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某部门的实习生小男在我门外晃悠了半天,我招呼他进来,问他有什么事。
小男的眼睛里全是期待地说:“老板,我实习期快过了,也收到了转正通知,等正式工作后,我想到您主管的团队来继续学习。”
他话音刚落,我就干脆地拒绝:“我不能要你!”
小男不死心,继续说:“老板,我这个部门的赵经理做事太死板,太守规矩了,我觉得没意思。公司传说您是风云人物,当年创业时经常能神奇地谈下看似不可能的大合同,成了业界传奇,而且您又风趣又幽默,不是那么不苟言笑的样子,我很想跟着您好好学习,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成为您这样的人。”
我放下手头的文件,严肃认真地告诉他:“幸亏我好说话,还能跟你讲几句道理,否则你的转正通知就要被收回了。真想学习,就一板一眼地做好工作,别迷信天才,也别向往什么传奇。赵经理是一位好经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干派,你这样的新兵跟着他才有前途。另外看在你拍我马屁的份上,我再多教你一句,你这种跨部门来表忠心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本质上是在找死,以后千万不要再有!如果再发生一次,没人能救得了你!”
和职场有关的书籍都会告诉你如何跟上司打交道,怎样跟上司搞好关系,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和你所在的部门领导站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员工忠心,部门的管理成本就会比较低,团队的凝聚力也强。但如果有的员工甘愿当赵志敬这样的人物,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时刻想着跳到别的部门,公司的管理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毫不客气地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只适合在三国演义中受人膜拜,却不适合拿到现实当榜样。跨部门表忠心,既是盲目刷存在感,也是向上司暴露自己不忠诚的品质,很容易落一个两头不讨好。
小宋向来说话随意,不把公司的大小领导当回事。有一次他又“犯病”了,跑来请假却不做好准备,就像谁都欠他几天假似的。
我告诉他请假可以,但要从带薪年假里扣除,他表示不行:“我不想请带薪年假,带薪年假我要留着跟过节放假一起请,到时能多休息几天,多爽啊!”
我苦笑:“那你请的是事假?”
小宋的脑袋晃得像棒槌:“不不不,事假得扣钱啊。”
“哦,”我说,“那么,你想怎样?”
小宋还未意识到危险的临近,嬉皮笑脸地说:“老板,我这不是求您来了么,您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我大怒:“能,办法只有一个:离职,爱干吗就干吗去,也不用担心扣钱的事。老话说自作孽不可活,既想请假还怕扣钱,年假还省着不想用,有这种好办法麻烦你也替我想一个,我出一万元购买!现在你就两个选择,1.请事假;2.写辞职信!”
工作中难免需要请假,那么正确的请假逻辑是什么?
很多人感到郁闷的是,自己明明真的有事,却在请假时被上司批评,根本请不下来。反倒是那些没什么要紧事的人,常能顺利地请下假。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最大的问题,是你没考虑到上司的心理需求,很可能粗暴地采用了通知式请假的错误方法。
比如下面这些表达方式:
我有某某事,现在需要请假;
我有急事,麻烦您批一下;
我今天去不了,希望您理解;
……
不管事前通知还是事后补假,上述方式都属于通知式请假,听起来毫无商量的余地,让领导心理上很不痛快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最要不得的,上司都有一种权威心理,他们都希望得到员工的尊重和敬畏,而且上司做的决定要合乎公司的规定,不能对你个人搞特殊化。
错误的请假方式只会让上司觉得你不把他放在眼里,他会生气,进而否决你的请求。即便第一次他准了假,将来再想请第二次、第三次就难了。
正确的请假方法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事出有因,表述清楚。确实有正当理由需要请假,并且要简洁直接地向上司阐述清楚请假的原因,不绕弯子,不抖包袱,坚决避免用虚假理由请假。
第二,合乎规定,请求批准。请假的事项和时间范围应该符合公司的规定,不能要求特殊对待。在请假的方式上,也应用请求的方式批准而不是让上司听起来就像通知,坚决避免通知式的请假,更不要妄图既请了假还不损失工资。
我想了解一下客户刘总的项目进行得怎么样了,让负责人小田向我汇报。
她顿时像打开了话篓子:“老板,这个项目我们可不容易,现在共计修改了7次方案,跟对方公司接洽了12次,找了3家电视台,刘总两次要求降低价格,还有我们……”
我马上叫停:“等下,你就打算这么向我汇报下去?我在听故事?”
