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reference_book_ids":[6885336478587554830]}],"14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2,"start_container_index":14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6},"quote_content":"《人间喜剧》reference_book_ids":[7260441034012757033,7357920563303566398]}],"9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9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红楼梦》reference_book_ids":[7316431260006485043,7329733293492931646,7316124677569514515,7267077385848097832,7296713352791723035,7345693456255175742,7340845766870584382,7316473082053397544,7316405888963578914,7012517992130939934,7257455404240604215,6890728374843477006,7340562883979267134,7255203659015785531,7312643202048068660,7329733293576834110,7294565342393666596,7316473139557305384,7330846805069925438,6838936275928484877,731639670636963743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八章抉择的理智
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个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虽然说生活中处处是机会,但是,对人生具有重大影响的选择机会并不很多。因此,在关键的时候,一定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免造成终身的遗憾。
真正的成功需要理智的选择
周末,约翰和杰克来到一个鱼塘边来钓鱼。
不一会儿,杰克就钓了好几条大鱼,而约翰却一无所获。
约翰实在想不明白,便来到杰克身边,向他请教钓鱼的秘诀。
杰克一边将干蝇挂在鱼钩上,一边对约翰说:“如果你确定要钓什么鱼,你就准备着做一系列的选择吧。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你能否钓到鱼,或者更准确地说能否钓到大鱼。”
杰克将鱼钩准确而且有力地抛向水面,然后坐下来看着说:“钓鱼也许应该靠运气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因为如果我们都做了对的选择,是否成功则要靠天意。但是,钓鱼不是傻瓜游戏,它更像是玩21点扑克牌。你对娱乐场所(栖息地)、游戏规则(鱼)和概率(水、食物供应量和天气状态)了解得越多,你赢的机会(钓到大鱼)就越大。
“首先,要挑选一片水域。如果你想钓鲤鱼或者鲫鱼,那么必须在淡水区域,比如在水库、鱼塘,或者在一条不大湍急的小河边。如果你想钓到鲸鱼,也许需要驾着渔船进入深海,享受惊涛骇浪的刺激。”
“鱼并非均匀地分配在所有的水域上;同一区域,有人能钓到大鲤鱼,而另一些人钓到的总是小鱼。因此,选择池塘变得十分重要了。在这个池塘钓鱼,我是经过反复的选择,而你却是完全盲目的,尽管我们碰巧遇在一起了,但是我们却有区别。这种区别在于我知道自己的选择;而你是随机,也许你能有好机会,但是机会不可能总是惠顾你。真正的成功需要积累和理智的选择。”
杰克的鱼又上钩了,又是一条大红尾鲤鱼。
杰克微微一笑,说:“你知道吗?为了选择这个鱼池,我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深和藻类的繁殖状况。也许你觉得这不过是一种娱乐,似乎应该更轻松些。但是,如果我们选错了池塘,拿着鱼竿傻傻地坐在池塘边,那还不如坐在花园的长椅上眯着眼睛晒太阳呢!我们也许没必要将钓鱼当成一种体育比赛,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用心思。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旦你养成了这种态度,你就能从中获得某种乐趣——思考的乐趣。”
“选定了池塘,接下来你应该聘请一个教练。”杰克接着说,“许多人宁愿选择做一个失败者,也不愿意选择依靠他人的帮助和善意,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如果你立即接受你是无知的、而且什么也不懂的事实,如果你闭上自己的嘴巴,那你的钓鱼技术也会迅速提高。
“最后,选择一个位置。与人生层次一样,鱼也有层次之分,当一个地方的鱼钓完了,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位置。但并非盲目的,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位置会有鱼。鱼是游动的,机会也是在变化的。也许我们选对了一个好区域,并且选对了一个好池塘,但是我们却在一个只有小鱼的浅水区徘徊,我们又怎么能钓到大鱼呢?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变化位置来寻找大鱼,并且在其饥饿的时候投下鱼饵,将其钓上来。”
选择是一种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被动的,因此感觉不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一旦我们的人生为自己所把握,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了。
专修平天冠兼拔虎刺
从前有个工匠,以打制金属装饰品为业。这只是一门很普通的手艺活儿,挣的钱不多。工匠常常考虑,怎么样才能凭自己的这点本事赚很多很多的钱,不但可以养活全家,还可以很快发财呢?
有一次,工匠出门去办点事,在郊外碰到一大队人马正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地过来,路上的行人都不准随便走动。原来这会儿正赶上皇帝出巡,工匠便和其他人一起站在路边迎候。
皇帝出来郊游,正高高兴兴地四顾欣赏风景,忽然觉得头上什么东西不对劲,伸手一摸:糟了,头上戴的平天冠坏了。现在离皇宫这么远,回去也来不及,这岂不是有损皇帝的威仪吗?急中生智,他只得叫贴身的侍臣问一下路上的百姓有没有会修补平天冠的。听了侍臣的问话,工匠马上从人群里钻出来,恭恭敬敬地说:“小人会修。”这到底是自己的本行,工匠很熟练地三下两下就把平天冠给修好了。皇帝非常高兴,马上叫左右赏赐给了工匠十分丰厚的财物,比他一年赚的钱还多得多。
在回家的路上,工匠要经过一座山。在山里他遇到了一只大老虎,吓得他转身就想逃。可是他听到老虎的叫声中充满了痛苦,像是在呻吟,就大着胆子仔细去瞧了一瞧。只见老虎眼里都是泪水,躺在地上,伸出爪子给工匠看,原来虎爪上扎了一根大竹刺,鲜血直流。工匠说了句:“这个好办。”就取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干起来,不一会儿,就把竹刺给拔出来了。老虎用嘴扯了扯工匠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走开,就跑得不见了。不一会儿,老虎回来了,它衔来一头鹿放在工匠面前,好像是要作为给他的酬谢。工匠高兴地收下了。
回到家里,工匠赶紧叫来妻子说:“我们要发财了,我有两个技术,可以马上致富。”说完他将大门上那块“打制金属装饰品”的牌子取下,换上一块“专修平天冠兼拔虎刺”的牌子挂了上去。
皇帝只有一个,他的平天冠能坏几次呢?给老虎拔刺更是偶然中的偶然,这种碰运气的事,一辈子大概也只能遇到一回,怎么能作为谋生的手段呢?
