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reference_book_ids":[6906405975050161160,6926351771367410702]}],"19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4,"start_container_index":19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39},"quote_content":"《谁的错》reference_book_ids":[7230708579051768884]}],"18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9,"start_container_index":1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0},"quote_content":"《安娜.卡列尼娜》reference_book_ids":[6987309443520138247,7260811472559672359,7348306169493998654,7280454507954179128,7297184750500842506,726707737909946266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9,"start_container_index":1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2},"quote_content":"《战争与和平》reference_book_ids":[7348643420082031678,7259681030364204044,7259681029907024932,7259681029919607866,7294567277649726498,7259681029915413539,7259681030645222461,7341289025363250238,6867361923558542343,7316456980388793406,6988533058454457381]}],"3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1,"start_container_index":3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6},"quote_content":"《沉思录》reference_book_ids":[7237054480032730170,7340471379315149886,6959124353212484644,7005775567534427143,7314165573074553906,7345701621260667966,7280838990826048572,7257088431979760694,7025502886977096741,7294563915927653410,6924194114292501511,729384461811686093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八篇 驱走负能量,积极面对人生
1 赶走思想中的忧虑情绪
卡耐基名言
1.当我们在做一些既感兴趣又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时,很少会感觉疲劳。
2.我们的疲劳通常不是因为工作,而是由于忧虑、紧张和不愉快。
3.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慢慢地,假装就会让你真的对它产生兴趣,同时还可以减少你的疲惫、紧张和烦闷。
产生疲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烦闷。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就说住在你附近的那名打字员女士爱丽丝吧。
有一天晚上,爱丽丝回到家中,感觉筋疲力尽,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她确实感到非常劳累,头也疼,背也痛,疲倦得不愿吃饭便上床睡觉了。她的母亲一再央求她,她才坐在了饭桌旁。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是她男朋友打过来的,邀请她出门跳舞。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也有了精神,她跑上楼去,穿上了她那件天蓝色的洋装,一直跳舞到凌晨3点。等她回到家里时,一点儿也不疲惫,实际上还兴奋得睡不着觉呢。
在8小时之前,爱丽丝的外表与动作,看上去都疲惫不堪,她是不是真的那么疲劳呢?一点儿也没错,她之所以感到劳累是因为工作使她感到厌烦,甚至生活都使她感到烦闷。世界上不知有几千几百万人如同爱丽丝这样,你或许就是其中一个。
一个人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比身体劳作更容易感到疲劳,这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了。几年之前,约瑟夫·巴马克博士在《心理学学报》上有一篇报告,谈到他的一些实验,证实了烦闷会衍生疲劳。巴马克博士让一群大学生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知道这些实验他们做起来都没有什么兴趣。最终呢?所有学生都感到疲劳、打盹、头昏眼花,很容易就发脾气,还有几个人觉得胃很不舒服。这些是否都是“想象出来的”呢?不是的,这些学生做了新陈代谢的实验,由实验的结果得出:一个人感到烦闷时,他身体里的血压与氧化作用,实际上真的降低了。而一旦这个人感到他的工作有趣时,整体的新陈代谢就会立刻加速。
当我们在做一些既感兴趣又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时,很少会感觉疲劳。比如说,最近我在加拿大落基山的路易斯湖畔度假,钓了好几天的鲑鱼。我需要穿过比我要高的树林,跨过许多横躺在地上的树枝,要爬过很多倒下的老树—这样辛苦了8小时之后,我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疲惫。为什么呢?因为我很兴奋,兴致高昂,并且感到自己很有成就,捕获了6条很大的鲑鱼。但是如果我觉得钓鱼是一件很烦的事情,那么你觉得我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一定会因为在海拔7000英尺高的山上这么来回奔波劳累而感到无力的。
即便像登山这种消耗体力的运动,恐怕还是不及烦闷可以轻易地让你感到疲劳。明尼阿波利斯农工储蓄银行的总裁S.H.金曼先生告诉我一件事情,恰巧可以说明这件事:194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协助威尔斯军队做登山训练,金曼先生就是被征来训练这些士兵的其中一个教官。他告诉我说他与其余的教官—那些人大概从42岁到59岁不等—带领着那群年轻的士兵,长途跋涉跨过很多冰川与雪地,然后用绳索和一些较小的登山装备攀爬上40英尺高的悬崖。他们从加拿大落基山的小月河山谷爬上米高峰、副总统峰和许多没有名字的山峰。经历了15小时的登峰运动后,那些很强壮的年轻人,个个都筋疲力尽了。
他们感到劳累,那是不是因为他们军事训练时,肌肉没有锻炼得很结实呢?对于这种荒诞的问题,也许所有经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人都会不屑一顾。不是的,他们会这么筋疲力尽的原因是他们不喜欢登山。他们里面有许多人累到还没吃晚饭就睡着了。那些教官—那些年纪大士兵两三倍的人是不是也非常疲惫呢?的确如此,但是他们不会累到筋疲力尽的地步。那些教官在晚饭过后,还会坐在一起聊上几小时,谈论他们这一整天的事情。他们为什么没有疲惫到筋疲力尽的程度?那是因为他们对登山这件事感兴趣。
爱德华·桑代克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他在做一些关于疲惫的实验时采用的方法常常能让那些年轻人对此产生兴趣,并且这种兴趣度可以维持一个多礼拜。在经过多次调查研究之后,桑代克博士指出,“工作能量降低的唯一真正原因就是烦躁”。
假如你所进行的是脑力工作,工作量过大几乎不会成为你感觉疲惫的原因,恰恰相反,让你深感疲惫的原因是你的工作量太少。举个例子,是否还记得上星期,别人不停地打搅你,一封回信也没写,和别人约定好的事情也没干,这里那里都有问题,那天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对劲,没有做成任何事,但是当你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已经筋疲力尽了,不仅如此,脑袋还疼得快要炸开了一样?