小田不解:“对啊,这些不都是咱们正做的么,我想让你知道得详细一点。”
我教导她:“对于一个项目,老板想知道的只是结果,不是过程。我让你汇报,是想听你的感受,你在做项目过程中的发现,你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开展工作,尤其这个项目当前的完成质量,你必须三言两语、简明扼要地总结出来。说这些,要比你说那些流水性的东西有用得多。看在你是个新人,我才教你这些。如果过半年你是这样,我二话不说降你的职,让你去办公区当文员或者后勤去。”
工作中上司想要的东西、想知道的事情是什么?相信这个问题是所有当下属的人都想知道的。在企业中,员工相对于老板而言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只有得到老板的赏识,职位才能提升,薪水才会增加,赢得更大的发展。因此几乎所有的员工都难免琢磨老板,想知道老板“最想知道什么”。
汇报工作时,老板想听什么?
业绩汇总时,老板想看什么?
任务执行时,老板想要什么?
这几个问题都很简单,老板最想知道结果。要得到老板的赏识,并且懂得如何跟上司沟通,我们就必须了解老板的心理——
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到底想从下属的工作中得到什么?
你要了解上司的思维逻辑是与自己大为不同的,甚至是与员工相反的。知道他在想什么,才能清楚如何回应他的要求,配合他的命令,提供他想要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条原则是我们要牢记的:能简单就不要复杂,能三言两语就不要长篇大论,能务实就不要务虚。老板的时间是公司的稀缺资源,他很忙,没有精力关注你“如何做”,大部分时间内,他只想知道你“做得如何”。
我交给小宋的一个任务过去好几天了,一点动静没有。任务很简单,三天就能做完,但小宋看起来好像要用一个月才能给我反馈。
我忍无可忍,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方案写完了没有,小宋才恍然大悟:“呀,这几天活儿太多,我才开了一个头。”
我说:“哦,那你不早说,是等着我找你兴师问罪呢?”
小宋一副无奈的样子:“不然怎么办啊,我这确实是没有时间写,客户刘总的项目正是要劲的时候,我也不能不管。”
我说:“忙,不是坏事。但你知道这件事正确的处理方式吗?在这个任务刚布置给你时,你就应该主动向我汇报,告诉我刘总的项目马上要签合同了,产品、财务、物流有好多事情要确认,你怕有什么错漏,这几天都要跟进这个项目,所以我要求你的这个任务的时间你保证不了,然后跟我协商一个你有把握的时间,明白?”
小宋弱弱地问:“这样说您当时不会骂我吗?”
我说:“会不会骂你一点不重要,但肯定比现在我主动找你要好得多。你主动告诉我问题,我顶多当时不高兴,但不影响工作;现在被动告诉我问题,不管我生不生气,工作都已受到影响。你说哪种情况对工作的伤害小呢?你要让我知道,你不是没上心,而是知道轻重缓急,这个可关系到我对你工作能力的评价。所以下次再遇到这种事,要不自己熬夜完成,要不就得提前跟我说。”
第一,工作中出了问题,一定要主动说。主动与上司沟通,无论对错都不会有大问题。
第二,上司最讨厌被动型员工,不问不说,一说才知道出了大问题。
在上司的眼中,员工的能力有高低,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员工的责任心却不容易培养,它经常源于一个人的本能和天性。有责任心的人会主动跟上司沟通,提前说明问题,事先制定方案。工作有问题时不主动说,而是等上司发现了再交待,不仅对工作造成了伤害,也会让自己在上司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公司库房的门被小晶给撞开了,坏了一扇门。负责仓管的小李非常愤怒,找我告状。
我让小晶说明原因,她理直气壮地说:“老板,昨天我发货的时候小李没带库房的钥匙,快递车都在等着,我就给撞开了。工作要紧,我可不能耽误发货啊!”