在生活中必须有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不能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好运上面。一个人如果想凭侥幸行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效果
鲁国有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儒家的仁义之术,小儿子爱学军事。大儿子用他所学的儒家仁义思想去游说齐王,得到齐王的赏识,聘请他为太子的老师。二儿子到楚国去,用他所学的法家军事思想游说楚王,在向楚王讲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时讲道理、举例子,有条有理,楚王听了很高兴,觉得他是个军事人才,就封他为楚国的军事长官。这样,兄弟两人一个在齐国任职,一个在楚国做官,他们赚的钱多,使家里很快富裕了起来。兄弟两人都有显赫的爵位,让他们家的亲戚朋友也感觉到非常荣耀。
施家邻居中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家庭情况与施家以前相仿:家境并不富裕,也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与施家大儿子一样,好学儒家仁义之术;二儿子也是爱学兵法之术;两家的儿子还曾经在一道讨论学问,研究兵法。孟家为贫穷所困扰,生活很艰难。孟家看到施家这两年很快富裕起来,门口的马呀、车呀经常有来的,来的人员中有当兵的,也有当官的,真够荣耀,很有点羡慕施家。由于这两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请教如何让儿子取得官职的方法。施家的两个儿子就把自己怎样去齐国,怎样向齐王游说及如何到楚国,又如何对楚王游说和当官的经过如实地告诉了他们。
孟家两个儿子听到后,觉得这是个门路,于是大儿子准备到秦国去,二儿子准备到卫国去。
孟家大儿子到秦国去后用儒家学说游说秦王。他向秦王讲得头头是道,真是口若悬河,口才不错。秦王说:“当前啦,各国诸侯都要靠实力进行斗争,要使国家富强的,无非是兵力、粮食。如果光靠仁义治理国家,就只有死路一条。”秦王心想:这个人固然有才能,他要我用仁义之术治国就是想要我国不练兵打仗,不积粮食不富裕,这能行吗?于是,命令军士对他施行了最残酷的宫刑,然后又将他赶出了秦国。孟家的二儿子到了卫国以后,用主张发展军事的学说游说卫王。他为了能让卫王采纳他的意见,能在卫国当官授爵,向卫王进言时有条不紊他讲述用兵的道理。卫王听后说:“我们卫国是弱小国家,又夹在大国之间。对于比我们强的大国,我们的政策是要恭敬地侍奉他;对于同我们一样或比我们还要弱的小国,我们的方针是要好好地安抚他们,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求得安全的好方法。你提的军事治国固然不错,但如果我依靠兵力和权谋,周围的大国就会联手攻打我国,我们的国家很快就要灭亡。假若我好生生地放你回去,你必定会到别国去宣传你的主张,别的国家发展了军事力量再对外扩张起来,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威胁。”卫王感到这个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于是派人砍断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押送回鲁国。
孟家的两个儿子回到家里,都已是残废人了,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他家父子三人找到姓施的人家里,悲痛地拍着胸脯责备施家。施家的人回答说:“不论办什么事,凡是适应时势的就会成功、昌盛;违背时势的就会失败、灭亡。你们学的东西与我们相同,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完全不同,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你们选择的对象不同,同时又违背了时势啊。我们的做法和行为又有什么错误呢?”
不论办任何事情,都要尽量适应历史的潮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别人的经验不能死搬硬套,必须灵活地借鉴,不然的话,就可能给自己带来失败。
卖菜的启示
小田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后来那家公司倒闭了,他就失了业,只好重新去找工作。可是,找了半年,他依然在家里待业,苦闷极了。
父亲问他:“这半年里,难道就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你?”
小田说:“有,可是工资太低了,月薪大多只有七八百元。”
父亲说:“七八百就七八百吧,先干起来再说。”
小田说:“那怎么行?我在原来的那家公司月薪是2000元,我一定要找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
父亲没有说什么。
过了一会,父亲又对小田说:“跟我去卖一天菜吧。”
小田和父亲卖的是菜花。在市场上一摆开,就有一个中年妇女来问:“这菜花怎么卖?”
父亲说:“1块钱一斤。”
中年妇女说:“人家的菜花最多9角钱一斤,你怎么要1块钱一斤?”
父亲说:“我的菜花是全市最好的。”
中年妇女撇撇嘴,连价都不还就走了。
他们的菜花确实是全市最好的,卖1块钱一斤合情合理。可是一连几个人来问过价后,都不买。小田有点儿着急了,就对父亲说:“要不,咱们也卖9角钱一斤吧?”
父亲说:“急什么?我们的菜花这么好,还怕没人买?”
说话间,又有一个人来问价了。父亲依然说1块钱一斤。这人实在喜欢他们的菜花,就是嫌太贵了,他软磨硬磨,一定要父亲减一点儿,可父亲就是不松口。那人咬咬牙说:“减5分,9角5分钱一斤,我全要了。”
父亲说:“少一分不卖。”那人只好叹了口气,走了。
时间不早了,买菜的人越来越少,菜价开始往下跌。
别人的菜花大部分都卖完了,剩下没卖的已经降到了6角钱一斤,他们再叫1块钱一斤就被人笑话了,只好降到7角钱一斤,还是没有人买,小田说:“我们干脆也卖6角钱一斤算了。”
父亲说:“不行,我们的菜花是最好的。”
中午过后,菜价跌得更厉害。菜花不能隔夜卖,接下来价格跌得更惨,6角、5角、4角,黄昏的时候,有人干脆论堆卖,两块钱一堆。他们的菜花经过一天日晒,早已毫无优势了。天快黑时,一个老头用1块5角钱买走了他们的一大堆菜花。
回家的路上,小田埋怨父亲说:“早上人家给9角5分一斤你为什么不卖?”