第二天,办公室里的所有事情都进展得很顺利。你今天所完成的工作量是前一天的40倍,但是你回到家以后,却依然精神抖擞。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也曾有过。
从这里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呢?那就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疲劳通常不是因为工作,而是由于忧虑、紧张和不愉快。
我在写这一章的时候,特意抽时间重新看了一遍杰罗姆·科恩的音乐剧《演艺船》。这部剧的主角是安迪船长,剧中有一段很有哲学意味的话,是这样说的:“人们如果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最幸运的人了。”为什么说这种人很幸运呢?因为他们的工作能量比其他人更饱满,快乐也更多,但是焦虑和疲倦都比其他人少。你所具备的能力就在你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和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太逛10条街肯定比和你心爱的人走10里路要疲惫得多。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做些什么呢?以下就是一位打字员小姐的做法—这位打字员小姐在俄克拉何马州托沙城的一家石油公司任职。她每月里有几天的时间都要做一件在任何人看起来都很无聊的工作:在一份已经打印好的石油销售报表上填充各种统计出来的数字。这项工作的确很乏味,但是她为了能够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想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将这件事变得非常有意义。她是如何做的呢?她每天都和自己比赛。她把自己每天上午填写的报表数量记录下来,然后在下午的时候尽全力打破这个纪录;然后再统计出每天所完成的报表数量,在第二天的时候想方设法去超越。这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她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该部门其他打字员小姐,很快就填完了那些无趣的报表。她这么做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呢?是表扬吗?不是。是感激吗?不是。是升职吗?不是。是加薪吗?不是。但是这样做能够让她避免因烦躁而引起疲惫,能让她始终神采奕奕,因为她尽全力将一件无聊的工作变得有趣,这样她就能省下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在闲暇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快乐。
恰好,我知道这个故事是绝对真实的,因为这个女孩子现在就是我的太太。
接下来是另一位打字员小姐的故事。她发现,故意假装喜欢工作,会让人得到许多回报。过去,她总是讨厌自己的工作,但是现在却不会了。这位打字员小姐的名字叫维莉·戈尔登,下面这个故事是她在信中对我说的:
我的办公室里,共有4位打字员小姐,每一个人都有替几个人打信的任务,每过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因为工作量大而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天,有一个部门的副经理非要让我把一封很长的信重新打一遍,这让我觉得非常生气。我对他说,这封信只要改动一下就行了,没有必要非得重打。但是他却告诉我,假如我不重打的话,他就会找其他愿意做这份工作的人来打。我那时真是生气到了极点,不过,在我重新开始打这封信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有许多人都想抓住一个这样的工作机会来代替我。并且,我领取人家的工资就得做这份工作,这样想着我就感觉好多了。于是我决定,就算我讨厌这份工作,也要装出很喜欢的样子去做。然后我发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假如我装作很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我就真的会喜欢到某种程度。我还发现,当我开始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时,工作效率就会快很多,因此我现在几乎已经不需要加班了。我的这种新的工作态度,让所有人都以为我是一个很好的员工。后来有一位部门主管需要找一位私人秘书,他就选择了我—他说我很乐意做一些额外的工作,并且从来不会怨天尤人。这件事情还证实了:心理状态的改变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它为我创造了奇迹。
戈尔登小姐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汉斯·法伊欣格教授的“假装”哲学,他教导我们要“假装”自己很开心。
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慢慢地,假装就会让你真的对它产生兴趣,同时还可以减少你的疲惫、紧张和烦闷。
几年前,哈伦·霍华德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将一份非常无趣的工作变得十分有趣。他的那份工作的确比较枯燥,是在高中的福利社清洗碟子、擦柜台和卖冰激凌,但是别的男生却在玩球或者是和女生约会。哈伦·霍华德十分讨厌这份工作,但是他不得不继续工作,因此他决定借此机会琢磨一下冰激凌是怎么制成的,里面都放了什么东西,为什么有的冰激凌比其他的好吃。他对冰激凌化学成分的探索使他成为了他所在学校的化学课奇才。后来由于他对食品化学特别感兴趣,于是他在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主要学习食物和营养。再后来,纽约可可交易所设立了以100美元为奖金的论文征文比赛—论文内容是关于可可和巧克力的应用的,这次征文比赛是一场所有大学生都能参与的公开比赛。你知道是谁拔得头筹吗?非常正确,就是哈伦·霍华德。
毕业之后,他发现对口的工作并不容易找,于是他把家里的地下室当成自己的个人实验室。没过多久,当局实施了一条新的法案—一定要统计牛奶中所含有的细菌数目。于是,哈伦·霍华德就开始做起了为安荷斯城14家牛奶公司统计细菌数目的工作—这样他不得不再请来两位助手。
25年之后,他会是什么样子呢?噢,现在这几位从事食物化学实验工作的先生到那个时候或退休或是已经逝世了,将来要接替他们位置的人就是现在这些刚开始学习并充满激情的年轻人。25年之后,哈伦·霍华德会有很大希望成为这一行业的带头人。然而,当年从他手里买冰激凌的某些同学也许会变得一贫如洗,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埋怨政府没有给自己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如果哈伦·霍华德没有竭尽全力将一项很无聊的工作变得有趣的话,也许也会像其他人那样没有什么工作机会。
几年前,在一家工厂中有另外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山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站在一部车床旁边制造螺丝钉,这份工作让他觉得很无趣。他非常想换一份其他的工作,但是他又担心找不到其他的工作。既然一定要做这份没有意思的工作,他就下决心让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于是,他和身边的另外一个工人比赛,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先在自己的机器上做出样式,由另外一个人将它打磨到规定的直径。他们有时候会互相交换机器,比赛谁做出的螺丝钉多。他们部门的负责人对于山姆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非常满意,没过多久就将他调到了一个更好的岗位上。而这仅仅是他不断升迁的开始。30年后,山姆已经成为巴德温火车头制造公司的董事长。如果他没有尽力让自己那份无聊的工作变得有趣的话,也许他这辈子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而已。
卡腾伯恩是一位著名的新闻评论家,他向我讲述了他是怎样将一件极其无聊的工作变得非常有趣的。他22岁的时候,在一艘船上工作,这艘船是用来横渡大西洋运送牲口的,他的工作就是给这些船上的牲口喂食喂水。后来他骑着脚踏车游遍了英国,之后到了巴黎。那个时候他身上一分钱都没有,连饭都没得吃,他用自己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典当了5美元,在巴黎版的《纽约先驱报》上刊载了一则求职广告,获得了一份推销立体观测镜的工作。这种观测镜观看两张相同的照片时,会发生一个奇异的现象:观测镜的两个镜头会把两张照片叠合成为一张立体的照片,你能够看出前后的距离,并能体验到非常真实的立体感。
我刚才讲到,卡腾伯恩开始在巴黎逐门逐户地推销这款观测镜,可是他连法语都不会讲。不过,即使这样,他一年下来还是挣到了5000美元,这样的收入在那年的法国推销员中是最高的。卡腾伯恩对我说,这次获得的经验使他的能力大有提升,这种提高要远远多于在哈佛大学读一年书所学到的。对自信方面呢?他亲口对我说,有了这次经验之后,他认为把“美国国会”转卖给法国的家庭主妇都不成问题了。
这次的经验让他更深刻地了解了法国人的生活习惯,这对他之后从事的新闻评论工作,特别是对欧洲事件的分析,显得格外有价值。既然他不会讲法语,那么他是如何成为一个推销专家的呢?他先让老板用非常地道的法语,把自己在推销时该讲的话都写下来,然后开始背诵,当他按完门铃之后,就会有家庭主妇来给他开门,然后卡腾伯恩就开始向她背诵那一套推销话语。他那口浓重的美国口音听起来让人觉得非常诙谐,然后他再给这些家庭主妇看照片。如果有人向他提出问题的话,他就会耸耸肩,说“美国人……美国人”,之后他就摘下自己的帽子,向人指指那张粘在帽子里用法语写成的演讲稿。听到这些家庭主妇就会开怀大笑,然后他就附和着一起笑,接着再给对方看更多的照片。当卡腾伯恩对我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很坦诚地说,这份工作的确有些难度。他告诉我,他能够撑下去全靠着一份信念,那就是他想让这份工作变得很有趣。每天早上出门前,他都会面对镜子,告诉自己:“卡腾伯恩,假如你要填饱肚子,就必须去做这件事情。既然你不得不做,那么为什么不做得开心一点儿呢?为什么不能在每次按门铃的时候就假装自己是一个演员,正站在舞台上,下面有许多观众正在看你呢?因为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如同在台上表演那样幽默,所以为什么不快乐地、热情地做这件事呢?”