我说:“好,一会自己去找财务,把门的损失给赔了。”
小晶马上跳脚:“啊,这可不是我的错啊,是小李没带钥匙,怎么让我赔?您不会听了他的一面之词吧?”
我问:“小李没带钥匙,库房进不去,这个情况你当时为什么不向我汇报?”
小晶说:“跟您说也没用啊,反正最后还是要把门撞开的,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呢?”
我说:“出了事先跟你的领导汇报是一个基本原则,这么做有很多好处,第一,是为了求取更好的解决方法;第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就拿昨天的事来说,如果你告诉我了,我会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就算最后要撞门,也是我做的决定,由我承担责任,而不是你;第三,仓库门口的地砖下面就有备用钥匙,你和小李都不知道。说到这里你明白了吗?”
如果你在工作中很少主动请示汇报,从来都是上司主动询问了才告诉他发生了什么,自己怎么处理的,那么你要么是踏实做事型的员工,只想安安静静地将事情做好,不喜欢去上司那里邀功表现,要么就是做不出什么成绩,觉得没什么好汇报的,想等做出成绩了再汇报,或者是遇到了问题,只想自己解决表现一把,不想别人干预。这两种对工作都不好,既影响上司的决策,也影响公司对自己的评价。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上司需要根据员工的真实工作情况调整策略,亲自介入寻找一些解决方案。拿小晶的失误来说,小李忘带钥匙已经犯错了,她自作主张撞门则是错上加错。最好的选择是,马上让领导知道真相,请公司第一时间提供支持或者给予指导,避免自己做无效工作。不管哪种情况,员工在做事时都不能瞎做,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上司沟通,让公司知道工作中的新进展,了解发生的新情况。
你要知道,这是上司的权力,也是员工的义务。
有一天我看到公司的天台上摆了一张躺椅,立刻叫人搬走了。
不到一个小时,公司的人就在议论:“天台上面的躺椅没了,难道老板知道大家经常上去休息?”
小晶脸皮厚,主动来问我,还开玩笑:“老板,您不应该发现啊,我们每次上去都是等您走了以后。”
我说:“作为老板,我走了并不代表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老板获取消息的渠道远比你想象得多,所以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记住一句话:不要以为老板不知道。”
你的小聪明,老板都清楚
有些人非常喜欢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耍一些小聪明,比如偷懒、怠工等。他们自认为这些事情老板完全不会发现,毕竟管理者事务繁忙,没多少精力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员工也觉得老板高高在上,有的老板平时很少来公司,来了就待在办公室,肯定不清楚基层的情况。
可实际上,大部分的老板也都是从底层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他们吃的盐比你啃的馒头都多,你的那点小伎俩在他们眼中就是小孩做游戏,早已了然于胸,一眼就可以揭穿你。这是因为,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来源方式有很多,他们未必只能通过亲眼看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小聪明只是给自己挖的坑。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说不定你身边的某位同事就是老板放在基层的耳目。
踏踏实实,上司最喜欢
每当有人问我如何跟上司相处时,我都会说:在上司面前,别走捷径,要走大道。你走大道没走出好的结果,他可能不会赞赏你。但你走捷径即便走出了好结果,他也一定会否定你。
踏踏实实,是管理者最喜欢的员工品质。工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踏踏实实地把每一个步骤做好,问心无愧,才是最值得信赖的员工。
小晶又来交流问题,她问:“老板,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跟您出去谈生意,您说得不对怎么办,我该不该提醒一下?”