父亲笑笑说:“是呀,那时候出手该有多好,可早上总以为自己的菜花值1块钱一斤,就像你现在总以为自己月薪必须2000一样。”
第二天,小田就到一家公司去上班了,月薪600元。
人生其实就像卖菜一样,要卖个好价钱是不容易的。有时候,越想卖高价,越卖不出去,最后烂贱如泥。做人不能自视太高,还要善于把握时机。
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
英国记者迪克里·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利策奖。这本来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但却酿成了悲剧——他自杀了。
迪克里·卡特从小喜爱摄影,把零花钱都买胶卷,爸爸为奖励他,特意为他买了一台德国莱卡相机,他高兴得一夜没合眼。他擅长抢拍,能抓住最激动人心或最有意义的一瞬间。他在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专业新闻摄影记者。他利用电脑技术能拍摄子弹穿透薄纸的万分之一秒的照片,可谓技术高超。
1994年5月至6月,苏丹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旱,滴雨不下,土地都干裂了。灾民男女老少成群地跪在干旱的土地上求雨,祈祷声和鼓声震天。迪克里·卡特奉命到苏丹采访大饥荒的新闻,他发现一个绝好的场景:一只专吃死尸的兀鹫目光贪婪地盯着一个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去吃掉她,迪克里·卡特按动了相机的快门。这张题为《大饥荒》的照片公开发表后,他荣获普利策奖。
照片引起很大争议,许多读者质问摄影者迪克里·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记者的良心何在?”
当时苏丹政府告知来苏丹的外国记者不准接触饥民,因为可能染上瘟疫。卡特拍完照片后赶走了兀鹫。
但这并不能使他借以自慰,他眼前始终闪现小女孩饥饿与渴望救助的眼神,深深感到内疚和自责:“我没有抱起那个面临饿死的小女孩回家抚养,终生后悔与痛心!”
他荣获普利策奖后,父亲骂他见死不救,是小人;妻子骂他没人性,要离婚;女儿哭着说:“您自私!为了得奖不惜以苏丹小女孩的生命作代价,我不认您这个父亲!”卡特无地自容,撕掉那张获奖照片,于1994年7月27日自杀了,时年33岁。
卡特的自杀对于记者来说,应该是一种警醒。“该不该让新闻发生?该不该让悲剧发生?”这是一个涉及新闻伦理和记者职业道德的沉重话题。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必须要有所选择。即使在危机的时刻做出了不适宜的选择,只要没有损人利己,就没有必要谴责自己。
华尔街的一位女强人
华尔街女强人缪莉尔·塞伯特女士是一个敢做敢为、有决断魄力的女性。自从她1950年从美国中西部来到纽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以后,她就一次又一次表现出她是一个有进取心、做事绝不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的人。
塞伯特女士在担任纽约州银行业管理官一年之后,1977年,香港汇丰银行要收购纽约的海洋密兰银行。
应不应该让一家外国银行取得这家纽约州的银行的控股权呢?塞伯特女士和凯里州长有不同的看法。
塞伯特公开反抗她的上司——纽约州州长休·凯里。当时,她虽然受到可能被撤职的威胁,但却毫不畏缩,顽强地坚持在纽约州买卖银行股权的法律规定,于是这宗收购事件陷于难产。
1981年,这位女强人在另一件事情上,又一次表现了她办事的才能和魄力。早在一年多之前,塞伯特就十分清楚,纽约州的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如果得不到援助,就会陷入绝境,关门倒闭。原因是,这家银行付给存款客户高利息,而它的收入来源却是低息抵押,结果入不敷出,亏蚀累累,濒临破产边缘。
如果这家银行倒闭,它不仅是一宗大银行破产事件,而且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引起其他储蓄银行发生挤提事件。
为了避免这个影响巨大的事件发生,塞伯特女士果断决策,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道,谋求挽救办法。她力求在纽约州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储蓄银行,与格林威治储蓄银行进行合并。她找过许多储蓄银行,但它们都表示不感兴趣。
经过74个星期的努力而徒劳无功之后,她终于在1981年12月,说服了纽约的大都会储蓄银行,收购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她同时使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同意,发放一亿八千五百万美元给大都会储蓄银行,进行与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合并的安排,终于使后者避免了破产倒闭的命运。塞伯特女士成为了纽约州银行业管理官员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塞伯特女士为人的率直和固执,使她在面临任何困难和问题时,都有坚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敢于决断,也使她从华尔街一家股票经纪公司的调查员,成长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得一个座位的女强人。现在,在塞伯特管辖之下,她对之拥有裁判权的金融机构的资产合计达5000亿美元。她本人成了纽约州银行业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华尔街一位权力巨大的女强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大量的问题,需要及时地做出正确的抉择,否则就会贻误时机。时代在前进,客观情况在变化,可能会产生新的更大的风险。所以,只有及时决断才能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容易犹豫的年轻人尤其要注重培养决断魄力。
周忱的“流水账
明朝的周忱曾经担任处理案件的刑部侍郎,后来任江南巡抚。在他任江南巡抚的时候,随身带着一个记事本,对每天发生的事情,不分巨细,全都记载下来;即使每天天气的阴晴风雨也一一详细记录。刚开始,人们都不明白周忱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一天,某县有个人来报告说,一艘运米的粮船突然遇到风暴,被吹跑了。周忱就询问他船是哪天丢的,是上午还是下午,当时刮的是东风还是西风,那人回答得全不对。周忱翻开记事本一一和他对质,那人不禁惊讶叹服。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周忱的日记不是毫无目的随便乱写的。
周忱作为一名巡抚江南的封疆大吏,对于每天发生的事情不分巨细,甚至连天气情况都毫无遗漏地记下来,看起来像是流水账,似乎也不符合“只管大事,不问小事”的为官之道。但事情就是这样微妙与复杂,任何棘手的事情总是由小细节组成,如果重视生活中的细节,就很有可能从细节中了解事情的整体。事实上,正是周忱的“流水账”在日后破案中发挥了特殊的功效。人们在这个时候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高人和常人的差别也正表现在这里。
《红楼梦》里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
能做到“世事洞明”处处留心的人恐怕不多,要是想增长学问,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只有处处留心才行。
一只丢失的纯正的爱尔兰名犬
一位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富翁就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一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栏目。
启事刊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的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拣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就把电话打到报社,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在报摊看到了这则启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窑洞,因为前天他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拣到了一只狗,现在这只狗就在他住的那个窑洞里拴着。果然是富翁家的狗,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出了门,准备去领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个小报摊的时候,无意中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三万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天天浏览当地报纸的广告栏,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这位乞丐从垃圾桶里拣来的东西根本受不了。
在生活中不论要干什么,都要把握住适当的分寸和尺度,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就可能一无所得。