卡腾伯恩对我说,这些每天自我鼓励的话,能把这份他之前既讨厌又惧怕的工作变成他自己喜欢的事,并且还让他挣得了高额的利润。
我问卡腾伯恩,能不能给那些急于求成的美国青年一些忠告呢?他说:“每天早上和自己下个赌注。我们经常认为应该做一些运动,让我们从似睡非睡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因为我们最需要的是一些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活动,有了这样的思想,我们每天早上才能真正地行动起来。每天早上都要给自己加油打气。”
每天早上都要给自己加油打气,这是否是一件很傻气、很浅薄、很幼稚的事呢?不是的,恰恰相反,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思想带来的结果。”到了今天,这句话还像1800多年前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所写的那样真实:“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思想带来的结果。”
每小时都对自己讲一遍,你就能够指导自己去拥有很多勇敢又开心的思想,也能够从这种思想中获得能量和宁静。对自己说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你的脑袋里面就会装满积极的思想。
只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能让所有的工作变得有意思。你的老板想让你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这样他才能够挣到更多的钱,但是我们暂且不考虑老板想要的是什么,你需要考虑一下,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能为你带来什么好处,经常告诉自己,这样做能够让你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翻倍,因为你每天在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占了你全部时间的一半以上。假如你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在其他方面也就很难找到快乐了。要不断地告诉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能让你不再担忧,并且最后也许会为你带来升职和加薪的好处。哪怕事情没有得到这么好的结果,起码能降低你的疲惫度,让你在闲暇时间里获得更好的享受。
2 克服忧虑的黄金法则
卡耐基名言
1.摧毁我们集中精神的能力就是忧虑最大的坏处,只要忧虑出现,我们的思想就会如脱缰之马一样,没有确定的目标,从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2.要有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的能力,这是克服相伴而来的所有灾难的第一步。
3.做好最坏情况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心理上发挥出全新的能力。
有没有一个快速而又十分有效的能够消除忧虑的锦囊妙计出现在你的脑海中—那种你不需要继续再往下读我所写的内容,就可以立刻使用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威利斯.卡瑞尔发明的这个办法吧。卡瑞尔是一位很有智慧、很有商业头脑的工程师,空气调节器的制造业就是他开创的,他现在在位于纽约州塞瑞库斯市的全球知名的卡瑞尔公司工作,是公司的负责人。迄今为止,我所了解的解决忧虑、烦恼的最好办法是我从卡瑞尔先生那里学到的,当时我正和他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吃午饭,卡瑞尔先生向我讲述道:
在我还很年轻时,我在纽约州布法罗的布法罗铸造公司工作,我必须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安装瓦斯清洁机的原因是清除瓦斯燃烧的杂质,避免瓦斯燃烧时对引擎造成伤害。这种清洁瓦斯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原来虽说尝试过一次,但是当时的情况跟现在很不一样。我到密苏里州水晶城工作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虽然在我不断调整和修复之后,机器能够开始运转,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并不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好。
自己的失败让我感到非常吃惊和失望,我觉得自己的头被人重重地打了一拳。我的胃和整个肚子都开始出现问题,疼痛难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十分担忧、恼怒,甚至严重到无法闭眼入睡。
到最后,我的常识告诉我,忧虑、烦恼对解决问题起不了任何作用,于是一个不需要忧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而且结果证明它确实是卓有成效的。这个抵抗忧虑的办法已经被我使用了30多年。而且这个办法浅显易懂,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其中的奥妙。它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你首先要做的是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并且真诚、坦率地把整个情况分析一遍,然后做出万一失败后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的打算。我不会被别人关起来,或者被别人枪毙,这些情况确确实实不会发生。不错,很可能我会失去自己的工作,我的老板也可能会拆掉整个机器,从而使已经投资的20000美元打水漂。
第二步,让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接受已经找出来的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我告诉自己,如果我没有成功完成任务,我的记录上会留下一个很大的污点,我的老板也可能会炒我的鱿鱼。但即便这些最坏的结果都发生了,我还有能力去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当然,也可能会出现比这更坏的结果。至于我的那些老板,他们也清楚我们现在是在试验一种清除瓦斯的新方法这个事实,而且他们也能承担起这个要花费他们20000美元的试验。因为这只是一种试验,一种尝试,所以他们可以把这个账算在研究费上。
我在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并让自己做好接受它的准备之后,发生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我立刻轻松下来,感受到一种平静,那是这几天以来都没有经历过的。
第三步,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我就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在改善我其实已经在心理上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上投入我的时间和精力。
我努力去找一些能够减少我们目前面临的20000美元损失的方法。我试验了几回,最终得出结论:我们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前提是我们再多花5000美元去安装一些设备。我们要是照这个办法去做,公司就可以盈利15000美元,而不是最初的损失20000美元了。
假使当时我什么都不做,只是一直处于担心的状态,那么恐怕我不会想出这个办法,也挽回不了公司的损失。摧毁我们集中精神的能力就是忧虑最大的坏处,只要忧虑出现,我们的思想就会如脱缰之马一样,没有确定的目标,从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反而,当我们逼迫自己去面对最坏的情况,并且在心理上做好最坏的打算时,我们就拥有了能够衡量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的能力,从而使我们自己能够集中精力去解决当前的问题。
刚才我所提到的这件事,是一件发生在遥远过去的事,但是因为这种做法非常有效,所以我就一直在使用。结果从那次之后我就几乎没有忧虑过。