我反问:“你觉得呢?”
小晶说:“如果我当场提醒您,会不会让您觉得没面子?可如果不提醒,影响了业务,您会不会说我不称职?您看,这事确实比较难吧!”
我说:“一点也不难,我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可以发个信息或写个纸条给我,如果我看到后不更改,说明这个错误是我故意的,你既没伤到我作为老板的面子,也没有不称职。如果我更改了,说明这个错误你应该提出来,我更不会生气。”
小晶爱学习与领导的相处之道,小宋就没这么灵活了,他说话直来直去。
没过几天,公司开会讨论一个项目,我讲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小宋觉得他的方案更好,于是当众提了出来。不过我很不高兴,让他回去再想想,还把他批评了一顿。
为什么我对待小宋这么苛刻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他当然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但他首先应该肯定老板的方案,在肯定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方案作为补充提出来,效果才会最好。
小宋一开口就说:“我这个方案比您的好,您那个想法过时了”,自然会遭到老板的否定。开会时批判老板在任何公司都是大忌。
第二,他在遭到否定后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也是让我比较失望之处。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确是对的,你的意见对公司的利益至关重要,那么就不要动摇,坚持自己更好的观点,努力说服老板。只要你对,哪怕吵架也要坚持。真理不辩不明,老板会想清楚的。
因为在任何时候,老板都比员工更重视公司利益。
处理这种问题,并没有一种可以一成不变的模式。至于具体如何应对——是委婉地说还是直截了当地表明,都要看老板的脾气秉性和说话的场合。你的老板是急脾气,还是温和派?是一对一沟通还是多人会议?是在自己公司内部,还是有客户在场?考量诸多的因素之后再决定你可以采取的方法。
同时,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及与老板的关系也是要重点考虑到的。你是公司的重要骨干吗?你平时的业绩如何?老板对你的信赖度怎么样?这些环节都影响你说话的分量。
最后,有一点需要切记的是,关系到公司利益的问题,无论什么都不要装糊涂,该说出来时不要犹豫,不要当鸵鸟。因为老板不管嘴上怎么说,心里其实很清楚。你说错了,他不一定生气;但你装糊涂,他一定记仇。
小晶抽时间来好学上进:“老板,我问一个有点奇怪的问题,如果上司约我出去,我该不该拒绝啊?比如喝咖啡、去酒吧、吃饭等这些朋友之间才能做的事。”
我说:“这真是个好问题,许多职场人都可能遇到,尤其当你比较漂亮时。在我看来,那要看是什么样的上司,还有约你干什么,如果是单身的上司,你也单身,那不管他约你干什么,你都可以考虑去,只要你喜欢;如果不是单身的上司,你就要关注他约会的内容和时间,一切正常的交际和业务交流还是可以的,例如约你去见客户,或找地方商谈重要的工作。但如果内容和时间不合时宜,你就要坚决拒绝,比如晚上约你聊人生,找你去泡吧等。”
首先,老板的要求并不是每一个都合理。他们是人,有七情六欲,有个人喜好。有的老板对某位员工印象好,就喜欢私下谈事,或常一起吃饭,只要不逾越底线,没什么可指责的;但有的老板可能有其他不好的意图,对此就要警惕了。
其次,回应老板的要求最好是在工作时间,公事公谈,下了班之后就是你的私人时间,你有权利拒绝老板工作以外的命令,除非他“约”你去加班。
如何恰当地拒绝老板的不合理要求,和上司保持合适的距离,是工作中的一门艺术。
有人还会担心一个问题:我拒绝老板的某些要求,会让他觉得我对公司不忠诚吗?