既听话又聪明的狗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故事: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因为难产死去了,不过孩子倒是活了下来。丈夫一个人既工作又照顾孩子,有些忙不过来,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保姆照看孩子,于是他训练了一只狗,那只狗既听话又聪明,可以帮他照看孩子。
有一天,丈夫要外出,像往日一样让狗照看孩子。他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所以当晚没有赶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急忙忙往家里赶,狗听到主人的声音摇着尾巴出来迎接,可是他却发现狗满口是血,打开房门一看,屋里也到处是血,孩子居然不在床上……急得他全身的血一下子都涌到头上,心想一定是狗的兽性大发,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他拿起刀来把狗杀死了。
就在他悲愤交加的时候,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只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丈夫感到很奇怪。他再仔细看了看狗的尸体,这才发现狗后腿上有一大块肉没有了,而屋门的后面还有一只狼的尸体。原来是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
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因为自己不冷静,常常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发雷霆,可是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时,才发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他已经形成了习惯
世界上的一家大图书馆被烧之后,只有一本书保存了下来,但并不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于是一个识得几个字的穷人用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并不怎么有趣,但这里面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窄窄的一条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的文字解释说,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这儿。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然后,这个人变卖了他为数不多的财产,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这就是他的计划。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普通的石子并且因为它摸上去冰凉就将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几百次地捡拾起同一块石子。所以,当他摸着石子冰凉的时候,他就将它扔进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是点金石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进海里;又去捡起另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又一颗……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而且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他把它随手就扔进了海里。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所有石子都扔进海里。他已经如此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个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它扔进了海里!
做事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在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沉着,千万不可不假思索地按照习惯行事。
不可能人人都当公主
让杰西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她上三年级时的一次午餐时间。学校排戏时,她被选来扮演剧中的公主。接连几周,母亲都煞费苦心地跟她一道练习台词。可是,无论她在家里表达得多么自如,一站到舞台上,她头脑里的词句全都无影无踪了。
最后,老师只好叫杰西靠边站。她解释说,她为这出戏补写了一个道白者的角色,请她调换一下角色。虽然老师的话挺亲切委婉,但还是深深地刺痛了杰西——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角色让给另一个女孩的时候。
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杰西没把发生的事情告诉母亲。然而,母亲却觉察到了她的不安,没有再提议她们练台词,而是问她是否想到院子里走走。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蔷薇藤正泛出亮丽的新绿。杰西无意中瞥见母亲在一棵蒲公英前弯下腰。“我想我得把这些杂草统统拔掉。”她说着,用力将它连根拔起。“从现在起,咱们这庭园里就只有蔷薇了。”
“可我喜欢蒲公英,”杰西抗议道,“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哪怕是蒲公英!”
母亲表情严肃地打量着她。“对呀,每一朵花儿都以自己的风姿给人愉悦,不是吗?”她若有所思地说。
“对人来说也是如此。”母亲又补充道,“不可能人人都当公主,但那并不值得羞愧。”
杰西想母亲猜到了自己的痛苦,她一边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事,一边失声哭泣起来。
母亲听后释然一笑。
“但是,你将成为一个出色的道白者。”母亲说,并提醒杰西是如何爱朗读故事给自己听的,“道白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一样重要。”
世上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去做,有大事,也有小事。但只要对成功有益,我们就要努力去做。假如你做不了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吧!但要尽量使自己明亮;假如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做一棵小树吧!但要努力使自己茁壮。不可能每个人都当船长,必须有人来当水手,问题不在于你干什么,重要的是能够做一个最好的你。
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坚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原则。他认为空军1号就是空军1号,空军2号就是空军2号,“只有总统才能在南草坪上着陆。”
1981年春,当时身为副总统的布什正在一次飞往外地的例行公务旅行的飞机“空军2号”上。突然布什接到国务卿黑格从华盛顿打来的电话:“出事了,请你尽快返回华盛顿。”几分钟后的一封密电中告知总统里根已中弹,正在华盛顿大学医院的手术室里接受紧急抢救,飞机调头飞向首都华盛顿。
飞机在安德鲁斯着陆前45分钟,布什的空军副官约翰·马西尼中校来到前舱为结束整个行程做准备。飞机缓缓下滑时,马西尼突然想出了个主意,他说:“如果按常规在安德鲁斯降落后,再换乘海军陆战队一架直升飞机,飞抵副总统住所附近的停机坪着陆,再驾车驶往白宫,要浪费许多宝贵时间。不如直接飞往白宫。”
布什考虑了一下,决定放弃这个紧急到达的计划,仍按常规行事。
“我们到达时,市区交通正处于高峰时期,”马西尼提醒道,“街道上的交通很拥挤,坐车到白宫要多花10~15分钟时间。”
“也许是这样,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
马西尼点点头:“是的,先生。”说着走向舱门。
看到马西尼中校显得疑惑不解,布什解释道:“约翰中校,只有总统才能在南草坪上着陆。”布什坚持着这条原则:美国只能有一个总统,副总统不是总统。
布什认为:总统与副总统之间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相互尊重,是成就一个成功的副总统的最重要的条件。
在关键时刻能否坚持原则,常常是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依据。肯于坚持原则的人,才能赢得上司的信任和下属的支持。
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有一个“差不多”先生,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
“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还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我们干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谨,千万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马马虎虎,否则,不仅会害了自己,还可能害了别人。