那么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办法有这么大的价值,并且如此有效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能够使我们走出那个巨大的灰色云层,让我们不再带着忧虑毫无目的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它能够让我们脚踏实地,而且是四平八稳地站在地平面上,我们都清楚自己踩在地上的踏实的感觉。如果双脚并没有坚实地踩着土地,我们是不可能把事情想通的。
实用主义者威廉.詹姆斯教授离开我们的时间也有100多年了,要是他今天还活在世上,也一定会非常赞同这个解决最坏情况的办法。他曾经跟他的学生这样说:
要有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的能力,这是克服相伴而来的所有灾难的第一步。
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先生也谈到了同样的理解。
能有一颗平静的心……做好最坏情况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心理上发挥出全新的能力。
这一说法非常有道理。这种情况下,在心理方面你就可以发挥出新的力量。我们一旦对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不会再损失什么东西,换句话说,我们能够把所有东西都寻找回来。“在做好了最坏的情况的打算后,”威利斯.卡瑞尔跟我们这样说道,“我立刻就感受到了轻松,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那是好几天都没有过的感受了。然后,我就焕发了新的活力,能够重新思考了。”
你是不是也觉得他的说法很有道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毁掉自己的生活,原因仅仅是愤懑不平。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最坏的情况,也不肯根据最坏的情况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在灾难面前,他们不愿意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他们非但不能再一次崛起,积攒自己的财富,反而还“与经验交手,进行了一次残酷而激烈的斗争”—终于沦落为那种堕落悲伤情绪的牺牲者,我们将其称之为抑郁症患者。
有很多人都在利用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办法来解决问题,你愿不愿意看看那些例子呢?行!下面我就举个例子。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发生在我以前班上的学生身上—他现在是纽约的一名石油商,事情是这样的:
有人恐吓我,威胁我,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这种事情应该都是发生在电影里的桥段啊,怎么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里,而且还是在我的身上—但是我的的确确是被勒索了。下面是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
在我主管的范围内有一家石油公司,那家公司有很多司机和好几辆运油的卡车。有一段时间,物价管理委员会加强了条例管制的实行力度,我们也只能给每一个顾客送很有限的石油量。最初我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似乎是有些运货员把我们给固定顾客的油量偷偷存起来一些,然后再把偷来的油卖给他们自己的顾客。
直至有一天,有个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来看我,向我要“帮助我们”的劳务费。他说他有证据,能够证明我们违法。他威胁我说,如果我不给他劳务费,他就要将证据上交给地方检察院。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这种不法的买卖早已在公司生根发芽。
当然,其实我也知道我并不需要担心什么—至少我个人并没有参与到非法买卖中。但是我了解法律的明文规定,员工违法犯罪,公司也应该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我知道万一这个案子交到法院去审理,再继续上报,那么坏名声一定会出现,而这种坏名声就会毁了公司的生意。我非常骄傲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我的事业—那是24年前我父亲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
我忧心忡忡,身体机能严重下降,整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还重度失眠。我的脑海中一直出现那件事情的影子。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呢?是爽快地付了那笔钱—5000美元—还是直截了当告诉那个人,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一直在犹豫,拿不定主意,每天都是噩梦缠身。
在后来的一个星期日的晚上,我无意中拿起一本名叫《如何不再忧虑》的小册子,这还是在卡耐基公开演讲时所拿到的。于是我就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到威利斯.卡瑞尔的故事时,我被一句话震撼:“做好最坏的情况的准备。”于是我问自己:“如果我不给勒索者想要的钱,要是他把证据交给地方检察院的话,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我没有生意可做,甚至破产—最坏也不过如此了吧。警察不会把我关进监狱。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这件事情把我毁了。”
于是我就告诉自己:“就这样吧,即使我失去了自己的事业,但在心理上我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那么接下来又能发生什么最坏的事呢?”
我失去了自己的事业之后,也许得再去谋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位。这也说得过去,我有很多关于石油方面的知识,很可能会被几家大公司相中……我忧虑的症状有所减轻。三天三夜来,我的神经紧张、茶饭不思的症状开始好转。我开始渐渐稳定自己的情绪,而且出乎意料地,我竟然可以开始思考了。
我头脑非常清醒地看到了第三步—努力使最坏的情况最小化。就在解决方法出现在我的脑海的时候,我的面前浮现出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要是我的律师知道我所面临的整个情况,他可能就会想出一个办法,而那个办法是我一直没有想出来的。我知道这个办法刚开始听上去会显得很愚蠢,但我原来一直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当然是因为我最初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是一直在担心最坏的结果。我立刻下定决心,第二天清早就去找我的律师—然后我脱掉衣服上了床,睡得十分香甜安稳。
事情是怎么被处理好的呢?第二天早上,我的律师让我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告诉他事情发生的整个经过。我听从了他的劝告。当我把事情和盘托出后,地方检察官的话令我十分惊讶,原来这种勒索的案子层出不穷,持续了好几个月,那个所谓的“政府官员”,其实是警方一直在抓捕的通缉犯。因为我确实是无法确定到底该不该把5000美元交给那个“政府官员”—实则是职业罪犯,而且这件事情我足足担心了三天三夜,所以在听到他的这番话以后,我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次发生的事情,我得到了一个刻骨铭心、永生难以忘怀的经验。现在,只要面临使我忧虑的难题时,我就应用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办法,确实是十分有效。
要是你觉得在运用威利斯.卡瑞尔的办法时也会出现不足之处,那么请听下面这则故事吧。
这则故事来源于艾尔.汉里,这是1948年11月17日他在波士顿斯泰勒大饭店亲口跟我讲的:
20多年前,我得了胃溃疡,原因就是常常发愁、忧虑。有一天晚上,我因为胃出血被送到芝加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里。我的体重急速下降,竟然从175磅下降到90磅。病情非常严重,甚至医生都警告我不让我把头抬起来。在这3名医生当中,其中有一名是名扬四海的胃溃疡专家。他们给我患的病贴上了“已经没办法治愈了”的标签。我只能依赖于苏打粉,每隔一小时就得吃一大匙半流质的东西,仅仅靠其支撑我的生命。而且每天早上和晚上还得把胃里面的东西清洗干净,这就需要护士把橡皮管插进我的胃里。