这个担心大可不必,想让老板觉得你是忠诚的,有时不是看你做了什么,而是看你不做什么。
你只要不做有损公司利益的事,你就是忠诚的。一个聪明的老板对此心知肚明,假如他不这么认为,这个老板就是不合格的,你应该考虑离开这家公司了。
小郝找我谈思想问题,他说每当向我汇报新项目的工作时,就感到紧张,满头大汗,话也说不利索,准备好的思路也变得一团乱麻。理由是,他害怕说得不好,也怕不能领会领导的意思。越害怕,就越说不好。
不止小郝,现实中的很多员工都有这种忧虑,他们生怕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会错了意,一个不小心就被领导列上了黑名单,被穿小鞋,那可如何是好?
我告诉小郝:“跟老板说话,记住四个字就行,‘对,是,好,改。’用好这四个字,其他的都不在话下。具体解释起来就是,老板的决定要说对,老板的命令要说是,老板的主意要说好,老板的批评要说改,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顶撞老板。如果你有意见,也要私下提,注意提意见的方式,不能潜意识中把自己当成老板。记住这四个字,你就是上司眼中的好下属。”
以前我遇到过一位下属,每当我提个想法,他张嘴就是:“不对”“不是”“不好”。先否定我,再说他的思路。开始时,我以为他必有高论,结果说上半天,他的思路也并不高明,甚至多数想法不切实际。后来我发现,他就是这种哗众取宠的性格,已经形成了习惯,改不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和培训,他才慢慢纠正了这种错误的交流方式,养成了“先接受再探讨”的好习惯。
无论发生了任何事情——只要老板没有做出过分的事、说出过火的话,切记不要正面顶撞你的顶头上司,不要和他发生正面冲突。和领导进行交流,要在四字真言的基础上再去私下寻找时间充足、气氛适宜的沟通路径,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化解麻烦的好办法。因为在上司的逻辑中,员工的本职是服从。
作为员工一定要谨记并且理解上司的心理需求,才能和他搞好关系。
小宋推开我办公室的门,亲热地打招呼:“哥,您找我?”
我赶紧把脸一拉:“住嘴,别瞎称呼!”
小宋接着不正经:“老板,咱俩谁跟谁啊,我跟他们都说了,您就是大哥,我就是弟弟,大哥一句话,弟弟万死不辞。您想啊,我从大学毕业就跟着您干,这都多少年了,在我心里,您就是我亲哥。”他的肠子不会拐弯。
我说:“停止开玩笑,这里是公司,你这天天地哥来哥去的,演家庭伦理剧呐?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你是我亲弟呢!必须称老总,否则你明天就别来上班了。”
无论在任何场景中,和领导称兄道弟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很多时候,做上司的为了减轻管理难度或者有其他目的,会刻意地和下面的员工拉近一些关系,在某一时刻表现得就像朋友一样,例如拍拍你的肩膀,叫你一声“好兄弟”。这就让员工有了一种错觉:“领导好像对我不错,我们的关系不一般啊!”一旦萌生了这种想法,你的行为模式就会发生错误的转变,心理有了某种优越感,和领导说话时大大咧咧,不知轻重,不懂保持恰当的距离,很容易就会说出自己觉得亲近,但领导不高兴的话。
要知道他毕竟是你的上司,你应该对他保持必要的尊敬,说话要有尺度,做事也要有分寸。否则,很可能在你自以为领导当你是好兄弟时,他已悄悄地把你从“优秀员工”或“重点培养对象”的名单中删除了。
另外,假如你整天和自己的上司称兄道弟,你的同事会怎么看?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会为此鼓掌,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好感。不管这个上司做事有多么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其他员工一定觉得你才是他的红人,上司一定暗地里给了你不少好处。这种情况下,同事们就不会和你走得太近。他们会抱起团来提防你,在你面前说话做事都会很小心,生怕你搜集信息去告密。
所以,和领导走得太近,也不利于我们和同事搞好关系,这其实是给自己挖坑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在领导面前保持一种普通上下级关系,谨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这是最安全也是最让人放心的相处模式。
小郝开完会提意见:“刚才开会,我觉得老板您说的话有点问题,您说蜂蜜的价格如果下调 10%的话,公司的利润就达标了,可是现在的价格已经是最低了,再下调的话利润虽然有了,但其他成本也加大,等于还是亏本。您说了等于没说,这个活怎么干我还是不明白。”
