中的具体反映。

共振可以产生一种势,而这种势一旦产生,向上向下的威力都会非常大。它能引发人们的情绪和操作行为,产生一边倒的情况。向上时,投资者情绪高昂,蜂拥入市;向下时,恐慌情绪蔓延,股价一泻千里,江恩称之为价格崩溃。

因此,股票投资者应对共振现象充分留意。下列情况将可能引发共振现象: ①当长期投资者、中期投资者、短期投资者在同一时间点,进行方向相同的买入或卖出操作时,将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共振;②当时间周期中的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交汇到同一个时间点且方向相同时,将产生向上或向下共振的时间点; ③当长期移动平均线、中期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交汇到同一价位点且方向相同时,将产生向上或向下共振的价位点;④当K线系统、均线系统、成交量KDJ指标、MACD指标、布林线指标等多种技术指标均发出买入或卖出信号时,将产生技术分析指标的共振点;⑤当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等多种政策方面一致时,将产生政策面的共振点:⑥当基本面和技术面方向一致时,将产生极大的共振点;⑦当某一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经营情况、管理情况、财务情况、周期情况方向一致时,将产生这一上市公司的共振点。

共振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发生,而是有条件的。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可以产生共振;当条件不满足时,共振就不会发生;当部分条件满足时,也会产生共振,但作用相对较小。

共振的条件满足得越多,共振的威力就会越大。很多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多条件,但共振并没有发生,这可以理解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若无关键条件,共振将无法产生,在这一点上江恩特别强调自然的力量。

每年农历8月18日钱塘江会发生大潮,这是由月亮的引力造成的。而只有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处于同一直线时,这种大潮才会发生,这也是一种共振。既然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可以引起大潮,那么它们的位置是否也可以影响人们的操作情绪和行为呢?江恩的回答是肯定的。

总而言之,共振是使股价产生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投资者可以从短期频率、中期频率和长期频率以及其倍数的关系去考虑。

江恩还表示,市场的外来因素由大自然循环及地球季节变化的时间循环而来。共振是一种合力,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多种力量向同一方向推动的力量。投资者一旦找到这个点,就能有效规避风险,获得丰厚利润。

在各种不同场合,个股专家彼得·林奇都力所能及地给股票投资者提供了很多专业忠告。他认为,个人投资者虽然不专业,但是有着专业投资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他给出的忠告,并非像某些股评家一般张口就来,都是他多年经验积累、深思熟虑的结果。

总结彼得·林奇的诸多忠告,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在这里我们将之简化为“四个不”,希望这些金玉良言能够帮助在股市中正在跋涉的投资者以警醒,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不会在利益的推动下忽视陷阱的存在。需要声明一点的是,股票市场和其他传统市场有着根本的不同,林奇的忠告仅仅是针对股票市场的。

一、不要轻信各种理论

一直以来,股票市场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论,如道氏理论、技术分析理论、混沌理论、随机漫步理论、基本分析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等不一而足。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很多理论常常是为了说明和解释市场的目的而诞生的,因此部分理论应用在实践当中是有比较好的效果的。但林奇认为各种已经成形的学术性的理论并不能够最终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增长。

彼得·林奇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很形象地用公鸡打鸣来形容某些股票理论的看法。他说:“在多少世纪以前,人们先是听到公鸡叫然后看到太阳升起,然后认为鸡叫才引发太阳升起。今天鸡叫如故,但每天为解释股市上涨和对华尔街产生的影响的新论点却使专家感到困惑。譬如:女人穿的裙子短了,某一个会议赢得了一个大酒杯奖了,日本人不高兴啦,某种趋势线被阻断了,共和党人在选举中获胜啦,股票出售过多啦等等。每当我听到类似这样的理论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打鸣的公鸡。”

彼得·林奇为何会对投资者发出这样的劝告呢?因为他认为,第一,理论都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本来就不是事实;第二,理论到处都是,简直多如牛毛,让人无所适从。

1.理论的基础是以假设为前提的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投资市场并描述市场的运动,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能够在未来中应用。这一点很好的体现是几乎所有成熟的理论中都会有非常严格的假设,这就会面临如果假设条件不符合的话,理论是无法发挥作用的。而符合假设条件的现实情况,却又几近于无。

为此,彼得·林奇表示:“……还发现有效市场假设(假定股市上每件事情都是“已知的”,而价格总是“合理的”)和随机运转假设(假定股市涨落是非理性化的,并且完全不可预料)很难兼容,奇特的市场涨落早已使我对“合理性”理论产生怀疑,而麦哲伦公司的那些伟大的项目经理们的成功也很难被预测到。”

他还认为,如果可以通过数学分析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的话,还不如用电脑算命。选择股票的决策不是通过数学做出的,你在股市上需要的全部数学知识是你上小学四年级时就学会了的。

2.理论到处都是,让人无所适从

各个门派的各种理论的目的,都是大同小异的,有些理论甚至互相指责别人理论的不正确。可是又没有哪个成熟的理论驳倒了另外一个成熟的理论,毕竟每个理论都有其有道理的地方,否则就应该被淘汰了。这也就引出来一个问题,那我们选择什么理论来指导自己?即使是同样的技术分析理论,依然有着量价分析、趋势交易以及波浪理论等诸多选择。有这么多理论,一方面让投资者选择何种理论有了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没有一个理论是完全权威的。

如此说来,投资者是不是就不用相信任何理论了呢?当然不是。作为投资者,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林奇的真正意思在于告诫每位投资者不要过分地盲目相信关于投资的各种学术性理论。因为如果按照这些理论去解释市场,市场上的大部分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包括最基本的价格运动。但这些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能够指导投资者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股票的运动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不要轻信股评家的意见