这种生不如死的日子持续了好几个月,最后,我告诉自己:“安心地睡吧,汉里,如果等死是你唯一的指望和期待,除此之外你都无能为力,那么还不如把你剩下的一点儿时间好好利用起来。你的梦想就是在你还活着的时候能够环游世界,所以如果你还是对这件事充满热忱,那么现在去做还为时不晚。”
当我把自己的决定告诉那几名医生,说我要去环游世界,我自己可以一天洗两次胃的时候,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说,你这是异想天开,因为这种事从来都不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警告我说,如果我开始环游世界,那么等待我的结果只能是葬在海里了。“不,我不会是那种结果。”我告诉他们,“我已经跟我的亲戚朋友承诺过,我的坟墓要立在内布拉斯加州我们老家的墓园里,所以我计划随身带着我的棺材。”
我真的去买了一口棺材,十分费力地把它运到船上,然后提前和轮船公司约定好,万一我不幸在旅途中死亡的话,就把我的尸体放在冷冻舱里冷冻起来,一直到我的尸体平安回到故土。一切安排妥当后,我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在我从洛杉矶登上亚当斯总统号轮船向东航行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好转,也渐渐脱离药物的控制,洗胃也从我的日程表中消失了。不久之后,我竟然能够吃任何食物—这其中甚至包括许多陌生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而这些食物恰恰是别人禁止我食用的,说我要是不听劝阻,定会因此送命。过了几个星期,我的身体甚至允许我享用长长的黑雪茄,小酌几杯老酒。这些“美味”都是我原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在印度洋的旅途中我们遭遇了季风,在太平洋上也受到过台风的侵袭。单单是这些可怕的自然现象,就可能让我躺在棺材里,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这次冒险让我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也收获了很多。
在船上我和同行的人一起玩游戏、唱不同的歌曲、结交新的朋友,有时聊得实在是太开心了竟能聊到半夜。我们游览了几个亚洲国家,我发现我回去之后要处理的个人私事,根本就不能与在东方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相比,它们简直一个像是天堂,一个像是地狱。我停止了自己所有无聊的担忧,顿时感觉全身舒畅无比,非常惬意舒服。回到美国之后,我的体重增加了90磅,这一切几乎让我忘记了我曾是个胃溃疡患者。这是我这一生中最舒服的时刻了。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天也没再病过。
艾尔.汉里跟我说,他发现自己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就把威利斯.卡瑞尔的征服忧虑的办法应用到了自己身上。
第一,我问自己,最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答案是:离开人世。
第二,我让自己提前做好接受死亡的准备,因为我别无选择,几名医生都说我被治愈的希望很渺茫,我只能提前准备好后事。
第三,我尽我所能改善这种情况,所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利用好我所剩下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在上船之后还没有改变,只是无休止地担忧,那么几乎没有悬念,我自备的棺材一定会派上用场,我的旅行就结束了。可是我让自己完全放松,不去想令人忧虑的事情。这种产生于心理的平静,给我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因此,原则就是:如果你在为某事担心、忧虑,就试试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办法,完成下面三件事情:
●冷静下来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如果你只有接受这一情况,那就全面做好接受它的准备。
●然后冷静下来,寻找方法去改善最坏的情况。
3 无法改变的事就接受它
卡耐基名言
1.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
2.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状况,接受必然的结果,是战胜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3.快乐之道无他—我们的意志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要去忧虑。
在我的孩童时代,有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一间木屋的阁楼上玩耍,那是一间在密苏里州西北部的荒废的老木屋。我从阁楼上爬下来,然后站在窗棂上准备往下跳。当我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我左手食指上戴的戒指突然钩住了一根钉子,把我整根手指都拉脱了下来。
我当时害怕极了,惊叫着,我以为自己死定了。可是后来,我的手好了以后,我却再也没有因此苦恼过。因为我知道那样做没有意义,我已经接受了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而如今,我根本不会去在意,我的左手只有四根手指。
几年前我遇到一个人,那时他正在纽约市中心的办公大楼里开货梯。我发现他的左手被齐腕砍断了,我问他会不会很难过。他的回答是:“不会啊,我平时根本想不到这件事,只有在穿针的时候,我才会想起。”
我们经历着类似的境遇,而不可思议的是,当面对这些事情时我们采取了同样的做法,那就是去接受适应它,或者是彻底忘掉它。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家15世纪的老教堂,在那里的废墟上留有一行字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
人生长路漫漫,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境况,既然事情已然如此,就不可能再改变了。那我们又何必强求呢?我们可以选择接受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还要逐渐适应它。否则,我们就可能因为由此带来的忧虑而毁掉我们的人生,最终让自己痛苦崩溃。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提出一个忠告:
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状况,接受必然的结果,是战胜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而住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伊丽莎白.康钦利,她经历了很多挫折才做到了这一点。最近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
在美国庆祝陆军在北非胜利的那一天,我收到了一封电报,是国防部发过来的。上面写着,我最爱的侄儿在战场上失踪了。没多久,又来了一封电报,说他已经死了。
我悲痛得不能自已。曾经我觉得生命是那么美好,我有一份热爱的工作,我努力把这个侄儿养大。他是那样一个美好优秀的年轻人,我觉得我之前的努力都如此值得……可如今呢?当我听闻他的死讯,我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值得我活下去。我开始冷淡我的朋友,忽视我的工作,我抛开了自己拥有的一切,我变得冷漠又怨愤。我不知命运为何如此不公,我的侄儿,他是那样优秀的年轻人,他还没有好好开始自己的人生,为何就战死在冰冷的战场上?我实在承受不住这个现实,我决心抛下工作,远走他乡,把自己终生藏在悔恨和泪水中。
当我在清理办公桌,准备辞职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封已经被我遗忘了的信—是我那已故的侄儿几年前寄来的。那时我的母亲刚刚去世,他为我写来一封信:“我知道我们都会想念她的,”他这样对我说,“尤其是你,我相信你一定能撑得过去。我永远记得你对人生的态度,你教给我的那些美好的真谛,你说我们不管分离多远,不管身处何地,都要记得微笑。我相信这些真理一定会让你撑过去的。我也会像一个男子汉那样,承受住发生的一切事情。”