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看出来了,你以为我看不出来?我这么说是要告诉你,这单是亏本生意,所以不用再做了。记住一句话,老板永远没有错。如果你觉得老板错了,那肯定是你没有领会老板的意思。”
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说,要懂得听出上司的弦外之音。
和管理者打交道时,如果你会错意、表错情,不仅吃力不讨好,还可能在老板眼中被打一个“不及格”的标签。当老板在表述某些问题时,一定要多想想他想借这段话说明什么,领悟到老板真实的意图。千万不要当老板简单地说了几句,你就以为自己完全理解了。
首先,是找意图。你要明白老板的指示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他的直接意图。
其次,是找问题。你要清楚地了解老板说这句话时处于怎样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以及这项工作已经出现的成就和问题。
最后,是找办法。你要根据老板的一贯作风和思想(行为模式)来对他的真实意图加以完整的理解,据此制定自己的策略,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公司新上任了一位高管,主管小郝的部门。小郝对如何与这位新上司相处心中没底,问我该怎么办。
我说:“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司通常会对现有的工作方式进行调整或变更,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提意见,也不是告诉他以前的上司是如何做的,而是带动其他的同事积极配合。”
小郝有疑问:“如果这位新上司的做法有问题呢?”
我说:“那就要参考另一个方法了,告诉自己,上司都是对的。你必须适应他,因为他的管理出了问题,自有公司来管,由我来做决定。换句话说,他管你,我管他,明白了吗?”
的确如此,我管他,他管你,就这么简单。职场关系很复杂,但有时“简单”恰恰是处理复杂问题的一把利器。
心理要适应,因为没有哪个上司会带你一辈子
在职场中我们总会遇到上司更迭的事情,老上司走了,新上司来了。这种事情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是所有企业和团队的客观规律。
铁打的公司,流水的兵,有时各个部门的主管乃至高层也是流水的。但对一些人而言,他刚刚习惯了某一个上司,新的上司就来了,他只好重新进入磨合期,心理上很不适合,工作中苦不堪言。还有一些人熟悉了过去的氛围,与新上司的习惯格格不入,便容易发生摩擦。有了矛盾后,可能还觉得上司不够专业。
这些例子在职场中屡见不鲜。
通常人们与新上司互相不适应时,总是习惯性地将责任归咎于上司,认为上司是在针对自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事实真的如此吗?人们一定要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不仅自己是流动的,上司也是流动的,没有哪个上司会带你一辈子,要调整心理,用职业态度面对上司的更替,努力适应、磨合才是我们应遵从的逻辑。
记住重要一条:上司不会适应你
你不适应新上司,新上司更不会适应你。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上司来到一个部门,他的主要任务是管好团队,并且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面的员工负责。那么,他就没有理由讨好你,也没有义务给你太多适应、调整的时间。
只有庸人才想回到从前,或者企图让上司迎合自己的习惯。强者只会盯着未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这其实是一个无解且无聊的问题,新上司有足够的权力动用符合公司规定的手段保障他自己的利益,而且他也有足够的理由这样做。因此,当你迎来一个新上司时,要学会接纳、适应和理解,使自己达到他的要求。
关键是做好定位
作为一名员工,怎么去应对这种人事变化的新局面呢?关键是做好自己的定位:
第一,你是一名员工,本职工作是服从权威,不是挑战权威。
第二,对方虽然是新上司,但却不是新人。他的经验比你丰富,仍然是你的前辈。
第三,无论你对他的印象如何,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代表了公司高层来管理你所在的部门,他是主导者,而你是执行者。
这三条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对自己的定位做好了,我们就能迅速地去适应新的上司,和他打好交道,共同把工作做好,并且一起打造部门(团队)新的行事风格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