想在社会上立足,打算在事业干出点名堂,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不行的。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在巴黎市中心两条大街的交叉口,有一座名为“巴尔扎克纪念碑”的雕像。这座雕像上的巴尔扎克,昂着头,披散着发,用嘲笑和蔑视的目光注视着眼前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然而巴尔扎克雕像却没有双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座雕像是近代欧洲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为了创作出这件作品,理解和体会这位《人间喜剧》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巴尔扎克的内在神韵,罗丹仔细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全部重要作品,认真钻研了有关巴尔扎克的评论文章和传记作品。
不仅如此,罗丹对雕像创作所持的态度极端认真。当时雕像的委托者限定18个月完成,并给了罗丹一万法郎定金。罗丹为了避免时间仓促而粗制滥造,退回了一万法郎,并要求多给他一些时间。
在雕像的创作过程中,罗丹还经常征求别人的意见。
一天深夜,罗丹在他的工作室里刚刚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独自在那里欣赏。他面前的巴尔扎克身穿一件长袍,双手在胸前叠合,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兴奋的罗丹迫不及待地叫醒一名学生,让他来评价自己的作品。
这位学生怀着惊喜的心情欣赏着老师的杰作,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那双手上。“妙极了,老师!”这位学生叫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听到这样的赞美,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匆匆跑出工作室,又拖来另一个学生。“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双手,它们简直和活的一样。”学生用虔诚的口吻说道。罗丹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他又叫来第三个学生。这个学生面对雕像,用同样尊敬的口气说:“老师,单凭您塑造的这双手,就可以使您名垂千古了。”此时的罗丹已经变得异常激动,他不安地在屋内走来走去,反复端详这尊雕像。突然,他抡起锤子,果断地锤掉了那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学生们对老师的举动惊呆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罗丹用平静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沉思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记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就是这样一位为艺术不断追求的人。
在艺术中执著于追求完美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人才堪当大任。
让作家感动的优秀编辑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感慨地说:“现在,有些编辑部、出版社,编一些文摘或选集,挑选了你的文章,就像从无人管理的果园里摘果子,随便伸手摘下来便装进他的篮里,视为己有。事前,不跟你打招呼;事后,不寄样书和稿酬。似乎一切都那么天经地义。如此巧取豪夺,颇有‘公然抱茅入竹去’的感觉,在我已不止一次。虽有《著作权法》高高在上,想想为区区一篇文章而费周折,总觉得麻烦,便屡屡作罢。”
但肖先生也不是不关注自己的劳动成果。
几年前,热心的读者告肖先生,他写的一篇《可怜的马斯卡尼》被《读者》(曾用名为《读者文摘》)转载了,问他知道不知道?肖先生一无所知,并且感到奇怪。以前,《读者》曾转载过他的文章,每次事前事后均有信函相告。怎么这一次没有了呢?于是,他给《读者文摘》编辑部写了一封短信相问。当时,并不抱什么希望。
不料,没过多久,他收到《读者》编辑李一郎先生的回函:
“您好!来信收悉。我刊今年第8期转载了您的《可怜的马斯卡尼》一文。发稿前曾给《随笔》去函询问您的地址,以便出刊后给您奉寄样刊和稿酬。但至出刊也未能收到该刊的复函。为此,我们只好将您此文的转载费寄至中国版权研究会。故请您去信与该会联系,他们会负责给您将稿酬汇寄的,请放心……”
同时,李一郎先生还寄来了转载他这篇文章的《读者》。
肖先生心里忽然很感动。他感动的是他的认真。对方完全可以寄一份杂志,三言两语说说,李先生却极详细地告诉了自己事情的始末以及稿酬的原委。在他的信后不仅署上他的姓名,还盖上了朱红的公章大印。
肖先生认为:“眼下,这样认真的人不多,尤其是对外界与自己不搭界的人认真的人不多了。人们更看重的是自己,自然认真便成了奢侈和累赘。……优秀的编辑永远不是仅仅拿着剪刀和浆糊就可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除了学识之外,还要有这种认真,对作者与读者的认真。”
肖复兴先生没有如李先生信中告诉他的那样,给中国版权研究会写信,因为现在稿酬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重要的了。他收到了李一郎先生的信,便也同时收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比稿酬更重要的:认真。
恩格斯说:“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坚持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
一个满意的答案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的成功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
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大理想的领域里取得那样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靠的还有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艾尔森博士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极具代表性的经历,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她也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能够一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中,但她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但她学得很认真,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良。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后来成绩突出的她,又获得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说不上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艾尔森博士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
苏珊眼里闪着坚定:“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在艾尔森随后的走访中,更多的成功人士所谈的认识,与苏珊的思考大致相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常常被安排到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领域,从事了一份自己在内心里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而又一时无法更改。这时,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的选择。而那些成功,就是从那份对职业的忠实与认真中一点一点地演绎出来的。
苏珊的话很耐人寻味——“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凝聚了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敬重,凝聚了她不甘平庸的理念。正是她的这种“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的敬业精神,让她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很多人常常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变其对所处位置的态度和方式,自然,也会因此找到许多的乐趣,因此拥有一份骄人的人生。
急着赶路的商人
从前有一位商人,带着货物到市场上出售,他的运气非常好,生意兴隆,所有的货物都卖出去了,口袋里装满了金子和银子。第二天,他准备回家,并且想在天黑之前赶到家中。
他把钱塞在背包里,放到马背上,然后骑着马上路了。中午的时候,他路过一座小城,休息了一会儿后,打算继续赶路。这时,他的仆人把马牵到他的面前说:“主人,马的在后掌蹄铁掉了一个钉子。”
“就这样吧!”商人说,“我只有6个小时的路程了,这马蹄铁不至于掉下来。我们要急着赶路呢!”