那封信我不厌其烦地读了许多遍,我甚至觉得他好像就站在我旁边,一遍遍地亲口对我说着那些话。他似乎在对我说:“为什么不像你教我的那样去做呢?无论面对什么苦难,都要坚强地撑下去!把悲伤藏在微笑底下,因为生活还在继续啊。”
于是,我决定重新开始工作。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冷淡漠然地面对生活。我不断提醒自己:“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我没有办法改变它,可是我能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好好活下去。”从此,我把一切精力和思想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且我时常写信给前方的战士们—那些别人的儿子。每天晚上,我还会参加成人教育班,去结交新的朋友,尝试新的事物。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变化简直让我不敢相信,我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整日沉浸在悲伤里的人了。如今我的生活里充满了快乐,我就像我的侄儿所期待的那样活着。
在伊丽莎白写给我的信中,我看到她已经学会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懂得了如何适应各种苦难。在人的一生中,这并不是容易学习的一课,就连那些在位的国王也常暗示自己要做到这一点。至今在已故的乔治五世的白金汉宫墙壁上还挂着这样一句话:
教我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错事后悔。
类似的话,叔本华也说过:
能够顺从,这是你踏上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很显然,能让我们快乐和悲伤的并非环境本身,而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周遭发生的情况。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能挨得住命运的挫折和悲剧,并且会努力战胜它们。可能有时我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办不到,可是当我们运用内外的强大力量来抵抗一切时,结果往往出乎意料。
布思.塔金顿在去世前说过:
人生加诸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除了一样—失明。那是我永远也没法接受的。
然而一语成谶,在他60多岁的时候,他低头看着地上的地毯,眼前一片模糊。于是他去找了一位眼科专家,结果很不幸:他的视力衰退得厉害,有一只眼睛几乎失明了,而另一只眼睛离失明也不远了。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那么塔金顿是如何面对这个最可怕的灾难的呢?他是不是在想“完了,这下子我的一辈子都结束了”呢?然而并没有。甚至连他自己也未曾预料到自己依然能活得很开心,他甚至还不乏幽默感。以前,如果眼前浮动的“黑斑”遮挡住他的视线,会让他觉得恐惧又难过,可现在,当那些黑斑从他眼前晃来晃去时,他却幽默地说:“嘿,黑斑老爷爷又来了,今天这么好的天气,不知道它又要飘到哪去。”
后来,在塔金顿完全失明后,他依然说:“我觉得自己可以承受失明这个事实,就像接受别的事情一样。哪怕我的五种感官都丧失了,我还是可以活在自己的思想里。因为只有透过思想我们才能够观赏世界,才能够享受生活,不论你是否承认这一点。”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让当地的眼科医生为他做了12次手术。即便他可能会害怕,他也没有逃避,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还不如爽朗痛快地接受它。他甚至拒绝了私人病房,决定和其他病友住在一起,他在面对多次手术的压力时还在想着如何逗大家开心。他很清楚自己的眼睛做了些什么手术,但他只想着自己是多么幸运,他说:“多么神奇啊,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可以在眼睛这样纤细的部位做手术。”
承受着超过12次的眼部手术,经历着地狱般的苦难生活,塔金顿并没有崩溃成神经病,而是坦然面对,他说:“我可不愿意把这宝贵的经验去换取一些开心的事情。”他说这件事教会了他太多,让他懂得如何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让他了解到自己竟然可以承受住生命带来的一切苦难。他终于领悟到了约翰.弥尔顿所说的那句话:“眼盲并不令人难过,难过的是你不能忍受眼盲。”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儿不可避免的挫折就选择逃避、退缩,并因此而难过,我们终究还是无法改变这些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我曾经做过一件傻事,我试图去拒绝接受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从心底抗拒那件事。可结果是我夜夜辗转难眠,痛苦反侧。后来,经过一年的在炼狱中的挣扎,我终于接受了那早就知道无法改变的现实。
早知如此,我应该几年前就朗诵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
噢,要像树木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我曾经同牛打交道12年,却从未见过哪头母牛由于水源枯竭、天寒地冻,或是公牛追逐其他的母牛而大动肝火。面对着风暴等这些灾难时,连动物都能平静如水,从未痛苦崩溃过,也不曾得胃溃疡或者发疯。
然而我的意思并不是在说,无论遭遇任何挫折,我们都必须逆来顺受,如此的话我们就成宿命论者了。不管面临何等境遇,只要还有补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力挽狂澜。而当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时,我们就要保持理智,善用智慧,不要顾影自怜,徒增忧愁。
哥伦比亚大学的迪安.霍克斯在去世前对我说过他一首打油诗式的座右铭:
天下疾病多,数也数不了,
有的可以医,有的治不好。
如果还有医,就该把药找,
要是没法治,干脆就忘了。
当我写这本书时,我曾经拜访过许多声名远扬的大企业家。他们大多数人都告诉我,他们可以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努力让自己排解忧愁。如若不然,他们一定会被巨大的压力累垮。这里就有几个很好的例子:
遍布全国的彭尼连锁店的创始者彭尼对我说:
就算有一天我赔得一分不剩,我也不会忧虑。因为我实在不知道烦恼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我只会竭尽全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好,其他的就只好尽人事听天命了。
亨利.福特也这样告诉过我:
如果碰到了我力所不及的事情,我就让它们自己去解决。
有一次我问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凯勒先生是如何减少忧虑的,他这样回答我:
如果碰到很艰难复杂的事情,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就会竭尽全力地想办法解决。要是做不成,我就会彻底忘记这件事。没有人能一眼望穿未来,所以我们根本不必为了未来担忧。影响未来的因素那么多,我们根本无法掌控,又何必担心呢?
虽然凯勒只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但他却说出了如此有哲理的一席话,他的这些话和古罗马伟大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理论如此相似,爱比克泰德先生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快乐之道无他—我们的意志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要去忧虑。
如果选择一位最懂得如何适应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的女人,那就一定非莎拉.伯恩哈特莫属了。在过去的50年里,她是四大洲剧院里无人可比的“皇后”—深受全世界观众爱戴的一位女演员。而她却在古稀之年,遭遇了破产的尴尬境地,而更糟糕的是,她的医生波兹教授告诉她必须要把她的腿锯掉。