这是个股专家林奇对个人投资者的忠告。林奇曾经讲过,由于自己听取一个技术专家的建议,而失去一个获得一只上涨10倍股的投资机会。在林奇看来,虽然投资市场中的各个子市场是存在微妙的联系的,但他并不相信能根据金融规律去推测利率变化的方向。这点也与林奇本身研究的特点有关,因为他在判断一件事情前,也许要观察许多个相关行业、拜访很多个机构,实地考察之后才最终做出自己的分析。他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曾经写道:“你的投资才能不是来自于华尔街的专家,你本身就具有这种才能。假如你运用你的才能,投资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者行业,你就可以超过专家。”

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许多时候并非由于他的建议与意见准确,常常是由于事后的专业分析与理解能力,这并不能代表预测能力。同时被称为专家的人通常对学历、工作背景与人脉资源也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实际上与意见的准确性没有多大关系

专家的意见或建议如果每次都非常准确,他就没必要预测市场了,因为靠他自己的预测就能幸福的生活了。若分析人士能十分准确地预测市场,那他们去做就行了,完全没有告诉其他人的必要。实际上,提前公布一个有价值的预测也就令它变成无效的信息。

个人投资者无法判断哪位专家的预测与分析是正确的,也无法判断一位专家何时预测是准确的,这个本身就是预测,难度和预测市场一样。

三、不要自作聪明地预测市场

林奇告诉投资者,在他从事投资的数十年中,自己与那么多的专家没有人能预测股市,因此一定不要自作聪明地预测股市。毕竟股票市场的运行情况变化多端,市场的运行方向是所有投资者都希望能预测到的,今天能看到描述明天市场情况的报纸难道不是所有投资者心中最大的梦想吗?因为若是如此的话,投资者就完全避免了预测失败带来的风险。

有精力的投资者不妨在网络上将大多数专家以及公众参与的预测活动总结出来,看看其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在各个领域中,实际上预测常常不是那么准确,不论采取多么精密的预测手段与技术,科学或者不科学的预测方法,预测的结果同样难以尽如人意,证券市场也一样。

林奇为何会劝告个人投资者不要相信预测呢?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个中原因,理解这个小小的忠告背后深刻的意义。

预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性的技术活动,它综合了很多个领域技术去对未来的演化或者发展做出一个方向性的判断。可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进,或市场的演变,在此时所依据的信息在彼时已不复存在,也就是说讨论的基础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已发生了变化,理所当然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结论,沿用原来的结论自然已不适宜。

在《战胜华尔街》这本著作中,林奇说:“没有人能预测利率、经济形势以及股票市场的走势,不要去搞这些预测,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资的公司情况。”

他认为,所有做波段操作的人都喜欢预测市场行情,常常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回报。确实有人因此发了财,可这绝非永远能够遵循的法则。其实若有人可以想出一个屡试不爽的市场预测法,那他肯定名留青史,在全球富人榜上必定是名列三甲的常客,财富也许会超过沃伦·巴菲特或比尔·盖茨。因此,无人能准确预测何时空头市场就要来临(尽管有一些自称华尔街算命师的人自认有能力预测到空头市场的来临),当那种10家股票有9家下跌的大空头市场到来的时候,许多投资者总是不可避免地产生恐慌心理。

个人投资者若总是试图去预测市场,就将分散一部分分析与研究的精力,预测技术本身也许会把个人投资者带入一个更为复杂的思维空间,令他们陷入一个技术的误区。

在生活和投资中,我们当然不能离开预测,每次对股票或上市公司的分析其实都是对其未来的预期分析,也是一种预测。个人投资者应该把握的是预测不是目的,只是方法之一,并且最关键的是每次预测的结论都是一个概率,也就是说多大的概率是根据自己的思路发展的,若行不通的话,自己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因为在对市场未来的预期或者预测中,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那些非连续性、偶然性、不确定性、不可抗性以及市场公众合力意志的变化等特殊因素。

我们可以根据林奇的建议推知,个人投资者要做的是关注一定数量的企业,并将金钱与精力投入到有限的股票与企业上来,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购进股票的公司加以全方位的了解,以便制定出更适于自己的投资方法。

四、不要迷信投资天赋

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失败后,常常会感慨自己缺乏股票投资的天赋,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聪明。

事实上,在股票市场中,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在赚钱,但市场给所有人获取收益的机会是一样的。林奇告诉投资者,不要相信什么投资天赋,即使你是一位普通的投资者,即使你没有富裕的金钱和良好的专业教育,只要愿意动用3%的智力,也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甚至超过华尔街的投资专家。

不要相信什么投资天赋,每位投资者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投资者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仔细观察,认真研究,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些不存在的东西上,例如什么天赋、特异功能或占卜算卦。

在股票投资中,根本不存在投资天才,即便是爱因斯坦也相信天才仍靠99%的努力,更何况在股票投资这个更加复杂的领域。好多投资者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好或其他因素,却忽略了别人的努力和对市场的关注。当然,这种关注并不表示天天在营业部看盘,而是从投资的角度入手去关注生活与社会的所有细节。

总而言之,投资才能并非天生就有的,也不值得去迷信这类天赋。任何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长处与天生的优点,对投资而言这些应该是十分有好处的。过分地追求投资天赋,忽略自身的长处与优势,最终的投资也不会很理想。投资者应该做的是不迷信虚无的东西,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本身的优势与特长发挥到研究股票上,例如熟悉行业、信息渠道、耐心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