下午,商人下马休息,叫仆人到附近喂马。仆人回来后又对他说:“主人,马左后掌的蹄铁已经掉啦,我是不是牵它去重新打个马掌?”
“就这样吧!”主人答道,“只不过剩下两小时的路程了,这马应该还能挺得住的。”他们继续赶路了。没走多远,马便开始一瘸一拐了;跛着走了没多久,开始跌跌撞撞了;又没走多远,终于一跤跌下去,腿折断了。商人只好将马留下,把背包解下来挎在自己肩上,步行回家。结果,他一直走到深夜才回到家中。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细节,即使是那些看起来不太重要的地方。没有小地方的疏忽,就不容易出现大的过错!
国王不能审案
这是将近四百年前的事情了。1608年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忽然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到皇家法院去亲自审理几件案子了。何不去一趟,审一桩小民案件,解解闷儿,也顺便体察一下民情。
国王一行来到法院,遇到普通诉讼法院首席大法官柯克爵士。令国王颇感意外的是,他要亲自审理案件的要求在柯克这儿碰上钉子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国家都在朕的统治之下,区区一桩案件,朕竟然无权御驾亲审,这是什么道理?”国王满脸不快,质问柯克大法官。
“陛下息怒,容臣禀告。陛下当然是国家的最高首脑,内政大事,外交方略,都由吾王总揽。但是,陛下要亲审案件这事,却是万万不可。”柯克显得很恭顺,但眼神中却透出一份坚定不屈。
“哈哈,国王不能审案,这倒是一桩新鲜事。我的大法官阁下,你别给朕来这套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花样。朕知道,吾国法律以理性为依归。你不让朕审案,显然是认为朕天生愚笨,不及你和你的同僚们有理性啰。”国王话中带刺儿。但是,柯克并不退让,一板一眼地回答道:
“不错,上帝的确赋予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陛下对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这次冲突是英国法律专业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英国的司法便成了职业法律家的垄断领域。不只是英国,在当今的西方各国,从事法律职业都要以正规的大学法律教育为前提。
每个人都应该奉行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干什么都应竭尽全力而为之,差一点都不行”的习惯。在工作中,应各负其责,用一种神圣的职业道德支撑着自己去克服困难,去战胜各种阻力。
不愿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的将军
铫期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将军。他率部作战时,纪律严明,冲锋在前,为开创东汉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东汉的光武皇帝刘秀封他为食邑五千户的安成侯,对他十分器重和信赖。
但是,铫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而是勤劳奉公,处处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平时,看到刘秀有什么不对,每每率直地当面进行劝阻,哪怕刘秀大怒,自己也毫不回避和迁就。在通常情况下,刘秀多是采纳铫期的意见,防止了不少错误。
铫期有两个儿子,一个名铫丹,一个名铫统。尽管铫期对他们很爱怜,可是在生活上要求却很严格,从不让儿子们倚借侯门子弟的身份做出越轨的事。
铫期积劳成疾。老母亲望望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儿子,又顾念到两个没成年的小孙子,便呜咽地跟铫期诉说,让他趁着还有口气的时候,跟刘秀提出由孩子承袭安成侯爵位的问题。
铫期睁开眼睛,缓慢而吃力地对老母亲说:“这些年来,受到国家如此深厚的恩待,但是自己给国家做的事却少得很。往常一想到这里,就觉得很羞惭。现在要死了,我正在抱恨今后不能再给国家出力了,哪里还想到再为儿子们的荣华富贵、伸手讨要、让儿子们去承袭什么侯位呢?”说着说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一个人,尤其是为官者,奉献一时、廉洁一时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一生奉行廉洁奉公的作风。
无足轻重的事实和统计数字
报纸和杂志的编辑们经常画蛇添足,为读者提供无足轻重的事实和统计数字。某年,一位记者奉一家著名杂志之命,前往非洲采写一篇关于一个新建立的共和国的总统宫的文章,稿件发回后,这份杂志的编辑只看了第一句话,便拒绝采用。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数百级的台阶通向围绕着总统宫的高墙。”编辑立即给记者拍了电报,要求他搞清楚确切的台阶阶数和宫墙的高度。
记者马上着手获取这些事实,但是他为此花的时间太多了。这期间,编辑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因为杂志就要拿去付印。他一连发了两封加急电报催促,但都没有回答,他又发了一封电报给记者,告诉他如果他再这么装聋作哑就解雇他。不过记者还是没有回电,编辑只好很不情愿地照原样发表了那篇文章。一星期后,编辑终于收到了记者的回电,这可怜的家伙被逮捕了,并且被投进了监狱。不过,他总算还被允许发一份海底电报,报告编辑就在他数到通向总统宫15英尺高的宫墙的第1084级台阶时,被逮捕了。
某些人自以为“堪予称赞”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没有丝毫的实际价值。除非对结果有积极的意义,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问题上纠缠只能浪费宝贵的时间。
葫芦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
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而隐居乡间,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十分明智的。
宋国有个叫屈谷的人到田仲那里去见他,对他说:“我听说过先生的大名,您是不愿仰人鼻息的人。我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种庄稼蔬菜,特别是种葫芦很有办法。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石头一样,而且皮非常厚,以至于葫芦里面没有空窍。这是我特意留下来的一只大葫芦,我想把它送给您。”
田仲听后,对屈谷说:“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时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现在你的这个葫芦虽然很大,然而它不仅皮厚,没有空窍,而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处呢?”