事情是这样的,她当年横渡大西洋时遇上了一场暴风雨,她摔倒在甲板上,伤势严重,而且还患上了静脉炎,腿部痉挛时,剧烈的疼痛使她不得不被劝说要把腿锯掉。当医生对她直截了当地说出这句话时,本以为她会大发雷霆,然而并没有,莎拉只是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告诉他:“如果非要如此的话,那就这样好了。”
当儿子看到她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刹那,忍不住伤心地流泪。可她却挥了挥手,豁达地告诉儿子:“不要担心,我马上回来。”
被送往手术室的途中,她一直背诵着自己曾经演过的戏里的几句台词。她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提起精神,而是为了让医生和护士高兴,让他们消除压力。
后来,手术顺利完成了。莎拉痊愈后,决定继续环游世界,这让她的观众继续为她痴迷了7年。
爱尔西.麦可密克也在《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后,我们就能省下精力去创造出一个更加多彩的生活。”
要么去无力地抵抗那些不可更改的现实,要么去努力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没有人能够两者兼顾。面对不可避免的暴风雨时你只能弯下身子适应接受,或者是抗拒,然后被它们摧残。
而我恰好目睹过类似的经历。我在密苏里州的农场居住时,种过几十棵树,它们迅速地茁壮成长。后来下了一场冰雹,每棵树的树枝上都堆满了厚厚的冰霜,可这些树枝并没有在重压下弯下去,而是顽强抵抗着,最后由于实在承受不住而折断。可我在加拿大种下的那长达几百英里的常青树树林就不同了,我从未见过那里有一棵树被冰雹压垮,因为那些树更加聪明,懂得如何去适应重压,怎样去垂弯枝条,来面对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
“要像杨柳一样柔顺,而不要像橡树一样挺拔”,这是日本的柔道大师教给他的学生的话。
汽车轮胎如何能承受住那些经年累月的颠簸呢?最初,制造轮胎的人想要创造一种能够抵抗旅途上颠簸的轮胎,但是不久轮胎就变成了碎条。然后,他们就汲取经验,创造出了另外一种轮胎,可以吸收路面上的各种压力颠簸,后来时间证明了这样才是对的。而我们的生命旅途也正是如此,如果我们想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更久,我们就要懂得接受吸收各种颠簸挫折。
可如果我们不肯接受这些挫折,而是一味地反抗拒绝,那么结果会如何呢?很简单,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心里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我们会忧虑、焦急,甚至崩溃、神经质。
如果我们不仅不肯接受那些挫折苦难,还要选择逃避到角落里去,活在自己的想象王国里的话,我们可能很快就精神错乱了。
在战场上,每一个士兵都会怀着对死亡的恐惧而犹豫,但他们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战争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要么一味抗拒逃避,最终崩溃。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是当初威廉.卡塞纽斯在成人教育班里讲过的:
在我刚刚加入海岸警卫队时,很快就被派到大西洋边的一个岗位上。他们让我去监管炸药。这简直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我竟然从一个曾经卖小饼干的营业员变成了一个管炸药的人!一想到要站在几万吨的TNT上面监管炸药,我就觉得脊背发凉,心惊胆战。虽然我接受了两天的训练,但是新学来的这些东西却让我更加恐惧。我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那天,天色昏暗,十分阴冷,周围还笼罩着一层薄雾,那次我被派到新泽西州的卡文角去执行任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我被安排和5个码头工人一起工作,我们负责这船上的第五号舱。他们虽然身体壮硕,却对炸弹一无所知。那些炸弹重2000磅到4000磅,他们正在把炸弹搬运到船上,每一个炸弹都有1吨的TNT,一旦引爆结果可想而知,那艘船一定会被炸得粉碎。看到他们用两条绳索把炸弹吊到船上,我在一旁不断地安慰自己,生怕有一条绳索出了故障。我的心里害怕极了,浑身战栗,双腿发软,可我又不能放弃自尊逃走。那样的话,我一定会让父母颜面扫地,更重要的是,我还可能因逃亡而被枪毙。所以,我只能默默地待在那里,心惊胆战地看着那些工人若无其事地把炸弹搬来搬去,紧张得无法呼吸。在我提心吊胆地受惊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唤回了原有的理智,我对自己说:“就算被炸死了又如何?又不会有什么感觉。这样死掉反而很痛快,总比那些癌症之类的慢性折磨好得多吧?人固有一死,而这项工作你又不得不做,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又何必贪生怕死?”
我一直这样不断劝说自己,觉得心情豁然开朗了。最终,我强迫自己克服恐惧,接受了那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段经历,如今每当我为了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焦虑时,我都会想起当年的事,耸耸肩膀,告诉自己:“忘了吧,为自己欢呼三声!”
“对于必然之事,不如轻快地加以接受。”这句话是在耶稣基督出生前399年说的。而在今天这个充满忧虑的大千世界,人们比以往更需要好好参悟这句话。
在忧虑毁灭一个人之前,他首先要学会戒掉忧虑,那么我们要记住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4 让忧虑的情绪到此为止
卡耐基名言
1.学会对自己说:“这件事只值得我担忧一点点,没有必要去操更多的心。”
2.他说:“……一个人实在没必要把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如果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也不会再记仇。”
3.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够拥有平静的心境。
如果我要告诉大家如何在华尔街赚钱,恐怕超过一百万的人会蜂拥而上倾听着;如果我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记载在书里,相信这本书如果卖到1万美元也有人肯买。当然,我没有答案。不过我却知道有位叫查尔斯.罗伯茨的投资顾问,他道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让许多成功人士都受益匪浅:
当年我仅揣着2万美元从得克萨斯州来到纽约,那些钱是朋友托付我到股市投资用的。我本以为自己对股市知之甚广,而且刚开始我的确是赚了一些钱,可后来我却赔得分文不剩。
如果输掉的是自己的钱我还没有那么在乎,可是多么糟糕,我把朋友的钱也都赔光了!虽然他们依旧生活阔绰,但是我却很怕再见到他们。可意料之外的是,他们并没有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甚至还很乐观。
我决心要吸取过去的经验,在重回股票市场前我要透彻深入地了解股市的操纵内情。幸运的是,我和一位最成功的预测专家波顿.卡瑟斯交上了朋友,我相信从这个成功的人那里,我能够受益良多。我当然更知道,他成功的原因绝不是只靠运气和机遇。
刚开始,他询问了我过去在股市是如何做的,接下来告诉了我一个在股市交易中最重要的原则。他说:“每当买进股票时,我都会为它设定一个不可再低的价格标准。例如,我买了每股50元的股票,我就会立刻规定它最低的价格标准是45元。换句话说,不管股票跌到何等地步,我都会在5元的损失范围内把它立刻卖出去。”
“如果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买家,”这位专家继续向我解释,“你的赚头大约在10元、20元,甚至是50元。所以你如果把损失限定在低于5元,即使你对行情预测失误,这也会让你大赚一笔的。”
很快我就学会了这一方法,并且后来我一直使用,这当真令人受益匪浅,让我和我的顾客挽回了不止几万块钱。
后来我发现,这个“到此为止”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股市,而且适用于生活中任何忧虑的问题。在我所有不快乐的事情上,我都设立了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制,效果简直好得不得了!