屈谷说:“先生说的对极了,我马上把它扔掉。不过,先生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虽然是不仰仗别人而活着,但是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子的学问和浑身的本领,却对国家没有一点用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大葫芦不是一样的吗?”
一个人只有投入社会和生活,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不踏踏实实地做事,只求虚幻的名声,到头来终将一事无成。
面试者中表现出色的落选者
小吴是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吴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吴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吴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吴时,招聘人员问了小吴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吴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时,这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吴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吴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进行电脑操作,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在校读书时曾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社员的小吴,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吴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你应该知道,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你的个人形象。将一份凌乱的简历投出去,有失严谨。”
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大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把日常的工作做好,把手头的工作做细,特别是养成一种严谨的工作习惯,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失败积累成的财富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应聘者云集,其中不乏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经过初试、笔试等四轮淘汰后,只剩下6个应聘者,但公司最终只选择一人作为经理。所以,第五轮将由老板亲自面试。看来,接下来的角逐将会更加激烈。
可是当面试开始时,主考官却发现考场上多出了一个人,出现7个考生,于是就问道:“有来参加面试的人吗?”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男子站起身说:“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再参加一下面试。”
人们听到他这么讲,都笑了,就连站在门口为人们倒水的那个老头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为然地问:“你连考试第一关都过不了,又有什么必要来参加这次面试呢?”这位男子说:“因为我掌握了别人没有的财富,我自己本人即是一大财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认为这个人不是头脑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这个男子说:“我虽然只是本科毕业,只有中级职称,可是我却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2家公司任过职……”这时主考官马上插话说:“虽然你的学历和职称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错,不过你却先后跳槽12家公司,这可不是一种令人欣赏的行为。”
男子说:“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男子也笑了:“不,这不是我的失败,而是那些公司的失败。这些失败积累成我自己的财富。”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上前,给主考官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与同事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错误与失败的每一个细节,并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其他人所学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男子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经历错误与失败,所学的东西更多、更深刻;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男子离开座位,做出转身出门的样子,又忽然回过头:“这10年经历的12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惊愕,目光转而注视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诧异之际,很快恢复了镇静,随后笑了:“很好!你被录取了,因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
老头的言语表明他确实是这家大公司的老板,这次轮到这位考生笑了。
这个考生能够从倒茶水的老头的眼神、气度、举止等,看出他是这个企业的老板,说明他是一个观察力很强的人。这种洞烛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而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注重对一个细节的观察中不断地训练和提高。
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从失败和错误中总结经验,能够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因此,他们成功的机会总是显得比别人更多些。
以一颗敞开的心积极地面对生活
上了通往考艾岛机场的公共汽车,本尼特暗暗地笑了笑。汽车到总站的路途很短,往返一圈也就15公里。
本尼特把包放到行李架上,找个座位坐下来,冲司机点了点头。司机关了车门,然后慢慢地加大油门。本尼特开玩笑地说:“我敢打赌,每天一成不变地在这同一条路上兜圈子,你肯定烦透了。”
那位老兄轻轻地转过头来,礼貌地笑了笑,回答道:“我从不重复同一旅程。”
“我在汽车上总是遇到各种有趣的人,”他补充说,“我喜欢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总是讲些关于自己旅程的有趣的故事。我喜欢这项工作。”
这位卑微的司机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课!他满脸带着喜悦。他的工作经常是单调无味的,但是他却把它转变成为一项他永远赢的游戏。
烦躁不是一种境况,而是一种态度。如果你以一颗关闭的心去面对,那么任何事情都会令你感到厌烦;如果你以一颗敞开的心积极地去面对,那么任何事情也都会令你着迷的,这其中的心情是取决于你的。
当我们看到小孩子能够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看同一部录像时,也许会感到很惊讶。本尼特的孙女看《三个男人与一个婴儿》已经21遍了!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也许在看了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已经厌烦了。但是儿童就有这了不起的本事。
他们总能找出离奇之处与吸引人的地方。他们不会因一些旧框框而阻碍自己的新体验。他们总是生活在刺激的当前时刻,而当前时刻则总是清新并充满活力的。伟大的卡比尔曾写道:“不管你身处何处,那都是你生命的转折点。”
在本尼特的经历中,与重复不变地看录像相同的经历是日复一日地与不同的人交谈,他没有感到厌烦;恰恰相反的是,他每次都可以听出新的东西。在本尼特最喜欢的一盘磁带里,一位工厂的工人问亚伯拉罕,总是在重复地回答同一道题是什么感觉。“啊,我们从来没有第二次回答同一道问题呀!”亚伯拉罕回答道。
著名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如果你可以做到在每一个新的时刻都能够全新地思考与感受,那么你将永远不老。
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迪波特在刚刚工作了两周之后,来见他的舅舅约翰。
迪波特穿着标准的办公室工作服:西装、领带、新皮鞋,还拎着公文包;不过领带松松垮垮地耷拉着,像是泡湿了的毛巾,鞋带子根本没有系。除了狼狈之外,迪波特看起来还很憔悴,就像6岁时候得麻疹时一样。他把公文包往桌子下面一塞,大大咧咧地瘫坐在椅子里。约翰把桌子向后拉了一下,示意外甥坐下。
“工作怎么样?”
“不就是一份工作嘛!”
“现在是你的上班时间?”
迪波特没有说话,算是默许。
“怎么了?没有生活费了?”约翰说着,做了一个掏钱包的动作。
“没有,这个不是问题。而是……”
看到外甥欲言又止的样子,约翰接过了话题,“工作很枯燥,可以说腻歪透顶。”
“对,那些办公室的家伙实在可恶,我真是一点也不想在那里呆下去了。”
“你和同事相处得怎么样?”
“他们基本不和我说话。”
“那你呢?”
“他们不和我说话,我还有什么和他们说的?!”
“那你为什么不辞职?”
迪波特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因为你舍不得那份不错的薪水?”
“……”
“我有一件事情忘了告诉你,工作确实是件苦差使,早出晚归、阅读报告、制作报表、约见客户、承担责任……如果没有那份比较可心的薪水,那么工作将是一件更苦的事。既然已经如此,你为什么不在办公室里找点乐子?!”
听到“乐子”这个词,迪波特立刻坐直了,盯着舅舅问:“有什么乐子可找?”
当约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笑话大全》递给迪波特时,他皱着眉头接过去,“舅舅,这是给小学生看的。”
“这可是最新版的,”约翰指着书的封面对他说,“里面收集了不少克林顿和布什的笑话。既然你能够在上班时间跑出来找我,那为什么不在上班的时候看看这个?!”
迪波特勉强着把书塞进了公文包。约翰又拿出了100块钱递给他,“好吧,算是我雇佣你读这本书,这行了吧!它对你绝对有帮助,真的。”迪波特接钱的时候倒是很爽快。
大约过了两个星期,迪波特又来见约翰。
约翰看见自己的外甥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边放着打开的笔记本和一份《商业日报》,领带系得整齐,袖口翻在手腕上方,完全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你的变化很大,你怎么做到的?”
迪波特显然有些激动,他把手按在桌上,“我也不知道,舅舅,自己也感到很惊奇,仿佛是走错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我现在每天都迫不及待地上班,因为在办公室里有许多人在等着我,他们需要我。瞧,”他把双手摊开,“我的头发,我知道他们喜欢这样;我也开始注意着装了,这样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我。”
“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
“我按你说的开始看那本书,有一个笑话我实在觉得太可笑了,我忍不住把它讲给了隔壁的同事听。在那之前我连他长什么样子都没有注意过。那个笑话实在太可笑了,可是到了下午,它又被别人讲给我听。这件事太神奇了,笑话居然又绕了回来。于是,我在下班前又给更多的人讲了另外一个好笑的笑话。后来,我每天都在休息时间讲一些笑话,或者自己编和当天的事有关的笑话,就像脱口秀一样。”
“就这么简单?”
“就是这样,大家开始喜欢我,他们有什么工作都喜欢和我商量解决。在他们看来我够聪明,也够幽默。”
一个笑话缩短了迪波特与他人的距离,也使他找到了工作的状态、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对于工作充满期待。
多和同事沟通,你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快乐。被别人注意和重视的感觉真好,这比你在舞台上被别人关注、在乐队里演奏一段吉他曲的感觉好多了。虽然没有掌声,但是这比有掌声更让人有成就感。
绝对不要把油洒出来
从前,在一个铁矿山上,有一个小矿工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矿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矿工答应后就下山到城里,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矿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矿工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厨房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地上的一个坑,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小矿工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来到厨房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矿工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矿工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另外一位老矿工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矿工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矿工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
不过在老矿工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矿工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里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在这样走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矿上了。当小矿工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还是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如果我们想比较快乐地生活,不妨让自己放松些。与其天天紧紧张张地在乎自己的成绩和物质利益,不如每天努力在上学、工作,或生活中,享受每一次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中学习成长中的教训。
皮尔·卡丹的成功秘诀
曾有人向皮尔·卡丹请教过成功的秘诀,他很坦率地说:“创新!先有设想,而后付诸实践,又不断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19世纪初的一天,23岁的皮尔·卡丹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踌躇满志地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他先后在“帕坎”、“希亚帕勒里”和“迪奥”这3家巴黎最负盛名的时装店当了5年的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从设计、裁剪到缝制的全过程,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对时装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时装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和人联系的礼貌标志”。在巴黎大学的门前,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引起了皮尔·卡丹的注意。这位姑娘虽然只穿了一件平常的连衣裙,但身材苗条,胸部、臀部的线条十分优美。皮尔·卡丹心想:这位姑娘如果穿上我设计的服装,定会更加光彩照人。于是,他聘请20多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组成了一支业余时装模特队。
后来,皮尔·卡丹在巴黎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展示会。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身穿各式时装的模特逐个登场,顿时令全场的人耳目一新。时装模特的精彩表演,使皮尔·卡丹的展示会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巴黎所有的报纸几乎都报道了这次展示会的盛况,订单雪片般地飞来,皮尔·卡丹第一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之后,在服装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功之后,皮尔·卡丹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他在巴黎创建了“皮尔·卡丹文化中心”,里面设有影院、画廊、工艺美术拍卖行、歌剧院等,成为巴黎的一大景观。
在巴黎的一家高级餐馆“马克西姆餐厅”濒临破产。由于这家餐厅建于1893年,历史悠久,当店主打算拍卖时,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大财团都企图买下。皮尔·卡丹不想让法国历史上有名的餐厅落到外国人手上,于是,他用15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马克西姆餐厅。
皮尔·卡丹将简单的来餐厅用餐提高到一种生活享受的高度,不仅让客人品尝到驰名世界的法式大菜,同时也让客人享受到马克西姆高水平、有特色的服务。经过皮尔·卡丹的精心调治,3年后,马克西姆餐厅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它不但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而且影响波及全球。
从一个小裁缝走向亿万富翁,皮尔·卡丹创造了一个商业王国的传奇。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用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代价换来的。“我的娱乐就是我的工作!”在皮尔·卡丹的那间绿色办公室里,有一个地球仪,这个没有时间娱乐的大师也许可以从中数清楚他的帝国在地球上有多少个站点,他从中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满足,一种生活的乐趣。
把工作当作娱乐,目光远大,善于控制、约束自己,以苦作乐,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