比如说,从前有一个朋友很不守时-,每次和他吃饭都要等到午餐时间过去大半,于是我就用了“到此为止”的方法。我告诉他说:“以后我等你的时限是10分钟,如果你10分钟以后还没有来,我就不会再等下去了,我们的午餐约会就直接取消。”
对于“到此为止”这个方法,我真是知之恨晚,我真希望很多年前我就可以把这个原则运用到我的脾气上,我的欲望上,还有我的所有精神情感压力上。为何之前我就没有如此平和的心境呢?学会对自己说:“这件事只值得我担忧一点点,没有必要去操更多的心。”
我觉得自己有一件事做得还算差强人意,那是我生命中很糟糕的一次情况—当时我几乎眼睁睁看着我的梦想,我的未来,我多年的工作都付诸东流。事情是这样的:
在我刚刚而立之年时,我决定要以写小说作为我的职业。我充满了信心,想成为弗兰克.瑞斯洛、杰克.伦敦,或是哈代第二。我在欧洲居住了两年,从事着我的写作事业。虽然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但是用美元在欧洲生活的开销并不是很大。我写了一本名叫《大风雪》的书,我不得不承认这个题目取得很形象,恰如所有出版商对它冷冰冰的态度一般。那时连我的经纪人都说我的作品一文不值,他对我说我丝毫没有写作的天分,这对我真是当头一棒。我茫然无措地离开了他的办公室,我感觉自己的心跳似乎在那一刻骤然停止。我知道自己正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好几周后,我才从这种茫然沮丧中解脱出来。那时我没听说过要为自己的忧虑设定“到此为止”的方法,现在想来,当时我的做法在无形中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那段我废寝忘食地创作小说的时光是我人生中宝贵的回忆,当年我从那里出发继续前行,做回自己的老本行,但闲暇的时候就会写一些传记和非小说类的书。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得意的一个决定,每逢想到此事我都会觉得欣慰,因为从那以后,我从未后悔过自己没有成为哈代第二这件事。
一百年前的一个夜晚,窗外的飞鸟沿着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鸣叫时,梭罗用鹅毛笔蘸着自制的墨水,在日记里写道:“一件事情的代价,也就是我称之为生活的总值,需要当场或者在长时期内进行交换。”
也就是说,我们若是以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作为代价来换取什么的话,我们就太愚蠢了。就像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悲哀,他们创造出了那样快乐的歌词曲谱,却不知如何创造快乐的生活。他们写出了那样扣人心弦的歌剧,却不知如何控制他们的脾气。苏利文曾经为他们的剧院买了一张新地毯,而当吉尔伯特看到账单上的价钱时却勃然大怒,为此他们两人争吵多年,甚至终生绝交。当苏利文为歌剧谱曲之后,会把它寄给吉尔伯特;而吉尔伯特填词之后,又要再次寄给苏利文。有一次他们不得不同台谢幕时,两个人也非要站到对方看不见的位置才肯。或许这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到此为止”的快乐方法吧,而林肯却把这个方法做到了极致。
当时美国处在南北战争时期,林肯作为总统自然树敌不少,面对那些恶意攻击他的人,他说:“你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多,也许我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一向认为这样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必要把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如果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也不会再记仇。”
林肯的这种胸怀和宽恕的精神是那么伟大和难得,我多么希望我的老姑妈—爱迪丝也能够拥有。当年她和弗兰克姑父一起住在被抵押出去的农庄上,那里土地收成不好,生活拮据。可爱迪丝姑妈却是一个喜欢装饰房间的人,她总会在密苏里州马利维里的一家小杂货店赊买一些窗帘之类的小物件。弗兰克姑父由于担心他们的债务和个人信誉,就偷偷告诉杂货店老板不要再赊账给姑妈。后来姑妈知道这件事时,大发雷霆。到现在,这件事已经快过去50年了,她还在耿耿于怀,发过好多次脾气。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她已经是80岁的老太太了,我对她说:“爱迪丝姑妈,弗兰克姑父就算再惹你生气,羞辱到你的自尊,可他做错的那件事情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您难道还要再埋怨下去吗?”
就因为这件不快的小事,爱迪丝姑妈付出了大半生平静愉悦的心情,这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富兰克林在7岁的时候,犯了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错误。那天玩具店里的一只哨子令他爱不释手,于是他没有问价钱,就把所有零钱都放在柜台上,买走了那只哨子。“回到家之后,”70年后他在信里写道,“我吹着哨子兴高采烈地在整个屋子里转啊转,如此自鸣得意。”可他的哥哥姐姐发现他买哨子多付了钱,都开始戏谑嘲笑他。而他正像后来在信里所写:“我十分懊恼地痛哭了一场。”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痛哭懊恼的小男孩成了举世闻名的人物,做了美国驻法国大使,他还记得当初买哨子那件事,那时他感受到的痛苦多于哨子带给他的欢乐。
富兰克林从那件事中领悟到一个道理,他说:“当我长大后,见到了人类的形形色色的行为,当然也碰到了很多买哨子多付钱的人。一言以蔽之,我认为人们的苦难产生于他们对事物价值做出了错误估计,就好比他们也为买哨子多付了钱。”
没错,当初吉尔伯特和苏利文买哨子多付了钱,我的爱迪丝姑妈也是。在很多情况下,包括我自己,甚至文坛不朽的巨匠托尔斯泰,那位写了《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传奇经典的伟大作家,也是如此。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记载,在托尔斯泰去世前的20年里,他成为了世界上最受崇拜和敬仰的人物,多少人都想去他家里见上他一面,听一听他的声音,甚至摸一摸他的衣角也好。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人视若圣谕。可谁能想到,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甚至还不如7岁的富兰克林更有智慧,故事是这样的:
托尔斯泰曾与一个女子坠入爱河,他们在一起时快乐如神仙眷侣,他们还常常跪下来祈求上帝赐予他们永远安稳快乐的生活。可那个他深爱的女人天性善妒,她曾打扮成乡下女孩,掌握他的行踪,去森林里打探他。这让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可怕的争吵。甚至,那个女人会妒忌自己的亲生女儿,她会用枪在自己女儿的照片上打一个洞。她有时还会满地打滚,拿着鸦片,张着嘴巴,以自杀要挟他。她的孩子们常常躲在角落里害怕、哭泣。
那么面对这件事托尔斯泰是如何解决的呢?他并没有气得跳起来,也没有砸烂家具来发泄愤怒,而是写了一本私人日记。在他的笔下,他把所有的罪行都归咎于他太太,而这就成为了他的“哨子”。他害怕他的子女会把责任推到他身上,于是就把责任全部推到了他太太身上。被太太发现之后,他太太的做法是撕碎了那本日记,然后将其烧成灰烬。为了报复,她自己也写了一本日记,把所有罪过全都推到了托尔斯泰身上。不仅如此,在她的小说里,她把托尔斯泰写成了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男人,而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烈士,这本书的名字叫《谁的错》。
再后来,两人曾经最珍爱的家演变成了托尔斯泰笔下的“一座疯人院”。那么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呢?很显然,他们想吸引公众的目光,却更担心别人的意见。可是谁会在意这些争吵矛盾到底怪谁呢?没有人愿意浪费一分钟在托尔斯泰家的事情上。而他们两个人足足浪费了50年的岁月将自己笼罩在黑暗的地狱里,他们中没有人肯及时醒悟,让那些干戈告一段落,对另一方说:“不要再吵了,我们这是在浪费生命,多么不值得。”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够拥有平静的心境。我也相信,只要我们为自己设定适当的标准,在生活中渐渐了解到事情的价值,我们的一半忧虑将消泯于无形。
所以,要在忧虑摧毁你之前,先学会戒掉忧虑。
无论何时,当我们在比较买到的东西和生活的好坏时,我们都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现在担忧的事情到底和我自己有多大关系?
2.在我的这些忧虑中,我应该如何为它设定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度,然后彻底忘掉它?
3.这只“哨子”我到底应当付多少钱?我是否已经多付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